鄭曉龍:演員爭排名太浮躁,解決內容注水問題是否應該有新方法?

2020-12-23 1905電影網

>今年是視頻平臺和電視臺之間的競爭關係重新洗牌的時刻。

>同樣也有很多問題浮現出來,脫貧攻堅的劇目如何能拍的讓觀眾愛看?像《幸福到萬家》這類關於農村改革的內容,如何更貼近生活?電視劇的集數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那過去已經拍攝完成,且超過40集的好劇,現在是不是就不能播出了?演員排名競爭問題愈演愈烈,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同樣也是今年,白玉蘭獎將符合標準的網劇納入評選範圍之內無疑是對網絡播出內容的扶持,這一變化說明了什麼?網劇參選白玉蘭獎釋放了哪些信號?參選標準的統一會帶來哪些業內的巨變?

>「新國劇訪談錄2020」的最後一期,新浪電視X娛理工作室對談了著名導演鄭曉龍,作為2020年白玉蘭獎的評委會主席,他從自己的視角來解讀了今年的種種變化。

>上海電視節官方圖片,鄭曉龍(中)

娛理工作室:今年也是「政策年」,脫貧攻堅總是會涉及到農村戲,如果觀眾覺得「土」怎麼辦?

>鄭曉龍:我覺得很多年輕的觀眾也不一定都是城市的,也有很多從農村來的,所以這些觀眾怎麼會覺得「土」就看不下去呢?我覺得他們應該更真實地去反映去看他們家鄉面貌的變化。

>而且實際上,脫貧攻堅也好,奔小康也好,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努力,農村和城市的差別和以前比起來,真的減弱了很多。這麼多年的發展,農村也真正富裕起來了,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減少了城鄉差異。

>我這回去安徽黃山那塊兒農村採風,進去一看發現原來比我們城市裡面生活的這些人都好多了,農村的房子裡面也都是壁紙,地上都是大理石,洗手間裡也都有抽水馬桶、熱水器,客廳裡也都是沙發床、電視等等,他們已經完全不是之前人們心中想的那個樣子了,它怎麼會「土」呢?最主要還是觀念上的問題,這個「土」是知識和觀念上的落後。

>我們拍的《幸福到萬家》就是在講他們觀念的變化,他們的法治意識變化、契約精神等等,這是一個逐步變化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覺得通過文藝作品來反映這種變化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物質層面的豐富,精神層面的富足也很重要,在法治建設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去做。

>《幸福到萬家》海報

娛理工作室:在創作過程中,會刻意想要去照顧一下年輕觀眾的喜好嗎?

>鄭曉龍:現在的「00後」「95後」,也有很多從農村來的,農村也有很多學校,中國很大,一個村裡的中心小學就有幾百號學生,他們也是「00後」「95後」,一樣的。所以,我腦子裡沒有要去照顧那部分觀眾的想法,而是在講人性,人的觀念上的改變、現代思維的改變是有共鳴的,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年齡大還是年齡小。

>無論是從什麼視角去講故事,首先還是在講「人」的故事,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人就有人性的普遍性。在普遍性的人性情況下,男人和女人在人性方面的東西才能夠體現出來,講好人性的故事,才能讓更多的人願意看。

>《閩寧鎮》劇照,黃軒、白宇

娛理工作室:如何看現在一些題材限制和分類?

>鄭曉龍:我們現在的題材分類和定位都是不科學的,比如寫農村的就叫農村題材,寫工人的就是工人題材,因為現在的職業就已經很不明確了,如果一部劇講的是很多農村人進城打拼,這算是什麼題材呢?隨著社會的進步,工農差距已經很小了。教育題材寫學校,學校現在就離不開家長,那又算是什麼題材呢?還有宮鬥題材、宅鬥題材、家鬥題材,這個都不對。

>電視劇是一定會有戲劇矛盾的,戲劇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鬥爭,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的探討就是「鬥」嗎?寫後宮就是宮鬥?寫家庭就是宅鬥?我對這個劃分特別疑問,不能這麼來做。

