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穿越!這個「魔法」讓海口府城「七井八巷十三街」場景重現

2021-02-28 海口發布

有人問我家居處,

朱桔金花滿下田。


丘濬是海南鄉賢中的代表人物。圖為位於海口府城金花村的丘濬故居。

9月6日上午,在海口府城金花村,復古的青石板路和牆上歷史壁畫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別看巷子不起眼,『海南雙壁』丘濬和海瑞就是我們鄰居。」海口市瓊山區金花橫路居民陳興仁說,兩年前,這裡還是令人頭疼環境糟糕的城中村,得益於「瓊臺復興計劃」,瓊山突出古城城池建築特色,注重民俗民風保護,重點打造古巷老街,激發了城市的內在新活力。

  在金花村生活了近60年的楊地妹說,現在的金花村是「歷史上最乾淨整潔的時候」,住在這裡十分有幸福感。「這裡以前都是泥土路,一下雨都不敢出門,不僅是因為有積水,而且特別髒,路上的垃圾都漂浮起來,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回憶起以前的場景,老人說,正是因為有了對比,才知道現在的好。

  「我們對金花村不僅僅是路面改造,還包括地下管網、空中線路、外立面、綠化、亮化等多個方面,是立體式全方位改造。」 海口市瓊山區住建局招標辦主任吳多星說,金花村的改造結合「一裡出三賢」的歷史,按照明清民居樣式設計,在廣泛徵求意見後,通過平整道路、規整管線等工程措施和立面整改、歷史風貌構建等細節刻畫,儘可能還原古村的質感,這要得益於瓊臺復興計劃項目。

府城達士巷。

  「瓊臺復興計劃」項目總用地面積為701.62公頃,項目用地北至紅城湖路,西至龍昆南路,東至濱江路,南至鳳翔路,涵蓋整個府城地區。根據「瓊臺復興計劃」,瓊山將打造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推進府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為重點的文化產業建設,修復恢復老府城縱橫交錯的「七井八巷十三街」街巷路網架構,將府城片區打造成國家級歷史文化體驗景區,推進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相互融合,共同繁榮。

  如今,記者看到,修繕後的五公祠已重新出現在人們視野裡:「煥然一新,沒了先前的頹敗感,讓人眼前一亮,而且裡面的設施更完善更便民了。」來自湖北武漢的汪先生帶著父母來走了一圈,對此大加點讚。修繕五公祠是海口市和瓊山區聯手推動的文化遺址改造,也是「瓊臺復興計劃」重點項目之一。以挖掘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資源為主要內容的「瓊臺復興計劃」正有序實施,以延續古城千年歷史文脈,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跨越,打造國際旅遊島的歷史文化客廳。

  「以文化為魂,突出古城城池建築特色,注重民俗民風保護」,瓊山區在忠介路——培龍后街特色美食街的打造上也實踐了這一理念。記者看到,如今的美食街在保留原有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加入了瓊山特色建築元素,不但匯聚了海南及全國各地小吃,還力求把歷史文化和現代美食完美融合,使古城牆為代表的厚重歷史煥發出勃勃生機。但一年以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市場,地面破損不堪,汙水橫流,兩邊房屋鋪面破損嚴重,高空電線犬牙交錯,亂搭亂建嚴重,是全市有名的髒亂差一條街。瓊山區按照結合該區的歷史文化傳承進行展示和改造,不僅對佔道經營和亂搭亂建進行整改,還下決心拆除了68間平頂臨時建築,並通過徵收拆除多間遮擋古城牆的房屋,使一段原汁原味的明代古城牆再次展現在市民面前。

草芽巷古城牆。

  如今這條整潔有序具有明清風格的美食街已成為市民遊客休閒的好去處,毗鄰具有厚重歷史的古城牆,成為美食街的最大亮點,而這樣的場景未來幾年將在「七井八巷十三街」上依次上演。

