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家居處,
朱桔金花滿下田。
丘濬是海南鄉賢中的代表人物。圖為位於海口府城金花村的丘濬故居。
9月6日上午,在海口府城金花村,復古的青石板路和牆上歷史壁畫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別看巷子不起眼,『海南雙壁』丘濬和海瑞就是我們鄰居。」海口市瓊山區金花橫路居民陳興仁說,兩年前,這裡還是令人頭疼環境糟糕的城中村,得益於「瓊臺復興計劃」,瓊山突出古城城池建築特色,注重民俗民風保護,重點打造古巷老街,激發了城市的內在新活力。
在金花村生活了近60年的楊地妹說,現在的金花村是「歷史上最乾淨整潔的時候」,住在這裡十分有幸福感。「這裡以前都是泥土路,一下雨都不敢出門,不僅是因為有積水,而且特別髒,路上的垃圾都漂浮起來,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回憶起以前的場景,老人說,正是因為有了對比,才知道現在的好。
「我們對金花村不僅僅是路面改造,還包括地下管網、空中線路、外立面、綠化、亮化等多個方面,是立體式全方位改造。」 海口市瓊山區住建局招標辦主任吳多星說,金花村的改造結合「一裡出三賢」的歷史,按照明清民居樣式設計,在廣泛徵求意見後,通過平整道路、規整管線等工程措施和立面整改、歷史風貌構建等細節刻畫,儘可能還原古村的質感,這要得益於瓊臺復興計劃項目。
府城達士巷。
「瓊臺復興計劃」項目總用地面積為701.62公頃,項目用地北至紅城湖路,西至龍昆南路,東至濱江路,南至鳳翔路,涵蓋整個府城地區。根據「瓊臺復興計劃」,瓊山將打造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推進府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開發為重點的文化產業建設,修復恢復老府城縱橫交錯的「七井八巷十三街」街巷路網架構,將府城片區打造成國家級歷史文化體驗景區,推進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相互融合,共同繁榮。
如今,記者看到,修繕後的五公祠已重新出現在人們視野裡:「煥然一新,沒了先前的頹敗感,讓人眼前一亮,而且裡面的設施更完善更便民了。」來自湖北武漢的汪先生帶著父母來走了一圈,對此大加點讚。修繕五公祠是海口市和瓊山區聯手推動的文化遺址改造,也是「瓊臺復興計劃」重點項目之一。以挖掘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資源為主要內容的「瓊臺復興計劃」正有序實施,以延續古城千年歷史文脈,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跨越,打造國際旅遊島的歷史文化客廳。
「以文化為魂,突出古城城池建築特色,注重民俗民風保護」,瓊山區在忠介路——培龍后街特色美食街的打造上也實踐了這一理念。記者看到,如今的美食街在保留原有建築風格的基礎上加入了瓊山特色建築元素,不但匯聚了海南及全國各地小吃,還力求把歷史文化和現代美食完美融合,使古城牆為代表的厚重歷史煥發出勃勃生機。但一年以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市場,地面破損不堪,汙水橫流,兩邊房屋鋪面破損嚴重,高空電線犬牙交錯,亂搭亂建嚴重,是全市有名的髒亂差一條街。瓊山區按照結合該區的歷史文化傳承進行展示和改造,不僅對佔道經營和亂搭亂建進行整改,還下決心拆除了68間平頂臨時建築,並通過徵收拆除多間遮擋古城牆的房屋,使一段原汁原味的明代古城牆再次展現在市民面前。
草芽巷古城牆。
如今這條整潔有序具有明清風格的美食街已成為市民遊客休閒的好去處,毗鄰具有厚重歷史的古城牆,成為美食街的最大亮點,而這樣的場景未來幾年將在「七井八巷十三街」上依次上演。
來源:海口日報
記者:史瑞麗
圖片來源:海南日報記者李幸璜
編輯:梁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