>題材劃分的不科學,以至於後來的題材限制也是不科學的。有人說《甄嬛傳》就是宮鬥,我覺得不對,《甄嬛傳》是對封建落後的婚姻制度的批判,它在美國放映的時候有觀眾說這講的是一個不屈的靈魂,講的是一個弱女子對抗整個大清帝國,在臺灣地區放的時候,瓊瑤就說《甄嬛傳》是講愛的故事,講愛而不成產生的悲劇,批判性很強。

>我們一直講題材是沒有禁區的,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的劃歸分類統一解決。

>《甄嬛傳》劇照,孫儷

娛理工作室:有觀眾說,按照現在的標準,《甄嬛傳》都可能無法一次性播出,如何看待電視劇集數一刀切的問題?

>鄭曉龍:控制集數不能超過40集,我覺得是不符合創作規律的,通常電視劇應該是好劇越長越好,壞劇越短越好,甚至沒有。

>好劇不能長,這就有問題了,為什麼好劇不能長?之前我們很多好劇都是長劇,當年的《渴望》就是50集,過去很多獲獎的好劇,都是超過40集的作品,都是長劇,所以我覺得這個標準是有問題的。

>而且也很容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規定不可以超過40集,那將來拍攝了50集,它就可以搞上下部,兩個25集,或者60集他上下部兩個30集,還是會有注水劇的情況存在。

>我們是有審查制度的,總局、地方局都有審查,那其實就可以加上注水劇不通過的要求,用這樣的方式去減少注水內容,保證長度、保證質量,只用硬性的數字來規定,這是不符合創作規律的。

>而且電視劇播出的長短,平臺也有話語權,過去也有這種情況,電視劇的收視率很好,電視臺就把原本45分鐘一集的劇變成30幾分鐘的,就為了廣告收益,這個抻長有時候不是製作方的問題,平臺也有問題。所以,電視劇集數不超過40幾的限制規定,是有探討空間的。

>《渴望》劇照,張凱麗

娛理工作室:現在創作人員職位和酬勞只上不下,這是正常現象嗎?

>鄭曉龍:這是一個中國式的問題,特別有意思,大家覺得這叫進步,當攝影助理之後就要當副攝影,當了副攝影要當攝影,當了攝影再怎麼進步呢?就要當導演。可能大家都覺得這就是進步,好像當了一輩子攝影就等於這個人沒進步似的,其實當攝影當了一輩子,是一個非常好的攝影了,幹嘛非要去做導演呢?比如我當了一輩子導演了,現在都不知道往哪兒進步了。

>我之前也做過製片人、出品人,但是我覺得我幹好我導演的工作就非常好了,不想去管那麼多形式上的事情,何必非要糾結在「進步」上?幹好一個行當就做下去,也很好。

>上海電視節官方圖片,導演鄭曉龍、演員殷桃

娛理工作室:為什麼會出現演員番位亂象?您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鄭曉龍:這是浮躁的表現,一位演員,真的拍到了那個水平,到了不給你一番,觀眾都不幹的程度的時候,那還用去爭番位嗎?爭這個幹嘛?我覺得特別沒意思。還是要有自己內心的堅持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心裡才不虛得慌。

娛理工作室: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想要給同行哪些建議?

>鄭曉龍:我覺得要把速度慢下來,把心沉下來,不要急於去一個戲接一個戲沒完沒了地去拍攝。拍一部算一部。

>演員來試鏡的時候,經常自我介紹說,拍了什麼什麼戲,可能有幾十部,也就其中的一兩部我們知道的,其它的戲都沒看過,不知道。我們國家全年的電視劇產量那麼高,多一半都播不出去,拍了又播不出去,播出去了可能也沒影響力,那就等於沒有工作。

>《怪你過分美麗》關於戲份、番位、大男主變大女主戲的劇情展示

娛理工作室:網劇參選白玉蘭獎釋放了哪些信號?

