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碑帖 | 王玄宗 《王洪範碑》

2021-02-28 格物的貓

格物の貓——第柒佰貳拾玖期

《王洪範碑》,楷書碑刻,墨紙拓本

全稱《茅山華陽觀王洪範碑》

於敬之撰文,王玄宗書碑

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立

正書38行,每行69字

此碑原在茅山華陽觀,現已軼失

拓本現藏日本三井書庫

釋文:

桐柏真人茅山華陽觀王先生碑文並序

朝野大夫行江寧縣令河南于于敬之撰,琅琊王玄宗書

夫惟軒轅有道之君,時著順風之美,姑射凝神之主爰,標讓位之芳,斯皆遠鏡遺編,遐希蠹刪。豈若道包千古,業映百王,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化洽無為,仁涵有截。青溪之館■■■■紫府之鄉言招若士,迺下璃紱佇霓裳。希停絳闕之遊,鏨輟丹田之賞。謹命終南山萬福觀道士夠元敬只召先生■■■■■■辰先生霞裝奄淑,夠法師痛徽音之永隔,收蘿松澗,弟子祁行則、丁玄亮等,悲陸蛄之長往,採絢芝巖,共勒豐碑,同甄盛烈。先生姓王諱軌,字洪範,一字道模,琅琊臨沂人也。耀質珠川,分枝璿萼,姬儲下鳳,周書美其輕舉;葉宰飛亮,劉史紀其神異。綿聲遠系,■■言歟。曾祖筠,散騎常侍、太府卿、度支尚書,文括辭林,義嬋學府,既飛華於楚塞,誠育德於■■。大父鈷,梁簡文太子洗馬,招遠將軍,咱陳太中正、光祿大夫,晨趨鶴禁,夕侍龍樓,出入兩朝,聲猷纓倡,從容二代,譽掩術流。父瑜,陳著作佐郎、番易國常侍,蓬嬌含童乍增輝於蘭闊,梧官載筆,時揚謁於桂山,抽簪陪置醴之賓,偶乘篷脂車之彥,竭誠以奉上,嗚謙以棲下,常刷坐忘之宇,迺秀行□ 之胤。先生養質餛波,終搏鵬羽,遣之又遣,玄之又玄,志合天倪,情#3含地籟;施研蠣醜,泯之而為一,挺橫楹從,混之而無二。年甫八歲,早喪所天,痛彼奢年,志符曾孝,哀思卯日,性掩柴仁。屬陳運告終,人神靡託,玉炎鍾岫,芝焚楚郊,萬始之■,■背飛之淚,三荊之樹,唯下分條之葉,萍流不定,蓬轉無依。賴乎祖父故人擔養,寄諸包氏,一經憩麻,五載方離。先生業契自然,道通縣解,貞心粹質,有符天縱,蘊靈和之茂範,流太虛之芳潤,弱齡去俗,高步歸真。太平觀法主王遠知,踐三清之噢隅,遊六學之津要,翹心丹訣,警慮玄波,既毀網於迷途,迺分燈於暗室,清規素論,一代偉人。先生頓轡玄門,思弘妙旨,仍隨法主卜居茅谷,為香鉼弟子一十六年,夜寢夙興,劬勞匪懈。晨供沆淦,夕進流霞,服義忘疲,依仁無教。想朱宮而思聖,懷紫素以尋真,浪情泉石,披襟蘭杜,抗巢由而狎烏,櫚莊惠以觀魚。每至風說春山,月華秋水,猿啼危嬌,虎嘯幽溪,未嘗不警思綠情,抽毫寫慮。先生爰及冠年,虔受經法。養穀神於玄牝,遊浩氣於黃庭。初在法主座下聽《老子》《西升》《靈寶》《南華真人論》,退席之際,即為人講說。五行俱覽,一字無遺,辯若建領,詞同炙棵胡瓦切。。法主嘆而言日:吾道東矣,何獨康成。咱隋氏握圖,物色巖穴,旁求俊異,旌賁英翹王法主美孕三仙,芳瑜七聖,爰降絲渙,追赴束都。先生此辰從遊京洛,朝陪瑣闔,夕侍銅池,出入兩宮,聲華四部。若匪體符真智,志籲虛舟,豈可應彼弓旌,允玄綸召。當時奉勸,玉清玄壇行道,登廚厚膳,既撰玉而漿金,供帳芳華,亦鋪霞而藉錦。隋後主薄伐玄兔,先生扈從黃龍,車駕凱旋,陪還洛邑。