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麥琪的禮物》:雙向奔赴的愛情,才有意義

2020-12-23 花欲燃吖

文丨花欲燃吖

《麥琪的禮物》書籍封面

我寫《浮生六記》的時候忽然就想起了這篇文章,上一次讀歐亨利的小說還是在中學吧, 現在只記得大概的情節和內容,似乎都是講的一對「貧民窟」的愛情

看過我上一篇《浮生六記》「傻姑娘」陳芸:沒享過一天福,卻自以為過得幸福,應該知道我對沈復和陳芸的這對夫妻並不怎麼看好,所以為了客觀的評價一下《麥琪的禮物》,我決定時隔8年重讀歐亨利。

(別問我為什麼是8年,問就是我今年18歲,不接受反駁)

《麥琪的禮物》講的是一對夫妻黛西和吉姆,在拮据不堪的生活裡仍然保持著一個樂觀的生活態度,為了在聖誕節能給對方買一個像樣的禮物,不惜賣掉了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儘管最後兩個人都得到了個寂寞。

傾其所用去換一個毫無用處的浪漫,他們和沈復芸娘一樣,都是一樣的貧窮,一樣的恩愛,那麼黛西和吉姆是否也難逃沈復的厄運的呢?

一、經濟基礎是否影響婚姻的質量

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經濟基礎自然是柴米油鹽,保證我們生活的日常所需。人要想活下去,首先保證吃的飽,穿得暖,有地住,說的俗氣一點樣樣都需要錢,基於這論調,同樣可以用在愛情和婚姻裡。

人類的婚姻也是經過進化的,從遠古的原始獸慾到群婚、走婚,經歷的一夫多妻制逐漸發展到現代一夫一妻,唯一不變的內核就是兩個人的結合總要摻雜一下物質因素。女人為了過上好日子,為了依附男人活下去,或者通過攀上什麼樣的權貴能讓整個家族興盛,直達現代,雖然男女平等,婚戀自由了,也免不了婚前要談談房子、彩禮、嫁妝等東西。

究其根本,無非是為了更好的活下去。

李銀河說,婚姻未必會真的徹底消失,但未來可能就20%、30%、40%大概這樣的比例會結婚,總體呈現一個萎縮的狀態。

所以經濟基礎往往會決定了一段婚姻是否可行,然而,當一段婚姻關係已經存在的時候,經濟基礎是否會影響它的質量呢?

黛西和吉姆的婚姻過得捉襟見肘,黛西每天去買菜,為了省下一分一分的小零錢不惜耗費大量的時間去和菜場的店員軟磨硬泡,最終在白眼和嘲諷中辛苦攢下了一塊八毛七。

當一個人的時間不值錢的時候,就說明她得生活貧窮的已經沒有其他可供揮霍的東西了。資產階級總是在提一個詞叫做效率,那就是節約時間減少付出成本,因為在創造財富人的眼裡,時間就意味著金錢,所以巴菲特的一頓晚餐可以賣到天價,馬雲、王健林出門能坐飛機不會選擇坐高鐵,能用一個小時解決的路程,絕不會多耽誤一分鐘。

相反,無產階級的窮人,最不值錢的就是時間,因為只有時間沒有成本,不需要耗費金錢,足可見黛西的日子該多難,歐亨利說這間小屋子說是丐幫也不為過,狹窄逼仄處處透著窮酸。

人們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的柴米油鹽磨盡了所有的耐心,兩個人就會為雞毛蒜皮開始爭的面紅耳赤,就算安於現狀,最後也免不了悲劇的結局,比如陳芸病死他鄉無錢醫治。

然而對於黛西和吉姆,顯然生活的窘迫並沒有影響到兩個人的日子。

即將到來的聖誕節,黛西一直在苦惱該送一個什麼樣的禮物給丈夫,而吉姆也在思索著如何回饋給妻子一份驚喜,兩個人儘自己所能的想給對方一份愛的禮物,這不僅僅是儀式感那麼簡單。

她懂他的不易,他明白她的艱辛,所以儘管生活不如意,兩個人依舊有滋有味。

可見婚姻的質量並不一定要多麼奢華和富足,一日兩人三餐四季足矣,相愛就是力量,撐著夫妻兩個人同舟共濟一起奮進,愛是塵埃中的花,有愛不懼嚴寒,不畏將來。

所以經濟基礎不會影響婚姻的質量,愛才會。

二、愛情該不該用物質衡量

女孩子特別喜歡收禮物,無論送禮物的人是誰,這種心理很複雜,只能說女人天生享受被眾星捧月,被人追逐,被人歌頌。男人追求女人,光說甜言蜜語是不能夠的,古人會贈一支釵鑲上一顆紅豆,現代人會送上一個戒指嵌上一顆鑽石,似乎從古至今愛情都必須和物質綁定,除此以外再無表達愛的方式。

