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城老街巷,流淌在歲月長河中的記憶

2021-02-07 巢湖發布



城的街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唐宋年間,由於經濟潮流的頻頻湧動,為順應形勢好借水生財,巢城始由城北五裡墩南移,再瀕(巢)湖沿(天)河傍(臥牛)山以建,逐漸建成了一座以商貿為主的城池。基於巢城地域位置的特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十字』帶九街,九街串起十八巷」的「四門九街十八巷」格局。這「九」與「十八」其實並非實指,乃泛指其街巷之多。

據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所編《巢縣誌》中「城池」章所記,早年巢城城內,曾有「縣(衙)前街、十字街、新城街、西頭街、東河街、西河街、鐘樓上街、后街、東頭街、北門街……」至於緣街派生的小巷,則有:「薛家巷 傳云:薛尚書故裡;毛家巷 河街(即東河街);龍家巷 河街;顏家崗巷 助順坊;桑棗園巷 助順坊;舊射圃亭巷 南門內;迎仙巷 尚賢坊(城西臥牛山西南麓);小東門巷(城東小東門,今軍分區宿舍之東臨護城河處);鍾家巷 東門外聚賢坊 原東門城口……」

圖為下碼頭(現金碼頭)

【十字街】巢城的十字街實為「丁」字之形。那「十字」的南端長不及30米,分兩段。其北即南門城口之北,總長約20米,匯聚著一些商號,出南門城約10米,便及護城河河沿,有浮橋直通河南岸河南網場,這河南網場地名猶存。那連貫東西即「丁」字形的一橫,為東河街與西河街構成,那一鉤,便是習慣上稱之為十字街的主體部分及其外延的北大街。

  這「主體」街道寬僅四五米,一色用巢南所產的厚重大塊青石板鋪就。由於街道歷史久遠,街中央多留下手推獨輪車的車轍,往往深已及寸。街的兩側多一閣一底房舍,用厚木板分隔成上下兩層。上層或居住或供休憩,下則為營業門面。鋪面上下有槽,以長木板作柵置於槽內,狀如今日的卷閘門。這裡因得地利而聚人氣,宛如當今的黃金地段。儘管這裡向北的地勢呈步步高態勢,然而其南端為南門城口,其長僅30餘米便為沿河碼頭,又有浮橋而暢通巢南,向北雖稱北大街而漸趨蕭瑟,至城隍廟處已漸失人氣,但其南段卻聚集著全城名聲顯赫的商家,如絲綢布店、京廣雜貨店、五金百貨店、中藥店、西醫診所等等,四鄉八鎮的城鄉居民多青睞於此,故而日日都有人流潮湧之感。

【東河街】從東門城口至十字街心,即「丁」字一橫起筆之半,總長約五六百米,街隨護城河水勢而建。東河街較十字街略寬,路面同樣為大青石板所鋪,街兩側,平房與閣樓互見,其繁華處多在西段,是處匯有京廣日雜、飲食醬坊、理髮沐浴、茶莊水爐、餐飲酒店、銀匠鋪、木匠鋪、鐵匠鋪、米行鹽鋪、藥鋪書店、照相館、鑲牙店、繅絲店、香燭店等等,又顯得一番市場繁榮。

【東大街】出得東門城口,便是東大街。東大街順河勢而建,兩側多平房。前行約三四百米,即為船隻停靠而事客貨運輸的碼頭。光緒二十年(1894年),蕪湖至合肥客班開航,途中停靠巢縣港。1936年春,淮南鐵路通車後設巢縣站。東大街隨著水陸交通的開通,餐飲、住宿、洗浴為主的服務行業得到較快的發展。

【西河街】從十字街心順護城河西去,直至大西門城口,所建之街稱西河街,總長約三四百米,繁華段全集中在其東端,即至當年儒學場(今新華書店門前)一段。這裡人氣鼎盛,不僅是因為林立著諸如陳泰昌、潘恆昌兩家醬園巨頭,還屹立著吳仁和、蔡鼎康兩家實力稱雄的糕餅作坊。此外,富春樓茶館更是晨供茶點午供酒菜,其紅白案在巢城更居於一流。這裡還聚有兩家尚佳的浴室,從而大大滿足了商賈與市民「早晨(肚)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洗浴)」的消費欲望。同時,一座偌大的儒學場近在咫尺,長期聚散著全城的三教九流,西河街的人氣憑此而再添幾分。


