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科學城、創新創業生態氛圍、更好的生活品質,全都要!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青春上海 青春上海 收錄於話題#對話區委書記16個

作者丨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楊力佳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有太多的展望需要分享

「對話區委書記」最後一期

請到的是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

此次節目的錄製地點

設置在了張江科學城未來公園

一個本身就充滿著未來感的地方

在秦暢的主持下

包括青年網絡大V、

遠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合伙人夏遠薏(飯統戴老闆)

上海太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俊偉

洋涇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任豔萍在內的

多位青年代表

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和書記共話浦東!

提質擴區

張江正朝著國際一流科學城成長

科技創新是浦東一張響亮的名片。此次調研一共有4194人參與,數據顯示,浦東作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青年非常關注,有48.4%的青年對浦東的第一印象是「創新集聚的科學城」,足以見得青年人已經普遍認可浦東是一個創新策源地。同時,對於浦東科技創新的未來發展,53.6%的青年對「擁有已建或在建十個世界一流的大科學裝置(如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非常期待,並且認為「集成電路全鏈條產業體系」和「智能製造產業」的發展最具潛力。

翁祖亮

張江既是代表著上海創新的符號,某種意義上也是代表著中國創新的符號,已經成為上海乃至全國創新要素最集聚、創新產業最集聚、創新人才最集聚的創新高地。現在張江還在加快成長,努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科學城。圍繞這樣的目標,我們正在推進張江「提質擴區」。一方面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提升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質量,讓做科研的、搞產業的、從事各行各業工作的人才,在張江科學城不僅工作舒心,生活也舒心。另一方面做強科技創新優勢,圍繞在基礎科技領域和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加大各類創新資源的集聚力度,既要集聚新的大科學設施、一流研發機構、重大科研項目,也要集聚掌握產業鏈價值鏈核心環節的創新產業和企業,還要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拔尖人才和團隊特別是青年才俊。同時,努力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環境,這方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要永遠不知足、知不足。現在張江的企業和人才都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發展空間,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我們也正在進行張江科學城擴區的深化研究。

用制度創新

營造創新創業生態氛圍

現場青年代表中,無論是吳俊偉還是夏遠薏,都選擇到浦東創業。吳俊偉談到,自己2018年到張江創業,做機器人研發和服務。在吳俊偉心裡,他一直記著翁書記去年到人工智慧島視察時候說的話:「一定要把它應用到各個領域。」這次疫情期間,吳俊偉公司研發的智能消毒機器人,為三甲醫院提供防疫服務,在一線發揮了很大作用。現場嘉賓也提到,浦東這幾年為服務產業發展,爭取到很多制度創新先試先行的機會,尤其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比較突出。比如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制度,就在浦東率先試點實施,目前已被列入我國《藥品管理法》。對此,主持人秦暢請翁書記解讀一下「爭取」的意義所在和深遠影響。

翁祖亮

對於產業發展來說,我覺得創新生態非常重要。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制度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幾年生物醫藥產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項制度的實施,實現了科研成果和藥品生產之間的有機銜接,促進了專業分工,讓浦東不斷湧現更多的原創新藥、一類新藥,「藥谷」也成為了張江的標誌性名片。因此積極爭取制度創新的先行先試具有深遠意義。浦東不僅要建 「科學之門」的高樓,也要建制度創新的高地。最近浦東在推進「一業一證」改革,把過去一個行業在市場準入中的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張許可證,這就是圍繞「辦成一件事」理念,從企業服務端出發推進政府端改革,大幅提升企業辦事的便利度和獲得感。「一業一證」改革方案已經獲得國務院批准,從區級自主改革上升為國家級改革試點。這樣使浦東真正成為制度創新高地,建設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更好地服務促進產業發展。

談到這裡,現場另一個創業代表表示,浦東的變化日新月異,蘊藏著大量創新創業的機遇。大家都要看到機遇、抓住機遇,也希望浦東能夠出臺更多振奮人心的新舉措,更好地服務青年創新創業。

