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戰、二戰裡,義大利也自然是屬於戰勝國

2020-12-22 騰訊網

先說說一戰,義大利早期是站在同盟國一方的,在一戰的初期,義大利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衡量了雙方的實力,覺得同盟國一方沒有絕對的勝算,於是以三國同盟只是為了防禦為理由沒有直接站在同盟國一邊對協約國作戰。後來協約國一方的英國和法國為了拉攏義大利,給義大利許諾在協約國一方取得戰爭勝利後,義大利將會獲得阜姆和達爾馬提亞,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認為站在協約國一方好處更多,於是對同盟國倒戈相向,在1915年5月對同盟國陣營宣戰。

其後,義大利在對奧匈帝國的戰爭中表現的很糟糕,使得義大利在經濟、軍事上遭受了不小的損失,這導致義大利國內出現了厭戰情緒。所幸美國和許多中小型國家在1917年的加入協約國一方,使勝利的天平瞬間倒向協約國一方,最終在1918年協約國陣營取得了勝利,義大利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戰勝國。但是在戰後義大利得到的好處卻沒有自己期望的那樣高。

接著就是二戰,在二戰前期,義大利的實際領導者是墨索裡尼,當時的義大利也是與德國、日本一起的主要軸心國成員。但是義大利在二戰中的一系列表現(除了東線)實在是糟糕,原本義大利在巴爾幹和北非戰場是唱主角的,但是敗績連連,讓德軍取代義大利接盤了巴爾幹和北非地區。

由於對外戰爭的失利連連,義大利國內又產生了厭戰情緒,這一次比一戰的更加強烈,義大利人對墨索裡尼產生了厭惡情緒,最終在1943年墨索裡尼被趕下臺,新組建的義大利共和國與盟軍停止戰爭,並加入到盟軍一方,和墨索裡尼劃清了界限。

後來在美國的默許下,義大利人把它們在戰爭中的罪行都推給了墨索裡尼,這讓義大利在戰後可以享受戰勝國地位。而在墨索裡尼被趕下臺不久,在希特勒的策劃下,德國在義大利北部德國扶持了一個傀儡國家——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由墨索裡尼領導。換句話說,不管誰贏,義大利都可算作戰勝國。當然,到1943年軸心國戰敗是遲早的事。而1945年反法西斯陣營取得了最終勝利,義大利共和國成為了戰勝國之一。

