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動搖國本的一天」,美式民主怎麼了?

2021-01-09 環球網

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首都華盛頓,抗議者暴力衝擊並佔領國會大廈。(來源:Politico)

當地時間1月6日,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舉行聯席會議認證美國大選結果的日子,美國首都華盛頓發生大規模示威活動,主要目標就是象徵美國最高立法權力的國會大廈。遊行抗議、槍聲四起、流血衝突……美國國會山變戰場的場景震驚世界,已然千瘡百孔的美式民主更是體面盡失。

這是自1814年英國佔領並縱火焚燒華盛頓特區後,美國國會大廈首次被外界攻破。英國《衛報》稱,抗議者衝進國會大廈和會議廳並與警方衝突的場景「令美國人震驚」。德國外交部長馬斯更是將此事與1933年德國納粹黨策劃的「國會縱火案」相提並論,他在在推特上發文稱,「因煽動性言論而引發的暴力行動曾在柏林國會大廈發生,而現在這種場景出現在了華盛頓的國會大廈。」

暴力襲擊國會事件的發生,無疑動搖了美國「民主燈塔」的基石。 多年來,美國一直對其權力交接過程中從未發生過暴力行為而自傲,即便在過去20年間兩次出現候選人贏得普選但輸掉大選的局面,失敗一方也都堅守政治禮儀、體面認輸,並號召支持者接受選舉結果。然而,在本屆大選中,落敗方始終拒不認輸、「選舉腐敗」「選舉舞弊」等陰謀論通過社交網絡肆意傳播,不斷刺激著近半數美國人,最終釀成如今的苦果。法國外長勒德裡昂稱,「國會大廈發生的暴力事件是對民主的嚴重攻擊」。如果說過去幾個月裡外界只是在理論上討論2020年大選將會給美國民主制度造成怎樣影響的話,那麼1月6日在國會山上演的「全武行」則讓人們真正看到了美國民主制度基石被動搖的危險。「在我近期記憶中,從未有一個『24小時事件』像周三(6日)發生的那樣,能如此動搖美國兩位總統、國會及國家本身。 」《華爾街日報》華盛頓特區的執行主編塞布發表評論文章這樣感嘆。

暴力襲擊國會事件的發生,揭露了美國社會高度撕裂的現實。 實際上,不止華盛頓,6日當天美國多州都發生了衝擊立法機構等的暴力事件。美國《國會山報》稱,在猶他州、喬治亞州、華盛頓州、加利福尼亞州及堪薩斯州等地,均發生了抗議者攻擊州議會大廈或州長官邸遭襲擊等暴力事件。此起彼伏的暴力行為,凸顯了當下美國社會政治高度對立、民意極端撕裂的現實。過去四年時間裡,美國左右兩派政治力量之間的衝突加劇,2020年以來,多起黑人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甚至死亡事件,將美國國內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警察濫用暴力問題、少數族裔權利遭到侵害等一系列社會深層次矛盾暴露無遺。然而,美國總統不但沒有為彌合國內分歧做出努力,還一再發表被認為是支持極端右翼和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言論,進一步加劇和刺激了美國社會內部的對立情緒。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譴責此次騷亂時稱,這場騷亂是四年以來美國政治分裂的集中爆發。

暴力襲擊國會事件的發生,更是徹底撕碎了美國「民主衛道士」的假面。 一直以來,作為美國「軟實力」重要組成部分的「美式民主」,一直是美國經營全球形象的重要工具,也是美國輸出美式價值觀、謀求全球霸權的「利器」。過去多年來,美國總是習慣性對他國選舉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動輒以「選舉舞弊」等理由幹涉他國內政。然而現在,在美國政治中心公開上演的暴力事件,無疑將美國「民主」衛道士的形象徹底釘在了恥辱柱上。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波利揚斯基諷刺稱,華盛頓上演的場景像極了2014年美國在烏克蘭策動顏色革命時基輔獨立廣場上的景象;委內瑞拉外交部的聲明稱,美國的侵略性政策曾給其他國家帶去痛苦,而美國現在正在承受這種痛苦;黎巴嫩常駐聯合國代表穆罕默德·薩法更是發表了一則「神評論」: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在對美國做的事,美國肯定會入侵美國,並從美國暴政的手中解放美國。

無論事態後續如何發展,都把一個問題無比清晰擺在了世人面前:美式民主怎麼了?(聶舒翼)