【西大街】過了儒學場再向西去,雖仍屬西河街,但已純屬居民住處而無商賈氛圍。前行三百米便至西門城口,出城便是有名無實的西大街。西大街隨河水而向南折轉,房舍零星,惟街之東南一側,沿河構築幾處銷售竹木的場所,稱「木棚」,這裡統稱湯家閘,另側仍為大片農田。

【城河街】在今人民路東側,與護城河平行的一條后街稱城河街。此街南起現東風路,北至今毛家飯店,屬居民閒居且毫無商機的一條小街。


【雲路街】舊為夫子廟前一條街道,後又稱雲霧街。街西起儒學場即今新華書店前,經鐘樓(今步行街與東風路交匯處)而東至城東城牆根,現已拓寬改建成東風路段。

【樣巴街】在東風路西段臨近西苑廣場處,顧名思義,這是一條專營農家揚把的小街。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此街仍營銷揚把等農用工具,街道至今仍存,現又作「樣巴街」,改作此名,存幾分費解。

【火叉院街】這是一條借形得名的老街,在今東風路西段,仍存。

【道院街】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法國傳教士來巢城建天主教堂,次年,美國傳教士來巢城建福音堂,其後又在巢城鐘樓建基督教堂,教民30人,縣城小西門另設有分堂。由於信教教民不斷增多,這便形成了教民集中生活區,於是在小西門處建起了道院街。


【中后街】此為城東一條小街。最紅火時,為1951年縣文教科撥款,在此搭建一座以毛竹蘆席為建材的簡易劇場。此後兩年,唱廬劇的德勝班又自籌資金,在簡易劇場基礎上,翻蓋成一座木質結構、茅草為頂的劇場,並將民間自發組建的德勝班改為大眾廬劇團,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並使這條多年清冷的小街一度躍居成為全城的熱點。


【草城街】不言而喻,這是一條以銷售柴草為主的街道,位置在城北,今城北公交站仍設此站點。據史籍與口碑相傳,巢城自元朝始建磚城之後,便疏浚了以護城為宗旨的環城河。為城防安全起見,因北門是進出巢城的主要通道,依慣例,河上沒建固定橋梁僅設吊橋,故而制約了百姓採購三餐日炊所需之燃料。鄉民遂自發在入城處,形成了銷售柴草的集市,順理成章而稱草城街,此名歷數百年未變,至今日猶存。

【牽牛巷】此巷在東門城外,屬名巷。相傳堯欲以天下讓給許由,許由拒不受。又讓他做九州長,他認為名祿之言汙耳,遂去洗耳。恰被牽牛來池飲水的巢父看到,待問明緣由後,認為池水已髒,牛不可再飲。此巷之南及原東大街朱德泰醬坊處,其北徑通今洗耳池,巷道幽深陰暗,因少日照而多苔蘚,巷總長20餘米,兩側牆高為七八米,今已不存。

  

【米市巷】原在城內十字街東側,因常年為居民專售大米,巷內計有商鋪六七處,生意興隆,遂稱之為米市巷。


【大寺巷】臥牛山東麓有定林寺,寺旁有大寺塔一座,傳為元初劉伯溫為羈絆臥牛而設,意在藉此而作「牛樁」,不讓臥牛醒而奮蹄。1911年於此建巢縣中學(今巢湖一中),大寺塔遂成學校的標識性建築。學生進出,均循此東行而至北大街,人稱此通道為大寺巷。1954年大水而致大寺塔傾斜,塔終被拆除,該巷舊址在團結路小學北側院牆之外。


【李家巷】沿北大街北行,至原巢縣防疫站宿舍南側有巷,據稱此巷為李氏家族聚居之處,巷口曾開設過一座較具規模較大的麵坊,為周邊居民帶來了很大方便,故而稱此巷為李家巷。


【桑樹巷】在老北大街紡織廠北,今猶存。早年居住此巷者多庭院,因院落寬敞,不少人家廣植花木,一些家有閨秀者,又常在院內栽種桑樹,供未成年之女在家採桑養蠶,以排遣寂寞,只因種植桑樹成風,於是便得名桑樹巷。