相關焦點

  • 一戰的導火索是塞拉耶佛事件,殊不知二戰的導火索是一戰
    兩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次戰爭,給各個國家數不盡的平民帶來了無盡的傷害,一戰爆發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一戰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視察,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 槍殺,一個月後奧匈帝國便向塞爾維亞宣戰
  • 非洲戰敗,一戰反水,為何德國在二戰前仍願與義大利結盟?
    大家知道,二戰交戰的兩個陣營是同盟國和軸心國,而軸心國的核心國家就是德意日。在二戰中,德國和日本分別是歐洲和亞洲戰場軸心國的主戰力量,而義大利卻明顯存在感不足,而且在1943年就早早投降了同盟國。不僅如此,義大利在二戰之前,也就是在一戰以及一戰之前的非洲殖民戰爭中,其實表現也都乏善可陳,那麼德國為什麼還要與義大利結盟,這裡面是否有什麼歷史的背景呢?
  • 義大利參加二戰是否必然?
    義大利起初持觀望態度,在協約國佔據優勢之後,轉而倒向協約國。然而戰後的分贓行動中,義大利並沒有得到協約國許諾的利益,它和美國一同成為一戰中最大的冤大頭。這件事直接導致了墨索裡尼的法西斯政黨,推翻了義大利政府。墨索裡尼在掌握大權後,為了證明自己強於先前政府。必然要為義大利尋求更大的利益。在奪取了衣索比亞後,加入二戰成了義大利繼續尋求利益的選擇。
  • 一戰義大利望風使舵,希望實現利益最大化,戰後卻什麼都沒得到!
    現在只要談論起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來,無論是稍微懂得歷史的人還是史學造詣深厚的愛好者都是充滿諷刺的嘲笑!因為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的戰績實在是太拿不出手了!在各個戰場沒有取得任何一場有戰略價值的勝利,而且許多戰役的失敗都遠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幾十萬人的部隊被對方幾萬人的部隊打得潰不成軍。
  • 二戰的禍根其實早已埋下,一戰結束後就初現端倪,戰勝國也有分歧
    這次大戰距離一戰結束過去了21年,人類再次面臨一場深重的災難。其實這場災難從凡爾賽就已經開始了。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落下了帷幕,這場大戰持續4年零3個月、傷亡3600萬人。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日本等協約國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召開分贓會議,地址選在了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凡爾賽條約》就是在這裡籤的。
  • 臨陣倒戈義大利:二戰
    由於義大利的臨陣倒戈,陷入兩線作戰的德國與奧匈帝國,最終在一戰吃了敗仗。而在戰後,為了制定國際新秩序,戰勝國在法國凡爾賽宮召開了巴黎和會,在英法的主導下,形成了凡爾賽體系,德國不僅割地賠款,還被嚴重製裁,而奧匈帝國更是徹底崩潰。
  • 一戰時協約國一員的羅馬尼亞,為什麼二戰時加入了軸心國?
    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我們很少關注一些小國。的確,這些國家在世界大戰中,根本沒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運。像歐洲小國羅馬尼亞,在一戰中追隨英法等協約國集團,取得了勝利,戰後獲得來自俄羅斯,奧匈帝國等大片領土。
  • 二戰德意日都是戰敗國,為何戰後只嚴懲了德日,而放過了義大利?
    而且,二戰的始作俑者,那就是主動挑起戰爭的軸心陣營國家德國、日本、義大利,二戰結束後,也成了眾矢之的,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當然,他們也很少有戰爭賠償,也很少受到戰勝國的嚴厲懲罰,但德意日三國中,相對於德國和日本,世界各國似乎對義大利的懲罰不夠「有力」。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秋季來臨時,義大利根本不像個「戰敗國」,而且,他們還被允許參加戰後第一屆奧運會。
  • 為何二戰後有戰犯,一戰後沒有戰犯,主要是一戰沒法處置戰犯
    我們今天看一下他們在戰犯上的不同之處,一戰之後沒有戰犯,二戰後卻有戰犯。看一下為何會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戰犯,全稱是戰爭罪犯。一般來說是指戰爭中戰敗國的高級指揮官或戰俘中,被認為應負起戰爭罪責的人。勝者為王敗者寇,這個道理在全世界都通用。既然你打仗失敗了,就應該也承受懲罰。戰犯一般是戰勝國為首組成的審判單位或其他國際組織判定的。他們說你是戰犯,你就是戰犯。
  • 巴黎和會:一戰戰勝國的帝國主義分贓會議
    它們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一戰後由美、英、法等主要戰勝國主導的國際政治格局。會議通過一系列措施來重塑現實政治格局,遏制德國等戰敗國以及蘇俄,與此同時又通過籌組國際聯盟來企圖建立理想的國際外交規範。歷史背景為確立美國在戰後世界的霸權,早在戰爭期間,美國總統威爾遜,即授命其助理豪斯組成專門機構研究巴黎和會戰後和會問題。
