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協約國一員的羅馬尼亞,為什麼二戰時加入了軸心國?

2021-01-08 騰訊網

不管是一戰還是二戰,我們很少關注一些小國。的確,這些國家在世界大戰中,根本沒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運。像歐洲小國羅馬尼亞,在一戰中追隨英法等協約國集團,取得了勝利,戰後獲得來自俄羅斯,奧匈帝國等大片領土。作為戰勝國的羅馬尼亞收穫頗豐

可是在二戰中,羅馬尼亞卻選擇了德國的軸心國集團,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羅馬尼亞認為德國會取得最終勝利嗎?

羅馬尼亞的歷史悠久,在拉丁語裡,羅馬尼亞是「羅馬人的國家」的意思。然而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卻非常晚。歷史上一直屬於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1878年時才正式獨立。

羅馬尼亞之所以加入協約國其實原因很簡單。

羅馬尼亞和俄國本來一直有領土糾葛,所以是不希望加入協約國作戰的,況且當時的羅馬尼亞國王是德國人,和德國自然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可是卡羅爾一世並沒有堅持到一戰,他的接班人是斐迪南一世,這個人比較務實,並沒有盲目的選邊站。

到了奧匈帝國慘敗於俄國後,羅馬尼亞一看,機會來了,於是參加了協約國,迫不及待地向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

羅馬尼亞通過趕上這趟順風車,成功加入了協約國,在戰後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還成功的爭取英法的支持。

不過二戰前形勢其實和一戰並不一樣。二戰前的德國非常強勢,英法等國經過一戰的打擊,再加上國內的經濟危機,疲於應付。對待德國,只能採取綏靖政策,慕尼黑陰謀可以說是綏靖政策達到了巔峰。

作為羅馬尼亞後臺的英法顯然是靠不住的,再這樣下去,估計第二個慕尼黑陰謀就發生在羅馬尼亞身上了。

所以面對德國和蘇聯的壓力,羅馬尼亞不得不重新權衡自己的外交政策了。

而在1940年6月,蘇聯佔領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與此同時,西歐被德國攪得一團糟,法國也堅持不住直接投降了,英國被轟炸的一團亂麻,誰也顧不上羅馬尼亞了。

德國為了從羅馬尼亞獲取石油,表現出願意幫助羅馬尼亞的意願。

同時,在羅馬尼亞內部一股親德的浪潮湧起,親德的揚·安東內斯庫被授權組閣,成為軍事獨裁者。

不過羅馬尼亞雖然投靠了德國,但德國對這個小兄弟並不好。至少跟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相比,簡直就是後娘養的。