前段時間有個挺無釐頭的熱搜,一位女士和心儀的男人相親,第一次見面點了近2萬塊錢的餐,桌子上還有一瓶價值20萬的紅酒沒開封,結局自然是男人逃單了被她全網通報。

網友們的評論也是兩極分化,一類人支持男人,覺得這種女人就是奔著宰肥羊來的,偽裝成名媛來找富豪為自己買單;還有一類人支持女人,因為這段餐費或許在咱們普通人眼裡是個天價,對於他們來說卻是九牛一毛,既然選擇了高檔餐廳就別怕花錢,逃單實在是有失風度。

女人覺得你喜歡我的最直接表達方式就是為我花錢,男人覺得你喜歡我就該為我省錢,果然,金星和火星沒辦法交流,而我認為愛情不應該用物質衡量但卻需要用物質來表示。

隱藏在人性深處的自私是都希望用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價值,不切中自己的利益的時候人們是最高尚的。比如鍵盤前的道德守衛士們,事情不攤到自己身上,永遠有一大堆的道理,這時候人們的言語和行為往往無私又善良。

讓餐館對流浪漢免費,讓醫生保重身體,讓外賣員和快遞員可以遲到晚到,讓結婚沒有彩禮......

然而當自己成了當事者後,驅逐流浪漢的,諷刺醫生吃香蕉的,對快遞和外賣員頤指氣使動不動就投訴的,還有婚禮臨時加碼鬧得不歡而散的,極有可能是同一批人。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甜言蜜語是最沒有成本的事,說一句我愛你只耗費2秒,承諾總是很輕,違背誓言的代價很低,人們才容易被辜負。物質不能代表愛情,卻能表示愛情,證明自己願意為這段愛情付出的除了時間和真心,同樣也包括賴以生存的本錢。

正如黛西為了表達自己對吉姆的愛,捨棄掉了引以為傲的頭髮,而吉姆為了黛西出賣了祖傳的金表,她們的感情可貴之處不在於那東西的價值幾何,而是在於兩個人都願意為彼此甘心情願的去犧牲。

三、奢侈的浪漫是否應該提倡

黛西和吉姆這段浪漫的代價有些大,21美元的銀表鏈足以支付三個月的房租,吉姆的那塊金表至少能讓黛西一家過上一年相對安穩的日子。對於窮人來說,這樣的浪漫過於奢侈。

人們不禁在想究竟值不值得?

傾其所用換來兩個無用的東西,黛西的短髮用不上那套精緻的梳子,吉姆空空的口袋裡也再沒有能掛上表鏈的東西了,這兩個人將家裡最值錢的東西變賣掉,實在是「敗家」,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

細品來看,黛西和吉姆看似奢侈的背後其實也包括理智的權衡。

黛西沒有這頭美麗的長髮,仍然不減魅力,她燙起了小羊毛卷,顯得俏皮又活潑。正如她所說,總是會再長起來的,5年,10年,亦或是20年,總有一天會重新長出來。沒有了頭髮,並不影響太多,就像從前擁有一頭秀髮的時候也沒對經濟起到什麼幫助,總體來說並沒有直接的損失。

吉姆的金表倒是可以撐撐場面,可是他卻很少正大光明的拿出來,也沒人有在意他有一塊金表。不管表是金還是銀,如果不能變現,那麼它就僅僅只是一塊表而已。有它或者沒有它,就像黛西的頭髮一樣,對兩個人現在的生活沒有絲毫影響。

所以奢侈的浪漫還是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不贊成傾其所有,還是要量力而行。

四、結語

同樣的貧困夫妻,黛西和吉姆收穫了美好和愛,而芸娘和沈復抱憾終身。同樣的故事不一樣的結局。

《麥琪的禮物》是智慧的禮物,是夫妻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好和感動。越是平淡和枯燥的生活越是需要愛來調劑,愛情和麵包總要有一樣。

《浮生六記》則是沈復回憶芸娘對自己的好,只有片刻的溫情,餘下皆是同情和唏噓。

兩對夫妻本質上的區別就是黛西和吉姆都在為了彼此努力。吉姆在努力的工作,黛西也體恤男人的辛勞,貧困是暫時的,未來仍是光明的。句句不提我愛你,卻勝似所有甜言蜜語。而沈復二人只有芸娘在盡力的付出和討好,兩個人顛沛流離,朝不保夕,拆東牆補西牆,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的日子,更重要的是他在懷念芸娘的篇幅裡,還有別的女人一席之地。

愛情也好,婚姻也罷,想要長久的幸福,雙向的奔赴才有意義,而不是一廂情願。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很擅長設置懸念,結局反轉的比較多,他的文筆細膩,人物刻畫更加生動和有骨血,很溫情也很讓人感動,如果你不喜歡那些讀起來過於深刻和壓抑的名著,那麼歐亨利是你很好的選擇。

