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碑帖 | 歐陽通 《道因法師碑》

2021-02-18 格物的貓
格物の貓——第伍佰肆拾柒期

《道因法師碑》,楷書碑刻,墨紙拓本

全名為《大唐故翻經在德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

李儼撰,歐陽通書,範素鐫

唐龍朔三年(663)鐫立

凡34行,滿行72字

歐陽通為歐陽詢第四子,官蘭臺令

儀鳳中累遷中書舍人,封渤海公

天授初轉司禮卿判納言事,二年為相

因反武承嗣為太子被害

現存陝西西安碑林

釋文:

《大唐故翻經大德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文並序》

中臺司藩大夫隴西李儼字仲思製文

奉義郎行蘭臺郎渤海縣開國男騎都尉歐陽通書

      大哉乹元,播物垂象,肈有書契,文籍生焉。雖十翼精微,陰陽之化不測;九流沉奧,仁義之塗斯闡。而勞生蠢蠢,豈厭塵門;闇海茫茫,恆漂苦浪。亦有寶經浮說,錦籍寓詞,駕鳳升雲,驂龍棲月。跡均轉縷,空溺志於邪山;事比繫繩,詎知方於覺路?孰若訓昭金口,道秘瓊箱,靜痡毒於三漏,拯橫流於五濁?是生是滅,發蓮花之音;非色非空,被栴檀之簡。暨乎鶴林稅軫,涅槃之岸先登;鳥筆記言,揔持之菀斯闢。結集之侶,揚其實諦;傳授之賔,弘其妙理。然則紹宣神典,幽賛玄宗,跨生、肈以遐鶱,追安、什而曾騖。可以聲融繡石,採絢雕圖,則於我法師而見之矣。

        法師諱道因,俗姓侯氏,濮陽人也。自繞樞凝祉,紀雲而錫胤;貫昴摛祥,奠川而分緒。司徒以威容之盛,垂範漢朝;侍中以才晤之竒,飛芳晉牒。衣冠繼及,代有人焉。祖闞,齊冀州長史;父瑒,隨栢仁縣令。竝琢磨道德,砥錫文藝,或題輿展驥,賛務於千裡;或亨鱻製錦,馳聲乎一同。法師稟祐居醇,含章縱哲,覃訏之歲,粹採多竒;髫齔之辰,殊姿獨茂。孝愛之節,慈順之風,率志斯在,因心以極。秊甫七歲,丁於內艱,嗌粒絕漿,殆乎滅性,成人之德,見稱州裡。免喪之後,乃發弘誓,而以風樹不停,浮生何恃?思去髮膚之愛,將酬罓極之恩。便詣靈巖道場,從師習誦,而識韻恬爽,聦晤絕群。曾不浹旬,誦涅槃二袠,舉眾嗟駭,以為神童。逮乎初丱,方蒙落髮。於是砥行飭躬,架德緝道,篋虵能翦,心猨久制。遡流增智,望井加勤,在疑必請,見義思益。尋講涅槃十地,洞盡幽微,宿齒名流,鹹所歎異。及受具戒,彌復精苦,若浮囊之貞全,譬圓珠之朗潔。始聽律義,遍訖便講,辯析文理,綜核指歸。十誦之端,五篇之賾,寫瓶均美,傳燈在照。

