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什麼

2020-12-14 宇宙最強理論

哲學是很多人感覺雲裡霧裡的一門學問,不知道有什麼用,還感覺很高大上。世界上爭議最多的學問莫過於哲學了。門外的人看熱鬧,門裡的人爭吵的不可開膠,而且哲學還與很多政治因素摻雜在一起,真真假假的太多了,因此大家對於哲學真正的內涵並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哲學到底是幹啥的。

開門見山,筆者認為哲學就是探索意識與物質背後運行變化的共同規律。該定義的要點是共同。因為物質與意識實在是太不一樣了。其中的難點在於意識背後的規律極難把握。對於物質規律,你可以理解為物理學。從古代的天圓地方的地心說,到日心說,再到牛頓定律,相對論,人們發現支配物質的定律在逐漸的向統一而簡單的方向發展,因此今天的許多物理學家們把四力統一(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作為自己的目標。因為一旦完成統一,那就意味著自己實現了物質規律上的大一統。因此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乃至楊振寧(楊米爾斯理論實現三力統一,還差一個萬有引力)通常被認為是物理學上劃時代的人物。至於後來的化學、數學、醫學等等都是圍繞著物理學展開的。所以科學史上的大牛人物、知名度高的人物基本都是搞物理的。

物質的規律是物理學,有固定的公式表達,即使我們普通民眾不知道公式,但我們也相信萬有引力,相對論等。因為很固定,可證偽。而意識背後的規律總結就顯得撲朔迷離了。

有人可能會問,一定要總結出意識運作的規律嗎為什麼要費勁吧啦的尋找這些規律呢。我舉個例子:你走夜路,或一個人上廁所,如果你認為世上有鬼,那麼你可能會害怕,如果你很肯定世沒鬼,那你可能只是對於黑暗中做事情的不便感到麻煩。人們總是對於未知感到恐懼,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去實踐,因此不斷的總結世界和人們意識背後的規律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由於意識的起源不像蘋果落地那樣簡單直觀的展示在人們面前,因此人們對於意識系統的規律總結不像物質規律那麼思路清晰,脈絡清楚。人們又發現我們的思想意識與物質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派生出許許多多的思想流派,最經典的就是唯物與唯心。

也就是說,人們不但要把物理學上四力統一起來,實現物理學上的大一統,人們還要把意識與物質的規律統一起來,這個統一起來的規律就叫哲學。幾乎在有史料記載的所有人類文明早期,都有這種試圖解釋世界普遍規律的學問-宗教。中國也不例外,其代表作就是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經。所以你看周易試圖用八卦太極等簡單的符號來解釋和預測自然現象,人類社會現象。因為周易的作者們本能地認為物質與意識背後有共同的規律。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從自然現象談到人類社會現象。

再看西方社會的宗教著作,研究意識系統的規律為主,但他們也會把物質規律帶上。他們認為人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尋找意識規律上,甚至認為意識決定物質,這就是唯心的由來。在此暫不展開來解釋唯物與唯心的對錯問題。

所以羅素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是因為科學是物質系統的規律,哲學是物質與意識的共同規律,而神學是明確提出了意識規律是普遍的,物質規律是意識規律的特殊情況。層層遞進給人一種逐漸接近宇宙真相的感覺。

因此,哲學的標準定義應該是物質與意識的共同規律。至於這個共同規律到底是什麼,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這個問題裡邊,直接包含了解開唯物與唯心問題的關鍵鑰匙,篇幅有限,我們下次再聊!

