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輯部"贏收視輸口碑 鄭曉龍:不是雷劇沒瞎編

2021-01-14 人民網

  《新編輯部的故事》中無論是演員的肢體表演還是搞笑臺詞,都讓很多觀眾大呼不適應。

  因蘆山地震而延播的《新編輯部的故事》前日晚在北京、東方、深圳衛視開播。當天同時段北京衛視的收視率衝到全國省級衛視的第三名。一部分觀眾質疑該劇「表演浮誇,橋段生硬」。對此導演鄭曉龍受訪時坦承自己就是想突破傳統的表現形式有所創新,而「大眾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也總要有個過程。」

  觀感1 表演誇張?

  新刊物、新面孔、新話題,和老版「編輯部」相比,「新編輯部」帶給觀眾最大衝擊的就是表演。除了呂麗萍外,黃海波、陳好、王千源等主演的表現都相當誇張,從表情、動作到語言。此外,和老版「編輯部」一樣,「新編輯部」的臺詞量也非常大,「風動,雲動我不動,淡定」「眾星環繞、中流砥柱,這就是我的位置啊」等臺詞相當密集,在此之中還夾雜著旁白。種種方面都驗證著鄭曉龍的那句話——無所不用其極地幽默。

  觀感2 風格前衛?

  除了喜劇元素非常豐富,「新編輯部」的風格也很前衛。比如因故事就是發生在一個編輯部,場景有限,鄭曉龍便讓觀眾透過編輯部的窗戶,看到世界各國的地標性建築,創造了一種「亦真亦假」的感覺。此外,主演們演著演著就直面電視機前的觀眾來一兩句內心獨白,這種在周星馳電影中常見的表現手法被移植到電視劇中且多次大量地使用。多元的喜劇樣式讓觀眾大呼不習慣,有老年觀眾更坦言和老版差距太大了。

  ■ 導演回應

  乍看不習慣,慢慢去適應

  之所以選擇如此的表現形式,源於導演鄭曉龍的創新意識:「一開始我也曾考慮選擇更主流、更被觀眾喜歡和容易接受的傳統表現形式,但最後我覺得那沒什麼意思,我還是想有點變化。一個有創新的、有變化的劇乍一看也可能有人不太習慣,但是看看就會習慣,而且看到裡面的好以後他就會特別喜歡。原來老《編輯部故事》剛一出來的時候也有很多觀眾不習慣、不理解,特別是一些中老年觀眾,後來大家都說好。」

  此外,鄭曉龍也表示「新編輯部」並非是像有些網友所說的「雷劇」。「我們有社會話題撐腰,不是瞎編,很多劇之所以會被批雷人,是因為內容胡編亂造」。

  ■ 亮點

  葛優遭惡搞

  儘管葛優缺席,但劇中主角頻頻提到李東寶,給出的解釋是人家現在是娛樂圈大腕,不好聯繫。而根據袁帥臺詞「戈主編之前也有個姓李的……」而被戈玲踩腳打斷的一幕,網友分析:兩人當年結婚了,後來離了,再後來李東寶就「非誠勿擾」了。據記者了解,後面劇情的確會提及李東寶就是戈玲前夫。

  陳好飆鄉音

  陳好飾演「新編輯部」中的運營總監,外包裝還是萬人迷的感覺,比較妖豔,但兩杯酒下肚,原形畢露,飆出了一口山東話,名字也恢復成了安紅。這一段也成為網友議論的焦點。據陳好透露,已經很久沒有講過家鄉話的她,演起來很吃力。後來陳好找到了老鄉黃渤幫忙,才找到感覺。(勾伊娜)