       又於彭城嵩論師所,聽攝大乘。嵩公懿德玄猷,蘭薰月暎,門徒學侶,魚貫鳧集,講室談筵,為之嚻隘。遂依科戒,而為節文秊少沙門,且令習律,曉《四分》者,方許入聽。法師夏臘雖幼,業行攸高,獨於眾中,迥見推挹。每敷《攝論》,即令覆講,而披演詳悉,詞韻清暢,諸方翹俊,靡弗歸仰。於是遍窺釋典,鹹通密藏,五乘之說,四印之宗,照盡幾初,言窮慮始。每摳衣講席,隱几雕堂,舉以玉柄,敷其金牒,渙乎冰釋,頤然理順。延惠風而不倦,同彼清流;譍來響而無疲,類夫虛谷。搢紳之客,慕義波騰;緇黃之侶,承規景赴。法師志求冥寂,深厭嚻滓,乃負袠褰裳,銷聲太嶽。寑谿扃岫,飲露餐霞,樹偃禪枝,泉開定水。凡經四載,將詣洛中。屬昏季陵夷,法䋄嚴峻,僧無徒侶,弗許遊涉。於是杖錫出山,孑焉孤邁,恐罹刑憲,靜念觀音。少選之閒,有僧欻至,晧然白首,請與俱行。迨至銅街,暨於金地,俯仰之際,莫知所在。鹹謂善逝之力,有感斯見,非夫確至,曷以臻乎?

       既而黃霧興祅,丹風起孽。中原蕩覆,具禍以藎。法師乘杯西邁,避地三蜀,居於成都多寶之寺。而靈關之右,是曰隩區,遠接荊舒,近通邛僰。邑居隱軫,人物嚻湊,宏才巨彥,碩德高僧,鹹挹芳猷,歸心接足。及金符啔聖,寶曆乘時,運屬和平,人多好事,導玄流於已絕,闢妙門之重鍵。法師以精博之敏,為道俗所遵。每設講筵,畢先招迓,常講《維摩》《攝論》,聽者千人。時有寶暹法師,東海人也,植藝該洽,尤善大乘。昔在隨朝,英塵久播,學徒來請,接武磨肩,暹公傲爾其間,仰之彌峻。每至法師論義,肅然改容,沉吟久之,方用酬遣。法師抗音馳辯,雷驚波注,盡妙窮微,藏牙折角。益州揔管鄧國公竇璡、行臺左僕射賛國公竇軌、長史申國公高士廉、範陽公盧承慶,及前後首僚,並西南嶽牧,竝國華朝秀,重望崇班,共藉聲芳,俱申虔仰。由是梁崏之地,庸濮之甿,飲德餐仁,雲奔雨集。法師隨緣誨誘,虛往實歸。昔曇翼高竒,教闡沉犀之壤;法和通敏,道著蹲鵄之域。協時揆事,抑亦是同,考業疇聲,彼則非袞。而以久居都會,情異俶真,養中晦跡,可求天解。

      復於彭門山寺,習道安居,此寺往經廢毀,院宇凋弊,法師慨然構懷,專事營輯。若乃危巒迢遰,俯瞰龍隄;絕磴逶迤,斜臨鴈水。近對青城之巘,遙瞻赤裡之街,雲榭叅差,星橋縈暎。於是分巖列棟,架壑疏基,窈窕陵空,俳佪罩景。松吟竹嘯,共寶鐸以諧聲;月上霞舒,與琁題而竝色。仙花秘草,冬夏開榮;擾獸馴禽,晨昏度響。諒息心之勝境,毓道之淨場乎!而以九部微言,三界式仰,緬惟法盡,將翳龍宮,揮兔豪而匪固,籀魚䋄而終滅,未若鐫勒名山,永昭弗朽。遂於寺北巖上,刻石書經,窮多羅之秘袠,盡毗尼之妙義。縱洪瀾下注,巨火上焚,俾此靈文,永傳遐劫。豈直迷生之類,睹之而發心;後學之徒,詳之而悟道?

