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六選三 一個高中生和家長的糾結選擇

2021-01-08 跟老師學數學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關注作者,跟著老師一起學數學。

女兒今年上高二,正好趕上山東2020年新高考,新高考改革,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六門學科中任選三門,根據賦分計入高考成績。賦分制的執行難為了高中生的孩子和家長,特別是沒有明顯偏科或者是對未來職業沒有規劃的孩子,選擇很是困難。

我們區共有四所公立高中,按學生生源和高考成績排名基本上是一中、二中、三中、四中,高一第一學期結束,部分學校就讓學生進行了選科,我有個朋友是高中老師,聽他說,為了滿足所有學生的選擇,有的學生個別學科需要走班。有的家長質疑,孩子在高中只學習了一個學期,能知道自己擅長哪個學科嗎?走班沒有固定的班級,不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嗎?學校的想法是,早些做選擇,放棄高考不考的學科,為高考提前做準備。雖然學校過早選科有些功利性,但也可以理解。

女兒學校選科安排在高一下學期學平考試以後,女兒沒有太突出的學科,對未來職業的選擇也不明確。出於以後專業的選擇能夠不受太多限制,女兒選擇了物理,女兒不擅長物理,特別是現在的賦分制度下,沒有任何優勢。女兒智力一般,卻又不愛背誦,在剩下的五科中選了生物和地理,物理、生物和地理,偏理科的選擇,政治是女兒的強勢學科,物理、生物和政治女兒作為第二個志願。結果統計結果出來後,女兒填表的兩個志願都不夠組成一個班級,要重新選擇。學校考慮到師資力量和教室情況,決定保留六個選項。學生只能在六個選項裡選一項,糾結、迷惑……考慮到孩子的需求,還要考慮學校老師的實際情況。

最後,聽取了一個專業老師的建議,選擇了物理、化學和生物。女兒的感慨是:「真不如只分文理,那樣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理科。」在選科的過程中,想了很多,也諮詢了很多人,也與孩子的同學家長交流,好多的家長幫孩子選科帶有功利性,有的學校的老師就動員學生不要報考物理,避開理科學霸,整個學校變成了文科學校。

高考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也會帶來一些弊端。在進行選科時,有的孩子會帶有功利性,物理的棄考就說明了問題。揚長避短本來是好事情,但是對一些喜歡物理但是名次又不佔優勢的孩子,放棄物理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對於理工大學來說,物理是必修課,物理報考的人數滿足不了大學專業的需求。任何大的改革一開始總會有些瑕疵,只要不斷修正,一定會朝著更好更人性化發展!