翁祖亮

為了更好地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我們重點在構建「四個體系」上做文章。第一,全生命周期的創新孵化體系。在浦東有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通過形成一個完整的孵化鏈把土壤營造好,不斷培育扶持科創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第二,全鏈條的科技公共服務體系。大科學設施建設是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大科學設施建好。同時在研發服務、計量測試、檢測認證、成果轉化等環節,建立更多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努力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成本。這樣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浦東已經有190個。第三,全方位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近年來中國(浦東)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自貿試驗區版權服務中心等平臺都在浦東落地,幫助企業快速獲權、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同時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建立健全智慧財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努力解除創新者的後顧之憂。第四,全覆蓋的科技投融資體系。陸家嘴金融城、張江科學城「雙城輝映」是重要抓手。為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幫助小微科創企業獲得更多銀行支持,浦東建立了55億元科創母基金、小微企業增信基金,以此撬動社會資本進入。通過從這四個方面發力,更好地助推青年人才創新創業。

豐富各種配套

讓生活在浦東的老百姓更幸福

在調研中顯示,在科技創新生態環境建設方面,「辦公環境的改善」「便捷的交通」以及「青年人才公寓的配套」是青年最關注的三大問題。可見青年們對於工作、生活環境十分關心,希望豐富配套設施。而現場青年代表也提出了增加文化功能的需求。去年對話過程中,翁書記向主持人秦暢提到,浦東不僅要建「文化高山」,更要形成「文化群嶺」。今年再次對話,主持人秦暢就大家關心的「文化群嶺」話題,向翁書記提問進展情況。

翁祖亮

安居樂業是老百姓的基本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浦東始終在思考這個問題。浦東的人才是多層次的,所以我們構建住房保障體系也要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這幾年,浦東通過推進美麗街區、美麗庭院、鄉村振興、水環境治理等專項工作,把城區變得越來越漂亮,鄉村變得越來越有味道和特色。特別是公共服務配套的提升,讓農村居住環境越來越好。所以張江探索把農民閒置用房與企業對接,改造成鄉村人才公寓,實現低於市場租房的價格租給企業青年人才,受到人才和企業歡迎。我們就是這樣通過多層次的渠道,基本滿足各類青年人才到浦東發展的居住需要。

文化需要長時間的積澱。浦東開發開放30年,文化建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近年來浦東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文體設施,包括浦東足球場、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大歌劇院、浦東城市規劃和公共藝術中心、浦東美術館、浦東群藝館、浦東青少年活動中心、周浦體育中心、川沙體育場等。「十四五」是這些重大文體設施建成的五年、收穫的五年。上海圖書館東館明年將開館試運營,總面積11.5萬平方米,80%的空間都將對公眾開放,在東館,市民不僅可以閱讀、學習,還可以分享、交流、創造。上海博物館東館計劃2022年開館運營,定位是「世界頂級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建成後上海博物館100多萬件文物,都將有機會走出庫房進入展廳,「讓文物講中國故事」。

此外,中環要打造更亮的帶:依託前灘、張江、金橋三個城市主副中心,激活中環沿線潛力地區,形成功能提升拓展區、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匯聚融合帶。

沿江要打造更美的廳:聚焦陸家嘴金融城、世博中央公共活動區,提升空間品質,促進文化交流,努力建設成為世界級會客廳和浦江東岸的「生活秀帶」。

中部要打造更強的心:推動張江科學城擴區提質,推動金橋提升智能製造和數字服務能級,為浦東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東部要打造更展的翼:更好發揮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和重大旅遊項目對流量的集聚作用,豐富度假旅遊功能、促進關聯產業集聚,做強川沙城市副中心。

北部要打造更新的港:以外高橋港和外高橋保稅區為核心,聯動更大區域,推動資源整合,強化貿易功能,疊加複合功能,更好地實現產城融合。

南部要打造更快的極:依託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快制度創新、功能培育、產業發展,建設智慧生態、宜業宜居的南匯新城,形成經濟新增長極。

奮鬥是最幸福的。大家都是浦東發展的推動者、見證者,也是創造者。希望我們共同努力,做習近平總書記囑託的堅定踐行者,以不一般的勇氣、智慧、定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展現新氣象。未來的浦東,一定能讓生活在浦東的老百姓更幸福!