大業十一年,有詔特委先生於河南二十四郡博訪緇素,有道衛、異能、雜技、德行、講說灼然、堪供養者,及精通道法之徒,並具狀追送駕所。以玄御命,言歸舊廬。俄而炎運道消,蒼靈失馭,黃巾、赤眉之倡,皚聚挺妖,綠林、青犢之儔,蠢輩肆姜,關河路絕,因即避亂名山,遂歷天台、赤城、四明、桐相、金庭、蔡噢、縉雲、若耶。悟一息之難追,知百年之易往迺隨時石室,或逆旅曲枝,折桂紉蘭,漱流自樂。日月居諸,復淹十載,而黔黎塗炭,縣命有歸。我大唐鳳舉晉陽,龍興渭淚,掃攙搶以居南面,除楔瑜以正北辰,御極紫微,負圖黃屋,靜稽天之大浸,滅炎昆之燎火,包日月以為肩牖,苑泣渤以作池隍,列珪璧於長安,大禮儀天地之軌,陳算誠於清廟,大樂節天地之音。先生既屬文明,遂動思歸之引,整此馭,振蛻裳,背天台,還地肺,入報轅而迎法駕,遊郊廓而謁真人。太宗文皇帝遊心寥廓之津,開玉京於碧落,凝神杳冥之境,敞金闕於絳宮。截哲於是照臨,至聖以之綿貌,而亭毒之私弘遠,然隨迎之道未臻,遇崆山之順風,仰瀨鄉之微旨。於時法主尚承思梓澤,夫果言之柳沃,故遣法師,先以還修茸許陶遺址。此觀,梁武皇帝於許真人舊宅為陶隱居建立,號日·朱陽。皇明啟運,更以華陽為目。按《真誥》云:華陽,第八洞天之名也。其山則崇巖隱天,入雲逵而上煉;盤基括地,帶風溪而旁屬。束連林屋,飛九轉以遊仙;南控羅浮,開五便而納聖:西通峨嬌,遠屬犀津北振岱宗,遙翻鶴駕固靈只之窟宅,誠羽客之留連者也。而舊基夷漫,餘邇淪蕪,先生更前棘開場,肇玄崇構,敬造正殿,三問兩麻,並及講堂、壇靖、房宇、門廊,飛桂楝於姻衢,則黯然雲布,架梅梁於霄路,則赫爾霞舒,兒簷軒舉,徵鴨度而嘹唳,鳳甍孤峻,賀雀仰而聯翩,豈止蝶羽生風,胡人煉貌而已。抑靈光之易接,何景福之難酬者歟?又於內殿奉造元始天尊像一軀,光趺八尺,左右真人夾侍,神儀肅穆,法相希微,圖面影於月玄,寫豪精於日亮,柱光雙彩,表瑞金經,掌耀十文,璃祥玉札,遂使天華聖妓,晞菌閣而來儀,羽諦雲朝,哦蕙樓而戾止。先生於是排翠辰而扇玄風,遊赤墀而宣眾妙,運慈舟而濟有待,揚智炬以照無明,惠澤與鯨壑同深,勝躅娓龜峰比峻,大哉美矣,信無得而稱焉。法師往於名山福地,感遇真經,晚居華陽,又摹寫上清尊法、洞玄洞神符圖秘寶,並竭鍾魏之模楷,盡班捶之制劂,緘封靜室,永鎮山門。先生自幼及長,恆味松木。平生齋講傳授,所有信施,併入功德,鯛救貧無。乾封二年,歲在丁卯,十一月丁巳朔,日一朝禮畢,迺顧命門人日:吾昨五更,彷佛夢中,見有三人,羽衣嚴整,手執簡策,進於房內,告雲華陽天宮,素已品藻,用師為神仙萬人主者,兼知校領省官。且法師才德清高,宜居此任。今重奉命邀迎,請當行矣。吾昔在桐梧山中,已感斯夢,辭不獲免,須應此召,遂戒勗門人,示以修道要訣,經書法事,各有付囑。其月八日,頻索香湯沐浴,改易冠帶,更服新衣。九日寅時,異香入室,整褐端質,奄從解化,春秋八十有八。粵十七日癸酉,以符竹託樹於華陽觀雷平山西、陶貞白墓右。悲夫!.重惟先生,德吋二儀,情包六氣,生而岐疑,長符規矩,黃中表稱,丹穴凝姿,白鳳遊豪,談華文於翰苑,碧雞飛辯,析妙理於談叢。體共神俱,性與道合,皎貞心於松路,棲苦行於雲衢。固迺鵬鎢齊區,彭殤一致,西山五色,空想仙童,淮南八公,徒聞鴻烈。弟子戴慧恭、包方廣、昊德偉、王元曄等千有餘人,並價逸楚材,聲超稽箭,承音闕裡,服道緇闈,皆痛甚摧梁,悲逾臨谷,抱金華而結歡,尋玉輸而增耿。日月逝矣,而清猷尚存,見課璃文,迺為銘日:

至人無待,上德難名。心凝丹鰲,神遊玉清。搏風鵬羽,擊水餛瀛。青溪孕質,碧落輩聲。其一

質茂松筠,氣芳蘭芝。性同豪上,情符闕裡。爽節川停,高風嶽峙。徘徊林壑,放曠文史。其二

玄珠已得,白雲可馭。目牛無全,害馬斯去。黃庭有#4德,紫辰欽譽。爰紆渙璽,俄悲漬絮。其三

照雪崆峒,凝霜姑射。蕾買虹散彌,雷餅徒跡。乍看埋劍.』還晞留烏。眷言弘誘,其方孔碩。其四

重惟芳靄,再美成功。災延絳闕,火洗丹宮。開榛蘿草,餘基永隆。虹盤鳳翕,有類神工。其五

柳谷思陶,芝田揖許。四朝偷聽,三茅宴語。野調霞軒,山情月舉。亭臨霜嬌,池連風淑。其六

倚歟法倡,聲猷業邃。智境未窮,勝因先墜。將鄰涎壇,功虧覆簣。素標真宰,寧資美鎰。其七

鯈賭龍姿,俄觀蟬蛻。釋謝星隕,任■■折。於嗟應真,示同生滅。紀仙官於紫府,勒貞徽於翠碣。其八

格物的貓公眾號評論區

有趣的靈魂比好看的皮囊珍貴一萬倍

有趣的靈魂其實才是生活的趣味,生活本身其實不是一個多開心多好的事情,但是因為有了有趣的靈魂就給單調乏味的生活加了很多的調味劑,做人交朋友都是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但是你每次都要找有趣的人,有沒有想過別人也在找有趣的人,而你,並不是,所以與其找有趣的人不妨做一個有趣的人。

保持一顆童心其實才是一個有趣的人的開始,深諳世故而不世故,童心大概就是善良吧,為什麼我也說不出來,你沒有發現那些有童心的人似乎都一個特點嗎,就是善良到可愛啊,童心有的時候還是敢於做你覺得丟人的事情,想想做一個孩子一樣其實沒有什麼不好的。

保持一顆好奇心並且敢於去尋找答案,其實有的時候刨根問底的人會很討厭,但是有的時候又很可愛,對於別人的私事就不要抱有好奇了,但是對於動物對於生活還有其他的學問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這樣你可能就會發現很多別人發現不了的事情。

多看書,一個有著很廣泛的學識的人其實才更能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因為不管別人說什麼都知道一點。不用很多,但是至少Ta能夠感受到你是知道的,那就是一種共識,其實共識就是共同都認識,這是超級容易拉近距離的,其實當你遇見一個有共識的人你就會覺得遇見了有趣的靈魂。