相關焦點

  • 掙錢快催生"橋段借鑑" 不少電視劇靠"拼圖"賺收視
    掙錢快催生"橋段借鑑" 不少電視劇靠"拼圖"賺收視 2015-12-22 09:31:24來源:文匯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雖然案件落下帷幕,但近期一則於正早先接受採訪的視頻,又引發了業界對這一事件的新一輪反思。視頻中當被問及抄襲時,於正「坦言」:「藝術需要傳承與發展,中國電視劇發展這麼多年,你敢說哪個橋段沒有被人用過?」並稱自己只是「借鑑」,所以從來沒有遭受過法律懲罰。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下,機械化地拼湊熱門「橋段」,正成為不少電視劇撬動收視率的「省力槓桿」。
  • 轟動一時的《北京人在紐約》:鄭曉龍對「美國夢」潑出的一盆冷水
    九十年代初,中國興起了「出國熱」,作為社會當中一個新現象,許多文藝創作者們開始把目光聚焦在這些相關題材上面。對社會變化的感知極為敏銳的馮小剛與鄭曉龍在1992年就以此創作了電影《大撒把》的劇本,該片由夏鋼擔任導演,葛優、徐帆擔任主演,在當年引發了很廣泛的討論。
  • 貧嘴的編輯部,回應著一個時代的困惑
    這也直接投射在當時的中國影視文化中,1991年出現的那部喜劇《編輯部的故事》,剛好印證了這一點。劇中頻頻出現的「百龍礦泉壺」一度引發現實中產品斷貨的熱銷盛況,而這個與眾不同的「《人間指南》編輯部」,似乎也為人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編輯部的故事》海報國劇開始不再「嚴肅臉」20世紀90年代是國劇的黃金時期,「黃金」是源於一部部直到今天都在閃光的作品。
  • 鄭曉龍稱讚趙麗穎:她演技真實,表演能力強,往後戲路會更寬
    應是綠肥紅瘦》等影視作品,也一次次的創下了收視率新高,素有「收視小天后」的美譽。而《西遊記:女兒國》、《密戰》等電影作品,也同樣收穫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8月6日,趙麗穎也在個人的社交平臺上官宣了自己領銜主演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幸福到萬家》,這是她產後復出的第二部影視作品,也是這位「古裝劇收視女王」為數不多的農村題材作品,自然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五年出三部爆款劇,馮小剛人生第一個貴人,國民導演鄭曉龍有多強
    雖然首戰告捷,但鄭曉龍並沒過多的沉迷於喜悅之中,而是繼續創作,又推出一部情景劇,便是廣為熟知的《編輯部的故事》,他認為除了要搞笑幽默,還要能反應社會現狀,諷刺一些不良行為,這樣作品才能有價值有含量,也才能引起觀眾的討論與共鳴。
  • 《甄嬛傳》火了九年,鄭曉龍卻爆料,「非常後悔」請她,拍得很頭疼!
    甄嬛傳是鄭曉龍導演的作品,這部劇當年創造了一個收視紀錄,而且讓一眾演員因此走紅,是甄嬛傳開創了孫儷的時代,而且電視劇中不僅僅是甄嬛一個人出彩,其他的配角也很出彩,這部劇成就了太多的人,華妃和皇后的扮演者都很厲害,蔣欣蔡少芬也再次走紅,這部劇選角是導演一個人定的,可見眼光非常高。
  • 被「雷劇」拖下水的五位明星,張子健毫無爭議的「雷劇之王」
    深陷「雷劇」中的幾位明星大咖好像也給自己上了一套枷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好像脫離了雷劇就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劇本了。本期盤點五位「雷劇」專業戶,徹底刷新網友認知。第五名:吳奇隆。本身在演藝圈風生水起的吳奇隆,事業一片光明。從早期的「小虎隊」解散後,吳奇隆和蘇有朋都在演藝圈大紅大紫了起來。吳奇隆演過很多經典的武俠劇。
  • 《遊擊兵工廠》陝西熱播 編劇:多少錢也不寫雷劇
    源自事實自帶「避雷針」 給多少錢也不寫「雷劇」不久前,國家廣電總局剛剛下發了相關的通知,對抗日雷劇進行了一番整改,一時間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在銀屏銷聲匿跡。作為首批重歸銀屏的抗日題材電視劇,《遊擊兵工廠》所要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 導演鄭曉龍和他捧紅的女人們
    不過《甄嬛傳》畢竟不是正劇,也不是歷史劇,而是清裝宮鬥劇。所以為了表現出甄嬛當下的心如死灰,特意加了這句臺詞。鄭曉龍談到周迅的表演時十分欽佩:「她是屬於那種特別有靈性的,表演都不用使勁,就屬於天才的那種演員。」
  • 演得雷劇也依舊是好演員 張迪:雷劇走體力正劇走心