相關焦點

  • 時代周刊新封面:美執法者拔槍對峙示威者,美式民主受攻擊
    本文圖片均來自 海外網海外網1月7日消息,當地時間6日下午,美國國會大廈遭到暴力衝擊,4人在騷亂中喪生。一場由川普支持者表演的「全武行」,將美國政客吹噓的美式民主的最後一片遮羞布扯了下來。7日,美國《時代》周刊公布最新一期封面,直指美式「民主受到攻擊」。
  • 「美式民主瘸了」
    一直以來自詡「民主燈塔、自由高地」的美國,發生了舉世震驚的政治騷亂,俄羅斯媒體評論道,美國終於品嘗到在海外推行的「民主」。俄羅斯高級官員,以及伊朗總統也來「補刀」。據法新社7日報導,俄羅斯一高級官員評論稱,「美式民主瘸了(limping on both feet)。」
  • 看人民日報:美式民主神話的終結 解讀:什麼是民主和美式民主
    美國一向自詡為「民主燈塔」,更把自己裝扮成世界民主楷模,編造出了無數美國民主的神話,極力向其他國家推銷和輸出,甚至不惜為此使用武力。然而,這次暴力衝擊國會事件戳穿了「美式民主」的神話,證明了美國並非民主的伊甸園,說明了「美式民主」存在根本缺陷。美國為什麼可以用「民主」擾亂世界?小編認為,就是因為美國把「民主」打扮得很漂亮,很陽光。
  • 「美式民主」神話的終結(國際論壇)
    美國一向自詡為「民主燈塔」,把自己裝扮成世界民主楷模,編造了無數美國民主的神話,極力向其他國家推銷和輸出,甚至不惜為此使用武力。然而,這次暴力衝擊國會事件戳穿了「美式民主」的神話,證明美國並非民主的伊甸園。「美式民主」存在根本缺陷。「美式民主」無法保證權力的和平交接。「美式民主」的神話之一是選舉可以避免權力爭奪造成的激烈衝突和內戰,實現權力的平穩過渡。
  • 自詡的「民主燈塔」正在成為全世界的笑話
    央視網評丨自詡的「民主燈塔」正在成為全世界的笑話 啼笑皆非的電視辯論、不擇手段的黨派鬥爭、激烈火爆的選民對峙……這場「馬拉松」式大選令向來自詡為「民主燈塔」的美國顏面掃地,也讓世人對所謂的「美式民主」有了一個重新的認知
  • 海外網評:100英裡的「川普牆」,註定是擺設
    來源:海外網蒂華納美墨邊境隔離牆一直延伸到大海中。(圖源:新華網)當地時間1月10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亞利桑那州新建的首個100英裡邊境牆正式完工。另一方面,邊境牆計劃從提出之日起,就已經成為民主、共和兩黨移民政策之爭的焦點問題。邊境牆建設之所以推進艱難,實際上也與資金不足有很大關係。2019年初,圍繞修牆撥款共和民主兩黨難以達成共識,聯邦政府一度關門35天,創美國史上最長記錄。
  • 美國大選再次暴露「美式民主」的弊病
    川普當選所帶來的最大挑戰正是朝向所謂「美國式民主」。作為全世界第一個基於成文憲法的憲政體制,美國政體本來就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去年這場總統大選幾乎集中體現了美國憲政的所有制度性、結構性的缺陷,使我們不禁懷疑:等川普任滿下臺時,「美式民主」到底還剩下多少可供推崇的「優點」?
  • 海外網評:助力「買買買」,消費券「小馬拉大車」
    (海外網評論員 欒雨石)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31777295,.海外網評
  • 國會山被佔領,美國民主怎麼了?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電 題:國會山被佔領,美國民主怎麼了?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1992年,當弗蘭西斯·福山的成名作《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一經出版即引起轟動時,這位年輕的日裔美籍學者不會想到,自己奉為圭臬的西方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在此後短短的20餘年中已多次被證實並非人類社會的「終極體制」。
  • 撇關係、相互謾罵……看到似曾相識的「美式民主」演砸,香港「黃絲...
    那時,這些蒙面黑衣人被西方政客和媒體稱讚為「民主英雄」。如今,「民主英雄」在美國政客和媒體口中變成「暴徒」,「美式民主」的劇本在包括全球注視下演得稀爛。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7日發文稱,「真誠的問問『泛民』,你們不斷追求美國的制度,說什麼政權順利移交,說什麼自我糾正,說什麼有暴徒攻入立法會是因為香港沒有民主。今天早上,請你們再想一遍。」
  • 海外網評:同心戰「疫」,海外華僑華人不缺席