【薛家巷】此巷傳為旺門薛氏(進士及第)安居之地。光緒三十一年(1905)4月,邑人曹安榮熱衷地方教育,曾開創女子教育之先河,最先在巷內創辦了女子學堂,此巷名聲即隨之遠揚。


【毛家巷】原在文昌閣旁。由東河街向南行30餘米而至文昌閣,此巷為必經之路。巷狹窄,寬僅1米有餘。該巷也是東河街上居民至河邊汲水與洗浣的重要通道。


【迎仙巷】在原市廣電局對面,該巷東端接東風路,北行再折而西進,可達西隱寺,西端為小西門城口。西隱寺常年晨鐘暮鼓,香菸繚繞不絕,大有成仙羽化之含。
  

【當鋪巷】在小西門,這裡開設當鋪多家,高牆上多處可見鬥大的「當」字,故得名。


【天主堂巷】商之都北大門北50米處,即原市一中宿舍區天主堂東端,有一直通北大街與直達人民路的小巷,今不存。


【小東門巷】原為城北一帶居民汲水或洗涮時,經小東門出城至河沿的惟一通道,位置在市軍分區東,今已不存。


【天后宮巷】東河街上原距東門城口四五十米處,建有一香火鼎盛的天后宮。每逢初一十五,市民多循此巷而至宮裡膜拜,故而形成周期性的人如潮湧現象。天后宮雖已不存,在今安德利商場西側,仍存以銷售漁網及其它漁縣的天后宮小市場。