不要凡事只知道功利,試著有的時候用劇外人的態度看看問題,你就會覺得這件事情其實很好解決的,還有一個功利的人最後未必就會得到那些想要的東西,就像如果要給兩個人一件東西,你覺你是會給一個功利的人還是性子隨和的人?所以功利未必有用。對人還是存善好,對事情似乎功利沒有用的。「健,固自不乏,要之晉法亦大變耳」。


相關焦點

  • 讀碑帖 | 顏真卿 《臧懷恪碑》
    格物の貓——第伍佰玖拾捌期《臧懷恪碑》,楷體碑刻,墨紙拓本全稱《唐故右武衛將軍贈工部尚書上柱國上蔡縣開國侯臧公神道碑銘
  • 讀碑帖 | 《宋拓孔祭酒碑》
    格物の貓——第柒佰貳拾捌期《宋拓孔祭酒碑》,楷書碑刻,墨紙拓本又名《孔穎達碑》于志寧撰文,無書人名氏
  • 讀碑帖 | 史惟則 《管元惠碑》
    格物の貓——第陸佰捌拾肆期《管元惠碑》,隸書碑刻,墨紙拓本全稱《唐故中大夫福州刺史管府君神道碑並序》唐天寶元年
  • 讀碑帖 | 蔡有鄰 《尉遲迥廟碑》
    格物の貓——第柒佰零陸期《尉遲迥廟碑》,隸書碑刻,墨紙拓本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立現存河南省安陽市
  • 讀碑帖 | 歐陽通 《道因法師碑》
    格物の貓——第伍佰肆拾柒期《道因法師碑》,楷書碑刻,墨紙拓本全名為《大唐故翻經在德益州多寶寺道因法師碑》李儼撰,歐陽通書
  • 讀碑帖 | 楊凝式 《韭花帖》
    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賈希朱跋文:此帖元奎章閣舊蓄也,頒賜與封巨鹿王時公。元社屋時,王弟攜避通許蘆氏裡,國初希朱高祖文稿中有此題跋,決唐物無疑也。今其孫瑭與其婿崔應奎秀才始售之。聞被賜時,有蘇武牧羊圖一,玉壺印一,今止存此帖雲。正德壬申夏,通許人賈希朱記」。後鈐朱文印「渫旵」。
  • 讀碑帖 | 林逋 《秋涼帖》
    格物の貓——第柒佰貳拾伍期《秋涼帖》,行書手札,紙本墨跡林逋書縱31.4釐米,橫35.2釐米
  • 孫伯翔:學習書法,千萬不要重碑而輕帖,也不要揚帖而抑碑.
    著世的名碑、名帖皆為傳世之瑰寶,永取不竭,後學者可任其所愛擇而學之。循序而進,由古而尋我,千萬不要重碑而輕帖,也不要揚帖而抑碑。 我們講的從古入手,強調以名碑、名帖來作為法則深學,不是任何一種都可作為法源,比如無名的或以刀代筆的小墓誌、小造像、刑徒磚以及竹簡、木簡,一般的寫經等等。只能取意,悟其天趣,不能做法。學隸書的只取漢簡為法,不臨禮器、曹全、張遷諸名碑;學魏碑的只把重點放在以刀代筆的小石刻,不以張猛龍、始平公、張黑女、鄭文公、論經書詩為宗,雖是學古,卻是歧途。
  • 虞世南《大唐豳州昭仁寺碑》
    大唐豳州昭仁寺碑立於唐貞觀四年(630年),碑首為圭形,螭龍盤繞,篆刻陽文碑額「大唐豳州昭仁寺之碑」。碑身為完整石料,四邊稜角切削,飾線刻花紋,基部為龜(贔屓)座。(《虛舟題跋》卷三)此碑書法秀整,酷似虞書《東廟堂碑》。楊守敬評:「是碑前人多指虞永興書,細玩之誠有一二波法相似處,至其格反氣韻,則不逮遠甚。蓋用筆雖勁,猶沿陷入方板舊習,永興則變化百出。風神絕世,安可同日而語?且永興內含剛柔,此尚得雲內含那?世人惜永興碑無一存者。遂欲以此當之,而不足以盡永興也。」 此碑舊拓不多。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一本。瘦勁中有圓腴之致,非《西廟堂碑》所能比擬。
  • 顏真卿《多寶塔碑》:清勁腴潤,秀媚多姿,是學楷入門最佳帖之一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岑勳撰文,徐浩隸書題額,顏真卿書碑,史華刻石,唐天寶十一年(752)立。原石立於唐長安安定坊千福寺(今西安城西南火燒碑西村附近),後移至西安府儒學,今在西安碑林。
