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歐亨利經典小說《麥琪的禮物》,看LOCK系統如何構建小說情節

2020-12-16 牧童騎白馬

《麥琪的禮物》是被稱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的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講述了一對貧困的年輕夫婦,忍痛割愛互相贈送聖誕禮物的故事。

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新經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德拉為了在聖誕節給吉姆的懷表配一個白金表鏈,賣掉了自己美麗的瀑布一般的秀髮。沒想到吉姆賣掉了自己的懷表,給德拉買了一套玳瑁的梳子。

《麥琪的禮物》不僅描繪了德拉與吉姆的愛情與心酸,也是歐亨利本人的現實寫照。當年貧困的歐亨利愛上了妻子艾斯蒂斯,但是艾斯蒂斯的家人十分反對,但是她仍然不顧一切嫁給了歐亨利,日子艱難但卻甜蜜幸福。後來歐亨利被懷疑拖欠銀行錢,離開病重的妻子到鄉下避難,直至妻子去世都沒有見上一面。

這部短篇小說不僅含義深刻,而且寫作手法及其都具有魅力,本文將通過LOCK系統來解析歐亨利是如何構建小說情節的,並聯繫實際,談談在寫作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運用洛克系統。

01、LOCK系統含義解釋。

洛克系統的提出者是美國著名作家詹姆斯·斯科特·貝爾。他在分析了幾百種情節之後,整理得出了這一系列原則。LOCK分別代表主角(Lead)、目標(Objective)、衝突 (Confrontation)和衝擊結尾(Knockout),這4個也被稱為情節的4項基本元素。

貝爾在《故事》一書中提出,穩固的情節永遠始於有趣的主角,在最好的情節中,觀眾的眼睛一直都會追隨著主角。如何讓觀眾對主角感興趣?那就需要給主角設置一個目標,主角有了需求和渴望,小說也就有了前進的動力。為了使觀眾擁有對主角的持續興趣,就需要在他前進的路上增加阻力,這也是就是衝突。讀者為主角擔驚受怕,才能從頭到尾深深沉浸在小說當中。而小說的結尾一定是具有衝擊性的,而不是模稜兩可的。

02、解析LOCK系統如何構建小說情節。

LOCK系統的基本原則是:主角有強烈追求的目標,卻被迫面對衝突,而他的故事貫穿整本小說,接下來我就將用LOCK系統解讀《麥琪的禮物》。

①主角(Lead)

性格:貧窮內向,有羞恥心,賢惠。小說一開始就暗示了主角德拉的性格。一個個硬幣都是在商店老闆那裡「硬賴來的」,每次鬧得「臉發燒」,深感這種掂斤撥兩的交易」丟人現眼「。把錢」反覆數了三次「,還是1元8角7,在」破舊的「小睡椅上」哭嚎「。她花了」好幾個月「才攢了1塊8毛7。「煮好咖啡,把煎鍋置於熱爐上,隨時可做肉排」。作者在一開始就用德拉的心理反映出她的貧窮與賢惠,對生活的妥協,引起了讀者的興趣。

外貌:纖細,擁有一頭美麗的長髮。德拉身材苗條。秀髮「微波起伏」,「閃耀光芒」,「猶如褐色的瀑布」,「美髮長及膝下」,女王的珍珠寶貝也會黯然失色。從側面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德拉長發的美、黑與珍貴。

生活環境:人際關係淡薄,房子破舊逼仄狹小。信箱從未裝過信、電鈴從未有人按過。讀者可以得知,他們的交際圈很小。」灰濛濛「的後院,」灰白色「的籬笆,很小的鏡子,「破舊的」紅地毯。褐色的「舊」外衣、「舊」帽子。暗示了德拉兩人因為貧窮連朋友也沒有,生活貧困交加。

作者通過對主角性格、外貌以及生活環境的描寫,將一個貧困但是勤儉持家,瘦小但是有一頭秀髮的德拉,立體得展示在讀者的眼前,生動形象,讓讀者對在她身上發生的事情產生興趣,願意讀下去。

