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巴城鎮是一個彈丸之地,面積僅有157平方公裡。然而,巴城卻是一座有著2500年建置歷史的江南古鎮。這裡,瀕臨東海,地處太湖以東低洼圩區,鎮的西部有陽澄湖、傀儡湖、東陽澄湖,北部有巴城湖、雉城湖,五湖環連,盛產大閘蟹、清水蝦、桂花魚,是遊客們觀光休閒的好去處。
陽澄湖大閘蟹與普通蟹有啥不同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每年9月到10月,是吃蟹的最好季節。這個時候,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為此,有食家言「秋天以吃螃蟹為最隆重之事」。尤其是陽湖大閘蟹,肉質細嫩,膏似凝脂,味道鮮美,稱得上是蟹中上品。
巴城是陽澄湖大閘蟹的原產地。遊客們到了巴城的「頭等大事」,自然就是去湖邊或者水產市場,挑選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陽澄湖大閘蟹,拿到飯店直接加工,或一隻只紮緊裝箱帶回。
「陽澄湖大閘蟹之所以出名,與它的地理位置有密切關係。陽澄湖是長江口大閘蟹洄遊路線上最近的湖泊之一,它水草茂盛,水質清澈,餌料豐富,特別適合大閘蟹生長,所以自古盛產優質大閘蟹,歷來有『蟹中之王』的稱號。」江蘇崑山巴城蟹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宏濤說。
汪宏濤介紹,陽澄湖大閘蟹之所以好吃,關鍵在於,陽澄湖湖水活性好,它是蘇州的引用水源地,所以距離它300米內不允許有任何汙染源,全部是生態綠地,水體清澄,透明度高,且水中鈣、鎂、矽、鋁、氧含量比值高;其次,陽澄湖湖底質地好,硬地佔65%以上,螃蟹自幼在堅硬的湖底來回爬行,鍛鍊了體質,還能曬太陽,做「有氧體操」;再者,陽澄湖的水草特別茂盛,魚蝦等天然飼料也豐富,吃著天然飼料,品質自然就「與眾不同」。
記者了解到,陽澄湖大閘蟹,其實,就是大家平常俗稱螃蟹,學名中華絨螯蟹。河蟹的生命是短暫的,在它的生活史中歷經蚤狀幼體、大眼幼體,幼蟹和成蟹等幾個階段,一生中需要幼體5次蛻皮成為大眼幼體,再經13到15次脫殼成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個生殖周期,繁殖結束生命也就終止。一般來說,河蟹的壽命為1到3周齡。
「螃蟹的大小,品質,其實還與水溫和營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水溫偏低或營養不良則會推遲,甚至只蛻四次殼,養成規格就偏小。陽澄湖大閘蟹正是具備良好的生長環境,自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汪宏濤說。
那麼,為什麼在江南地區,把螃蟹叫陽澄湖大閘蟹呢?
當地的漁民給記者介紹,這是與捕捉工具有關。大閘蟹的「閘」與人們捕捉蟹的方式有關。過去,陽澄湖一帶的漁民經常在港灣間設置主編的籪,夜裡放一盞燈,螃蟹喜光,見光就會接二連三地爬上竹籪。這種籪,就叫「閘」。在籪上捕捉的螃蟹就叫閘蟹,個頭大的,就叫大閘蟹。
而記者了解,還有一種說法,那是與烹飪方法有關。有人認為,大閘蟹的「閘」和吳語中的「炸字相近。當然,不是將大閘蟹放油鍋裡炸,而是放在鍋裡煮熟,或者隔水蒸熟。
汪宏濤告訴記者,陽澄湖大閘蟹與其它螃蟹相較,有兩個最大特點:陽澄湖大閘蟹,是九月圓臍十月尖。」其「圓」、「尖」指的是蟹臍(底部),母蟹蟹臍呈現圓形並有橫紋相間,九月要食雌蟹,這時雌蟹黃滿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這時雄蟹蟹臍呈尖形,膏足肉堅。
「我們賣的大閘蟹,都是產自陽澄湖東湖核心水域,水深2米,較之西湖和中湖更適宜大閘蟹生長,湖中水質清新、金波浩淼,水草豐茂,肉質細膩,鮮嫩,收口為甜。」江蘇崑山巴城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會長榮偉說。
「蟹八件」讓吃蟹人體驗慢調文化
陽澄湖大閘蟹自古就受到食客的青睞,形成了獨特的食蟹文化。食用方法上,當地餐廳都採取清蒸水煮。為什麼?
