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一個太監的出人頭地,決定了王朝的命懸一線

2020-12-16 瑪嗒嗒

上章節說到,《明朝那些事》:明朝第一大太監王振揮刀自宮,就是因為這四個字王振一直想讓自己成為朱棣那樣,成為一個豐功偉績的人,在戰場上英勇殺敵,雄霸天下。

雖然在朱高熾和朱瞻基的帶領下,明朝迎來了仁宣之治。

但俗話說得好,「盛世之下,必有隱憂。」

在朱瞻基當皇帝的時候,他和罵人不帶髒字的讀書大臣們搞不來。於是,聰明的朱瞻基就給自己找了幫手,太監。

於是太監慢慢就有了批紅的權利,反正太監也是聽皇帝的話。

所以這個時候,文官和太監互相鬥來鬥去,明朝此時形成了一種奇葩的格局。

或許朱瞻基是對自己家的皇帝太過於自信,沒有想到日後有天江山差點會落到太監的手裡。

前面說了,朱瞻基在世的時候,給太子朱祁鎮找了一位太監做老師,就是王振。

王振是自願揮刀自宮做太監的,他不僅在自宮前有過孩子,還做過官一官半職。

如果王振不豁出去,他何時才能金榜題名?何時才可以重見天日呢?

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王振成功進宮做太監了。

從自殘當太監,再到太子老師,王振一下子達到了權利的巔峰。

慢慢的,王振和太子走得越來越近,太子朱祁鎮也等到了當皇帝的那一天。

但是,王振真的順風順水嗎?

別忘了在朱瞻基臨終前給兒子留個5個輔政大臣,這五位分別是:楊士奇、楊榮、楊溥、張輔和胡瀅。

這確實是一個豪華陣容,文有三楊,武有張輔,還有專門做秘密工作的,朱瞻基按道理走得應該很安心。

對了,還有太皇太后。

所以王振一開始也不是為所欲為,唯一好處就是王振年輕,可以等。

他一開始也是隱忍了好多年,直到熬到了第七年,那些大臣老的老,死的死,而王振開始一帆風順,風雨無阻了

站在權力之巔的王振,是多麼的無敵,到了無敵的境界。

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人往往到了這個境界,如果不再找一個新的目標,不「刺激」下自己的神經,可能不會再滿足了此刻的心情了。

不作就不會死。

科舉未中,做過公務員,教過太監,也教過太子。如果王振能夠知足當下的話,也算是成功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了。

可人家偏不,他的偶像是朱棣。

他也想像他一樣,徵戰沙場,名垂千古,進入史冊。

他非要把自己的KPI設定成徵伐沙場,非要讓自己成為軍事天才。

王振從揮刀自宮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願意受宮刑做宦官,忍受別人的歧視,絕不是只為了混口飯而已。

在他的腦海中他意識到,要想實現像朱棣一樣的抱負,就必須要牢牢抓住手中的那顆稀世珍寶——朱祁鎮。

這一天終於來了。

正統七年(1422)十月,歷經四朝的張太后離開了人世。

此時三楊中的楊榮已經去世,而剩下的楊士奇和楊溥也年老多病,回天無術了

此時的王振終於獨攬大權,廣結同黨。

不但控制了錦衣衛,還收了很多屬下,真是裡應外合,風光無限,成為了明朝開國以來最有權勢的太監。

當時的北方草原,有過一股狠狠的惡勢力正在悄然崛起。

那就是曾經被朱棣狠狠揍過的瓦剌,30多年沒被挨過打,瓦剌的勢力慢慢就恢復了。

前面被朱棣打得落花流水的馬哈木有個好兒子,永樂十六年,(1418),馬哈木的兒子脫歡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從此開始了稱霸蒙古的軍事行動。

事實證明,脫歡還是用能力的。

僅僅過了六年,脫歡就擊敗了瓦剌的其他部落,統一了瓦剌,成為了瓦剌獨一無二的首領。

之後,他攻擊阿魯臺。

由於當年被朱棣打得太慘,阿魯臺元氣不足,在與瓦剌的戰鬥中被擊敗。

宣德九年(1434),阿魯臺被脫歡再次擊敗,並最終戰死於大漠之中,這位曾與永樂第一名將朱棣周旋幾十年的風雲人物就此結束。

而脫歡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他的夢想是恢復大元的天下,重新佔據中原,可惜並沒有等到這個機會。

正統四年(1439),壯志未酬的脫歡死了,替代他的是一個更為可怕的對手——也先。

也先是脫歡的兒子,他比父親更強悍,聰明。

大明正統14年,也就是1449年的七月,瓦剌開始兵分四路進入明朝,準備實現它恢復元朝的夢想。

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對當時大明朝的文武百官來說,每個人都緊張萬分。

只有王振一個人興奮不已,正愁建功立業呢,沒想到瓦剌送上門來了。

正當前線的將領們殫精竭慮準備應戰的時候,一個震驚的消息來了,皇帝朱祁鎮要御駕親徵。

打仗已經夠亂的了,皇帝又來湊哪門子的熱鬧呢,這又是誰的主意呢?