來源:海口日報

記者:史瑞麗

圖片來源: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

編輯:梁嘉穎

相關焦點

  • 海口500多年的古巷,有府城唯一一條古道,曾是達官貴人聚居地
    走進達士巷達士巷位於海口府城西門外,東起馬鞍街,西至朱雲路。為明代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和哲學家,晚年定居於達士巷,此井正是紀念這位被譽為「上接文莊,下啟忠介」的「嶺海巨儒」而得名。鍾芳井,深達9.6米,井圈由整塊玄武石雕刻而成,幽深的井壁長滿青苔,井裡一汪清水如明鏡般平靜,井沿被井繩磨出數十條道繩溝,一道道溝痕見證了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變遷。
  • 一條微信告訴你,福清的七街三十六巷是什麼?
    相傳福清縣城有七街三十六巷   七街:後埔街、魚市街、水陸街、產塘街、小橋街、大北街、宦街據說,對於縣城的街巷布局,相傳有「七街三十六巷」但七街為哪七街?自來未有定論。三十六巷是哪些巷?  從這四個歷史年代的資料,我們確實無法確定所謂「七街三十六巷」準確所指。  既然我們無法從已有資料中確證「七街三十六巷」之名稱,那麼為什麼近代卻廣泛流傳「七街三十六巷」之說呢?  我以為這決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緣由的,以下是兩點揣測。
  • 海南周刊|海口府城駱氏大宅:名巷古宅今猶在
    歷經風雨洗禮,海口府城依舊留存不少百年古宅。幾乎每一座古宅,都流傳著一段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駱氏老宅便是其中一座。駱氏老宅在府城繡衣坊31號,從街上向內望去,僅存三進的老宅雖顯破舊,但留存的精美木雕神臺和被腳印磨平的大塊青石板,彰顯著它昔日的輝煌。
  • 八坊十三巷過去式和進行式的模樣(一)
    致八坊十三巷往生和今世我想給你講很多老河州的故事若你想聽我便一直在這裡——八坊十三巷如果你熟悉了臨夏這個城市,你會發現這座城裡的人有一種懷舊的情懷
  • 一座興化府城,隱藏著莆田人千年故事
    林茂之六世孫林披,唐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擢明經科,其子孫共有十三人登明經進士。林披次子林藻,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登進士榜。林披九子都任過刺史,世稱「九牧世家」。從九牧祖祠走出的九牧林後裔,七人登狀元榜,千人擢進士榜,是中華姓氏的名門望族。而在不同的歷史時間,林氏後人遷居莆田城,開枝散葉,分布在眾多的街巷裡弄。
  • 奧運冠軍、桌球女子單打大滿貫得主鄧亞萍打卡八坊十三巷
    9月1日上午,著名桌球奧運冠軍鄧亞萍走進臨夏市八坊十三巷,實地打卡這個從昔日「城中村」躍身為甘肅新地標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鄧亞萍沿著大旮巷走進八坊十三巷,漫步長街,邊欣賞邊聽講解,對融合了磚雕、木刻、彩繪等各民族建築的街巷稱讚不已,一行人在巨型磚雕「八坊十三巷鳥瞰圖」下留影,在民俗館大旮巷80號院內聆聽八坊十三巷歷史,在手工藝館感受河州泥塑、蛋雕、磚雕等非遺項目的魅力……
  • 府城古井:潮州老市區的無字書籍,猶如鳳城文脈上的眼睛
    巷子裡燈影闌珊,弄堂間熙來攘往,水是市井的命脈,井是生活的靈魂。舊時潮州人家只要有條件的都鑿井,而影響更大的當說分布於大街小巷的公井和義井。在潮州府城老市區,一縷縷陽光投射進古城區,古井是不可移動文物,它們充滿府城的生活氣息,仿佛要洞穿歷史的煙雲,共話滄海桑田。
  • 遊山西·讀歷史 丨 太原府城文化走讀遊
    為此,太原市文化和旅遊局推出「遊山西·讀歷史」——走讀太原府城主題旅遊線路。如果你喜歡古建宗教、塑像藝術,請走這條線: 迎澤大街→柳巷→北肖牆街→東倉巷迎澤大街是一條滿載城市記憶的大街,始建於1955年,當時的設計寬度為70米,僅次於北京長安街,以故贏得了「中國第二街」、「三晉第一街」的稱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正是這條街令太原市在北方城市群中獨領風騷
