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的「有益」和「有損」
腓三、7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8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徒廿六、5他們若肯作見證,就曉得我從起初是按著我們教中最嚴謹的教門作了法利賽人。
林前九、20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22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保羅本名為掃羅,作掃羅時,成為猶太人中最嚴謹的教門作了法利賽人。與眾人的心一樣以為是步入了對自己大有益處生活的開始。就「可以從祭司長得權柄,能把許多聖徒囚在監獄裡;他們被殺,我也出名定案」。領了祭司長的權柄和命令,往大馬士革去的路上的日子,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了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了神;並能將以為 「有益」的看作「有損」的了。
在猶太人的眼中「法利賽人」就是有資格認識神,並能管理神的各項事奉之事。正是今天能認識神,也能管理教會事奉基督的人,同樣是進神學院深造、又得到名望人指點,成為被權威認可「有益」於傳神救恩的的人。掃羅認為「有益」法利賽人也是被權威認可。從掃羅改為保羅,就是要從被人認可迴轉到被神認可,被囚神認可的,卻不被人的權威認可。若人的權威與神的認可是同步的,耶穌也就不會被釘上十字架了。
掃羅改為保羅,將以「有益」的視為「有損」,本以將聖徒囚在監裡為侍奉神,轉變為自己被人囚禁。保羅在林前九、20、——22講述了如何以基督的名拯救人:提後4:3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慾,增添好些師傅。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就是不隨從自己了,不隨從自己的就不將自己立為師傅教導人。但凡以深奧之理教導的往往出於撒但。因為保羅為傳基督的福音連深奧智慧話也不用。「林前一、17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保羅「不用智慧的言語」,是在人前不顯示自己有「智慧」,比如講一些好似高深的道,造成了以為普通人聽不懂的感覺,來顯示自己學識淵博。我想見識過這樣的人不會是少數,時不時竄出幾句外語,又時不時講一些國外的見聞(證),以顯示自己博學和智慧,而保羅就是不用這樣的「智慧」,只用眾人能聽得懂和身邊的見證以造受人。今日許多的人以能掌控權柄和命令為榮華(榮耀),其實都是虛浮的,不是有益乃是有損。我們若能在這些榮華在路上「僕倒在地」,就必能聽見主的聲音,眼睛重新得到看見。這是保羅留給我們寶貴的經歷,而不是只單單稱讚保羅。
而為傳道作出了畢生精力的戴德生,在外國人看來已經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穿一身當時清朝的衣冠。操著並不熟練的中國各地不同的方言,一個從來未曾踏入中國土地的人,在一邊傳道,一邊步入中國的生活和語言,若沒有神的能力在他的身上,就是將(自己)撒在地裡「死」了,就結出許多的籽粒來。戴德生若以講述自己國家的語言為榮、為博得人的眼球,以告訴人自己的博學和智慧以期望贏得眾人尊敬,成為將自己的「麥子」染上光彩,而不是「落在地裡」,若是這樣他必得不到神所需要拯救的人。
我們許多今天學過的人,受過名人指點的,總喜歡夾幾句外語和原文就是這樣的意思,所謂方言就是當地的地方語言,而不是將方言成為另一種單獨的語言欺哄自己,也欺哄人。方言更並不是向人顯示當事人博學,乃是能使人聽懂。外語和原文供自己研讀得益處,在人前顯示博學必受損、而不是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