書我放在文章下面了,喜歡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2020年即將遠去了,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每一個人都能有人愛有人疼,雙向奔赴,永遠幸福。

相關焦點

  • 《麥琪的禮物》:真正的愛情與金錢無關,家財萬貫不如夫妻恩愛
    作者在最後畫龍點睛寫道,她們看似是一對傻瓜夫妻,實則她們才是真正聰慧的人。在這裡談下「麥琪」的深意,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麥琪的禮物》寫的是麥琪,為何卻是黛拉與吉姆的禮物?其實麥琪指的是東方三聖賢。《聖經》記載,耶穌降生之時,東方三聖賢「麥琪」為耶穌帶來了禮物,這也可說是聖誕禮物最早的起源了!
  • 歐亨利名篇《麥琪的禮物》
    經典名篇《麥琪的禮物》先來說說歐亨利其人作家本名叫做William Sydney Porter1862-1910在48年的人生裡留下了大量傑出的現實主義短篇小說享有世界短篇小說三大巨匠之一的稱號歐亨利的寫作特點想必大家有所耳聞
  • 歐亨利《麥琪的禮物》:缺少這一點,算不上真正的愛情!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是人們對歐亨利小說的評價,《麥琪的禮物》延續了其一貫的「出人意料」的作風,卻也讓人在意料之外感受到愛情的美好與溫暖。省吃儉用幾個月,也只是剩下了一塊八毛七分錢,這讓女主人德拉有些不知所措,因為第二天就是聖誕節了,一塊八毛七分錢怎麼支付得起想要送給吉姆的禮物。因為在德拉計劃中,是要買一件精緻、珍奇而真有價值的東西,這樣的禮物才能與吉姆相稱。
  • 不同角度看《麥琪的禮物》,充滿愛情希冀與殘酷現實之間無情較量
    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如果夫妻雙方有一個像黛拉或吉姆一樣買了禮物,另一方更多是表示憤怒,甚至要吵上一架。因為相對比生計而言,昂貴禮物是「華而不實」的東西。當然考慮到生活要有儀式感,像麥琪的禮物的確需要出現在生活中,但我們更願意付出最小的代價買到代表最大心意的禮物送給對方。
  • 《麥琪的禮物》:細節下的「文學語言」再現
    歐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伯特,他一生困頓潦倒,而歐亨利這一筆名,也是源自於他在監獄生涯中看到的一名法國藥典作者的名字。他的寫作生涯正是從監獄裡開始,作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他曾寫過幾百篇短篇小說,而最為我們熟知的想必就是《麥琪的禮物》了。
  • 讀歐亨利小說《麥琪的禮物》,尋找那份最純真的愛情
    在大多數人眼中,只有經歷過轟轟烈烈、海誓山盟的情感體驗,這才叫做愛情。當你讀過歐亨利的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後,你就會覺得,平平淡淡的愛情更加刻骨銘心。故事發生在聖誕夜,美國一戶貧窮的家庭當中。家裡生活著夫妻兩,一直以來,生活十分拮据。
  • 麥琪的禮物——你收到過嗎?
    麥琪(Magi)源自於《聖經》,是指耶穌降生時從東方來耶路撒冷給他送禮物的三個賢人:梅爾基奧爾(Melchior光明之王)、加斯帕(潔白者)和巴爾撒澤,他們的禮物代表了尊貴與聖潔,後來就把這種神聖有愛的禮物稱為「麥琪的禮物」。
  • 《想見你》:雙向奔赴才有意義
    原諒我入坑遲了些,最近才入坑。雖知道播出那段時間這部劇很火,但那時沒有看。現在終於看完了,每次看到黃雨萱追憶"王詮勝"時,還有李子維哭著說"黃雨萱我好想你",還有結尾夢裡雨萱在唱片行重新再遇李子維,當黃雨萱告訴他她的名字時,她先笑後來哭了……要把電視劇看完才聽得懂八三夭《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每一句歌詞 ,「大哥哥,我叫黃雨萱,你不可以忘記我噢!」
  • 《愛的奉獻》VS《麥琪的禮物》,異曲同工的愛情,到底妙在哪裡?
    歐·亨利的《愛的奉獻》與《麥琪的禮物》,儘管有著不一樣的故事情節,但是其中的愛情卻殊途同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愛的奉獻》中,喬和德麗雅當初懷揣著夢想從兩個不同的地方相聚在一起,愛情的萌生使彼此的抱負多了一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有一句歌詞是:「身邊沒有你,就算夢實現也沒意義。」
  • 《麥琪的禮物》:解讀小說意象背後的時代意蘊