都是小跟班,德國卻逼著羅馬尼亞把很多領土給了這兩個國家,像北特蘭西瓦尼亞割讓給了匈牙利,南多布羅加地區也還給了保加利亞。

此時的羅馬尼亞已經欲哭無淚,但是又沒辦法。除了德國,也沒有更好的依靠了。

從這個角度講,其實羅馬尼亞這樣的小國在弱肉強食的國際上根本玩不起,只能借力打力,在外交中期待著能夠左右逢源,將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的「奶媽」,小國羅馬尼亞多重要?德國沒它打不起閃電戰
    一戰時羅馬尼亞加入協約國,差點被德國打到滅國。 但到了二戰,羅馬尼亞變成蘇德雙方爭奪的重點,也是納粹德國的命根子。羅馬尼亞在二戰中倒向納粹,不僅提供戰略資源,還派出了50多萬人幫德國打仗,最後傷亡30多萬,幾乎打光了一代年輕人。 那麼,二戰時期羅馬尼亞為什麼反要幫德國呢?它對德國有多重要呢?
  • 二戰時,美國為何加入同盟國而不是軸心國?說出來別不信
    二戰到目前為止已經結束70餘年,這場浩劫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的沉重的災難,直到今天位置,一些二戰遺留下來的傷疤還是隱隱作痛。在整個二戰中,很多人都自關心一個問題,當年的美國前期一直作壁上觀,為何到了中後期選擇加入了同盟國陣營,而不是加入軸心國呢?
  • 二戰時的蘇聯差點加入軸心國,還派代表前去德國談判
    說起二戰,我們知道是反法西斯的戰爭。這場戰爭是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法西斯主義。其中法西斯國家的中最主要的就是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軸心國。盟國中主要是中國、英國、美國、蘇聯幾個國家為主。這四個國家在二戰中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 二戰中,除了日本還有2個軸心國,告訴你這個軸心是如何形成的?
    軸心國,是二戰中形成的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為首的法西斯聯盟,「軸心國」名稱源於當時的義大利BOSS墨索裡尼的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後來日本加入,便形成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的國家聯盟。
  • 二戰時期,德國、日本、義大利為什麼叫軸心國?
    二戰時期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為什麼被叫做軸心國?其實這個原因也挺簡單,是來源於義大利法西斯頭目墨索裡尼的一個著名講話。
  • 二戰時期軸心國到底有多少國家?除德意日外還有這麼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法西斯軸心國發動的侵略戰爭,結局大家也都知道,經過反法西斯同盟國的艱苦抗爭終於擊潰了軸心國,贏得了勝利。那麼二戰時期除了德意日外,還有哪些國家也加入了軸心國呢?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席捲全球。
  • 二戰時,美國為啥不選擇軸心國,而是毫不猶豫加入同盟國?
    其實在二戰前期,美國國內並不想打仗,美國民眾也不想參與二戰。但美國為何在二戰後期還是參與了戰爭,並且沒有選擇軸心國,而是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國呢?美國參與二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珍珠港遭到了日本的偷襲。日軍的偷襲行動激發了美國的參戰情緒,美國人民對此感到十分憤怒,要求美國對日進行打擊報復。
  • 二戰時期,美國為什麼不選擇加入軸心國一起統治全世界?反而加入...
    文丨看乎Li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時期,經過一戰大發戰爭財的經歷,美國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無論是在科技水平,鋼鐵產量還是財富積累上面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當上了世界第一。
  • 美國被捲入二戰,為何棄軸心國而加入同盟國?這些原因是關鍵
    由於各個帝國主義為了爭奪利益,便引爆了一戰,致使整個歐洲地區的局勢發生極大轉變;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利益分配不均,二戰由此爆發,致使亞洲和歐洲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美國在戰爭前期都是一個旁觀者的角色,並未直接參與戰爭,而是藉此機會大搞軍貿,讓自己國家的經濟收益呈現大幅度增長。
  • 匈牙利和羅馬尼亞,歷史上發生了什麼,為何兩國始終水火不容
    而且,很多都是一戰和二戰時公平缺失的霸王條約下產生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也是如此,挑起雙方仇恨的焦點,其實是原屬匈牙利70%土地和人口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在一戰和二戰後,兩度被劃割給羅馬尼亞。而羅馬尼亞,原本是一個在歷史上並不存在的國家。
  • 二戰時,美國為何放棄軸心國而加入同盟國陣營?這些原因是關鍵
