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輯部的故事》中無論是演員的肢體表演還是搞笑臺詞,都讓很多觀眾大呼不適應。
因蘆山地震而延播的《新編輯部的故事》前日晚在北京、東方、深圳衛視開播。當天同時段北京衛視的收視率衝到全國省級衛視的第三名。一部分觀眾質疑該劇「表演浮誇,橋段生硬」。對此導演鄭曉龍受訪時坦承自己就是想突破傳統的表現形式有所創新,而「大眾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也總要有個過程。」
觀感1 表演誇張?
新刊物、新面孔、新話題,和老版「編輯部」相比,「新編輯部」帶給觀眾最大衝擊的就是表演。除了呂麗萍外,黃海波、陳好、王千源等主演的表現都相當誇張,從表情、動作到語言。此外,和老版「編輯部」一樣,「新編輯部」的臺詞量也非常大,「風動,雲動我不動,淡定」「眾星環繞、中流砥柱,這就是我的位置啊」等臺詞相當密集,在此之中還夾雜著旁白。種種方面都驗證著鄭曉龍的那句話——無所不用其極地幽默。
觀感2 風格前衛?
除了喜劇元素非常豐富,「新編輯部」的風格也很前衛。比如因故事就是發生在一個編輯部,場景有限,鄭曉龍便讓觀眾透過編輯部的窗戶,看到世界各國的地標性建築,創造了一種「亦真亦假」的感覺。此外,主演們演著演著就直面電視機前的觀眾來一兩句內心獨白,這種在周星馳電影中常見的表現手法被移植到電視劇中且多次大量地使用。多元的喜劇樣式讓觀眾大呼不習慣,有老年觀眾更坦言和老版差距太大了。
■ 導演回應
乍看不習慣,慢慢去適應
之所以選擇如此的表現形式,源於導演鄭曉龍的創新意識:「一開始我也曾考慮選擇更主流、更被觀眾喜歡和容易接受的傳統表現形式,但最後我覺得那沒什麼意思,我還是想有點變化。一個有創新的、有變化的劇乍一看也可能有人不太習慣,但是看看就會習慣,而且看到裡面的好以後他就會特別喜歡。原來老《編輯部故事》剛一出來的時候也有很多觀眾不習慣、不理解,特別是一些中老年觀眾,後來大家都說好。」
此外,鄭曉龍也表示「新編輯部」並非是像有些網友所說的「雷劇」。「我們有社會話題撐腰,不是瞎編,很多劇之所以會被批雷人,是因為內容胡編亂造」。
■ 亮點
葛優遭惡搞
儘管葛優缺席,但劇中主角頻頻提到李東寶,給出的解釋是人家現在是娛樂圈大腕,不好聯繫。而根據袁帥臺詞「戈主編之前也有個姓李的……」而被戈玲踩腳打斷的一幕,網友分析:兩人當年結婚了,後來離了,再後來李東寶就「非誠勿擾」了。據記者了解,後面劇情的確會提及李東寶就是戈玲前夫。
陳好飆鄉音
陳好飾演「新編輯部」中的運營總監,外包裝還是萬人迷的感覺,比較妖豔,但兩杯酒下肚,原形畢露,飆出了一口山東話,名字也恢復成了安紅。這一段也成為網友議論的焦點。據陳好透露,已經很久沒有講過家鄉話的她,演起來很吃力。後來陳好找到了老鄉黃渤幫忙,才找到感覺。(勾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