②目標(Objective)

外在目標:攢錢給丈夫吉姆買一件聖誕禮物。德拉的主要目標在文章一開頭就被揭示了出來:第2天就是聖誕節了。但是她只有1元8角7給吉姆買一份禮物。她花費了多少幸福的時日籌劃著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禮物」,一件「精緻、珍惜、貴重」的禮物。貝爾認為目標通常分為兩種形式:想要得到什麼或逃離什麼,而本文中的目標就是想要得到一件聖誕禮物。

內在目標:愛自己的丈夫。雖然日子貧窮,但德拉仍然很愛自己的丈夫。在丈夫下班回來的時候。「熱情的擁抱他」,聖誕節臨近,「至少應有點配得上吉姆所有的東西才成啊」。「無論在任何場合,吉姆都可以毫無愧色地看時間了」。雖有金表,但是沒有好的表鏈,致使吉姆羞愧於在大庭廣眾之下拿出金表。「可憐的人兒,22歲就挑起了家庭重擔」。德拉心疼丈夫才22歲,就要受盡風霜,想買一件稱心的禮物,讓丈夫開心。

想讓主角在故事裡有出現的理由,那就需要給她一個目標。德拉的外在目標是想給丈夫買一件聖誕禮物,但潛在的內在目標是愛自己的丈夫,滿足自己心愛的人。在目標的推動下,故事向前發展產生了「故事問題」:德拉能達成目標嗎?帶著問題讀者會繼續往下看。

③衝突(Confrontation)

現實衝突:德拉想給丈夫買一件禮物,但是卻沒有錢。但是我能怎麼辦呢,唉,只有1元8角機,我能幹什麼呢?以及一開頭的各種心裡都體現出德拉內心的糾結與衝突,她想到了賣掉自己的頭髮。這也是與貧窮的衝突。內心衝突:第1個衝突來源於自我。她想賣掉自己的秀髮來為吉姆買一件禮物。她從窗口「旋風般」的轉過身來,兩眼「晶瑩透亮」,想到了賣頭髮換錢。但20秒鐘之後,她的面色「失去了光彩」,她自己捨不得這頭秀髮,內心產生激烈衝突。她又「神經質的」,趕緊把頭髮梳好,「躊躇」了一分鐘,「一動不動地」立在那兒,濺落了「一兩滴眼淚」,下樓的時候,眼睛裡殘留著「晶瑩的淚花」。在經過幾分鐘的內心交戰之後,她還是下定了決心,但仍然不舍。她捨不得自己的頭髮,但卻又想買一件禮物,造成了她的第1個內心衝突。

第2個衝突來源於他人。她的狂喜有點「變得審慎和理智」了。剪完頭髮後,她在鏡子裡「老盯著自己瞧」,「小心地、苛刻地」照來照去,她十分緊張,臉色「失去了一點血色」。害怕丈夫不愛自己,自我安慰:「讓他覺得我還是漂亮的吧」。作者借用德拉剪完頭髮之後的心理活動和動作,讓德拉追求目標的過程顯得充滿了阻力與艱難。

她為了買禮物,與自己作鬥爭賣掉秀髮,剪完頭髮又害怕丈夫會不再愛她。德拉能衝破阻阻力達到自己想要的結局嗎?讀者開始為她提心弔膽。

④衝擊結局(Knockout)

中國有句話說,「虎頭豹尾」,不僅要求故事的開頭好,更要求結尾要有力道。LOCK系統也是如此要求。《麥琪的禮物》中,主角德拉在經過現實與自我的衝突之後,她賣掉頭髮換來的表面卻已經沒有了可以使用的表,而丈夫賣掉金表給她買的梳子也沒有有用武之地。雖然兩個人的禮物看起來已經完全沒有了用處,但卻更加突出了他們為對方付出的那顆心。作者借用給德拉與吉姆兩人的重重一擊,也給了觀眾一擊:禮物雖沒了用處,但兩個人的愛意卻永流傳。

