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醫院前我內心忐忑不安,就怕這時候看病有感染風險。但現在我踏實多了,看病很安全。」剛剛完成就診,走出協和醫院門診樓的林先生對記者感慨道。作為一家知名三甲醫院,北京協和醫院每天要接待大批患者就診。如何既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又能方便患者就診?記者來到協和醫院,體驗就診全過程。
進院看病要過四道「防線」
早晨8點,東單北大街,協和醫院門診樓東門外小廣場,患者正在排隊進院就診。儘管現場人數不少,但隊伍的移動速度很快。
記者正打算詢問應從何處排隊,眼前一張示意圖瞬間打消疑惑:它清晰標明了持電子掛號憑證患者、持紙質掛號條患者、孕婦及坐輪椅患者的通道,一目了然。
每一條通道都有志願者。按照流程,記者分別出示了協和醫院電子通行證、預約憑證、北京健康寶的「綠碼」,並測量了體溫。這四道流程看似複雜,其實是一氣呵成,前後加起來用時不足2分鐘。
「您之前掛完號會收到一條簡訊,通過簡訊裡的連結可以提前申請通行證,這樣今天的通過速度還能更快,幾乎可以不作停留。」門診導醫志願者負責人張智提醒記者。
進入門診樓內,記者按照導診條很快找到了6層眼科診區。接待的護士再次核驗了記者的健康碼、預約憑證,測量了體溫,然後安排記者到診室前等候。
「我們現在是一人就診,一人候診,請您和其他患者間隔就坐,耐心等候。」護士說。
此時,在眼科診室內,主治醫師張揚早已到崗。
她戴著醫用外科口罩和護目鏡,手持噴瓶仔細地在給診療器械消毒,「每一位病人就診前我都會消毒一遍,這也讓病人放心。」
「立體就診」便捷放心
記者此次就診是因為多年的眼部不適。在完成了視力、眼底等檢查後,張揚用裂隙燈仔細檢查了記者的不適部位。
之前記者還在想:疫情期間,醫生會不會刻意與病人拉大就診距離。但事實證明記者想多了,醫生與患者的距離也就超過了1米,檢查流程與過去完全一致,看得非常仔細。
「病人把信任交給我們,我們肯定要仔細診斷。」張揚說。
看完病走出診室,記者猛然想起「我的病歷在哪兒」,趕緊跑去護士臺問。護士指了指不遠處的自助機,笑道:「別緊張,用您的醫保卡可以直接在機器上查詢、列印電子病歷。」不到1分鐘,一頁病歷就從機器裡「吐」了出來,上面還有醫生的電子籤名。
「這些自助機功能可強大了。」排在記者身後、也準備列印病歷的林先生說,剛才進門診樓之前,他取號、交費都是在樓外自助服務區的機器上完成的,「還能列印化驗單,預約抽血、做超聲。」林先生笑道,加上網上掛號,這分明就是「立體就診」。
「線上診療」將再增10個科室
在門診樓,記者見到了協和醫院門診部主任康紅,她說,記者所經歷的核驗通行證、當日預約憑證、健康碼,測量體溫,正是構建醫院門診疫情防控的四道「防線」。無論是院外、診區、診室,醫院都會充分利用這四道「防線」,確保萬無一失。
康紅說,在此基礎上醫院也在不斷優化就診流程,服務患者。比如醫院在東門外廣場專門設立了兩個人工服務窗口,有工作人員幫助那些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患者登記相關信息。同時醫院還在推動「北京健康寶」與醫院通行證的「兩碼合一」,未來患者入院只需要掃一次碼,就可以完成預檢與「北京健康寶」的驗證工作,進一步加快了患者進院就診的效率。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協和醫院上線了「線上診療」服務,共有心內科、消化科等10個科室的醫生在線坐診,受到了患者的歡迎。記者了解到,目前醫院正在加緊培訓相關醫務人員,預計近期還將再上線血液科、腎內科、眼科等10個科室,服務更多患者。
目前協和醫院已經推行預約分時報到就診,醫院相關負責人提醒患者,儘量按照預約時間前往醫院就診,這樣既減少等待時間,又能降低室內聚集感染的風險。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航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