相關焦點

  • 哲學是什麼?黑格爾關於哲學的七個比喻
    編輯:哲學之路(zhexuezhilu)哲學是什麼?這是一個最令人困惑的問題。
  • 什麼是新科學哲學?
    以自然現象中的數學和物理關係、化學和生物關係、基礎理論和工程應用關係為研究對象的自然哲學主要研討自然界存在的事物,《自然辨證法》是自然哲學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揭示了事物的相同關係,科學哲學的差異原理闡明了事物的不同或差別關係。什麼是科學哲學的原理?科學哲學是對事物關係理論化、抽象化和系統化的認識、概括和總結,比如: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是對事物等效性關係的抽象認識和理論概括。
  • 什麼是語言哲學?這5個問題,語言哲學很關心
    什麼是語言哲學?1分鐘了解下。語言哲學的內涵語言哲學即是對語言的哲學思考的一門學問,包括語言實在論,語言本體論,語言意義等。語言哲學更關注語言意義的影響,而不是對意義的詳細描述。語言哲學關心五個基本問題。
  • 哲學是什麼?黑格爾關於哲學的七個精彩比喻
    編輯:哲學之路(ID:zhexuezhilu)哲學是什麼?這是一個最令人困惑的問題。
  • 中國哲學的基礎是什麼?
    哲學的「哲」是探尋智慧之意,中國古代的先哲善思辨,他們是最早的哲學家。春秋時期,隨著「百家爭鳴」的興起,我國的哲學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一 儒家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哲學思想總結為兩個字:「仁」和「禮」。
  • 哲學有什麼意義?哲學無用論?
    大部分普通人對於哲學的印象存在兩極化。一個是認為哲學,純屬就是瞎想,就是一個人吃飽了撐的沒事做,才去做的哲學。另一個是認為哲學太神秘,和普通人沒有關係。今日就客觀的來說說哲學的意義,以及它的用處。當今時代,普通人普遍認為哲學是沒有意義的,或者用處的。如果這個用處或意義是指可不可以給人帶來物質財富,或者是物質利益,那麼哲學確實無用,但是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哲學,也不能因此就說他無意義,無用處。哲學有這幾方面的意義與價值。
  • 「哲學」是什麼?它與普通人有關係嗎?
    哲學或者哲學家的思想和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呢?要明白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先了解到底什麼是哲學,明白了其內涵自然也就明白了他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再看現在的名詞解釋,你去搜索百度詞條也在說他就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一個是教人怎麼看待客觀世界,另一個是指導人怎樣對待客觀世界,就好比陰天了你可能就會推算出要下雨了,出門要注意什麼呢?帶傘唄,試問誰的一生能脫離開這兩項技能呢?這就是最簡單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最簡單的哲學,遠嗎?不遠。
  • 研究哲學究竟有什麼意義
    很多人覺得研究哲學是沒有意義的,甚至覺得哲學家都是神經質,鑽牛角尖的人,其實,哲學家也是個普通人,他們和別人最大的區別只是他們思考問題的更深入而已。和所有人一樣,哲學家也有他們的追求。他們追求的是這個世界的真相,想找到事物最根源的本質。
  • 「哲學有什麼用?」這是一個很荒謬的問題
    很多人都會去追問:哲學是什麼?哲學有什麼用?第一個問題勉強可以看作是「外行問路」,但是第二個問題卻是一種很荒唐的問法。這個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並非都是為了實現某些價值而存在的,尤其是對於人的主觀價值判斷。而「有沒有用」?以及「有什麼用」?這都是很顯然的價值判斷。它背後都隱藏著一個「主體」,即「對誰有用」?或者是「對誰產生什麼作用」?
  • 康德哲學:什麼是「純粹理性批判」?
    ,除了地球以外,宇宙間沒有什麼東西在動。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在哲學史上,康德在哲學認識論方面,也模仿哥白尼,引發了一場顛覆性的哲學革命。在《純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具體介紹了這場哲學革命的內容。用「理性」來審視世界在《序言》裡,康德首先說有兩門理論理性知識,分別是數學和物理學,這兩門科學是「先天地規定自己的客體。」接著,他分別論述了數學和物理學的發展歷程。
  • 什麼是哲學?從「哲」的漢字本義入手的解釋
    ——《百度百科》哲學研究的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問題,這個最基本、最普遍指向了宇宙萬物的統一,因為哲學的目標是建立普適宇宙萬物(包括人)的世界觀。「哲」,金文由折+心構成。「折,造字本義:動詞,用斧子將樹木砍成兩段。」
  • 我們通常所說的哲學有什麼用?