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青春上海等單位共同參與的《2020市民與社會——對話區委書記》系列訪談節目自12月1日起,在FM93.4和阿基米德同步播出。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早前,團市委聯合團各區委、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面向全市16000名左右的青年開展了「十四五」規劃的期待調研,通過問卷的方式,向廣大青年徵集對未來最關注的熱點與發展需求。上海16個區的區委書記們在節目中,陸續對各區的發展規劃藍圖,對青年們所關心的熱點話題做出一一解答。

製圖:吳佳斐

原標題:《浦東未來還要變!區委書記透露,世界一流科學城、創新創業生態氛圍、更好的生活品質,全都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了科技強國,走,讓我們去建設世界一流的科學城
    ——習近平: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致信「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習近平:2020年科學家座談會講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多次強調要強化科技創新源頭供給。
  • 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獲批覆...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6月11日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由該局與光明區政府共同編制的《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近日獲深圳市人民政府批覆通過。未來,光明科學城將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載區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競爭力影響力卓越的世界一流科學城!
  • 【科學城巡禮】德國慕尼黑「科學城」,世界一流工程技術是這樣煉就...
    世界頂級生活品質巴伐利亞州的首府慕尼黑位於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伊薩爾河畔,是德國主要的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慕尼黑同時又保留著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它也是歐洲現代都市森林中的一方綠洲,連續多年蟬聯「世界宜居城市。當地居民過著「怡然閱讀書籍,品嘗清冽白啤」的慢生活。
  • 光明擦亮世界一流科學城「藍綠本底」
    高標準 打造世界一流生態樣板城區近年來,光明區一以貫之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區工作的重要位置,將生態文明建設與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步規劃、統籌布局,在經濟建設和城市開發建設的全過程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注重通風廊道、生態廊道構建、生態環境修復、藍綠空間保護,打造「藍綠本底、組團鑲嵌」「一心兩區、綠環縈繞」的世界一流生態標杆城區。
  • 從光明農場到「世界一流科學城、深圳北部中心」,光明蝶變見證深圳...
    熱氣蒸騰的施工現場,昭示著全面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恢弘畫卷。如果說以上只是序曲的話,隨著光明區的成立、光明科學城的出場,你將聽到:更雄渾有力的發展主題曲,已經奏響。2018年9月,光明行政區成立,下轄6個街道,轄區總面積156.1平方公裡。此時的光明,即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賦予「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使命,以策應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國家戰略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決心。
  • 對話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張江如何成為世界一流科學...
    張江,如何成為「科學特徵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充滿創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學城?這裡是上海乃至全國大科學設施最集中、創新人才最集聚、創新氛圍最濃厚的創新高地,是浦東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現在張江還在加快成長,努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科學城。我們要把創新創業的環境進一步營造好,軟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制度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比如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實現了科研成果和藥品生產之間的有機銜接,讓浦東不斷湧現更多的原創新藥、一類新藥。
  • 中國絲路科創谷:目標世界一流科學城!
    全面對標國際國內知名科創中心,從空間布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等方面,研究開發模式,體現西鹹特色,打造世界一流科創谷。>中遠期目標努力把絲路科創谷打造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全國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位造業基地。
  • 深圳發布重磅文件,世界一流科學城規劃定了
    日前,深圳市政府發布《關於支持光明科學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這是繼深圳市被確定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四城後,作為其集中承載區的光明科學城迎來的首份具體建設文件。今天(14日),深圳市召開光明科學城新聞發布會。
  • 修煉原始創新「內功」 鋪好創新中心「底色」——懷柔科學城在科博...
    走進科博會會場內,一處以象牙白和清新藍為主色調的展區,格外引人注目,「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懷柔科學城」映入眼帘,走進去就能一窺「創新之城」的真容。《懷柔科學城規劃(2018年-2035年)》指出,懷柔科學城要建成與國家戰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打造戰略性前瞻性基礎研究新高地、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中承載地、生態宜居創新示範區。
