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楞嚴-----《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圓瑛大師)(D307)

2021-02-19 眾善奉行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圓瑛大師著       

卯六  彌勒識大  分四    辰初  陳白上古佛世    二  教修唯心識定    三  中古定成得記    四  結答所證圓通    今初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遊族姓。

 

彌勒,梵語具雲梅怛利曳,此雲慈氏,姓也,名阿逸多,此雲無能勝,今稱慈氏,由得慈心三昧故,慈無能勝。起座頂禮白佛: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此佛以三智立名。我從彼佛,而得出家;此但出世俗之家,心重世間名聞去聲利養,名與利相因,則身為利役,好奔走於貴族,交遊乎大姓,有名利可圖,故曰好遊族姓。法華經云:『貪著於名利,求名利無厭,好遊族姓家,棄捨所習誦』是也。

 

辰二  教修唯心識定

 

爾時世尊,教我修習,唯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以來,以此三昧,事恆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

 

爾時世尊,觀機授教,因我重世名,心馳散故,教我修唯心識定,觀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通達一切外境,無非心識之所變現,如夢如幻,無一真實。因修此定,心不馳散,而不外求,得入三摩地。此唯心識定成,自日月燈明佛起,歷劫以來,以此三昧,奉事恆沙諸佛。唯識定深,觀『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但修內觀,無復外求,故求世名心,歇滅無有。

 

辰三  中古定成得記

 

至然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

 

然燈佛乃釋迦如來,第二僧祗授記本師。出現世時,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前雖得三昧,未臻妙圓,不能稱為無上,然積行雖經多劫,入理在一剎那,如瓜熟蒂落,一剎那間,頓悟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全識全性,全性全識,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曰妙,圓滿周遍曰圓,此即由相宗之權,而入圓教之實。

 

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

 

上科成定得體,此科稱體起用。此現國土,為所依處,後現如來為教化主;所現如來國土有三:淨穢有無,即對三土。或法性土,法身所依,無淨無穢,即常寂光土;次現受用土,報身所依,有淨無穢,即實報莊嚴土;三現變化土,應身所依,有淨有穢,即凡聖同居土。一一皆我識心,變化所現。既雲所現,體本自空,既曰變化,相非實有,真空不礙妙有,故現國土;妙有不礙真空,故唯變現。

 

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

 

我既了達如是,淨穢國土,唯是心識所現之故,識性又複流出,無量如來,我雖未成佛,已能現土現佛,成辦諸佛所應作事,廣度無量眾生。今佛知我已證無上妙圓識心三昧。故得蒙授記,候補作佛,以為賢劫第五尊佛,於當來下生,龍華三會,說法度生。

 

辰四  結答所證圓通

 

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唯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此結答圓通。我以識大,諦觀十方,一切依、正,染、淨,唯是識心之所變現,了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識心無二,一體圓明。又一解:識心具足一切法,普照一切法,法法無非識心,故曰圓明。是以能入,圓滿成就,真實之性;既入圓成實性,自可遠離,依他起性,遍計執性。

 

圓成實性是真體,能為諸法所依,喻如麻;依他起性,依圓成實性所起,虛妄之相,相有性無,此約依真,喻如繩;繩依麻所成故。遍計執性,於依他起性,周遍計度,分別妄執,情有理無,喻如蛇如夜間見繩妄認為蛇。。今既遠離二種情執,如佛所言,若離妄想,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顯現,便得無生法忍,即入圓成實性,我即以斯諦觀唯識,最為第一。

 

《三性唯識》云:一、遍計執性,頌曰:『由彼彼遍計,遍計種種物,此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論曰:周遍計度,故名遍計;品類眾多,說為彼彼。以六、七二識,遍於一切染、淨法上,計有實我實法,名遍計所執。遍計本空,如繩上蛇。二、依他起性,頌曰:『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論曰:眾緣所生,心心所體,及相、見分,皆依眾緣,而得起故。以依他眾緣,和合互起,猶如幻事,如麻上繩。三、圓成實性,頌曰:『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論曰:於依他起上,常遠離前遍計所執,內不執實我,外不執實法,我、法二空,所顯真如為性,故云:圓成實性,此則如麻。故攝論云:『分別性如蛇,依他性如繩,圓成性如麻。』麻上生繩猶是妄,何況繩上更生蛇。