參考資料:《明朝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明朝那些事兒》——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顛覆,歷史即枯燥這樣的認知,這本書一經出版,就榮登噹噹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出版之後更是暢銷5年,銷量突破1,000萬冊,被中國教育學會倡導為中學生必讀好書,但你知道嗎?一般情況下提到明朝,大家常想到的是奇葩皇帝宦官當權,作為一個常誤解的朝代,我不禁替老朱就委屈,在大明276年的歷史中,驅除蒙古恢復中華,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打敗了號稱史上最強的日本,使其300年不敢再向外擴張,作為最後一個漢人的王朝恢復了漢族的榮耀。
  • 明朝宦官那些事兒
    在當今探討歷朝歷代的宦官亂政時,不少朋友會提出這麼一個觀點,那就是明朝宦官亂政極為嚴重。可事實卻是,被公認為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東漢、唐朝和明朝中,東漢末年宦官與外戚爭權,皇帝變成了兩家之間爭奪的傀儡,唐朝末年宦官甚至掌控了皇帝的廢立,而明朝宦官大權在握的現象卻是由皇帝許可的。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皇權才是最重要的,而也只有明朝的宦官專政沒有威脅到皇權。
  • 《明朝那些事兒》:3000萬人因為這本書愛上了明朝,愛上了歷史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寫明史,偏偏當年明月和《明朝那些事兒》大火了呢?在大明王朝大勢已去後,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非常憂慮恐慌。如果是正經歷史教科書可能會寫:明朝的滅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等等。但在《明朝那些事兒》第20章,當年明月是這樣寫的:個人認為,崇禎同志過於憂慮了,因為毀不毀,這事不由他。
  • 明朝藩王那些事兒
    明朝的藩王是與其他朝代藩王不同的,朱元璋不信任自己的臣子們,害怕讓他們駐守邊疆就會放虎歸山,自己百年之後,自己的後代們鎮不住這些功勞頗大的大將們。於是他讓自己的兒子們和一個侄孫鎮守全國各個地方,但是為了防止他們起兵造反,又限制他們的軍事力量。等到了朱棣登上皇位後,他就進一步削弱藩王們手中的兵權。
  • 好書推薦之《明朝那些事兒》
    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命官朝廷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 《明朝那些事兒》拔高一人貶低一人,一個是帝師,一個被傳首九邊
    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風靡天下,至今暢銷不衰。不過,其中也有不少錯漏之處。比如書中把孫承宗說成是唯一一個能拯救明朝的人,過度吹捧孫承宗,貶低熊廷弼,就是誇大其詞了。不可否認帝師孫承宗德高望重,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接手遼東,穩定了頹勢,功績確實值得稱道,但同時也該看到,孫承宗並沒有恢復遼東的能力。
  • 《csgo》命懸一線武器箱能出什麼金 命懸一線武器箱獎勵一覽
    導 讀 csgo命懸一線武器箱能出什麼金?
  • 《大明風華》兩個太監差點顛覆大明王朝,壞得很!
    今天小編暫且不評論大結局,還是聊聊土木堡之變,土木堡之變可以說是大明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而有兩個太監在土木堡之變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分別是王振和喜寧。首先說王振,王振可以說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第一,是王振蠱惑、煽動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徵的。王振是陪著朱祁鎮長大的,長於深宮的朱祁鎮9歲登基,最信任的人就是這個太監。
  • 《明朝那些事兒》漏掉的「小事」,卻不動聲色見證明朝輝煌
    音頻探究視頻闢謠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2926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作為一部火熱已久的歷史暢銷書,《明朝那些事兒不過,「寫作突出」的《明朝那些事兒》固然精彩,但由於歷史本身太精彩,所以很多被《明朝那些事兒》漏掉的明朝事件,看似不起眼,卻各個是璀璨遺珠,不動聲色之間,見證明朝耀眼輝煌。一:填坑的「自動水利系統」《明朝那些事兒》在講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曾著重講了其中的大難題:漕運不通。
