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4歲女童植入長壽命心臟起搏器,最高可用19年

2020-12-23 健康界

12月8日,記者從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心臟中心李小梅教授團隊日前成功為一名4歲女童萌萌(化名)植入了3.0T抗核磁長壽命心臟永久起搏器,使用周期可達17至19年。

這也是該款起搏器全國首例兒童植入病例。

女童萌萌4個月大時,被診斷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這意味著,孩子心臟傳導系統從中間的房室結部位完全斷開了,電信號傳不過去,只能靠心室自身的逸搏來維持心率,這直接導致孩子心率變得非常慢。

萌萌的父母被告知,孩子要想好起來,必須植入心臟永久起搏器。然而,一家人輾轉多家醫院,均被告知孩子年齡太小無法做手術。直到今年底,萌萌的媽媽找到北京華信醫院心臟中心教授李小梅。

「這個孩子全天的心跳只有6萬多次,而普通4歲孩子的心跳應該在每天14萬次左右。這直接導致了孩子全身臟器長期供血供氧不足。」李小梅表示,孩子年齡尚小,體內臟器發育還都沒成熟,需要足夠的血液和營養供應,長此以往會對她的整體生長發育帶來嚴重影響。隨著時間推移,孩子的心功能耐受程度會越來越差,最終可能出現嚴重的心力衰竭。另外,孩子的心室逸搏局部興奮性較低,有可能發生心臟驟停,面臨猝死風險。

經檢查,李小梅團隊決定為萌萌植入一枚3.0T抗核磁長壽命心臟永久起搏器。

兒童體格小、血管細、心腔小,起搏手術風險及難度遠遠超過成人。手術當天,醫生從萌萌左鎖骨下穿刺血管,將起搏電極沿著血管送到右心室裡,釘在了最佳的起搏部位——左束支區域,又將電極的另一頭連接到起搏器上。之後,再將起搏器植入患兒鎖骨皮下剝離出的「囊袋」裡,縫合傷口。

「這個孩子特別幸運,她是國內首例植入3.0T抗核磁長壽命心臟永久起搏器的患兒。」李小梅表示,在前幾年,臨床上使用的起搏器電池壽命往往只有六七年。這意味著,孩子每隔幾年就不得不去醫院更換一次起搏器。把傷口切開、再縫合……這個過程對孩子的皮膚也會造成較大創傷。

這款剛剛在國內獲批的起搏器,電池壽命最高能達到19年。不僅如此,它還兼具抗核磁的功能。簡單來說,在植入起搏器後,患兒哪怕使用磁場強度達3.0T的核磁共振儀進行檢查,也完全沒有問題。「對於兒童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大大減輕了多次手術帶來的痛苦。」

