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訊(記者黃琪 通訊員張春紅)「一下來了十幾名大學生,其中兩名還是研究生。」最近,全國抗疫先進個人、武漢市礄口區六角亭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羅浩有些「幸福的擔憂」:社區醫生隊伍多了年輕人,但一定要留住他們。
經過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羅浩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但添置了600多萬元的醫療設備,還招聘到16名大學生。近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走訪發現,近兩三年來,通過「引」和「留」兩方面的突破,武漢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高素質人才匱乏的難題得以破題。
4名研究生一入職就當見習副院長
江夏區法泗衛生院副院長餘婷正在為病人看病。 記者金振強 攝
32歲的餘婷,去年起正式擔任江夏區法泗衛生院副院長,而她2017年才開始在此工作。
法泗街位於江夏區西南部,緊鄰嘉魚縣,當地人信中醫,衛生院原來開設了中醫館,老中醫退休後,中醫館無人接手,關停了五六年,整個衛生院更是十年沒進過一個新人。「老百姓有頭疼腦熱這樣的小病,都不來衛生院」,說起過去,衛生院黨支部書記沈道敏直搖頭。
2017年,江夏區一舉拿出80個事業編,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招聘大學生,包括餘婷在內的4名研究生,直接被任命為鄉鎮衛生院「見習副院長」。法泗衛生院爭取到餘婷,院裡幾乎是「敲鑼打鼓」到區衛健局接回了餘婷等5位新人。
「我們是痛定思痛、痛下決心」,江夏區衛健局負責人倪純濤介紹,2015年,該區山坡鄉衛生院引進了一臺價值23萬元的胃鏡,結果竟無人會操作,「這件事讓我們飽受刺激,解決不了人才問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走不出困境。」
連續3年,江夏區衛健系統以提供事業編制、設立編外用人額度、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共招錄620名大學生下沉基層。3年來,該區政府用於留住基層醫衛人才的財政預算新增4000萬元。
招進來,更要留得住。「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我們想盡一切辦法,讓他們安心紮根基層。」五裡界中心衛生院院長徐彬說。29歲的全科醫生餘倩文,自從來到五裡界,便被視為「珍稀資源」,衛生院為她提供一室一廳的周轉房,派她到武漢協和醫院學習,現在,同事們則忙著為這位靦腆的姑娘「在當地張羅一個對象」。
記者在五裡界中心衛生院見到餘倩文時,她正在細緻地整理病歷。徐彬介紹,餘倩文到來後,中心的病曆書寫開始規範,這是體現醫療服務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去年,餘倩文接診近7000人次。「感覺挺好的,沒有離開的打算」,餘倩文說。
在大醫院夾擊中越活越好
礄口區是武漢的醫療高地,轄區內同濟醫院、市一醫院、普愛醫院等大醫院林立。「大樹底下,寸草不生」,區衛健局組織人事科負責人餘亞心介紹,一度很多人都認為,礄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很難有出路。
然而,區衛健局的統計顯示,區內政府主辦的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日均門診量和年收入近兩年實現翻番。「局裡這幾年接連提出千方百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一中心一特色等思路,一個中心看好一種病,切實解決居民健康問題,找出活路和出路。」餘亞心說。
核心還是在人才。近年,該區和省市屬高校合作,定向培養醫學本科生,並且通過改革,允許基層機構根據考核結果自主分配績效。解決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多年「沒有新鮮血液、缺乏活力」的問題後,區衛健局更進一步提出,瞄準「985」「211」高校,引進碩士博士。
「我們真是做到了求賢若渴」,餘亞心講了一個故事,剛去「985」高校招聘時,常被冷眼相看,後來了解到四川大學一名醫學研究生有來漢意向,招聘人員軟磨硬泡,甚至出機票請他來漢實地考察,這名研究生最終籤約韓家墩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分級診療得以迅速落地。礄口區幾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順利承擔了預檢分診、患者轉運、核酸採樣、隔離點醫療服務等工作。「除了捨生忘死的勇氣,還要專業能力,這是我們幾年來推行人才強基工程的結果。」礄口區衛健局負責人說。
在江夏,餘婷、餘倩文等新引進的大學生,也成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抗擊疫情的主力。
去年底,礄口區古田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升級為「社區醫院」。8月1日,醫院搬遷到投資過億元的新址。中心主任毛忠民說,疫情讓大家更加認識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重要性。建手術室、設置傳染病防治應急科、招聘十名左右公共衛生人才,他細說自己的勃勃雄心,「去年曾有一名華中科技大學的醫學博士來中心應聘過,但仍在猶豫。我一直與她聯繫,不斷說服,她很有可能成為我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第一個博士!」
用人機制還要進一步激活
「疫情之後,我區引進了40名本科生、研究生,但對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需求來說,還遠遠不夠。」餘亞心說。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副教授王全多年從事基層醫療相關研究,他認為,近兩年,武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人才吸引力雖在增強,但仍不是強力選項。
王全和同事通過調研發現,武漢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待遇較低,薪酬制度也不夠靈活,不能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也不是沒有破題的方法」,王全說,市政府今年7月已發文要求,基層醫務人員的收入,不低於轄區內事業單位人員平均收入,並提出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配自主權,合理拉開收入差距,調動業務骨幹的積極性。「這些措施都很有針對性,關鍵要落實。」他還建議,醫學畢業生在基層服務一定年限,優異者能優先被市、區級醫院選用。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盧祖洵則認為,要留住基層人才,還得政府為基層劃撥更多職稱名額。長期以來,基層職稱名額稀缺,有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只有一個副高名額,年輕人看不到晉升機會,就難以安心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