  • 跨海·跨年 2020海口過大年
    活動將依託海口豐富的旅文資源、優越的氣候和生態條件,結合春節長假提供優質旅遊供給,推出喜慶熱烈、年味十足的「離島免稅嗨GO、椰風海韻醉享、自貿港MICE之都、火山醉氧愜意、椰林溼地生態、南洋文化品鑑、火山人家會客、逐浪非『帆』度假、椰城娛樂夜遊、親子研學歡聚」等十大旅文消費場景。同時推出「五大旅遊產品」「八條春節旅遊精品線路」,誠邀島內外遊客到海口過大年。
  • 期待,「重現府城」!襪子弄、邱家灣、環城路即將迎來改變
    襪子弄文創園、邱家灣老宅、環城路新地標……重現府城文脈,從襪子弄走出中山老城新景。以襪子弄為起點,府城中山將著重打造人文中山新風景。通過翻閱大量松江史料,中山街道力求「還原」曾經的府城,重現府城文脈。襪子弄的改造遠不止於此襪子弄的改造遠遠不止你看到的。提到襪子弄,可以說是松江人心中的最美林蔭道了。
  • 八坊十三巷景區拾金不昧事跡多,好人好事蔚然成風!
    八坊十三巷景區拾金不昧事跡多,好人好事蔚然成風!●●●歸還失主 工作人員擔心失主著急,高隊長及時匯報單位領導,領導做出安排,馬上聯繫八坊派出所的民警,很快找到了失主,失主是一位來自青海省化隆縣的遊客馬女士。保安高隊長當面清點包內物品,一件不少。遊客馬女士為八坊十三巷景區工作人員拾金不昧的行為連聲道謝,直豎大拇指!
  • 行走橋西:看歲月擾攘下的「九街十八巷」
    這一次,讓我們跟著影像鏡頭,一道行走橋西,去看歲月擾攘下的「九街十八巷」。而橋西是府城,橋東則為縣城。「九街十八巷」恰恰就在橋西,府前橫街、北門直街、叮咚巷……這些曾讓老一輩人記憶猶新的街道巷子,如今卻鮮有年輕人知道了……九街十八巷名稱的由來  府前橫街:正如其名,它是橫陳於當時惠州府治門前的一條街道;
  • 《哈利波特:魔法覺醒》雙平臺魔法測試即將開啟,定檔時間今晚520...
    即將開業的對角巷新商鋪,期待已久的魁地奇比賽,以及全新玩法無名之書又將給玩家帶來怎樣的驚喜體驗呢?無名之書將再次重現原著的各大經典場景,帶領大家一起邂逅未知的奇遇。「無名之書」場景:禁林琳琅滿目,對角巷新商鋪開張對角巷的魔法商鋪也似乎比往日還要熱鬧,巷子裡神秘的小店,會陳列著什麼魔法商品呢?
  • 《元氣騎士》魔法井有什麼用 魔法井作用介紹
    導 讀 元氣騎士魔法井是最新上線的道具,井水看起來非常的藍透,那麼這口井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 丁酉年廈門市朝宗宮天上聖母聖駕臺南府城遶境
    臺南府城祀典大天后宮天上聖母歲次丁酉年恭迎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朝宗宮天上聖母聖駕遶境路關下午 13:00 金華新路(臺南運河)集合→環河街【接駕參禮】→左轉民生路→右轉濟生街→【 ◎三郊營仔腳朝興宮溫陵廟】→廟邊→
  • 遮擋高架橋拆除 132歲臺北府城北門重現光彩
    新華社臺北2月11日電(記者柳新勇 何自力)臺北府城的北門叫做「承恩門」,落成於1884年,面朝北極星,有承接皇恩的寓意。過去39年裡,這座古蹟的北面一直被高架橋擋住。經過五天的緊張作業,這座高架橋於11日拆除完畢,使「承恩門」重現往日風採。據悉,忠孝橋引橋建於1977年,修建的原因是當時臺北鐵路還未「地下化」,北門所在的忠孝西路穿越鐵路而過,形成了較大的交通瓶頸。
  • 府城深處百年駱氏大宅
    龍泉 攝 歷經風雨洗禮,海口府城依舊留存不少百年古宅。幾乎每一座古宅,都流傳著一段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駱氏老宅便是其中一座。 駱氏老宅在府城繡衣坊31號,從街上向內望去,僅存三進的老宅雖顯破舊,但留存的精美木雕神臺和被腳印磨平的大塊青石板,彰顯著它昔日的輝煌。這座建於19世紀70年代的古宅,由駱氏家族5兄弟合買而來,宅中至今還留存購買古宅時製作的石刻房屋買賣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