      既而清猷遠暢,峻業遐昭,遂簡宸衷,乃紆天紱。追赴亰邑,止大慈恩寺,與玄奘法師證譯梵本。奘法師道軼通賢,德鄰將聖。朅遊天竺,集梵文而爰止;旋謁皇亰,奉綸言而載譯。以法師宿望,特所欽重,瑣義片詞,鹹取刊證,斯文弗墜,我有其緣。慧日寺主楷法師者,聦爽溫贍,聲藹鴻都,乃首建法筵,請開奧義。帝城緇俗,具來諮稟,欣焉相顧,得所未聞。諸寺英翹,懣然祗服,鹹敷師子之坐,用佇頻伽之音。法師振以玄詞,宣乎幽偈,同炙輠而逾暢,譬連環而靡絕。耆秊粹德,曠士通儒,粉滯稽疑,雲消霧蕩,伏膺請益,於嗟來暮。惟法師姿韻端凝,履識清敏,粹圖內蘊,溫採外融,運柔嘉以成性,體齋遬而行己。峻節孤上,夷險同貫;沖懷不撓,是非齊躅。加復研幾史籍,尤好老莊,咀其菁華,含其腴潤。包四始於風律,綜五聲於文緒,宿植勝因,恬榮褫欲。善來佛子,落採菴園,開意花於福庭,濯玄波於妙境。而貞苦之操,絕眾超倫;聦亮之姿,踰今邁昔。信法徒之冠冕,釋氏之棟梁乎!凡講《涅槃》《華嚴》《大品》《維摩》《法華》《楞伽》等經,《十地》《地持》《毗曇》《智度》《攝論》《對法》《佛地》等論,及《四分》等律,其《攝論》《維摩》,仍出章䟽。

      既而能事畢矣,宏濟多矣,脫屣於㝱境,棲神於淨域。春秋七十有二,以顯慶三秊三月十一日,終於長安慧日之寺。梵宇殲良,真門喪善,悲纏素侶,慟結緇徒。即以四秊正月,旋乎益部。二月八日,窆於彭門光化寺石經之側。道俗門人,星流波委,銜哀追送,眾有數千。巖谷為之傳響,風雲於是變色。慧日寺徒眾,竝蠲邪迪妙,綜理探微,保素真源,歸玄正道。自法師戾止,鹹共遵崇,追思靡及,情深軫慕。弟子玄凝等,稟訓餐風,斯稱上足,而以慈燈罷照,崇山無仰,循堂室而濡涕,對幾巾弗而流慟。敬於此寺,刊金撰德,氣序雖遷,音塵方煽。亦猶道林英範,託繡礎以長存;慧遠徽猷,寄雕碑而不朽。其詞曰:

緬哉佛性,廓矣玄門。功昭曠劫,化拯重昏。

沖儀已謝,妙道斯存。匪伊開士,孰暢其言。

於顯法師,誕靈傑起。如松之秀,如巖之歭。

穆穆風規,堂堂容止。行窮隱括,識洞名理。

爰初紐錦,早厭樊籠。言從落飾,乃沐玄風。

將超八難,即晤三空。貞圖可仰,峻範彌融。

鹿野微詞,猴江粹典。源流畢究,奧隅鹹踐。

法鏡攸懸,信花彌闡。振嶽符論,奔濤喻辯。

昔在昏虐,時逢禍亂。東去戢道,西遊違難。

天啔聖期,光華在旦。翼教崏益,騰聲巴漢。

爰雕淨境,於彼曾岑。分櫩架壑,聳塔依林。

搜經緝義,篆石琱金。芥城斯盡,勝跡無侵。

載奉王言,來遊帝宅。慧義資演,直宗佇譯。

紫庭之彥,丹臺之客。竝企清儀,俱餐妙賾。

淪羲■■■■■光。遽嗟分岸,永泣摧梁。

龕留舊影,室泛殘香。書芬紀藹,地久天長。

龍朔三年歲次癸亥十月辛巳朔十日庚寅建

華原縣常長夀範素鐫。

格物的貓公眾號評論區

有趣的靈魂比好看的皮囊珍貴一萬倍

有趣的靈魂其實才是生活的趣味,生活本身其實不是一個多開心多好的事情,但是因為有了有趣的靈魂就給單調乏味的生活加了很多的調味劑,做人交朋友都是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但是你每次都要找有趣的人,有沒有想過別人也在找有趣的人,而你,並不是,所以與其找有趣的人不妨做一個有趣的人。

