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很多人感覺雲裡霧裡的一門學問,不知道有什麼用,還感覺很高大上。世界上爭議最多的學問莫過於哲學了。門外的人看熱鬧,門裡的人爭吵的不可開膠,而且哲學還與很多政治因素摻雜在一起,真真假假的太多了,因此大家對於哲學真正的內涵並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哲學到底是幹啥的。
開門見山,筆者認為哲學就是探索意識與物質背後運行變化的共同規律。該定義的要點是共同。因為物質與意識實在是太不一樣了。其中的難點在於意識背後的規律極難把握。對於物質規律,你可以理解為物理學。從古代的天圓地方的地心說,到日心說,再到牛頓定律,相對論,人們發現支配物質的定律在逐漸的向統一而簡單的方向發展,因此今天的許多物理學家們把四力統一(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作為自己的目標。因為一旦完成統一,那就意味著自己實現了物質規律上的大一統。因此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乃至楊振寧(楊米爾斯理論實現三力統一,還差一個萬有引力)通常被認為是物理學上劃時代的人物。至於後來的化學、數學、醫學等等都是圍繞著物理學展開的。所以科學史上的大牛人物、知名度高的人物基本都是搞物理的。
物質的規律是物理學,有固定的公式表達,即使我們普通民眾不知道公式,但我們也相信萬有引力,相對論等。因為很固定,可證偽。而意識背後的規律總結就顯得撲朔迷離了。
有人可能會問,一定要總結出意識運作的規律嗎為什麼要費勁吧啦的尋找這些規律呢。我舉個例子:你走夜路,或一個人上廁所,如果你認為世上有鬼,那麼你可能會害怕,如果你很肯定世沒鬼,那你可能只是對於黑暗中做事情的不便感到麻煩。人們總是對於未知感到恐懼,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去實踐,因此不斷的總結世界和人們意識背後的規律就成了必須要做的事情。由於意識的起源不像蘋果落地那樣簡單直觀的展示在人們面前,因此人們對於意識系統的規律總結不像物質規律那麼思路清晰,脈絡清楚。人們又發現我們的思想意識與物質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派生出許許多多的思想流派,最經典的就是唯物與唯心。
也就是說,人們不但要把物理學上四力統一起來,實現物理學上的大一統,人們還要把意識與物質的規律統一起來,這個統一起來的規律就叫哲學。幾乎在有史料記載的所有人類文明早期,都有這種試圖解釋世界普遍規律的學問-宗教。中國也不例外,其代表作就是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經。所以你看周易試圖用八卦太極等簡單的符號來解釋和預測自然現象,人類社會現象。因為周易的作者們本能地認為物質與意識背後有共同的規律。老子的道德經也是從自然現象談到人類社會現象。
再看西方社會的宗教著作,研究意識系統的規律為主,但他們也會把物質規律帶上。他們認為人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尋找意識規律上,甚至認為意識決定物質,這就是唯心的由來。在此暫不展開來解釋唯物與唯心的對錯問題。
所以羅素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是因為科學是物質系統的規律,哲學是物質與意識的共同規律,而神學是明確提出了意識規律是普遍的,物質規律是意識規律的特殊情況。層層遞進給人一種逐漸接近宇宙真相的感覺。
因此,哲學的標準定義應該是物質與意識的共同規律。至於這個共同規律到底是什麼,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這個問題裡邊,直接包含了解開唯物與唯心問題的關鍵鑰匙,篇幅有限,我們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