  • 學書法,用具之十二:帖
    事情弄完以後,投資人,也就是谷老闆,很熱情,作為感謝,說要買一個帖送給我。 為什麼會送帖? 這就要說到當地的一個名碑, 爨寶子碑。 爨寶子碑屬於魏碑(魏楷)。魏碑,是楷書的第一個高峰。
  • 二玄社高清字帖 《高貞碑》
    《高貞碑》又名《魏故營州刺使懿侯高君之碑》,碑文計二十四行,每行四十六字,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立石,此碑距楊守敬考證,認為是在乾隆末年於山東省德縣出土的
  • 陳啟壯:論張裕釗「外方內圓」之碑骨帖姿
    張裕釗「外方內圓」的形成,最初帶有偶發性質,隨著年齡增長,他得到了強化和升華,「外方內圓」也從單一的技法演變成一種「碑骨、帖姿」的理念。那麼,筆者從筆法、結體、章法等要素中,論述張裕釗書法之「碑骨、帖姿」的理念。
  • 臨了那麼多熱門帖,才知道這10部冷門帖的獨妙之處
    《頓首州民帖》,章草,衛瓘書,《淳化閣》《大觀帖》等收入。是流傳下來西晉時期的重要刻帖之一。其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都很高。碑以載孝,孝以文揚。蔡邕聞訊來觀,手摸碑文而讀,閱後書「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於碑陰,隱「絕妙好辭」四字。此碑早年散失。 東晉昇平二年(公元358年),王羲之到廟書曹娥碑,文字由新安吳茂先鐫刻。此碑絹本手跡現存遼寧博物館,上有梁代徐僧權、滿騫、懷充等人題名,還有韓愈、宋高宗等人題款。
  • 如何臨寫《鄭文公碑》?
    下面我們再來具體談談《鄭文公碑》的臨寫。《鄭文公碑》是一塊摩崖,也就是刻在石壁上的字。在石壁上刻字,通常我們是要搭腳手架的。架子搭好後,首先是書寫者爬到腳手架的石壁上去書寫,然後再由刻字者爬上去刻字。無論是書寫者或刻字者,他們的這些活動,其實都屬於「高空作業」。而高空作業呢,我們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否則從架子上摔下來,那麻煩可就大了。
  • 【讀 帖】《張猛龍碑》賞讀 ■曲慶偉
    《張猛龍碑》賞讀■曲慶偉  《張猛龍碑》(圖1)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
  • 《鄭文公碑》
    《鄭文公碑》《鄭文公碑》,全稱「魏故中書令秘書監鄭文公之碑」,北魏正書摩崖刻石。
  • 柳公權64歲的楷書作品《玄秘塔碑》,健勁舒展,美妙至極
    他一生寫過很多作品,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其中《玄秘塔碑》,是他64歲那年所寫,屬晚年的成熟之作。此碑立於唐會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陝西西安碑林中。
  • 怎樣臨習《膽巴碑》(一)
    元代趙汸在《東山存稿》中說:「公(趙孟頫)初學書時,智永《千文》臨寫背寫,盡五百紙。《蘭亭》亦然。」從趙孟頫傳世的《千字文》墨跡看,真、草兩體酷似智永,形神兼得,故趙 此言是有根據的。尤其是趙孟頫得《淳化閣帖》和從獨孤長老處得到《定武本〈蘭亭序〉》後,更是傾注心力,銳意臨仿。
  • 胡問遂 ‖ 論入帖與出帖
    初學要選定某一家的一本帖,從這本帖入手,看的、臨的、背的、用的都是這一家的字,一步也不旁窺,要專一,從一點突破,推及其餘。如果你有很多帖,我建議你暫時把它收起來,束之高閣。為什麼?因為傳統的帖,各有各的長處,不看為的是防止見異思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