  • 是什麼讓一戰、二戰間隔21年,就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1、 一戰二戰各國的走向 一戰前夕,德國崛起,跟歐洲通過工業革命和殖民擴張建立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列強爭奪利益,於是使得本就不和的列強們的矛盾增添了一把薪火
  • 義大利在一戰時背棄德國,為什麼二戰德國還要與其結盟
    #二戰德國#我們都知道,一戰時期,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了三國同盟。而正是義大利的背叛導致一戰交戰雙方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使得戰爭天平倒向了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最終德國戰敗,德國人民背負了巨額的戰爭賠款,為二戰埋下了禍根。時間來到二戰,德國還是與義大利籤訂了同盟條約,確定了同盟關係。這不禁讓人心生好奇,德國為什麼還願意和一戰時拋棄自己的義大利結盟呢?
  • 一戰後法國經濟崩潰,1/3男性非死即傷,二戰德國辱法太陰損
    貢比涅森林——法國一戰軍功簿、二戰恥辱柱結果一語成讖,福煦像一個預言家——因為一戰打完之後二十年,二戰準時打響。另外要考慮到在一戰之後,法國實際的社會狀況。一戰法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是客觀來講那叫一場「慘勝」。一戰法國陣亡將近150萬人,同時還有四五百萬人受傷。打完一戰之後,法國國內所有男性的1/3非死即傷,都是一戰的結果,所以這個國家打得非常的頹廢。再加上經濟已經是瀕臨崩潰,國內民生凋敝,所以一戰打完之後,法國國內的狀況是非常慘的。
  • 一戰賺了兩萬平方公裡,二戰又丟了八千,義大利的領土野望
    這裡要解釋一下義大利這個國家。義大利在歐洲屬於形成的比較晚的國家,中古時代後期這裡還是一片城邦王國並未統一:那不勒斯王國佔據半島南部,佛羅倫斯共和國及教宗國位在半島中部,熱內亞及米蘭分別位在北部及西部,而東部則是威尼斯的勢力範圍。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常敗之師,軸心國裡屢戰屢敗的義大利軍隊
    一、一戰的創傷 義大利的起步和日本一樣都算得上是工業後興起的國家,這個國家在見風使舵這方面算得上老手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本來也是發起戰爭一方的同盟,但是眼看著戰爭朝著不利於他們本國利益的地方去了,義大利立刻拋棄了他們同盟的德國和奧匈帝國,轉而向英法兩國投去了橄欖枝。
  • 抗日戰爭我國又弱又窮,為何最後能位列5大戰勝國,原因很簡單
    儘管二戰依次卷進侵略戰爭的國家和地域達到61個,可是主戰坦克國家僅為中國、美國、法國、英國、蘇聯、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在侵略戰爭獲勝以後,就有些人對戰勝國家開展排列,最後進入到5大戰勝國的是美、蘇、中、英、法,針對這一結果,海外網友也會經常爭吵不休,常常討論誰的貢獻更高。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不過戰爭結束二十年後,二戰時德國仍舊和義大利結盟。很多人想不通,德國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明明被坑了一次,為何不吸取教訓。1936年,德國和義大利結盟,建立柏林-羅馬軸心。
  • 二戰「最猛」重型榴彈炮,為何無用武之地?義大利真可愛
    一般網上一些介紹二戰兵器的文章,動不動就是言必稱「蘇德」,要麼就是「英美」,估計各位軍迷讀者都看爛了。不過今天小編就反其道而行之,跟大家聊一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的「大殺器」——1935年式210毫米重型榴彈炮。
  • 為什麼一戰時法國打敗德國 二戰時卻被德國吊打 六周就全面淪陷?
    一戰時,法國作為同盟國,最後拼死終於取得了勝利,那麼為什麼到了二戰的時候,不到六周就被德國打敗,全面淪陷了呢?兩個戰爭之間也只是相差了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裡面,為什麼法國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一戰時法國打贏戰爭也是非常吃力的,而且還損失了一大批人。
  • 二戰時期,義大利的軍工怎麼樣?讓二營長的義大利炮來告訴你
    二戰時期,義大利的軍工怎麼樣?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別說義大利炮這種高端貨了,就連迫擊炮也沒有幾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這個所謂的義大利炮其實還是義大利在一戰的時候使用的武器,到了二戰已經淘汰掉了,這才當作廢品賣給了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