>鄭曉龍:在網絡上播出的電視劇可以入圍白玉蘭,它已經是平等的、正常的把網絡播出和電視臺播出放在同一水平線上了,對於內容的審查和要求也是一樣的,才能入圍白玉蘭獎,是在把網絡平臺和電視臺放在一個水平線上平等對待。

>網絡播出的電視劇進入白玉蘭獎使得整個評獎內容的題材類型豐富了很多,要比往屆都要豐富,原本都是在一個方塊裡面卡出來的一個樣子的作品,現在又出現了另一個方塊,內容競爭也更加激烈了。

>網絡平臺播出劇集《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海報,兩部劇都在白玉蘭斬獲不少獎項

娛理工作室:網劇和電視劇評選標準的統一,說明了哪些問題呢?

>鄭曉龍:入圍白玉蘭首先就已經是一種肯定了,既然已經參與了評獎,就應該在一個平等的環境下競爭,就要有平等的條件,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網劇和電視劇的審查會也會變得一樣,所以,對於專門製作網劇的那些創作人來說,他們要更加小心地來考慮,自己的作品是否可以通過國家的審查。在未來,電視劇和網劇的審查必須是一樣的。

>同樣還會有一個變化就是電視臺的劇可能會減少,相比於網絡更加自由的排播環境,電視臺還是處於劣勢的,我覺得會改變過去以往那種靠著政策寬鬆去做網劇的情況,絕對不會是以前那種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的情況,會越來越難,越來越小心。

娛理工作室:這樣的變化,會不會進一步給電視臺的生存帶來打擊?

>鄭曉龍:因為審查標準逐步統一,也就把電視臺和網絡平臺打通了,從這點上來看,電視臺的風險和危機也會越來越明顯,我想非常明確地說,國際上這方面的危機已經開始體現了,很多原來專門做電視臺、有自己頻道的製作公司,都開始在網絡上開設自己的網絡頻道,來吸引更多的觀眾,否則他們也覺得沒辦法和網絡競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慶餘年》演員田雨獲白玉蘭獎最佳男配角,編劇王倦獲得最佳改編編劇

>「新國劇訪談錄2020」的4期對談已經全部完結,從女性題材創作、短劇的發展、現實題材創作嗅覺以及行業規則及亂象的討論出發,去尋找今年這個特殊年份下,影視行業新的發展方向,疫情還未完全消散,但願明年會是平穩發展的一年。

