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精華所在,讀懂這3種思維,你會越來越成功

2020-12-26 重慶臺塗磊語錄

《道德經》可以說是古代的一個文化瑰寶,是老子的經典著作,其思想也影響了千年之後的中國人,被譽為是「萬經之王」。

傳承了兩千多年的它,不僅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它也逐漸被傳播的世界各地,所以到了今天,《道德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它代表著東方智慧,偉大的東方哲學。

道德經之中,最為精彩的卻是3種思維,而這3種思維,當你讀完以後你會發現自己有了一定的變化。

1、挑戰自我思維

老子還認為,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而能夠認識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充滿智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一個人,認識別人是一種智慧,而能認識自己才算上真正的聰明

同樣的能夠戰勝別人,只能說這個人非常有能力;而只有挑戰自己,不斷地超越自己,才可以被稱為是真正的強者

2、不爭思維

老子曰:「唯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說,真正的聰明人,都會在最適當的時候來退讓,想要有所收穫必須付出長久的努力與等待,不論世界如何變化,守住自己的目標,忍受暫時的孤獨和寂寞。立大志,方能遠小爭,才能保全自己,才能立足不敗之地

3、利他思維

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老子之所以推崇水,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

清末小說家劉鶚在《老殘遊記》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當人們學會為別人著想,不僅自己能感覺到幸福愉悅,最後受益的人也可能就是自己

只有利他的人,才是無敵的。只有利他的人,才會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靈魂上的高度。反之,如果只是為自己的私慾所蒙蔽,看問題、做事情始終離不開自己的欲望,那永遠只能是井底之蛙

尼採將道德經奉為至寶,評論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採將道德經奉為至寶,評論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魯迅也曾說:「不讀《道德經》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學習道德經,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維方式,可以提高自己對於自己人生的控制力,每一個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