03、聯繫實際,談談如何在現實寫作中運用LOCK系統。

LOCK系統4項基本元素分別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主角,一個主要目標,追尋目標的路上遇上的衝突以及一個具有衝擊性的結尾。雖然故事的情節有千百萬種組合,但剝絲抽繭都是由這4項基本元素構成。

在《麥琪的禮物》 中主角德拉雖然貧窮,但她深愛自己的丈夫,寧願賣掉珍貴的頭髮,也要為丈夫買一件禮物。作者通過主角的外貌性格、生活環境,讓讀者在主角的身上看到真實的自己,從而產生共情,關注她、理解她,想要知道她的結局。主角目標可以是內心的,也可以是現實,目標可以有很多個,但是最主要的只有一個。衝突也是如此,可以是與自己的衝突,也可以是與他人的衝突,更可以是與社會與命運的衝突。在本文中,作者通過與自己與他人的衝突,使得高潮迭起,人物更加豐滿,情節更加戲劇性。衝擊性的結局讓讀者更加領略到作者的主旨。

當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我們要考慮:主角哪裡吸引觀眾?主角想要追求或逃避什麼?主角追求目標時,面對的主要障礙是什麼?故事的結局應該像拳擊中的ko結局一樣,不能是平手。

如果你以為LOCK只能使用在短篇小說中,那就大錯特錯了。寫長篇小說的時候同樣可以使用LOCK系統的,如果整篇文章只有一個主角,那就分場景使用LOCK系統;如果是由單個獨立的故事組成,單個故事分別使用LOCK系統

總結一下:

故事的情節就像人的五官,LOCK系統就是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雖然每個人的長相有所不同,但最基本的五官還是具備的。情節也是如此,只有具備了4項基本要素,才能隨意組合出各種精彩的情節。

本篇文章通過對《麥琪的禮物》的分析,使得更大家更加了解構成情節的4項基本元素。只有先解決好框架問題,打好文章的基礎,才能寫出更加好的故事與文章。在以後的寫作與閱讀過程中,不妨試試LOCK系統,你會發現寫作就像庖丁解牛一樣,簡單而又清晰。