相關焦點

  • 去除電視劇浮華浮躁需多方發力
    針對當前電視劇(網絡劇)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日前發布「關於電視劇(網絡劇)製作『去浮華浮躁、重創作規律』的幾點意見」。劍指頻繁上演的「雷劇」「尬劇」以及重演員、輕編劇、輕導演、輕製作甚至演員不背臺詞的現象。
  • "新編輯部"贏收視輸口碑 鄭曉龍:不是雷劇沒瞎編
    《新編輯部的故事》中無論是演員的肢體表演還是搞笑臺詞,都讓很多觀眾大呼不適應。   因蘆山地震而延播的《新編輯部的故事》前日晚在北京、東方、深圳衛視開播。對此導演鄭曉龍受訪時坦承自己就是想突破傳統的表現形式有所創新,而「大眾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也總要有個過程。」   觀感1 表演誇張?   新刊物、新面孔、新話題,和老版「編輯部」相比,「新編輯部」帶給觀眾最大衝擊的就是表演。除了呂麗萍外,黃海波、陳好、王千源等主演的表現都相當誇張,從表情、動作到語言。
  • 五年出三部爆款劇,馮小剛人生第一個貴人,國民導演鄭曉龍有多強
    能不斷創造出爆款劇,讓人不得不佩服鄭曉龍的實力,如此優秀的導演,是如何修煉成的呢?一、當上導演之前的坎坷經歷上世紀五十年代,鄭曉龍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父母對他雖管教嚴格,但不會靠「武力」解決問題,而是講究以理服人。
  • 《新世界》被質疑注水 國產劇集數越多口碑越差?
    演技派演員雲集的70集電視劇《新世界》,因為過於緩慢的節奏,被部分觀眾吐槽。其豆瓣評分從開播的8.2分一路跌到了5.7分,再次引發了觀眾關於「注水劇」的議論。劇集選擇「注水」,觀眾只好選擇倍速或者棄劇。視頻平臺的倍速播放功能大受歡迎,從側面驗證了「注水劇」的「普及程度」。此前新京報記者針對「倍速看劇的原因」的觀眾問卷調查中,「內容節奏太慢,開倍速不影響理解」的選項得票數遙遙領先,幾乎是第二名「空閒時間少,開倍速提高效率」得票數的兩倍,是第三名「方便挑自己喜歡的藝人的內容看」得票數的近四倍。
  • 有收錄沒排名的8個原因和解決方案
    就算納入排名索引資料庫,也可能排到 50+以後,有收錄沒排名是常態,有收錄就有排名是少數。解決方法:建立網站詞庫,並且分析每個關鍵詞的指數、流量、優化難易度等數據,篩選出性價比更高的關鍵詞進行優化。如何挖掘詞庫,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過。
  • 影視去「浮華浮躁」演員當自強
    因為平常演員都是10點鐘才到。「可能現在要求已經跟以前不一樣,所以連準時、記臺詞都是優點,你就覺得這個會要重新再定義一下了。」(12月11日中國新聞網)  之所以劉德華的多年前的訪談再上熱搜,這與當下資本浮躁、市場浮躁、演員浮躁、觀眾也浮躁,以致雷劇不斷拍出有很大的關係。
  • 擰緊國產綜藝節目的「注水龍頭」
    這一點應該引起創作者的警覺。  國產影視作品注水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隨著近年來網絡綜藝節目的繁榮發展,其所涉及的領域也從電視劇逐漸拓展到了綜藝創作。究其本質,注水是創作者對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掌控失衡所致。精品綜藝節目創作並不拘泥於篇幅,判定「注水」的標準也與時長、集數沒有必然聯繫,而應該看其是否符合藝術創作規律,作品篇幅是否服從於敘事需要。
  • 當產生浮躁情緒了,怎麼辦?運用三種方法來減輕浮躁狀態
    我們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們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無論是生活還是生存,更重要的是一種內心的安寧和平靜。在有限的時間裡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做一些有積極意義的事情,這些事情對於自己來說都會伴隨自己的經歷去成長。任何事件的成功背後都是在不斷思考和在打磨中成長起來的。沒有經過思考的東西,往往很難沉澱下來。我們也想要去沉澱,但是內心的浮躁心態會不斷湧上心頭。
  • 武漢企業出品的農村題材電視劇《幸福到萬家》開機 導演鄭曉龍主演...
    本劇由著名導演鄭曉龍、姚遠聯合執導,趙冬苓編劇,曹平任製片人,趙麗穎、劉威、唐曾領銜主演,羅晉特別出演。鄭曉龍導演與曹平製片人這對黃金搭檔繼《甄嬛傳》《羋月傳》後再度攜手,與演員趙麗穎在電視劇《金婚》後時隔13年再次合作,強強聯手。該劇講述了一位名叫幸福的姑娘在事業與婚姻、愛情與親情的多重考驗下不斷成長的故事。
  • 二倍速追劇,為什麼現在的電視劇總愛注水?