保持一顆童心其實才是一個有趣的人的開始,深諳世故而不世故,童心大概就是善良吧,為什麼我也說不出來,你沒有發現那些有童心的人似乎都一個特點嗎,就是善良到可愛啊,童心有的時候還是敢於做你覺得丟人的事情,想想做一個孩子一樣其實沒有什麼不好的。

保持一顆好奇心並且敢於去尋找答案,其實有的時候刨根問底的人會很討厭,但是有的時候又很可愛,對於別人的私事就不要抱有好奇了,但是對於動物對於生活還有其他的學問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這樣你可能就會發現很多別人發現不了的事情。

多看書,一個有著很廣泛的學識的人其實才更能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因為不管別人說什麼都知道一點。不用很多,但是至少Ta能夠感受到你是知道的,那就是一種共識,其實共識就是共同都認識,這是超級容易拉近距離的,其實當你遇見一個有共識的人你就會覺得遇見了有趣的靈魂。

不要凡事只知道功利,試著有的時候用劇外人的態度看看問題,你就會覺得這件事情其實很好解決的,還有一個功利的人最後未必就會得到那些想要的東西,就像如果要給兩個人一件東西,你覺你是會給一個功利的人還是性子隨和的人?所以功利未必有用。對人還是存善好,對事情似乎功利沒有用的。「健,固自不乏,要之晉法亦大變耳」。