    哲學有什麼用? 我曾經多次思考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什麼結論,我自己雖然也了解了很多哲學家的思想,讀過一些哲學原著,但當有人問起來這個問題,我仍然回答不了。曾經在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假如是其它學科,多多少少都會有答案,因為像是物理學、天文學等等都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你問天文學有什麼用,它不能賺錢,然而促進了人們對宇宙和天體的認識,各種具體的學科都有研究對象,也都有成果。唯獨哲學,雖然有這麼多哲學家,然而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嗎?
  • 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根本區別是什麼?用兩個詞可以概括
    當我們不滿足於只是做一個俗人,而想要尋求人生的意義的時候,我們就碰觸到了哲學。哲學是貴族的學問。貴族意味著「有閒」,能有時間學習。School的原意,就是閒暇。貴族還意味著不被基本的物質生活問題所困,不受低級趣味幹擾,相對比較自由。自由就是Liberty,就是不受外因困擾。自由的人,也是中國古代所說的「大人」。
  • 演講稿範文:哲學有什麼用(每日觀察0397)
    演講稿範文:哲學有什麼用(每日觀察03文/樊榮強哲學有什麼用?這個問題會難倒很多人。我個人的看法是,哲學就是關於宇宙、社會、人生根本問題的學問。那什麼又是根本問題呢?比如我們經常講的「三觀」,也就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就可以說是哲學的範疇。因此,哲學離我們並不遠,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哲學就在我們生活中。看似哲學無用,但它一直都以我們日常行為的底色而存在。與其他知識相比,哲學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呢?
  • 哲學:希臘哲學的開端
    「哲學」是一個深奧的詞語,無論是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還是西方從古到今都沒有離開哲學,小編今天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希臘哲學的發展。早期希臘哲學流派——米利都(du)學派,米利都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1、泰勒斯——水是萬物的本原泰勒斯作為希臘哲學的開山鼻祖,他被譽為「哲學之父」,他第一次提出了「本原」的思想。他提出「水本原說」:萬物都是從水中產生,而後又復歸於水。
  •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機械性是什麼意思?
    一、「孤立、靜止和片面的世界觀辯證法和形上學(機械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是一對重要範疇,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完理解唯物辯證法固然重要,但理解機械論與形上學可能同樣重要。如果機械唯物主義只是這樣一種世界觀,那它怎麼可能做唯物辯證法或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對手,它也不可能有什麼「基本內核」值得唯物辯證法去「揚棄」。所以有必要追問作為唯物辯證法對立面的機械唯物主義是孤立、靜止和片面的思維方式的真正意義。
  • 脫口秀大會算什麼?看看這場好玩的哲學脫口秀吧!
    12次遛狗,12個哲思時刻,輕鬆入門西方哲學。英式幽默,狗狗捧哏,來一場好玩的哲學脫口秀。《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學漫步》作者:[英]安東尼·麥高恩譯者:王喆出版社:未讀·思想家 天津人民出版社你買回去供著的嚴肅哲學書讀完了嗎?你以為的哲學入門真的就能讀懂嗎?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就好比說;「是以「前人學說」為基礎發展到後世的學說來闡釋「前人學說」更準確,還是以「整個人類尺度的角度、甚至生物、宇宙的演化角度」去探究這個學說因何而起,為何所起,其在解決什麼問題,遺留了什麼問題,又創造了什麼問題,這樣的方式更能觸及前人原意?」
  • 哲學和狗狗能扯上什麼關係?
    活潑可愛的狗狗看起來和嚴肅枯燥的哲學風馬牛不相及,但哲學中的「犬儒主義」便來自於狗。熱愛狗狗的哲學博士安東尼·麥高恩決定在遛狗的同時好好給它講講哲學,《和狗狗的十二次哲學漫步》一書便由此而來。首先麥高恩需要說服自己的狗狗——學哲學是狗狗的優良傳統。
  • 哲學通識:我是什麼
    我們已經通過兩篇哲學通識了解過哲學三大底層理論中基礎價值觀和如何認識世界的問題,今天我們來看看最後一個我是什麼的問題。這裡需要先提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我是什麼是一個主觀的話題。當我們想我是什麼的時候,會想到我是一個人,會想到我是一個大學生、一名律師等等,這些是客觀的。但當兩個人開始有了不一樣,你喜歡寫詩而我喜歡唱歌,對於我是什麼的話題,才是真正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