雖然道德經只有5000多字,但是由於它大多是文言文,簡短卻字字珠璣,因此很多人看它都覺得非常深奧,看的時候大多是一臉懵逼。

所以,小編把自己正在讀的彩繪全注全譯版本的《道德經》誠心推薦給大家。文白對照,閱讀起來無障礙,語言也十分流暢,不會給人一種生搬硬套的翻譯感,給人一種閱讀的舒適感。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兩個字,讀懂了這兩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
    最近在閱讀計劃中,加入了很多國學經典,比如《孫子兵法》、《道德經》等。比如《道德經》,看似是在講「道」為何物,好像顯得虛無縹緲,不知所言為何物,可你認真讀下去,認真思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會在方方面面得到極大的啟發。
  • 《道德經》中的4種思維,難怪白巖松盛讚其為:生命之書!
    同樣是一代人傑,結局天差地別,究其原因,還是思維不同。那麼樣的思維是好的思維呢?《道德經》中就提到過這樣4個頂級思維。思維一:功成身退,天之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 《道德經》全篇最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的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 《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真正想要修道的人,你就要懂得《道德經》中的這句話,受益匪淺!
    後來我告訴他們,在許多修道的古書中,《道德經》就是一部讓人如何修道的經典。有人雖然知道,但是直言「看不懂」。也有的乾脆就不懂得,為什麼《道德經》是一部修道的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除了「無為」能與修道沾點邊之外,裡面的很多內容,都是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讓人修煉自身的智慧,用以平息外在的紛爭。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而無為思想正是順應這套運轉系統的正確方式。於是老子又把無為思想放置在一個統御宇宙的規律的高度。於是關於無為思想,老子無疑一開始就給我們兩個信息:作為人你要懂,做好人你更得懂。用一種疏而不漏,密不透風的邏輯告訴我們守天道就得無為而治。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欽佩老子曠世稱奇的思維和思想能力。
  • 《道德經》:「出生入死」,讀懂寓意後,豁然開朗!
    《道德經》:「出生入死」。譯:人的出生,也就是走向死亡。死的因素包括自然災害、生物威脅、細菌病毒、不利於乃至直接危害人的生命的氣候或其他環境因素,或者是人的衰老、心理疾病、做事失當、愚蠢、不智、不仁……這種類似自我毀滅的程序,常常會莫名其妙地啟動。
  • 老子《道德經》中洩露3條「天機」,只有11個字,卻讓人醍醐灌頂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裡面包含了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在《道德經》中,老子透露出3條「天機」,雖然只有短短的11個字,讀懂的人,卻無往不利。
  • 白巖松:《道德經》我的生命之書,這4種思維,助我突破人生瓶頸
    央視名嘴白巖松與《道德經》的淵源2018年3月24,白巖松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文化講堂中,白巖松的演講主題——《道德經——我的生命之書》。其實早在2015年,白巖松在《白說》的演講中,就說過對他影響最大的書是《道德經》。
  • 讀懂老子《道德經》兩個字,你已經贏了
    讀懂老子《道德經》兩個字,在當今社會競爭中,你已經贏了。「無為」是道家的一個核心思想,老子《道德經》中十二處提到無為,老子認為「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莊子《南華經》中有六十八處提到無為,莊子認為「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
  • 王陽明:一個人走大運前,會遇到3個坎,熬過去,成功越來越近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王陽明知行合一》,這句話說得一點不過分。「未曾清貧難做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這是南懷瑾大師給世人留下的勸世良言。人世間只有掉以輕心的失敗,從來沒有不經磨難的成功。所以當人生經歷挫折的時候,千萬不要灰心喪氣。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你本可以成功。
  • 《了凡四訓》中的改命之法:僅僅10句精華,讀懂越來越走運
    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後,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了凡四訓》暗含改命之法:僅僅10句精華,讀懂越來越走運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驗證了人們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準確性。香港中華道德學會讚美袁了凡以「改造命運的精神,創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的光明前途」,稱此書是創造幸福的寶典。
  • 《道德經》中一個神奇的數字密碼,是宇宙萬物起源的秘密所在
    《道德經》中一個神奇的數字密碼,揭示了宇宙萬物起源的秘密所在,你知道是什麼嗎?這個數字就是——三!為什麼這麼說呢?不同的人讀《道德經》,也會有不同的理解,這就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的哲學性,指導性非常的高,西方哲學家研究的終極問題,你都能在《道德經》裡面找到,並且作出了中國式的解答,凝聚著中國智慧,實力不容小覷。
  • 道德經:人身處逆境時,了解這3句話,返璞歸真,尋找真實的自我
    生而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類似的事情,開心的事情、快樂的事情、難過的事情、痛苦的事情、悲傷的事情,要經歷無數的坎坷和挫折,但是這種種的事情,都是我們這一生都要去經歷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沒有一個人可以一輩子順風順水,大起大落都是常態,有的人會逆境而上,有的人卻是逆境頹廢。
  • 為什麼《道德經》中沒有「努力」這個概念?努力到底值不值得
    因為人的本性使得自律總是比懶散痛苦,放棄總是比堅持輕鬆,人會自然而然的情緒變壞,思維退化等。《道德經》所闡釋的是人要順應道的作為,你努力只會讓原來的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比如窮人會越來越窮,富人會越來越富,無論人類如何努力,這種現象始終無法解決。比如說加大富人的稅收和增加對窮人的扶持,可是這樣僅僅只是治標不治本。
  • 「入世讀孔孟,出世讀佛老」,人到中年,建議讀讀道德經這3句話
    想要入世的人,讀仁、愛、禮,讀讀孔孟皆可,而已入世卻迷茫想出世的人,不妨讀讀老子的《道德經》,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困擾已久,積怨已久的問題也能迎刃而解。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道德經》這三個觀點,尤其是人到中年,若是懂得這三個規則,你就知道自己真正所需、所缺,前途自然會更光明。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在家已有3個月之久,但3個月來,我絲毫不感覺空虛與焦慮。理由無他,只因看了這本《道德經》,看完才知它實在是妙極了。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不明覺厲!
  • 《道德經》中的智慧:越是大道,越是簡單;看似無用,實則有大用
    《道德經》全文共八十一章,隨便挑一章細細研讀,都會發現,短短幾句,卻蘊含著讓人終身受益的智慧。字裡行間無不訴說著經典,即使過去了幾千年,這些智慧到今天仍然受用,並值得所有人學習。我想,這也正是《道德經》的魅力所在。
  • 讀懂「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八個字,就讀懂了半部《道德經》!
    老子《道德經》的精髓在於: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道德經》中老子用了很多篇幅去詮釋他的樸素辯證法,其中在「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句話中告訴我們,萬物是在變化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中升華,變化並不是單獨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