格物的貓公眾號評論區


相關焦點

  • 讀碑帖 | 王玄宗 《王洪範碑》
    格物の貓——第柒佰貳拾玖期《王洪範碑》,楷書碑刻,墨紙拓本全稱《茅山華陽觀王洪範碑》於敬之撰文,王玄宗書碑
  • 歐陽詢父子書法欣賞
    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
  • 1000年來的歐楷「神品」,這字直追歐陽詢,在當代書法界無人能比
    歐陽通盡得父法。歐陽通工於楷,盡得父法。晚年頗自矜重,以狸毛為筆,覆以兔毫,犀象骨做管。碑刻有《道因法師碑》及《泉南生墓誌》。時人稱其父子書法為「大小歐陽體」。,自然要屬他的《道因法師碑》了。歐陽通《道因法師碑》整拓「險勁橫鐵,往生育突過乃翁」。在何紹基的眼中,歐陽通在結字比筆法上已經超越了歐陽詢。
  • 【經典】歐陽詢夢奠、卜商、張翰三帖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
  • 歐陽詢最晚年的楷書《虞恭公溫彥博碑》
    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後人稱其父子「大歐」、「小歐」。明陳繼儒曾評論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駕也。」明趙涵《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九成宮醴泉銘》享有「楷書之極則」的美譽,被歷代書家奉為「歐體」的楷模。 《九成宮醴泉銘碑》點畫精緻準確定型,尤其結字布局險勁,中宮收縮,外展逶迤,疏密聚散對比強烈,卻具有超級隱定感。
  • 歐陽詢曾寫過《草書千字文》?!
    此《草書千字文》「晉味」十足,超出世俗,書寫矯健而靈活多變,飄若浮雲,矯如驚龍,可見其在草書方面亦是實力不俗。 歐陽詢(557-641),漢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
  • 【陝西文物覽】西安碑林——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稱為《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唐武宗會昌元年(841年)刻立。碑螭首方座,高386釐米,寬120釐米。碑文28行,行54字。裴休撰文,柳公權書並篆額,邵建和及其弟邵建初鐫刻。此碑原立於唐長安城安國寺內,北宋時移至西安碑林至今。
  • 虞世南《大唐豳州昭仁寺碑》
    當代藝術家蒙中在他的《見南山》一書中這樣寫道:近年讀碑,越讀越喜歡初唐楷書,蓋接隋人餘緒,若花之初開,一切剛剛好的樣子。如《昭仁寺碑》,即便不是虞永興(因封永興縣主,所以人稱虞永興)手筆,亦足以睥睨其他。
  • 唐·歐陽詢化度寺碑,為佛教禪師立傳之碑
    唐·歐陽詢化度寺碑,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簡稱《邕禪師塔銘》,別稱《青鸞白鶴帖》。唐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歐75歲書,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十一月刻。原石早佚,宋代已有翻刻本數種流傳。據吳湖帆藏本前所制的碑式還原圖,原刻正書,35行,行33字。原石久佚。宋以來翻刻本甚多。此碑無一字不佳,是歐書的第一代表作。有人把它比作晉朝王羲之正楷的化身。
  • 歐陽詢這件小楷,真美!
    ,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徵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
  • 歐陽詢:唐代的一品醜男?
    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歐陽詢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他的字有多人評論。  歐陽洵聰敏勤學,讀書數行同盡,少年時就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和《東觀漢記》三史,尤其篤好書法,幾乎達到痴迷的程度。
  • 讀碑帖 | 顏真卿 《臧懷恪碑》
    格物の貓——第伍佰玖拾捌期《臧懷恪碑》,楷體碑刻,墨紙拓本全稱《唐故右武衛將軍贈工部尚書上柱國上蔡縣開國侯臧公神道碑銘
  • 柳公權64歲的楷書作品《玄秘塔碑》,健勁舒展,美妙至極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並稱"楷書四大家"。
  • 歐陽詢顏值不行 書法卻「 八體盡能」
    歐陽詢博覽古今,精通《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等,文化底蘊深厚。而他對書法的熱愛,堪稱痴迷。 史籍記載他有一次騎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家索靖所寫的石碑。歐陽詢騎在馬上觀摩了好一會兒才離開,但剛走出去沒幾步,又忍不住駕馬返回石碑旁,直接下馬直奔石碑,也顧不上安置好自己的馬。
  • 何紹基:臨古,無非兩條道
    阮元在《北碑南帖論》中分析了碑帖的各自特點:「是故短箋長卷,意態揮灑,則帖擅其長。界格方嚴,法書深刻,則碑據其勝。」他把碑與帖分開看待,並認為南帖中「字全變為真行草書,無復隸古遺意」;而北碑中則「古人遺法猶多存者」。
  • 歐陽詢書法欣賞
    點畫重在提筆刻入,此為唐初未脫魏碑及隋碑的瘦勁書風所特有的筆法特點。楊士奇云:「詢書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論者謂虞(世南)得晉之飄遺,歐(陽詢)得晉之嚴整。觀《皇甫誕碑》其振發動蕩,豈非逸哉?非所謂不逾矩者乎?」翁方綱說:「是碑由隸成楷,因險絕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筆最見神採,未遽藏鋒,是學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此碑用筆研潤,雖為歐陽詢早年作品,但已具備了「歐體」嚴整、險絕的基本特點。
  • 從歐陽詢的幾幅作品看其楷書筆法的形成與發展
    歐楷是魏晉六朝北碑南帖在唐第一次深刻結晶,在北碑的繼承方面,歐楷不論是在形態上還是筆意上,與魏碑中常見的筆畫有很多相似之處,從《張黑女墓誌》我們可以隱約可以看出其書體與歐陽詢的字在用筆上相似的地方。清人阮元指出:「歐陽詢書法方正勁挺,實是北派,試觀今魏齊碑中,格法勁正者,即其派所從出。」
  • 書畫欣賞丨歐陽詢書法作品欣賞
    據史書記載,歐陽詢「雖貌甚寢陋,而聰司絕倫,讀書即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早年他專學二王(羲之、獻之)書,後兼臨北朝三公郎中劉珉書,並融合當時眾書家的長處,勤學苦練,細心揣摩,漸得書法之道,從摹體中脫出,形成自家體勢、風格,其書以險勁刻厲的獨特風貌而令人耳目一新。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家」。歐陽詢善正書、行書。尤其正書,對後世影響較大。
  • 讀碑帖 | 《宋拓孔祭酒碑》
    格物の貓——第柒佰貳拾捌期《宋拓孔祭酒碑》,楷書碑刻,墨紙拓本又名《孔穎達碑》于志寧撰文,無書人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