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但是植物和人一樣跳舞,吃肉,會跑,讓人產生幻覺你見過嗎?今天帶你看一下十大奇異迷幻植物。
1、羅馬花椰菜
羅馬花椰菜,俗稱青寶塔,是一種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可食用,16世紀發現於義大利。羅馬花椰菜花球表面由許多螺旋形的小花所組成,小花以花球中心為對稱軸成對排列。它的神奇在於其規則和獨特的外形,已經成為著名的分形幾何模型。它以一種特定的指數式螺旋結構生長,而且所有部位都是相似體,這與分形幾何中不規則碎片形所包含的簡單數學原理相似。因此吸引了無數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加以研究
中國是在1991年由華中農大引進種植的。它看上去有點像西蘭花,綠油油的,在口感上,較花菜爽甜,口感豐富,難得的蔬菜佳品。
2、納維斯捕蠅草
維納斯捕蠅草是毛膏菜科,捕蠅草屬食蟲植物,該種葉片上長有許多細小的觸角,葉內兩側各具3根剛毛,一旦於20秒內觸碰到超過3次,葉片即會合攏並將獵物捕捉。維納斯捕蠅草葉片的合攏速度奇快,時間不到一秒。該種分布的地理範圍十分狹小,它們僅存在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與南卡羅來納州海岸部分地區。
3、舞草
舞草:直立小灌木,高達1.5米。莖單一或分枝,無毛。葉為三出複葉,頂生小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側生小葉很小,長橢圓形或線形或有時缺。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紫紅色,雌蕊長10-12毫米,子房被微毛。莢果鐮刀形或直,腹縫線直,背縫線稍縊縮,成熟時沿背縫線開裂,疏被鉤狀短毛,有莢節5-9;種子長4-4.5毫米,寬2.5-3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喜陽光,盆栽高約70-100釐米,地栽可達1.5-2米,各枝葉柄上長有3枚清秀的葉片,當氣溫達25℃以上並在70分貝聲音刺激下,葉片兩側生有大量的線形小葉,對聲波非常敏感,在氣溫不低於22℃時,特別是在陽光下,受聲波刺激時會隨之連續不斷地上下擺動,猶如飛行中輕舞雙翅的蝴蝶,又似舞臺上輕舒玉臂的少女,因此而得名。生於丘陵曠野和灌木叢中。喜陽光耐旱,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尼泊爾、不丹、斯裡蘭卡。
4、復甦蕨
復甦蕨是一種看起來非常普通的蕨類植物,但它卻擁有超強的耐乾旱能力。在乾旱期,這種植物可以蜷縮成狀物,顏色也會變成褐色,看起來好像是死了一般。不過它一旦接觸到水,就會立即舒展開來並開始「復活」。它們在無水條件下至少可以生活100年,這種超乎尋常的抗旱能力,不得不稱一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植物。科學家推算復甦蕨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2.8-3.4億年。
5、迷幻類植物
致幻植物,是指食用後能使人或動物產生幻覺的植物,因體內含有某種有毒成分,當人或動物吃下這些植物後會產生神經或血液中毒。常見的致幻植物有苦艾草、迷幻蘑菇、曼陀羅、小韶子、卡瓦根、烏羽玉仙人掌、迷幻鼠尾草等等。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弄清了它的有效化學成分和致行機理,它已成為藥用植物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為治療精神疾病發揮積極作用。
6、茅膏菜
茅膏菜屬茅膏菜科茅膏菜屬常綠多年生食蟲草本植物。
地下具塊莖。莖纖細直立。下部葉基生,呈蓮座狀,在花前掉落;上部葉互生,長約1.3cm,盾狀著生,半圓形,兩側下邊各有一尾狀物,葉邊緣密被長腺毛,頂端膨大,紅紫色;能捕捉小昆蟲並消化吸收。蠍尾狀聚傘花序生於莖頂或分枝頂端;花生一側,白色或淡紅色。
茅膏菜是食蟲植物中的一個大類,它們形態各異,分布於世界各地。它的葉片密布著晶瑩剔透的「露珠」,光彩奪目,深受人們喜愛。然而,對它的獵物而言,這些耀眼的光芒卻是「致命」的,因為茅膏菜正是通過這些「露珠」來進行捕獵的。
7、大花草
大花草,又名大王花:是大王花屬20種肉質寄生草本植物的統稱。肉質、寄生草本,寄生於植物的根、莖或枝條上,無葉綠素;吸取營養的器官退化成菌絲體狀,侵入寄主的組織內。葉退化成鱗片或無。花通常單生,輻射對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合生。雄蕊多數至5枚,無花絲;雌蕊由數枚合生心皮所組成;胚珠極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珠被1-2層;花柱1或無,柱頭盤狀、頭狀或多裂。果為漿果;種子小,種皮堅硬,有內胚乳。產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熱帶雨林中。是世界上花朵最大的植物。大王花在當地叫Bungapatma,意思是「荷葉般碩大的花」,以花朵巨大而氣味惡臭著稱,有「世界花王」的美譽,是一種腐生植物。
8、蘆薈植物
關於蘆薈的最早記載見於古埃及醫書《艾帕努斯·巴皮努斯》。考古發現蘆薈曾被置於金字塔中木乃伊的膝蓋之間。書中不僅記載了蘆薈對腹瀉和眼病的治療作用,還有包含了蘆薈的多種處方。這部書寫於公元前1550年,也就是說,在3500年前蘆薈就已經被當作藥用植物了。這之後,由於馬可多利亞帝國,蘆薈被傳到了歐洲。公元前1世紀,羅馬皇帝的御醫蒂俄斯可利蒂斯著有醫書《克利夏本草》,書中有針對不同病症使用蘆薈的具體處方,並把蘆薈稱作為萬能藥草。
9、含羞草
含羞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由於葉子會對熱和光產生反應,受到外力觸碰會立即閉合,所以得名含羞草。形狀似絨球。開花後結莢果,果實呈扁圓形。葉為羽毛狀複葉互生,呈掌狀排列。大約在盛夏以後開花,頭狀花序長圓形,2-3個生於葉腋。花為白色、粉紅色,花萼鍾狀,有8個微小萼齒,花瓣四裂,雄蕊四枚,子房無毛。莢果扁平,每莢節有1顆種子,成熟時節間脫落。花期9月。
含羞草的花、葉和莢果均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且較易成活,適宜在陽臺、室內的盆栽花卉(人食用或過度接觸含羞草也會引起毛髮脫落)。在庭院等處也能種植。含羞草與一般植物不同,它在受到人們觸動時,葉柄下垂,小葉片合閉,因此人們理解它為「害羞」,故稱之為感應草、喝呼草、含羞草、知羞草和怕醜草(粵語)。原產於南美熱帶地區,喜溫暖溼潤,對土壤要求一般。
10、豬籠草
豬籠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屬於熱帶食蟲植物,原產地主要為舊大陸熱帶地區。其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其形狀像豬籠而得名。
豬籠草葉的構造複雜,分葉柄,葉身和卷鬚。卷鬚尾部擴大並反卷形成瓶狀,可捕食昆蟲。豬籠草具有總狀花序,開綠色或紫色小花,葉頂的瓶狀體是捕食昆蟲的工具。瓶狀體的瓶蓋復面能分秘香味,引誘昆蟲。瓶口光滑,昆蟲會被滑落瓶內,被瓶底分泌的液體淹死,並分解蟲體營養物質,逐漸消化吸收。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