用榮偉的話來說,「清蒸大閘蟹是最經典的做法。這種做法主要突出螃蟹原汁原味,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大閘蟹的色、香、味。陽澄湖大閘蟹的蛋白質,胺基酸成分比其它湖蟹含量要高,還含有人體必須的多種無機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不過,有人說,秋季的蟹固然好吃,但要吃出個悠閒勁來,才算是「爽爽的天,爽爽地吃」。來到巴城,假如說一家人在餐廳,一邊聊一邊慢悠悠地品,一直連那蟹蚶中的汁水都給吸出來為止。如果,圍著一大桌子朋友,有人跟你爭吃,那就也許就不是品蟹,而是大口大口地嚼蟹了。
眾所周知,全國最喜食蟹的是上海一帶人。上海人不但喜食蟹,更是比北方人吃起來講究。過去,老上海人家裡,一般都會準備一套「蟹八件」(錘、鐓、鑷、斧、匙、叉、刮、針)。
每當熱騰騰的大閘蟹端上桌,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圓頭剪刀逐一剪下兩隻大螯和八隻蟹腳,將腰圓錘對著蟹殼四周輕輕敲打一圈,再以長柄斧劈開背殼和肚臍,之後拿釺、鑷、叉、錘,或剔或夾或叉或敲,取出金黃油亮的蟹黃或乳白膠粘的蟹膏,再剔取雪白鮮嫩的蟹肉,蘸蟹醋,細細品味,把肥美的螃蟹,吃得乾乾淨淨。
食蟹工具發明以來,每到金秋時節,品蟹除了飲食享受上的追求,更具有了儀式感和文化意義,流傳至今。近年來,追捧「品蟹流程」的食客越來越多。作為吃螃蟹的重要道具,「蟹八件」,自然也成了熱賣貨。
如今,「蟹八件」不再是上海人的講究了,已經走進尋常百姓家。每到金秋時節,除了用「蟹八件」品蟹,也會挑選一些精品「蟹八件」用來送禮。
到巴城的人,必定要帶一些陽澄湖大閘蟹回去。上面說了怎樣品蟹,我們就再來說說如何捕撈、挑選和存儲陽澄湖大閘蟹?
到漁船或者水產市場,抓螃蟹如果不當心,是會被螃蟹夾到手指的。正確的方法是,不要從螃蟹的正面去抓,要從螃蟹的後面用拇指按住螃蟹的身體中間不讓它動。然後,再用食指中指放到螃蟹的肚皮下拿起即可,就不會夾到您了。
汪宏濤還介紹,陽澄湖大閘蟹屬於鮮活水產,在運輸過程中要求必須綑紮。禮盒內要放有特製保險冰袋,使蟹處於類似「冬眠」狀態。因此,有些人收到蟹,會誤認為蟹已死亡。
為減少誤會,有幾種辨別大閘蟹死活的方法:第一步:觸碰大閘蟹的眼睛,如果會動就是活的;第二步:將大閘蟹在涼水中衝下,如果會吐泡就是活的;第三步:將大閘蟹的繩子解開,肚子朝上,如果有反應或者肚臍完全合攏就是活的;第四步:若以上三種方法都無反應,可將大閘蟹用水多衝一會,看是否有反應。
陽澄湖出產的蟹也就1600噸左右
最後,說說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生產量和市場價格如何?前幾年,陽澄湖大閘蟹在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由於商家炒作,陽澄湖大閘蟹曾賣出2000元一斤的「天價」,往往都買不到正宗的,嚇得普通市民都不敢「嘗鮮」。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大部分買蟹的人,都捨不得自己吃。」
記者了解到,其實,在陽澄湖,真正賣到市場上去的野生蟹,已經很少見。現在,主要都是依靠養殖滿足市場需求。今年,正常從陽澄湖裡面出來的蟹產量,大概也就在1600噸左右。另外,用陽澄湖水養殖出來的螃蟹在8000噸左右。
陽澄湖總體來說,目前的產量也並不算高。這是由於陽澄湖地區多年來政府一直控制養殖面積,同時,養殖成本也是越來越高。特別是在蟹養殖過程中,水溫、餌食等都能導致犯病,輕者致使蟹厭食拒食,白天爬坡,上岸不下水,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步足無力,頂殼軟殼;重者出現脫殼緩慢,連續性脫殼,脫殼不遂,相互殘殺,抵抗力下降,發生病害而成批死亡。
有關專家介紹,螃蟹產生應激反應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換季時節,溫差變化大,溫度或高或低,造成蟹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氣候突變,如遇冷空氣,颱風、暴雨,連續陰雨天,冷熱溼差大等惡劣氣候的影響,導致蟹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出現倒藻,藻類突然死亡,水色變清等水質突變,導致蟹產生應激反應;青苔和水草死亡腐爛後,產生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刺激,導致河蟹發生應激反應。
榮偉提醒,在養殖上,陽澄湖大閘蟹應該說跟其它地方的螃蟹,區別也不是太大,關鍵它還是這個水質的問題。目前,在巴城正宗的質量好的螃蟹,一般規格三兩母的和四兩公的這樣子螃蟹,通常是在160塊一對,五對一包螃蟹也就是800塊左右。這個是正常的價格。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