相關焦點

  • 認識《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釋名《楞嚴經》原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簡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全經共十卷。本經的經名來自《楞嚴經·卷八》記載:佛陀告訴文殊師利,這部經有五種名稱:「大佛頂悉怛多般怛羅無上寶印,十方如來清淨海眼」、「救護親因,度脫阿難,及此會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如來密因修證了義」、「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灌頂章句,諸菩薩萬行首楞嚴」。
  • 圓瑛大師 |《楞嚴經講義》:此詳伸此咒,有護生助道之功勳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圓瑛大師 著 第十八卷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講義 福州鼓山湧泉禪寺圓瑛弘悟著受法弟子明暘日新敬校丑三 更明無盡  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恆沙劫,終不能盡。
  • 修佛之人必讀《楞嚴經》,讀得越多,開悟越快
    《楞嚴經》本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經典,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印度,後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佛陀涅槃七百年以後,印度的大乘論師龍樹菩薩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證悟的殊勝,受到龍王的禮請,他在龍宮中見到《龍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披閱之後,感到非常的稀有難得。於是龍樹菩薩以他超凡的記憶力將他背下來,回來後默寫出來,呈獻給他的國家。
  • 《楞嚴經》釋疑:聖嚴法師講楞嚴經
    故先答雲:『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阿難頂禮,伏受慈旨。此文橫隔在第一番破處文中,前後文意,全無接續。今為審定,當在請定願聞之後,初示佛定總名,令知諸佛,修因克果,然後再逐答三名。初三卷半之文,即二說奢摩他路,令悟密因,大開圓解。第一卷七處被破之後,文雲:『惟願世尊,大悲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
  • 楞嚴經常識:淨空楞嚴經譯文
    那麼諸位想學《楞嚴經》,我贊成,我聽到非常歡喜;找我講,我現在沒有時間,「一門深入,長時燻修」。真正年輕人在《楞嚴》上下功夫,行!《楞嚴》從哪裡入門?我過去學習的是接受李炳南老居士的教導,從圓瑛法師的《講義》下手。
  • 佛教經典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三 (80)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文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編譯  在佛教裡,所有的經典,都很重要,但是《楞嚴經》更為重要。凡是有《楞嚴經》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嚴經》沒有了,就是末法現前。
  • 因《楞嚴經》而開悟的六位禪師
    由是,著《楞嚴會解》的元代惟則大師說:「首楞嚴經者,諸佛之慧命,眾生之達道,教網之宏綱,禪門之要關也。」 在中國佛教史上,尤其是禪宗史上,《楞嚴經》扮演了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許多禪師接引後學的語錄中,亦大量引用《楞嚴經》。因而,明儒曾鳳儀說:「諸宗師出詞吐氣,接引初機,語意多似《楞嚴》」。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大佛頂首楞嚴經》又稱《首楞嚴經》,善男信女常略稱其為《楞嚴經》。佛門中有句話,叫做「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因為從內容上來說,《楞嚴經》可以說是一部實修實證的指南。從初發心學佛開始,乃至此後的解、行、證、悟,都能從經文中找到開示。
  • 佛說大佛頂首楞嚴經
    以科學的推理邏輯,從心理到物理之間,全面的解釋人性中的迷霧,痴迷,無明,顧名思義這部經典就是佛的最高智慧,是佛的頂,是能讓修行者,直接明心見性之作,餘誰不才,但也不和後世大師所苟同,有人說楞嚴經是後人偽造,但餘細細品來總覺是一部無上真經,至於細節,和情節也是見仁見智。不可多加揣度。
  • 佛學經典 | 《大佛頂首楞嚴經》之妙如來藏性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此經的譯者般剌蜜帝大師,中印度人,居廣州制止道場,於唐神龍元年(705)從灌頂部中誦出,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房融筆受,懷迪證義。