相關焦點

  • 北京新高考改革科目「6選3」 選科成中學生新「痛點」
    2017年,北京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在「新高考」科目6選3的背景下,如何選科?大學學什麼專業?未來從事什麼職業?……「選科」已經成為事關幾乎每個中學生未來的焦點問題。而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為了進一步指導學生們選科、提前做出未來規劃,中學的生涯規劃教育已在校園悄然興起。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這也無疑成為教育改革的一道新命題。
  • 新高考暴露的問題,怎樣選擇高考科目?高中生家長快來看看
    文/琪琪說教育(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以前的大文大理的兩大選擇已經不復存在,新高考的模式將會在2021新高考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3+3模式,就是除了語文數學英語外,還要在剩餘6門之中選擇三門作為自己高考科目;另一種是3+2+1模式,也是除了語文數學英語是固定的之外,還要還必須有物理或者歷史科目,剩下的再選擇隨意兩門就可以了。
  • 新高考選科70%學生會選錯科目,高中生到底該如何選擇?
    對於新高考改革後的選科,以前只要二選一就行了,現在變成了「自助餐」,讓很多同學犯了選擇困難症。怎麼組合考試科目,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考上一個好大學?感興趣的和好得分的,該如何抉擇?
  • 新高考3+3 | 選科怎麼搭配,高考6選3聰明組合是什麼?
    「新高考元年」已經來臨,上海和浙江率先實行了首次新高考,而北京的2017級新高一也將成為2020屆新高考的體驗者。新高考政策跟以往的高考政策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由數學、語文、外語三個科目加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的3個科目成績組成,而這3個科目就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政治、地理、歷史、化學、物理、生物六個學科中進行選擇。其實前面的3是固定的,就是語數外三科,主要就是後面的三科怎麼選的問題。開弓沒有回頭箭,高考改革勢在必行,這也使得學生們在高一就要開始選科並「定終身」。
  • 高中生在六選三後可能面臨比原來更加殘酷的競爭
    主題:高中生在六選三後可能面臨比原來更加殘酷的競爭作者:歷史學的還不錯——用匠心與讀者對話,用良心與心靈對話;不唯利是圖(不以盈利為目的),不隨波逐流;努力做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自媒體。新一輪的高考改革最大的亮點就是"六選三"和改進後的"3+1+2"模式。
  • 新高考改革如何選科,山東省的經驗可以給大家參考
    高考選科專題(一)面對新高考改革,高中選科決定了你能考什麼樣的專業,甚至也決定了你能不能考上大學和能考什麼樣的大學。大學專業的選擇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職業興趣是否得到滿足,甚至會影響到一生的職業生涯。在這個問題上,如何選擇將會是每一個高中學生面臨的考驗,或者說,不僅僅是高中生,那些即將升入高中的孩子和家長也不得不提前考慮這個問題。那麼,本書想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學習並弄懂規則,了解大學專業資料,清醒理智進行選擇。本人將在後期陸續推出以下內容,敬請關注。
  • 新高考來臨,高中生如何選科?這3點家長要重點考慮!
    隨著高考試點改革的推進,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省份相繼開始實行新高考政策。新高考選科成為考生和家長們關注的焦點。選考科目該怎麼選呢? 新高考下,選考科目的成績不是按卷面分數算,而是這科成績在省內的排名,如果你的排名在全省前1%,哪怕實際分數不是滿分,你也是滿分,這就是按等級賦分。因此,在選科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統籌規劃,慎重選擇。
  • 新高考3+1+2,高中生選科參考這5大指標,讓你選出最佳科目
    導語: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選科要參考的5個指標,你參考了幾個? 高中生都清楚,我國傳統的高考模式是文理分科的模式,高中生只有兩種選擇。
  • 關於新高考選科分班,初中生家長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以新高考為前提,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新高考選科分班的問題。在分析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新高考的基礎常識。湖北省21屆高考的孩子(也就是18屆的高中生),由於是第一屆改革,且教育局對於選科、考試、賦分方式等等問題,公布方案的時間較晚,導致各個高中在這一屆均進行了幾次摸底和分班,學生的選科比較混亂,各校安排的選科組合也比較多而雜。
  • 升學e網通《新高考選科指導學校解決方案》出爐,助力新高考!
    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試點啟動以來,新高考改革正在全國各地分階段分地域穩步推進中。2017年,京津魯瓊作為第二批試點省市開始高考綜合改革,並在2020年迎來了首批「3+3」新高考考生。2019年,廣東、江蘇、河北、重慶、遼寧、福建、湖南、湖北8省市作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試點省市,採用了「3+1+2」方案,在2021年也將迎來新高考「首秀」。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4個省市全面實施新高考,累計覆蓋1500多萬高中生,其他省市也將陸續加入。
  • 2019高中生如何選科?哪三門最有優勢?6選3聰明的人都這麼組合!
    每年的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新高考改革到底對高考學子們是利還是弊那?對於2019級高中生來說新高考改革可謂是一股清流,但是也面臨著不會選?不知道怎麼選?的問題,既想讓自己的孩子根據愛好選擇,也想自己選擇的科目在高考中更有優勢!
  • 教育部高考改革新方案,多地英語一年兩考,家長卻不樂意了!
    教育部高考改革新方案,多地英語一年兩考,家長卻不樂意了!在教育部及各地公布的高考改革新方案中,很多地區的英語不再「一考定終身」,改為一年兩考,取其中高的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這本意是降低學生的負擔,減少學生頻繁衝刺帶來的壓力。然而,很多家長對此卻不樂意了。
  • 高考秘笈|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高曉生
    上期我們說了2021年湖南新高考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今天我們來了解在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該如何選科?新高一的學生和家長都需要了解,畢竟選科將直接關係孩子的高考難易程度。 什麼是「3+1+2 」? 教育部發文,確定了上述8省市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 新高考改革3+1+2模式中,學生不理解的5個問題~高中生:怎麼選?
    聊過之後,學長了解到了在新高考改革3+1+2模式中,很多學生不理解的5個大問題~如何選擇適合的高考科目相信大家也都了解過所謂的高考3+1+2模式中,3指的就是必考的語數英三個科目,1指的是在政治,物理中選擇一門。2是指化學,生物,地理,歷史中選擇兩門。其實了解以上這些之後,學生在不考慮其他方面的情況下。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那麼,新高考到底該如何選科,才能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時兼顧大學專業,成了每個家長關心與糾結的問題。想選物理,可報專業多,可是又怕孩子學不會;想選物理、化學、生物這個最熱的組合,又怕學霸太多,競爭太激烈,淪為「炮灰」。我們「前怕狼,後怕虎」,歸根結底在於對孩子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迷茫。
  • 「六選三」能否換科?高中生應慎重做學科調整
    半島記者 劉金震自2020年起,夏季高考統一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三個科目,不分文理科。等級考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個科目,高考生從中選擇3個科目參加等級考試,也就是通常所稱的「6選3」。近期不少新高一家長諮詢「6選3」,了解自主選擇3個學科一段時間後是否可以換科。
  • 「新高考」模式,理科優勢明顯,但也有弊端,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如今有近14個省份,宣布在2021年開始實行「新高考」模式,也就是高考實行3+3或者是3+1+2模式。但是對於新高考模式的實行,很多高中生為此也感到非常的焦慮,特別是文科生極為嚴重,因為他們會在選科上發生困難,畢竟理科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能夠報考的專業比較多。
  • 高中六選三的一種取捨策略
    又到開學季,新升入高中的新生還在軍訓,但是家長已經為高中的六選三開始焦慮,而高二的學生則有一部分開始調整並優化在高一時的選課組合。所以近期有很多親朋好友向我諮詢一些關於六選三的一些問題。把我的一些想法整理出來與大家共享。首先要關注的改革初期的政策不穩定性。
  • 新高考3+1+2模式選科推薦,物化生是最佳組合,理科生仍然佔優勢
    自從新高考模式開始執行,3+1+2選科模式就被大家所熟知。很多家長都非常關心新高考改革方式,時刻關注與高考密切相關的內容。新高考模式實行之後,已經沒有文理科之分,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課程。3+1+2模式就是,語文數學英語必修,物理歷史選一個,地理政治化學生物選兩個,這樣的選科方式豐富了學生的選擇,避免了只有物化生和歷政地兩種上課模式。很多家長和學生也都十分贊同該選科模式的執行。說到新高考,就不得不提到3+3模式,所謂的3+3,就是語數英必修,在剩餘六門課程中選修三門。雖然豐富了學生的選擇,但是缺點也顯而易見。
  • 改革平穩落地「新高考」有了「山東樣板」——「十三五」山東教育...
    自2016年3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歷經4年,最終改革平穩落地,取得預期成效,為全國高考改革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提供了「山東樣本」。打破「唯分取才」 搭建升學「立交橋」在2020年高考中,眾多新的高考招錄形式「驚豔」了很多考生和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