相關焦點

  • 《麥琪的禮物》:解讀小說意象背後的時代意蘊
    ——歐·亨利《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短篇小說代表作。初讀這篇小說,感受到的是吉姆和德拉純純的愛;再讀時,體會到的是底層人民艱辛的生活。時隔多年,了解了歐亨利作家的身世,讀了他所有的短篇小說,再回味,卻發現短短的小說中暗含的哲理耐人尋味。
  • 《麥琪的禮物》:細節下的「文學語言」再現
    歐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伯特,他一生困頓潦倒,而歐亨利這一筆名,也是源自於他在監獄生涯中看到的一名法國藥典作者的名字。他的寫作生涯正是從監獄裡開始,作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他曾寫過幾百篇短篇小說,而最為我們熟知的想必就是《麥琪的禮物》了。
  • 達言達語 | 《麥琪的禮物》,什麼才是最好的禮物?
    他的小說詼諧幽默,寓悲於喜,形成「含淚的微笑」的獨特風格。小說情節生動,構思巧妙,結局往往出人意料而又不悖情理,這一點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說起歐·亨利,也許許多同學和我一樣,接觸他的第一篇作品就是《麥琪的禮物》。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但其中揭示的小人物生活的艱辛和艱辛生活中真情的動人無不令人印象深刻。
  • 你可能不知道歐亨利,但是你一定遇到過他的小說
    書荒的時候,有很多人都推薦閱讀歐亨利的小說,對於歐亨利這樣一位小說家,腦海裡僅存的印象是年少時為了應付各種考試,而不得不背誦的關於他的必考的點,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然後就是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之稱等,關於這位作家的個人經歷
  • 《麥琪的禮物》:擁有的越少,越會珍惜彼此
    當初看到《麥琪的禮物》時,年紀並不大,卻被小說之中夫妻那真摯的感情深深的震撼到。縱然看完全篇之後,依然沉浸在故事之中,三千多字的小說,在我心目中比三十萬字還要來的悠長。夫妻之間的無私,是恩愛的基礎。可惜,單方面這樣的無私很多,雙方共同的無私卻很少,所以經典的愛情故事少之又少,我們都難以去述說發生在我們身邊那些真摯的愛情故事,因為我們很難找到這樣的愛情故事。回過頭來再看《麥琪的禮物》的時候,我也看到了更多的東西,無私的恩愛也是有條件的。
  • 不同角度看《麥琪的禮物》,充滿愛情希冀與殘酷現實之間無情較量
    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麥琪的禮物》,依然以「歐·亨利式結尾」出彩並引人注意,這篇經典作品同樣給予我們不同年齡段,不同的感受和警醒。求學時第一次讀這篇小說的感受是,黛拉和吉姆互贈禮物後的不知所措,失落與遺憾。那時候就想,如果黛拉沒有賣掉漂亮的長髮,吉姆沒有賣掉金表那該有多好,多麼完美。
  • 《麥琪的禮物》:真正的愛情與金錢無關,家財萬貫不如夫妻恩愛
    ――《麥琪的禮物》1、故事原型:艱難的底層人物之真心愛情歐亨利是是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與莫泊桑、契訶夫齊名。這是歐亨利一生的遺憾!《麥琪的禮物》一方面是追憶及緬懷妻子的深情之作,也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控訴,揭露與剖析了美國底層人們的苦難之情!這是歐亨利對艾斯蒂斯愛情的見證,是思念,是愧疚,是對妻子的特別紀念。
  • 重讀《麥琪的禮物》
    年少時讀歐亨利的小說,最喜歡《麥琪的禮物》。貧寒小夫妻吉姆與德拉,吉姆有一塊祖傳的金表視若珍寶,德拉擁有一頭美麗的金髮引以為傲。有一年的聖誕節,他們老夫聊發少年狂,暗自想給對方一個驚喜,吉姆偷偷當掉了懷表買了一套美麗的梳子,德拉含淚剪去金髮換回了條表鏈。平安夜,當他們鄭重其事地拿出精心準備的禮物時,卻發現,禮物已經毫無意義了。
  • 有感於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
    又一次讀完歐.亨利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記得第一次讀是在20年前,每次讀完它帶給我的精神享受總是久久縈繞難以平靜。一塊八毛七分錢要過完聖誕節對于吉姆、德拉夫婦來說是最大的一筆錢了。怎麼來使用這筆錢,讓心愛的愛人得到驚喜的禮物成了彼此最大的苦惱。德拉在家裡找來找去都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可以換錢。無意中在鏡子前看見自己長長的美麗的頭髮如夢方醒:頭髮可以賣錢啊!儘管這是他們家最為自豪的兩樣東西,一個是丈夫祖傳的金表,一個是就是德拉的頭髮。那晚上,德拉頂著一頭捲髮,欣喜快樂的等待吉姆回家,吉姆也懷揣著買給德拉的禮物回到了家。
  • 讀歐亨利小說《麥琪的禮物》,尋找那份最純真的愛情