李小梅表示,這次手術非常順利。目前,萌萌身體恢復情況很好,預計明天就可以出院了。

文章轉載自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國內兒童首例!4歲女童植入長壽命心臟起搏器,使用周期17至19年
    今天,記者從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心臟中心李小梅教授團隊日前成功為一名4歲女童萌萌(化名)植入了3.0T抗核磁長壽命心臟永久起搏器,使用周期可達17至19年。這也是該款起搏器全國首例兒童植入病例。
  • 不足2克「膠囊」讓心臟跳起來 青島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成功
    不足2克「膠囊」讓心臟跳起來青島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成功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Micra無導線起搏器如膠囊大小,重量不足2克,體積和重量僅為傳統起搏器的十分之一,經穿刺血管,直接放入心腔內膜,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
  • 不足2克膠囊大小 青島市首例無導線起搏器在市立醫院成功植入
    半島網6月30日訊 6月19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成功完成青島地區首例無導線起搏器Micra植入。開啟了青島市無導線起搏器治療心律失常的新時代,標誌著市立醫院心律失常診治水平邁入了國內先進水平。Micra起搏器與感冒膠囊、7號電池大小比較患者為66歲男性,因房顫、心臟停搏並數次發作黑矇入院,先行房顫射頻消融及左心耳封堵術後,仍反覆發生心臟停搏,需植入永久起搏器。
  • 重慶首例3.0T磁共振兼容超大電池容量起搏器成功植入
    12月10日,重醫大附三院心血管內科電生理與起搏團隊成功完成重慶首例3.0T磁共振兼容超大電池容量起搏器植入。目前國內該類起搏器植入尚不到30臺。接受手術的是一位64歲患者王女士(化名),四年前開始出現心悸、氣促症狀,運動後更易發作。
  • 深大總醫院成功植入首例膠囊無導線起搏器
    近日,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團隊成功為 74 歲的強叔(化名)裝上了一枚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這枚微型起搏器只有 1.75 克,差不多一顆膠囊大小,同時也刷新了深大總醫院無導線、無創口的起搏器植入紀錄。有了這個"隱形保鏢",強叔說,"心臟很舒服"。
  • 全國首例!患者心動過緩造影劑過敏 成功植入無導線起搏器
    12月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國際領先 天津市胸科醫院完成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
    央廣網天津8月1日消息(記者王漪 蘇平)日前,天津市胸科醫院成功獨立完成該院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該例起搏器的成功植入,標誌著天津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心律失常診治邁入國際領先水平。  接受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的患者王奶奶(化名)今年81歲,出現間歇心悸症狀已有兩年,近期病情加重後來到胸科醫院就診後收治入院。經診斷,王奶奶患有心律失常,包括陣發房顫、竇性停搏、竇性心動過速、高血壓三級(高危)等情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進行治療。
  • 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開展崇州首例三腔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
    12月23日,崇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為一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實施崇州首例CRTD(三腔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手術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方元教授指導下順利完成,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目前恢復情況良好。該項手術的順利開展標誌著醫院心臟介入治療技術邁上了新臺階。
  • 南京市第一醫院成功為消瘦老人植入膠囊心臟起搏器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通訊員 張娟)8月13日,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臟內科起搏器團隊胡作英主任、張航主任自主完成了一例高難度經導管植入式無導線心臟起搏器的植入。記者了解到,該患者為88歲老年男性,十分消瘦,BMI指數僅為18,植入傳統起搏器有較高的感染風險。
  • 出生1小時成功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造...
    4月22日,經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小兒科、產科、兒科、心臟外科、麻醉科手術室通力合作,為一位罹患先天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初生兒成功地植入一枚心外膜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標誌著一附院在胎兒心律失常救治方面再次取得新進步,創造了國內此類植入術中最小年齡(出生後1小時)和最小體重(2.4kg)的新紀錄。這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尤其珍貴和不易。
  • 從「火柴盒」到「微膠囊」 弋磯山醫院為病患植入「迷你」起搏器
    弋磯山醫院心內科心臟起搏團隊多年來一直注重醫技發展 心臟起搏器,對於人們來說並不算一個新鮮的概念,但您聽說過不足2克重、僅有維生素膠囊大小的新型無導線起搏器嗎?這種同類型裡世界上最精巧的起搏器,目前在蕪湖市也可以進行手術植入了。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
  • 超瘦老人植入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續命!僅膠囊大,可為生命續航超12年
    2020年最後一天,武漢市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完成一例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71歲的鄧奶奶,患有風溼性心臟病數十年,體重不到70斤,2002年植入第一臺起搏器,這次已經是第三次更換。
  • 全國首例商品化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患者出院
    1月5日下午,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病房,42歲的宋先生準備出院回家。他身旁有一個裝著設備的小推車,一根電線管道,兩頭分別連接著設備和腹部。這是宋先生的「新心臟」。2020年11月10日,患有擴張型心肌病且處於終末期心力衰竭的宋先生,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接受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未出現併發症,恢復情況良好。
  • 博鰲超級醫院迎來新一代無導線起搏器國內首次植入
    博鰲2020年9月7日 /美通社/ -- 近日,美敦力最新研發的無導線雙腔起搏器Micra AV 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內的博鰲超級醫院順利完成國內首次臨床應用。此次引入的無導線雙腔起搏器Micra AV不僅延續了第一代Micra VR無導線起搏器的優勢,還通過傳感器創新和革命性算法突破實現更貼近人體心臟自然的跳動模式:A和V分別代表心房和心室,AV說明可以實現房室傳導,更好的模擬了心臟的生理傳導功能,實現生理、精準、符合人體需求的起搏。
  • 山東省首例3TMRI兼容心律轉復除顫器在市立醫院成功植入
    12月9日,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李賓公教授團隊成功完成國內首批、山東省首例3.0T磁共振(3TMRI)兼容心律轉復除顫器(ICD)的植入,標誌著全球領先的3TMRI兼容起搏技術在我省正式應用於臨床,該款ICD為全球首款3.0T & 1.5T MRI兼容ICD,消除了ICD
  • 無導線起搏器為心臟保駕護航
    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智宏副主任醫師團隊,成功在患者體內植入無導線起搏器,不僅讓患者避免了傳統起搏器的感染風險,還為不定時「罷工」的心臟保駕護航。六旬大爺無緣無故暈倒,一查是房顫惹的禍今年六十多歲的王大爺,身體一直很棒,但前不久卻出現了大問題——有時會突然眼睛發黑,幾秒後就會好轉,還有時會無緣無故暈倒。會不會是心臟出了問題呢?
  • 深大總醫院成功為患者植入膠囊無導線起搏器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楊柳 /文 通訊員 馬鐸銘/圖 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團隊成功為74歲的強叔(化名)裝上了一枚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這枚微型起搏器只有1.75克,差不多一顆膠囊大小,同時也刷新了深大總醫院無導線、無創口的起搏器植入紀錄。
  • 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後健康教育
    起搏器手術具有手術切口小、無痛苦、不開胸,安全可靠。安裝起搏器不僅能減少和避免心臟事件的發生(暈厥、心衰、猝死),而且改善心律失常病人的生活質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4、起搏器工作狀況的觀察。術後患者入CCU病房,仔細觀察心臟起搏器的各種參數,繼續觀察心電圖變化,床旁備電復律器。
  • 心臟「罷工」前的這些求救信號要重視!
    9月23日上午,99歲高齡老太在浙大二院心內科順利植入新型「膠囊」無導線起搏器。據悉,醫院今年已完成600餘例起搏器植入手術。 也就是說,如果再不進行幹預,一次過長的心臟停跳,就可能使孫奶奶喪失搶救機會。   考慮到孫奶奶的高齡和心臟情況,在控制膽囊炎後,項美香教授決定為她植入一款僅有膠囊大小的無導線心臟起搏器,兼容磁共振,使用壽命長達12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