    「在未來,用戶時間越來越寶貴,要應付的工作和內容越來越多,一個省時間的產品設計,將更容易獲得成功……節省時間有兩種,一種是從內容上節省時間,比如讓你30分鐘知道一本書的主要內容;一種是從形式上節省時間,比如視頻就不如音頻節省時間,因為看視頻的時候你幾乎不能做任何事情,聽音頻的時候你卻可以開車、洗澡、吃飯、蹲廁所都可以。」視頻網站推出倍速播放,就是一門「時間的生意」。
  • 光明日報:擰緊國產綜藝節目的「注水龍頭」
    這一點應該引起創作者的警覺。國產影視作品注水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隨著近年來網絡綜藝節目的繁榮發展,其所涉及的領域也從電視劇逐漸拓展到了綜藝創作。究其本質,注水是創作者對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掌控失衡所致。精品綜藝節目創作並不拘泥於篇幅,判定「注水」的標準也與時長、集數沒有必然聯繫,而應該看其是否符合藝術創作規律,作品篇幅是否服從於敘事需要。
  • 「一流大學」的浮誇和浮躁
    在美國還有一個專用的術語,即常春藤聯盟大學(IVY League),據2020年9月17日公布的美國大學排名,前15名中常春藤8所私立大學全都在列,可謂是稱霸榜單。一個公認的事實是,世界2?3到3?4的最好大學在美國,75%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美國,這些正是美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也是美國經濟、科技和軍事強大的根本原因。  什麼是「一流大學」,它意味著什麼,又不意味著什麼?
  • 導演鄭曉龍和他捧紅的女人們
    後來才知道《甄嬛傳》的導演叫鄭曉龍,而非張曉龍。 年輕時追劇很少去注意導演的名字,才鬧了這麼個烏龍。不過翻閱了一下資料才知道,之前喜歡的《生死十日》、《金婚》、《北京人在紐約》都是出自他手。
  • 轟動一時的《北京人在紐約》:鄭曉龍對「美國夢」潑出的一盆冷水
    九十年代初,中國興起了「出國熱」,作為社會當中一個新現象,許多文藝創作者們開始把目光聚焦在這些相關題材上面。對社會變化的感知極為敏銳的馮小剛與鄭曉龍在1992年就以此創作了電影《大撒把》的劇本,該片由夏鋼擔任導演,葛優、徐帆擔任主演,在當年引發了很廣泛的討論。
  • 鄭曉龍趙麗穎14年後開始第二次合作《幸福到萬家》
    後趙麗穎鄭曉龍「再續前緣」是鄭曉龍和趙麗穎在後的第二次合作。在劇中趙麗穎將挑主梁飾演女主角何幸福,她不僅要與農村的各種陳規俗俗「正面剛」作鬥爭,還從沒有受過教育、沒有經驗的低起點出發,最終走上了仕途。該劇是趙麗穎回歸後的第一部寫實劇,在伊始項目中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 鄭曉龍新作:《拼圖》合作王雷劉濤,《甄嬛傳》要拍電影版?
    「船行萬裡靠舵手」這句話用在影視圈同樣非常適用,而導演就是這些「舵手們」的掌舵人,也有很多觀眾衝著「掌舵人」來的,或許是因為實力,或許是因為趣味相投,所以導演後面也有一群忠實的粉絲,這一期我們就來聊聊鄭曉龍導演即將推出的新作品。
  • 《新世界》《安家》等電視劇被指「注水」
    近期熱播的《新世界》《安家》等電視劇高開低走,儘管擁有孫紅雷、孫儷等一批成熟演員,題材也不乏閃光點,奈何拖沓的節奏、浮誇的表演,令不少觀眾搖頭嘆息.面對好戲注水,差評、棄劇和倍速播放成了觀眾常見的選擇。
  • 《幸福到萬家》還未完,鄭曉龍就打算與趙麗穎再合作,可惜這次只能...
    最近的鄭曉龍正在忙著拍攝《幸福到萬家》,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劇也應該要殺青了,所以最近也是有消息傳出,稱鄭曉龍有意願邀請趙麗穎出演他的下一部作品。據說在鄭曉龍的規劃裡,下一部應該是「清宮」題材的電視劇,只是可惜了,穎寶這次只能當女二。
  • 《我是演員3》李汶翰演技被「公開處刑」,映射出愛豆圈的浮躁
    在節目單人的採訪中,他也表示有機會也會嘗試專注於一個領域。只是這個回答,映射更多的其實是愛豆這個圈子中的浮躁。為什麼愛豆要來涉足表演的領域不論是《演員請就位2》還是《我就是演員3》都少不了愛豆鮮肉的身影。
  • 好內容,本質都在解決這個問題!
    每個人都有!就連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也會說:「有時候我半夜都會驚醒,這個時代發展太快,未知太多」。戒驕戒躁,說易做難。焦慮感已經成為了幾乎所有人的一大超級痛點,而且很難根治!難怪打造了《奇葩說》這個神奇網綜的馬東也說:看得的確是透徹。那換個角度想想看,我們做內容寫文章的關鍵是什麼?應該是幫用戶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