    但作者想要表達的遠非如此,其實小說中吉姆和德拉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其實才是上帝饋贈給他們最珍貴的禮物,而這背後有著深刻的象徵意義。因此我將從吉姆擁有的「懷表」和德拉擁有的「秀髮」以及題目主題詞「麥琪」這三個意象出發,解讀背後的象徵性。最後反觀歐亨利小說的時代意蘊以及對我們的啟示和思考。
  • 雙向奔赴的感情才有意義
    有一次約會,Gigi看上了與她約會的那名男士,這位男士與她的聊天是多麼愉快呀,還這麼紳士。她以為那名男士對她也有意思,可是與過往約會的男生相同的是,她的心選沒有再聯繫她了。可是Gigi為他不聯繫自己找了好多藉口,甚至是用上了也許他弄掉了自己的聯繫方式這樣牽強的理由。
  • 只有雙向奔赴才有意義,單方面的深情有什麼用
    他還是和以前一樣,我不去找他,他就不會來找我,過節的我從來都沒有禮物。人們都說,愛情,是需要雙向奔赴的…我又何嘗不知。以前只是覺得他可能是個直男,但後來才明白…窮和敷衍是兩回事。終於下定決心,這一天把他約了出來。但是…我沒有到場。沒錯,我用這種爽約的方式,結束了這段「戀情」。
  • 唯有雙向的奔赴才有意義
    唯有雙向的奔赴,才有意義。總會有一個人披星戴月地奔向你,然後把你治癒。
  • 解析歐亨利經典小說《麥琪的禮物》,看LOCK系統如何構建小說情節
    《麥琪的禮物》是被稱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的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講述了一對貧困的年輕夫婦,忍痛割愛互相贈送聖誕禮物的故事。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新經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
  • 達言達語 | 《麥琪的禮物》,什麼才是最好的禮物?
    說起歐·亨利,也許許多同學和我一樣,接觸他的第一篇作品就是《麥琪的禮物》。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但其中揭示的小人物生活的艱辛和艱辛生活中真情的動人無不令人印象深刻。 關於題目 有人可能會問,那題目「麥琪的禮物」究竟有什麼深層含義?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知道《麥琪的禮物》是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故事:女主人公黛拉和她的丈夫詹姆斯(傑姆斯)都很貧窮。他們都有一件最珍貴的禮物。
  •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雙向奔赴的愛情才有意義
    一、雙向的奔赴愛情才有的意義;電影中的女孩GiGi,是個樂觀勇敢的女孩。她渴望能擁有一段美好的戀愛,於是她一次又一次的和朋友介紹的各類男人約會,但都無疾而終。他們總說,很高興認識你,期待下次見面,電話聯繫。
  • 豆瓣8.6《麥琪的禮物》|充滿欲望的社會,我又開始相信愛情
    麥琪的禮物麥琪的禮物裡面的婚姻生活對比如今現實社會中的婚姻生活,我們會發現現實社會中有很多愛情,婚姻都是敗給了現實。而麥琪的禮物卻告訴我們,世界上還是有純真的愛情。為了對方即使犧牲自己最寶貴的,還是毫無怨言。書上寫了一個細節:只見她的眼眶裡慢慢湧起了淚水,有一兩滴眼淚掉下來,落在陳舊得已經腿了色的紅地毯上。
  • 《麥琪的禮物》:擁有的越少,越會珍惜彼此
    所以我想到了「無私」這個詞,很沉重的詞語,因為人在這個世界上,總有自己的考慮,不是人的好壞,像是人性,價值觀往往都以自身出發。《麥琪的禮物》講的就是夫妻之間的無私,雖然我們都知道百年修得共枕眠,夫妻是一段緣,無私是應當的,在現實生活之中,卻很少很少出現《麥琪的禮物》這樣的例子。
  • 很少有人知道支撐歐亨利這個筆名的是一段充滿了悲情而絕望的人生
    一個聖誕節的夜晚,窮街陋巷裡的一套公寓,當鐘錶只到七點鐘時,麥琪緊張地等待著丈夫的歸來,她賣掉了唯一令她自豪的一頭秀髮,只為給丈夫的祖傳金表買一條相配的表鏈作為聖誕禮物。但她不知道,邁著疲憊腳步回家的丈夫已經賣掉了金表,只為買下那套她做夢都想要的發梳。當麥琪為丈夫打開房門時。
  • 重讀《麥琪的禮物》
    年少時讀歐亨利的小說,最喜歡《麥琪的禮物》。貧寒小夫妻吉姆與德拉,吉姆有一塊祖傳的金表視若珍寶,德拉擁有一頭美麗的金髮引以為傲。有一年的聖誕節,他們老夫聊發少年狂,暗自想給對方一個驚喜,吉姆偷偷當掉了懷表買了一套美麗的梳子,德拉含淚剪去金髮換回了條表鏈。平安夜,當他們鄭重其事地拿出精心準備的禮物時,卻發現,禮物已經毫無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