  • 肉餅哥的小日常&明朝四個皇帝的倒黴事兒
    明朝總共有16個皇帝,上一期,我講了明朝的有名有作為的前5個。今天我就要講講其餘四個皇帝在位期間的倒黴事兒。主要有三大麻煩:狼對手(外敵)、豬隊友(太監)、不熟的貓(謀反)。     No.1--明英宗:「嘿,別提了」    兩個麻煩-外敵+奸臣。祖宗說,再給你打地基的時候,be小心,因為他很可能說在挖坑!
  • 解析土木堡之變:一個太監,改變了明朝的歷史
    這一歷史事件,這一連串的事件直接導致明朝國內動蕩、新皇帝短時間內繼位、瓦剌大軍逼近北京城的結果,也是由於這一歷史事件,使得大明王朝產生了由初期到中期的轉折點。那麼,這一歷史事件究竟是怎麼樣發生的?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去世,幾位輔政的舊臣,也是死的死,老的老,朝廷的大權,逐漸落到了王振的手中。
  •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竟然被爆出來是一個低調、孤僻的公務員?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竟然被爆出來是一個低調、孤僻的公務員?《明朝那些事兒》在很多熱愛歷史的粉絲心中,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他們都覺得讀了這套書才知道,歷史中的那些人物並不是死板無情,他們有著自己鮮活的人生,有著自己的愛恨情仇。不過大家都知道《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但是對這套書的作者卻不是那麼的熟悉。這套書的作者叫當年明月,只是一個小地方的海關公務員。
  • 明朝有能力的幾位人物
    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疆王朝,自朱元璋1368年建立大明,到1644年朱由檢煤山自縊,共經歷十八帝,276年。在這將近三百年中,明朝頗具自己的特色,也湧現了很多人才,這些人在明朝的歷史上是數一數二的。他們的故實很精彩,在有明一代也有很大影響。
  • 萬貴妃大喊:溺了那個孩子,太監冒死保住皇子,明朝才沒絕後
    我始終相信,在那些充斥著流血、屠殺、成王敗寇、爾虞我詐的文字後面,人性的光輝與偉大將永遠存在。——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提起太監,人們想到的總是閹黨,一群擅長搬動是非,玩弄權術的人。尤其是明朝,不管是東廠還是西廠,都令人膽寒。
  • 齊桓晉文之所以不朽,那是他們挽救了命懸一線的華夏文明
    華夏文明真正的危局是在西周末期和春秋初期的這一百多年時間,那時候華夏面對著戎狄和蠻夷的入侵,真正是命懸一線,所謂的一線,是真實的,那時候華夏文明就真正只有一線之地,那就是黃河以南,淮河、漢水以北的一線之地。
  • 盤點那些讓你命懸一線的戶外裝備
    其實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早在2015年,便有新疆山友發出示警,那一次,還只是前齒斷裂;而這一次,冰爪前掌整體斷裂。 所幸,依舊相安無事。所幸,事發時學生也只是在教練的帶領下進行頂繩攀登。所幸,這事兒讓我們知道了,且準備拿來說一說。
  • csgo命懸一線箱子對應武器清單介紹
    18183首頁 風雲 csgo命懸一線箱子對應武器清單介紹 csgo命懸一線箱子對應武器清單介紹 來源:網絡
  • 東京奧運會命懸一線
    時間已經來到三月份,世界疫情蔓延依舊沒有得到合理控制,這給中國的疫情防控增加不可控因素,而此時最頭疼的應該是日本,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是難得展現國家形象的機會,七月份就要開賽,到目前世界疫情讓奧運會命懸一線。
  • 《恐襲波士頓》命懸一線特輯 中國留學生成英雄
    《恐襲波士頓》命懸一線特輯 中國留學生成英雄 《恐襲波士頓》曝光命懸一線特輯 口碑爆棚強勢來襲 時長:02:15 來源:電影網
  • 明朝如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
    柏楊說中國經歷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時代:第一次是在東漢後期的二世紀;第二次是在唐朝後期的九世紀;第三次從公元1435年王振當權一直到明王朝覆滅為止。明代的宦官雖然沒有東漢之末和晚唐時期那些宦官的氣焰兇,勢力大,也不像漢唐的宦官那樣,把皇帝的立、廢、生、死都操於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權力極大,在中國宦官史上力拔頭籌。自永樂朝起,宦官逐漸得勢,從此一直到明思宗縊死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