    這一下子戰爭走勢就很明顯了,軸心國要完,所以美國馬上斷絕和德國日本的關係,大力援助蘇聯,又賺了一大筆。德軍強悍,大多還是戰後德粉的神吹和西方媒體的引導,實際上德國和蘇聯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輸是必定的。美國又不傻,加入軸心國,他什麼好處都沒有,還得和傳統盟友對著幹以及面對蘇聯這個怪物,那有一起打落水狗爽。美國跟英國一樣針對歐洲大陸都奉行的是均勢原則。
  • 一戰時法國打不過德國,可為什麼二戰時法國仍然打不過?
    一戰時法軍是協約國的主力,法國本土也是西線的主戰場。不過法軍非常賣力氣,明明不可能打敗德國,仗著有一群幫手打贏了。 然而到了二戰的時候,法國仍然是德國的目標。可這一次法國幾乎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了,自從德國攻破了馬奇諾防線後,法國是徹底失去了信心,一路潰退,最終只能投降了事。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當時主要分為兩個陣營,同盟國和協約國。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不過戰爭結束二十年後,二戰時德國仍舊和義大利結盟。很多人想不通,德國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明明被坑了一次,為何不吸取教訓。
  • 在一戰、二戰裡,義大利也自然是屬於戰勝國
    先說說一戰,義大利早期是站在同盟國一方的,在一戰的初期,義大利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衡量了雙方的實力,覺得同盟國一方沒有絕對的勝算,於是以三國同盟只是為了防禦為理由沒有直接站在同盟國一邊對協約國作戰。
  • 義大利在一戰時背棄德國,為什麼二戰德國還要與其結盟
    #二戰德國#我們都知道,一戰時期,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了三國同盟。而正是義大利的背叛導致一戰交戰雙方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使得戰爭天平倒向了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最終德國戰敗,德國人民背負了巨額的戰爭賠款,為二戰埋下了禍根。時間來到二戰,德國還是與義大利籤訂了同盟條約,確定了同盟關係。這不禁讓人心生好奇,德國為什麼還願意和一戰時拋棄自己的義大利結盟呢?
  • 同樣是法西斯國家,為什麼在二戰爆發後,西班牙沒有加入軸心國?
    二戰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自相殘殺,除了美洲、南極和北極以外,到處都是戰場,打的一團亂麻,波及了20多億人。 還是他能夠預見未來知道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必定失敗?如果都不是,那他為什麼不帶領西班牙加入同為法西斯的德意陣營,保持中立呢? 西班牙無力加入 1936年,西班牙的左翼贏得了大選上臺,這讓以佛朗哥為首的右翼十分不滿,他們發動軍事政變企圖推翻左翼,但沒想到左翼早有準備,西班牙內戰爆發。
  •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成為軸心國「雞肋」般的存在,原因在墨索裡尼
    第二次世界大戰,表面上看,是同盟國與軸心國之間的戰爭,軸心國除了包括德國、義大利、日本等三個國家外,還有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家,再仔細一看,其實就是同盟國與軸心國三巨頭,德國、日本、義大利的戰爭,而實際上,二戰其實就是以中國、蘇聯、英國、法國、美國等為首的同盟國與德國、日本的戰爭,因為義大利投降早,戰鬥力弱,其實就是一個雞肋的存在。
  • 非洲戰敗,一戰反水,為何德國在二戰前仍願與義大利結盟?
    大家知道,二戰交戰的兩個陣營是同盟國和軸心國,而軸心國的核心國家就是德意日。在二戰中,德國和日本分別是歐洲和亞洲戰場軸心國的主戰力量,而義大利卻明顯存在感不足,而且在1943年就早早投降了同盟國。不僅如此,義大利在二戰之前,也就是在一戰以及一戰之前的非洲殖民戰爭中,其實表現也都乏善可陳,那麼德國為什麼還要與義大利結盟,這裡面是否有什麼歷史的背景呢?
  • 一戰時期的協約國擁有絕對優勢,為什麼沒有佔領德國全境呢?
    協約國之所以沒有瓜分德國,主要是因為協約國內部不夠團結,英法美三國各懷鬼胎,都想要利用德國來完成自己的目的。正是因為協約國內部相互算計,才會給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畢竟在一戰結束的時候,蘇聯已經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公敵,只要德國不能東山再起,法國就是歐洲大陸的老大了。然而法國的建議遭到了英國和美國的反對,而且法國在一戰中已經損失慘重,一旦激怒德國再次開戰,法國肯定會付出更慘痛的代價,最終法國只能接受了限制德國的《凡爾賽條約》。
  • 二戰時,親納粹的西班牙佛朗哥政府為什麼不參戰?
    李三萬摘要:二戰時,西班牙佛朗哥政府和納粹德國關係密切,納粹德國還曾派出「禿鷹軍團」支援佛朗哥取得了西班牙內戰的勝利,這樣鐵的關係,為什麼佛朗哥政府卻沒有加入軸心國陣營參戰?二戰時,西班牙佛朗哥政府和納粹德國關係密切,納粹德國還曾派出「禿鷹軍團」支援佛朗哥取得了西班牙內戰的勝利,這樣鐵的關係,為什麼佛朗哥政府卻沒有加入軸心國陣營參戰?首先,西班牙在歐洲算是邊緣地區,費了千辛萬苦才從葡萄牙統治下獨立出來,並且分享了葡萄牙的航海成果,才得以在歷史上沒落得籍籍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