    為支持祖(籍)國打贏疫情阻擊戰,海外僑胞持續發力,匯聚起強大力量。時刻關注疫情,不少華僑華人以社交平臺為渠道疏通疫情信息,呼籲各界愛心人士行動起來共同抗「疫」;還有一些中國留學生自發成立了青年志願團,及時分享已掌握的信息和資源,積極回應國際上針對疫情的不理性言論;海外華文媒體更是密集發聲,呼籲民眾避免負面情緒,提振海內外中華兒女抗「疫」信心……諸如此類的事例不勝枚舉,而這樣的行動背後,正是海外遊子的拳拳愛國之心。
  • 海外網評:遏制中國?美國心有餘而力不足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中國留學生在耶魯大學。(圖源:美聯社)【編者按】6月23日,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中美關係」線上金臺沙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參加海外網線上金臺沙龍。從人文交流來看,儘管白宮一些保守派政治精英對華敵視情緒顯著上升,但雙邊人員往來從未斷絕。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有300餘位中國學者的十年期籤證被美國政府取消,這可以看成是對華強硬路線的一個縮影。
  • 美智庫民調報告:中國人對美式民主好感度驟降
    「中國受訪者越來越不喜歡美國的民主體制」,美國「外交學者」網站9日報導稱,美國政治分析諮詢機構歐亞集團基金會(EGF)近日發布年度全球民調報告,得出了這一結論。報告稱:「從去年到今年,我們觀察到對美國及其政府和政治文化形式的看法發生了重大變化。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中國,中國受訪者對美國的正面看法下降了20%,對美國民主的正面看法下降了15%。
  • 選舉亂象折射美式民主制度之殤
    原標題:選舉亂象折射美式民主制度之殤 美國2020年大選的政治僵局令人印象深刻,但卻不算意外。畢竟選舉前夜,共和民主兩黨就都已經做好指控大選不公的準備。民主黨瞄準川普任命的郵政局長德喬伊拆除郵箱的舉措,認為這是要增加民主黨支持者郵寄選票的難度;現任總統則指控郵寄選票將帶來大規模的舞弊。
  • 海外網評:因為敘利亞,俄羅斯和土耳其徹底翻臉?
    來源:海外網在敘利亞的俄羅斯軍事警察。圖源:央視。俄羅斯與土耳其近日在敘利亞問題上不斷交鋒。3月2日,俄羅斯軍警進駐了剛被敘利亞政府軍奪回伊德利卜省的薩拉基卜市。前一天,俄駐敘部隊指揮部表示不再保證土耳其飛機在敘利亞領空的飛行安全,在這片敘領空發現的任何飛機都將被視為敵機並被擊落。俄黑海艦隊此前也宣布,將向敘利亞海岸附近的地中海派遣兩艘配備「口徑」巡航飛彈的軍艦。俄羅斯此舉是反擊土耳其發動的對敘政府軍的「春天之盾」的軍事行動,旨在進一步施壓土耳其,警告土不要妄圖推翻阿薩德政權。
  • 深度長文,從非洲小美國賴比瑞亞的失敗,揭穿「美式民主」的謊言
    自賴比瑞亞建立後,這裡就被稱為「非洲的民主燈塔」、「非洲小美國」、「非洲第一個共和國」。有美國撐腰,有「包治百病」的美式民主,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賴比瑞亞無疑是殖民時代非洲大陸上最閃耀的星星,可時過境遷,理應發展得很不錯的賴比瑞亞,卻成了現在非洲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曾經的「非洲之光」成了內亂、疾病、貧窮落後的代名詞。
  • 海外網評:「撕裂的美國」或成「全球最大風險」
    這份報告稱,美國國內出現的政治極化、民主制度陷入困境、社會不公,以及失敗外交政策導致的一系列問題,令這個「超級大國難以回歸正軌」,而「一個撕裂的超級大國將是所有人的麻煩」。從「世界第一強國」到「世界頭號風險」,曾經自詡為「全球領導者」的美國究竟發生了什麼?首先,美國國內矛盾持續累積並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激化,影響了美國自身的穩定。
  • 海外網評:傅高義走了,但中美間理性聲音不能少
    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31943734,.海外網評
  • 海外網評:安倍赴中東,日本要當美伊「和事佬」?
    來源:海外網當地時間1月12日,安倍晉三與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舉行會談。(海外網評論員 陳洋)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 海外網評:時與勢在中國一邊!
    來源:海外網工人對國產盾構機進行安裝調試。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