微信圖片來源於李道林同志攝影作品《巢城老街》



相關焦點

  • 老照片的故事,歲月長河中流淌的歌
    這張照片是我在張家口表姐家看到的,記不清表姐介紹的內容了,只知道照片中的兩位是我們的親人,老夫人應該是姥爺的母親,小女孩是幼時的大姨。據說當年清廷入駐北京,立下漢馬功勞的八旗鑲黃旗子弟遛著馬駕著鷹,神氣地進了北京城,代代吃著皇糧生活安逸,隨著朝代更替,歲月蒙塵了躍馬揚刀的英雄霸氣……民國時,我的姥爺,這位騎過大馬坐過轎,見過大事面的八旗勇士的後代,為了生計,從堂堂一位貝勒爺變成為窯子老闆,最後淪為人力拉黃包車的"板爺"!
  • 【我們的節日】文化陪伴,歡樂同行 ——「城市記憶—老街巷」 圖片展
    【我們的節日】文化陪伴,歡樂同行——「城市記憶—老街巷」 圖片展位於河西街道張村河畔的「城市記憶-老街巷」風景區,是以中國式園林風景區和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建築群落為主體,中華傳統文化為中心的綜合性風景區。景區在北京、天津、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甘肅等地收購大量古代民間的老物件,包括整套的老四合院、亭、臺、樓、閣,以及古家具、古石雕、木雕、磚雕等。
  • 老五中、紅軍巷、石榴園……婺城老街巷再現「芳華」
    驕陽似火的午後 走進那一條條背街的小巷 尋訪婺州古城裡 歲月流淌下的陰涼 幽深狹長的小巷 修補了殘破的窗 留下那爬滿青苔的老牆 傳遞那份最撩人的記憶芬芳
  • 老巢縣:天河——巢城之母
    臥牛山是巢城之父,天河是巢城之母。是臥牛青山和天河綠水孕育、養大了老巢城。遙想古時候,一定是這青山吸引了名人雅士,在此結廬安家,建造寺廟、創辦書院,為城市留下了人文底蘊;是天河的水,引來了百千商賈,把這方土地建成了繁榮的商埠。登上臥牛山遠眺,如同騎上父親的肩膀,能看到巢湖的浩淼煙波,城外的四面青山和山下的萬畝良田;走到天河邊,如同靠近母親溫暖的懷抱,可以盡情吮吸她的乳汁。
  • 江西老街巷長324米,在贛州城區中略偏北部,無人居住已成空巷
    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當高樓大廈割裂了無垠的天空,燈紅酒綠迷醉了寧寂的夜晚,你是否還記得那些失落在繁華背後的老街巷?儘管一座城市能夠裝點得富麗堂皇、霓虹閃爍,但唯有那些古老質樸的白牆青磚、飛簷灰瓦,方才保留著這座城市深邃的歷史印記,見證著時代變幻歲月滄桑。
  • 老照片:1985年的成都,記憶中的老街巷和筒子樓
    1985年的成都,充滿了煙火氣的街巷。 1985年的成都,一個居民小區。 1985年的成都街頭的一家小麵館,一位老師傅正在拉麵。
  • 繁華深處的街巷①│舌尖上的三七八巷:煙火氣裡的老城南記憶
    街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藏著幾輩人的記憶,藏著我們兒時的歡聲笑語,承載著一座城市最為細膩、廣闊而深厚的文化。從今日起,石頭記欄目推出《繁華深處的街巷》系列報導,打撈歷史的碎片,一探街巷的時光變遷。實習生 張瑜倩 攝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大城市裡頭總保留著一些接地氣的「老地方」,南京的街巷,也是如此。要讀懂一座城,除了旅遊攻略上那些必去的打卡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巷子,其實也不容錯過。在城南,有這麼一條藏於居民樓下的小巷子,被很多年輕人稱為「一個想被人藏在胃裡的美食巷」——三七八巷。
  • 【NO.666長河詩刊】歲月無情催鶴髮,紅塵有愛笑蒼穹.
    :王微  長河詩刊 1、時間竊語(原創)文/石林(貴州雷山) 雲,潛藏著歲月的影子風,帶走了思念的長河在天空裡飛翔夢想著一個滿是風雨的姑娘和她去遠遠的他鄉裝載著潔白的翅膀御著風歸去滑落在時間的小河裡流淌著青春的故事飄蕩夢裡的故鄉 簡介:長河詩刊籤約作家,在校大學生,姓名:李青文,筆名:石林,喜好現代詩歌。
  • 一首流淌在記憶中的詩
    圖片來自網絡年,在鞭炮聲中踏歌而來,又在繽紛的煙花中翩然離去。驀然回首,冬已漸行漸遠,春已踏著細碎的小令如約而至。不過,那是光陰刻畫的容顏,那是歲月書寫的故事。老家的房前屋後、院子裡,都栽了好多樹,樹木林林總總,錯落有致。一年四季,空氣都瀰漫著淡雅迷人的清香。每年初春,我們不僅可以品嘗鮮嫩可口的香椿芽。當榆錢飄香時,小夥伴們還會爬上我家門前的大榆樹,採摘榆錢。我也會採摘一些,母親摘好洗淨,攪拌上少許地瓜面,放在鍋裡一蒸,那香香甜甜的味道,即使現在各種糕點,也吃不出當年那個味。
  • 廣西賀州十大古村落,宛如時間長河的朵朵浪花,泛起在瀟賀古道上
    寨子四周建有圍牆,分別在東、南、西面有三個大門樓,村寨內四縱二橫的青石板街巷,部分街巷還建有閘門,一座座青磚黛瓦的房屋依巷而建。上莫寨古民居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至清乾隆年間莫姓後人不斷續建擴大村寨規模,並完善門樓和圍牆。在上莫寨附近還有一座古老的上莫石城,位於湘、桂交界的廣西一側,這裡是曾是通楚古道的一處咽喉要隘。