    張迪之前主演過《新洛神》、《封神英雄榜》、《百萬新娘之愛無悔》等收視率在同期問鼎的電視劇,因為飾演的皇太子角色居多,被粉絲們封為「皇太子專業戶」。之所以強調走心,是因為,在此前他主演的電視劇大多是收視率高但被業內指為雷劇、神劇之流,對演員的要求是用力而非走心。張迪坦言,自己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科班出身。對於演戲這件事,要求非常嚴格,從入行至今,對演藝事業都有一顆敬畏之心。塑造好角色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對演藝圈這個行業的尊重。
  • 鄭曉龍:讓你在《渴望》《金婚》《甄嬛傳》裡找到自己
    主要作品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金婚》《甄嬛傳》《紅高粱》《羋月傳》《急診科醫生》和電影《刮痧》《圖蘭朵》等,都是收視和口碑俱佳的作品。 鄭曉龍真正開始自己的「爆款製造機」生涯,是1990年在感情劇《渴望》中擔任製片人,隨後1993年因與馮小剛聯合執導《北京人在紐約》而獲得關注。
  • 評論:最好的電視劇是相依到老的收視習慣
    是「神劇」不是「雷劇」  北青報:從2006年「鄉愛」第一部開播,一路更新到今年的第七部《鄉村愛情圓舞曲》,「鄉愛」總集數突破了300集,成為目前中國最長的電視劇,您如何看待這部「  史航:「神劇」不是「雷劇」,「雷劇」只讓觀眾驚奇,而「神劇」在讓觀眾驚奇的同時還有迷戀。我認為「鄉愛」是一部「神劇」,不是一部「雷劇」。  「鄉愛」講的是象牙山莊的一撥人春夏秋冬的生活瑣事。劇中有若干個像劉能、趙四、謝廣坤這樣的人物「鐵三角」,套在一起往前滾動。
  • 積壓三年,鄭曉龍反腐大劇《拼圖》將襲,劉濤首次化身女記者
    積壓三年,鄭曉龍反腐大劇《拼圖》將襲,劉濤首次化身女記者2017年,一部反腐大戲《人民的名義》在全國掀起了一陣熱潮,讓觀眾看到了舉國上下「蒼蠅老虎一起拍」的決心。該劇也創下了近十年省級衛視收視的最高紀錄,還入選了當年的中國十大事件。從《人民的名義》開播至今已有三年之久,卻似乎再也沒有出過什麼反腐劇了。不過,據說最近《人民的正義》、《人民的財產》、《國家行動》都有了即將開播的消息,這些劇不少都是戲骨齊聚,讓觀眾很是期待。
  • 雷劇橫行正劇擱淺 劇本導演觀眾到底誰先歪了
    如果說三年前「雷劇」還是偶爾出現,結局也必然被輿論強烈鄙視一番,即便收視率很高也有點灰頭土臉,那麼現在的螢屏生態已經徹底被雷劇統治。每逢大劇、正劇開播,其他臺就會祭出雷劇進行包抄,而結果往往是「毫無懸念」:雷劇勝出。
  • 鄭曉龍眼光真準,5年拍出3部爆紅電視劇,還一部比一部火
    在推出《渴望》這一部作品後,鄭曉龍導演就又在中國影視界創造了另一個第一,作為總策劃創造出了中國首部電視系列喜劇《編輯部的故事》。作品講述了編輯社的幾位性格迥異、富含個性的編輯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種種幽默故事。在情節的設置上,雖然充滿笑點、使人捧腹,但是卻道出了生活的真諦――生活漫長,只要相互攜手相互團結,就能生活得有滋有味。
  • 雷劇經典展魅力_湛江新聞網
    本次「戲曲進校園」活動是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教育廳聯合主辦,市、縣宣傳、文化、教育部門聯合協辦,徐聞縣傳承雷劇有限公司(徐聞縣雷劇團)承辦。    活動當天,徐聞縣人大代表、湛江市第二屆雷劇唱腔大賽金獎獲得者陳小霞作為活動主講老師,先後為同學們講解中國的戲曲、湛江的雷劇等戲曲常識,並與同學們進行雷劇知識互動。
  • 鄭曉龍新作:《拼圖》合作王雷劉濤,《甄嬛傳》要拍電影版?
    「船行萬裡靠舵手」這句話用在影視圈同樣非常適用,而導演就是這些「舵手們」的掌舵人,也有很多觀眾衝著「掌舵人」來的,或許是因為實力,或許是因為趣味相投,所以導演後面也有一群忠實的粉絲,這一期我們就來聊聊鄭曉龍導演即將推出的新作品。
  • 浦江風雲:陳望道入職《新青年》編輯部始末
    他不顧胡適等北京同人的異議,把《新青年》編輯部遷回上海,置於寓所之內。一樓會客室就是《新青年》編輯部。然而,《新青年》遷回上海後,編輯人手頓時捉襟見肘,必須儘快充實力量。就在此時,陳獨秀注意到了陳望道。
  • 鄭曉龍:演員爭排名太浮躁,解決內容注水問題是否應該有新方法?
    >「新國劇訪談錄2020」的最後一期,新浪電視X娛理工作室對談了著名導演鄭曉龍,作為2020年白玉蘭獎的評委會主席,他從自己的視角來解讀了今年的種種變化。>鄭曉龍:我覺得很多年輕的觀眾也不一定都是城市的,也有很多從農村來的,所以這些觀眾怎麼會覺得「土」就看不下去呢?我覺得他們應該更真實地去反映去看他們家鄉面貌的變化。
  • 鄭曉龍趙麗穎14年後開始第二次合作《幸福到萬家》
    後趙麗穎鄭曉龍「再續前緣」是鄭曉龍和趙麗穎在後的第二次合作。在劇中趙麗穎將挑主梁飾演女主角何幸福,她不僅要與農村的各種陳規俗俗「正面剛」作鬥爭,還從沒有受過教育、沒有經驗的低起點出發,最終走上了仕途。該劇是趙麗穎回歸後的第一部寫實劇,在伊始項目中引起了網友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