  • 中關村科學城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揭牌!
    中關村科學城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揭牌!依託中關村發展大廈入口兩側配套空間,結合現有建築特點,通過規劃、設計、布置,將原有空間升級改造為高端國際人才和高端思想匯聚交流場所,形成引智、引才的思想交流氛圍,突出國際人才社區建設背景。通過舉辦沙龍、對話,形成品牌影響力;打造線上線下綜合服務平臺,以八種功能定位、全域合一服務體系,為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服務。
  • 懷柔科學城芯 北科建開啟懷柔高品質改善元年
    北科建集團攜手北控置業、長城偉業,以遠見與精工格局之心,傾力打造懷柔低密巨著——北科建·翡翠華府.作為北科建繼翡翠華庭、水岸雁棲之後深耕懷柔的第三個扛鼎力作,開啟懷柔高品質居住元年。  科學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領創國家戰略未來新高地  依託科技創新中心(科都)、國際交往中心(會都)、文化交流中心(影都)三都匯聚,定位全球發展新高地。全球科技精英於此匯聚,幾十項世界重大科技集群已經落地懷柔並相繼開工建設,其中科學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首個主體結構已經封頂,首個國際人才社區已全面動工及「懷柔科儀谷」揭牌。
  • 廣東出臺《廣州科學城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實現五個方面大變化
    《行動方案》提出,廣州科學城要圍繞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總體定位,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廣州科學城 賈自豪攝產業創新打造工業總產值「萬億」強區,建設世界頂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一流的智造中心要有一流的產業集群,才能在國際產業鏈中奠定全球地位。
  • 光明科學城將打造生態田園都市
    日前,《光明科學城空間規劃綱要》獲正式批覆。6 月 11 日,編制專家對該項規划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記者獲悉,未來,光明科學城將形成一個點線面相結合的生態環境,科學家可以在這裡 300 米之內找到大型綠地,500 米之內找到城市公園,1000 米之內能夠進入城市森林。
  • 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鄧紅麗 通訊員 洪俊佳12月19日至20日,由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光明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等承辦的光明科學城2020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在光明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行
  • 加速布局創新生態鏈!光明科學城已落戶這22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
    深圳光明科學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點創新平臺,是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光明區委、區政府積極落實主體責任,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全力推動「六個一流」創新資源落戶光明科學城,從源頭創新、科教融合、成果轉化、產業應用等方面加快完善創新生態鏈。
  • 市發改委、光明區談光明科學城如何建設!請看發布會實錄
    其中,光明科學城可以說是「無中生有」的傑作,一步一步從概念到規劃,再到現實,應時而生,應勢而成。王偉中書記強調,「要提高站位和視野,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水平最高標準,久久為功打基礎、謀長遠,紮實推進光明科學城建設」;陳如桂市長要求,「要對標全球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用最先進的理念、最好的規劃、最好方案全力把光明科學城規劃好建設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 清華工研院雁棲湖創新中心懷柔科學城成立
    清華工研院雁棲湖創新中心是為落實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懷柔科學城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的使命,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合作共建的硬科技產業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內容包括:中試研發平臺、技術創新中心、轉移轉化基地。
  • 廣州科學城「雙創」成效大
    攝影:李劍鋒其中,廣州高新區科學城園區因在推動「雙創」政策落地、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融通創新、扶持「雙創」支撐平臺、構建「雙創」發展生態、打造「雙創」升級版等方面的大膽探索、勇於嘗試2019年,以廣州科學城園區為主體的廣州高新區位列全國十大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並支撐廣州開發區GDP、固定資產投資、財稅總收入、稅收收入、利用外資、工業產值等總量位居全國開發區第一,固定資產投資、進口、出口增速位列第一,科技創新能力排名第一,營商環境指數位列第一,獲頒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2019年度全球傑出投資促進機構大獎」。
  • 懷柔全力推進「百年科學城」建設
    牛文文說,「懷柔科學城是著眼於未來的基礎科學平臺,我們希望幫助懷柔打造一個科學到科技再到產業的孵化生態鏈條。」具體怎麼做?「把科學裝置當作一個實驗室,向青年科學家開放,成立青年科學家聯盟,幫助他們成為新一代科創創業者,並孵化一批和科創有關的創業機構。」牛文文表示。創新主體越來越多,懷柔科學城創新生態越來越好。
  • 輝煌「十三五」|樹立品質標尺向一流城市邁進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品質。深圳要向全球城市邁進,必須把品質的標尺樹起來。近年來,深圳加快區域協調發展,改變原特區內外「二元」結構實現均衡發展;建設美麗深圳,讓碧水藍天和潔淨空氣成為「標配」。深圳還加快交通建設,加快建設網際網路上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