  • 106重譯《圓瑛法師首楞嚴經講義》視頻,莊全法師主講
    音頻學習第九卷圓瑛大師著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淺釋(1)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    在這一部楞嚴經裡,所說的道理是無窮無盡的。這部經我不是依照天台宗的『五重玄義'來講的,而是根據賢首宗的『十門分別'來講。    賢首宗和天台宗是中國佛教的兩大宗派,講經的法師們有些是學天台而不明賢首,有些是學賢首宗而不了解天台,所以有時講的經典不能達到圓融無礙的程度。現在,我講這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是依照賢首宗的『十門分別'來講解。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圓瑛大師 著述) 第一百三十五講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講義第十八卷
  •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十三部 【道場加行 四種清淨明誨●五會楞嚴神咒●神咒功德利益●發願護持】 5-8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圓瑛法匯《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此題目乃是一般顯教中的通稱,實則在梵文原本的咒中,一開始即提出此咒之名為(「statāgatha,如來」)(「usnisá,烏瑟膩沙,頂髻」)(「sitāta,悉怛他,白」)(「patram,般怛囉,蓋」) (「aparajitam,阿帕囉吉他,無有能及,無上」) (「pratyungira,波囉提甕吉囉,甚能調伏」)「dharani,陀羅尼,總持」。
  • 楞嚴經釋疑:倓虛法師講楞嚴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玄義)湛山倓虛大師述誠祥法師錄略述「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因緣從玄奘法師說起五重玄義略述「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諸菩薩萬行首楞嚴」,「諸菩薩」是人,他這個人是還沒證果的人,他是因人,他還沒成佛、還沒證果,是「諸菩薩」三個字的意思,「萬行首楞嚴」,「萬行」是因法,因地修行的法,「首楞嚴」是證了果啦,叫「首楞嚴」,「首楞嚴」這三個字是梵音,翻我們中國話叫一切事究竟堅固,「首楞嚴」一般人叫「楞嚴經」,是簡略的名詞,一共要是說具足了是二十個字,他因什麼說了這麼多的字呢?
  • 楞嚴經常識:慧法師講楞嚴經
    【經題】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釋經】釋迦文佛於佛頂放光所宣說能含蓋一切至高無上的法門,是令眾生照見微密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心為因地心,並令眾生完整了解菩提道的過程及效果,以令眾生得以修證菩薩道,令行菩薩道者能於一切身口意行都能究竟堅固趣向無上正覺,並貫穿一切佛理的教示
  •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一講 6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一講6
  • 《楞嚴經》講了什麼?為什麼要學這部經典?看完你就明白了
    《楞嚴經》是佛教三藏教典中最重要的大乘經典之一,被佛弟子稱為「開悟的楞嚴」。佛滅度後,弟子們結集成經,弘傳於印度,後因年久失傳,唯獨龍宮藏有此經。佛陀涅槃七百年後,印度的大乘論師龍樹菩薩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證悟的殊勝,受到龍王的禮請,他在龍宮中見到《龍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披閱之後,感到非常稀有難得。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歷代高僧對《楞嚴經》之評價
    《大佛頂首楞嚴經》自唐代流傳到中國以來,逐漸成為整個漢傳佛教傳承修證的根本依止,作為修證之圭臬,備受歷代高僧推崇。  北宋·長水子璇大師:(賢首宗第八代祖師)  「《大佛頂密因了義首楞嚴經》者,乃竺幹之洪範,法苑之寶典也。昔能仁以出震五天,獨尊三界,假金輪而啟物,現玉毫而應世,觀四生之受苦也,惠濟庶物,愍群機之未悟也……則斯經也,可以辯識諸魔破滅七趣,謂止及觀,修圓教妙明之心,發真歸源,證上乘至極之說」。
  • 佛法楞嚴|《楞嚴經》介紹
    編者按:此楞嚴經內容,為釋果來師父之開示,在此發出和有緣同修共同學習。釋果來師父持戒精嚴、解行並進,是一位值得親近的善知識。《楞嚴經》被尊為經中之王,亦被稱為諸佛心印。世尊四十五年曲折開遮、橫說豎說,無非提此最上乘法印,普印一切眾生心地。《楞嚴經》無法不備,無法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