  • 是誰驚豔了誰的時光,在生命的長河中留下燦爛的過往!
    是誰驚豔了誰的時光,在匆匆長河中留下點點星光。是誰溫柔了誰的歲月在斑駁的記憶中留下了燦爛的笑顏。人世間最溫暖的陪伴,莫過於靜靜的將彼此的幸福分享。彼此相愛的兩個人不訴薄涼不言離殤!是誰觸動了誰的心房,在那悸動的歲月留下了一抹時光。誰為誰帶來一縷陽光,在陰暗的歲月散發出最美的光芒!人世間最美的姻緣就是靈魂共鳴的兩個人相遇的不早不晚互相愛慕與欣賞!
  • 老包頭街巷的變遷
    點擊上方「老包頭記憶」關注包頭從乾隆年間形成街道至城垣拆除前約有123條街巷,街巷的名稱記述著包頭城鎮280餘年的歷史,也是百餘年蒙
  • 聞香女人丨巍山古城歸來,一任煙雨一任風塵,品讀老物件中的歲月
    遊逛於他人的歲月,這又是什麼呢?是不是缺少一種生命的閱讀?其實,古城裡的人、古城裡的事、一切的經年過往,每個人都是在這一場又一場的虛妄裡跋涉,在真實的笑裡哭著,在真實的哭裡笑著,一箋煙雨,半簾幽夢,許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生活,不是不寂寞,只是不想說。
  • 江西老街巷是贛州八景臺之一,始建於宋嘉佑年間,與姚衙前巷相會
    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贛州的街巷對於一直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來說是已是生命中的一部分,關於那些老舊的街巷更是成為心中無法抹去的記憶。贛州在歷史的延續中有了「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之說,一條條相互串通的街巷對於在這裡生活成長的人來說更是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 歲月流逝,過往,不過一場青春無悔!
    當我們漫步人生時,時間便從指縫中悄然溜走,我們抓不住時間的節奏,我們知道的也只是光陰不可辜負罷了。時間的光影沉澱的往往是一時的心境與現實的生活。你會發現生活在你的想像中「嘭」的一聲後,變得細碎。當這些時間的碎片累積的越來越多,一下子就變成了一艘漂泊在海上的船,一點點沉寂找不到方向時,矛盾的內心升起無助的期盼……時間她鞭策著的是不可辜負的青春和年華,時間的長河裡汩汩流淌的是奮進的生命!其實時間就是磨礪,即便耐不住丟棄了,只要你想,時間就不會放棄你。
  • 歲月無聲,相守天涯
    歲月匆匆,忽而深冬,不經意間,記憶中溢滿了曾經。似乎我們還沒有體會到年輕的滋味,就發現時光的鬢角已經落滿寒霜,人過中年,人生過半。當心安靜下來的時候,回首感情的風雨,才發現,內心的波瀾早已平淡,而愛,在歲月中正在悄然的老去。
  • 十二月新書 | 我們身處不斷流淌的歷史長河中
    在《如果歷史重來》一書中,眾多不同領域的歷史學家們審視了歷史上的一些關鍵時刻。如果這些歷史時刻發生變化,世界會有何不同呢?他們想像了各種各樣的情況,包括如果「納粹」贏得「二戰」勝利、亞伯拉罕·林肯沒有遭遇刺殺、同盟國在「二戰」的大西洋戰役中戰敗、披頭四樂隊從未組建等。
  • 百年老石磨承載記憶與鄉愁
    百年老石磨承載記憶與鄉愁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6.25 星期一 老石磨曾是重要生產工具。    白面饅頭開口笑,高粱米飯香噴噴,抹鼻涕的娃娃長大成人……一曲朗朗上口的童謠時刻提醒著人們不忘一米一粟的養育之恩,同樣也在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老石磨的貢獻和曾經的歲月。
  • 「北京最美街巷」之潞河中學北街:老通州教育「三寶」再現小巷
    古詩磚雕、可窺見百年古槐的透明玻璃圍牆、如運河般蜿蜒流淌的地面鋪裝……今年,完成精細化整治的潞河中學北街,隨處可見匠心獨運的「潞河元素」,隨處透著濃濃的文化味兒。從潞河中學北街東口步入,昔日破敗不堪的擋牆已經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處鬧中取靜的口袋花園。由於通州大運河又被稱為「潞河」,月季花池和歇腳坐椅被巧妙設計成波浪的樣式,連花池上的紋飾都選取了傳統中式水波紋樣。
  • 高橋盾的《麥克白》是黑澤明的《蜘蛛巢城》| FALL 2020 UNDERCOVER 「Fallen Man」
    《蜘蛛巢城》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會有三個冗長但引人入勝的舞蹈部分將秀分開。在第一部中,一個打了個大結的傢夥(Tom Weinberger)出現了,他穿著一件漂亮的阿爾卑斯高山全黑套裝,上衣上印有一隻螺旋形的蜈蚣。他肩上繫著一根白色的羊毛繩,圍著舞臺中央的白峰布跳著舞。過了一會兒,爆發出了一個女巫(Candela Capitan),她與鷲津武時(蜘蛛巢城的角色)交換了意味深長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