    當你讀過歐亨利的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後,你就會覺得,平平淡淡的愛情更加刻骨銘心。故事發生在聖誕夜,美國一戶貧窮的家庭當中。家裡生活著夫妻兩,一直以來,生活十分拮据。丈夫吉姆是一位小職員,每月所得的工資只夠維持家裡基本開銷。妻子德拉沒有工作,是一位賢惠的家庭主婦。
  • 《麥琪的禮物》:從表達方式、表現與修辭手法看它的諷刺與溫情
    《麥琪的禮物》是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代表作。這篇小說講述了一對年輕夫妻,為了贈送對方聖誕禮物,而賣掉自己最珍貴物品的故事。結局卻是,他們送給對方的禮物,最終卻成為了毫無用途之物。小說給人一種出乎意料之感,同時卻又暖人心肺。這篇小說將諷刺與溫情融合為一體,引導讀者深刻思考。
  • 歐亨利《麥琪的禮物》:雙向奔赴的愛情,才有意義
    《麥琪的禮物》書籍封面我寫《浮生六記》的時候忽然就想起了這篇文章,上一次讀歐亨利的小說還是在中學吧, 現在只記得大概的情節和內容,似乎都是講的一對「貧民窟」的愛情》,我決定時隔8年重讀歐亨利。(別問我為什麼是8年,問就是我今年18歲,不接受反駁)《麥琪的禮物》講的是一對夫妻黛西和吉姆,在拮据不堪的生活裡仍然保持著一個樂觀的生活態度,為了在聖誕節能給對方買一個像樣的禮物,不惜賣掉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儘管最後兩個人都得到了個寂寞。
  • 歐亨利名篇《麥琪的禮物》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美國小說家歐亨利的經典名篇《麥琪的禮物》先來說說歐亨利其人作家本名叫做William Sydney Porter1862-1910在48年的人生裡留下了大量傑出的現實主義短篇小說享有世界短篇小說三大巨匠之一的稱號歐亨利的寫作特點想必大家有所耳聞最出名的是他對故事結局的處理
  • 《麥琪的禮物》:所謂婚姻,就是【捨得】與【相伴】的綜合體
    因為他們就是麥琪。——《麥琪的禮物》歐·亨利是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與契訶夫、莫泊桑並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的文字樸實無華,語言充滿了詼諧色彩,故事情節往往出人意料,小說的結構新穎,構思巧妙。
  • 《愛的奉獻》VS《麥琪的禮物》,異曲同工的愛情,到底妙在哪裡?
    世間有太多的愛情,無論如何不同,也會在千差萬別中找出共性,就好像模樣各異的面孔,五官是標配。歐·亨利的《愛的奉獻》與《麥琪的禮物》,儘管有著不一樣的故事情節,但是其中的愛情卻殊途同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 麥琪的禮物——你收到過嗎?
    麥琪(Magi)源自於《聖經》,是指耶穌降生時從東方來耶路撒冷給他送禮物的三個賢人:梅爾基奧爾(Melchior光明之王)、加斯帕(潔白者)和巴爾撒澤,他們的禮物代表了尊貴與聖潔,後來就把這種神聖有愛的禮物稱為「麥琪的禮物」。
  • 豆瓣8.6《麥琪的禮物》|充滿欲望的社會,我又開始相信愛情
    《麥琪的禮物》是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歐.亨利其代表作之一,同時他也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豆瓣上評分8.6分,這個數據告訴我們很多人應該都看過,說明《麥琪的禮物》這本書是值得我們去看的。麥琪的禮物麥琪的禮物裡面的婚姻生活對比如今現實社會中的婚姻生活,我們會發現現實社會中有很多愛情,婚姻都是敗給了現實。
  • 如何從小說人物形象看一本小說是否經典?
    從敘事學和文化學的角度研究小說人物形象, 小說人物形象理論可分為功能性人物觀和心理性人物觀兩大派, 在人物描寫上則存在著反英雄化、向內轉、反典型化和反人性化趨勢。人物是小說中的重要元素, 儘管西方現代小說流派, 特別是新小說派打出了人物之死的旗號, 但文學是「人」學, 人物畢竟還是小說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 語文考試中常出現閱讀篇目,當屬短篇小說之王歐亨利,你應該了解
    畢竟初中課程多壓力挺大,時間更是緊張,雖然我們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再來做一些課外閱讀訓練,但是對於一些經典的篇章,初中學生是一定要理解的,也是常常必考的內容。如果考到國外短篇小說,那我們必掌握歐亨利。他善於描寫美國城市中下層人民的生活,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卻常常令人意外,所以被人家稱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他的代表作非常的多,特別是《賢人的禮物》,堪稱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