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楷書精品《元萇墓誌》

2021-02-19 書法藝術堂
《元萇墓誌》全稱為《魏故侍中鎮北大將軍定州刺史松滋成公元君墓志銘》。志石高、寬各七十九釐米,楷書,計二十六行,滿行二十六字,共六百六十四字。屬於書刻皆精一類,刀法細膩精微,加之出土不久,保存完好,文字刀口清晰如新發於硎,有利於我們在臨習中「透過刀法看筆法」,作紙上書寫的筆法還原。《元萇墓誌》風格遒麗華滋,端莊豐腴;用筆方圓兼備,線形明朗,起收有度,轉折兼用;結體茂密嚴謹,因字成形,重心沉穩,以橫取勢;韻高律嚴,形端神奕,落落大方,頗具廟堂之氣。洛陽邙山地區為北魏皇室的墓葬地,曾先後出土過大批墓誌。這些墓誌的最大特點便是書體已是成熟的楷書,形體為斜畫緊結;風格雋雅典麗,遒健莊重;筆法成熟,韻味涵泳;文體規範,書刻皆精,代表了當時主流書風的審美取向,為後來楷書的走向奠定了基礎。二0O二年出土於河南濟源的北魏《元萇墓誌》,即屬於當時主流書風的一方楷書墓誌。該墓誌刻於北魏熙平二年,其書風與同其書風與同一時期的「邙山體」風格相一致,顯不出尚雅重法的總體趨勢。這種主流書風在北方有著廣泛的影響,明顯地走向了雅化,與平城時期的北魏楷書相比,由質變文,由樸變精,由拙變巧,由俗變雅,走向了高度成熟。

北魏精品《元萇墓誌》欣賞


▍轉載來源:書法字典大全

▍綜合整理:書法藝術堂 

▍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款書畫家人人必備的文房第五寶  

        錯過遺憾終身不為過        

【書畫易多功能書畫儀,手機同屏投影神器】

用途:書法繪畫臨摹拷貝打稿、宣紙上畫格界格、牆畫、蛋糕製作、玉石雕刻、葫蘆畫。支持手機、平板、電腦、U盤同步高清投影紙上。圖片、視頻隨意投影,隨意放大縮小,桌面紙上和牆面紙上都可以投影。不限素材的智能拷貝臺,無需列印和整理素材,無需買薄紙透光紙,不用買字帖,只要手機裡有圖片,隨意投影,想畫什麼想寫什麼都可以;無需再費時間去算格和畫格,把手機裡的方格、豎格或扇形圖片投影到紙上即可,直接一投影就可以上手寫。科技時代文房第五寶,人人必備。

  可大尺寸高清投影,投影大小可以自由調節,桌面     上,牆面上、畫板上都可以投影   

   桌面紙上:最大可投70×120cm左右   

   牆面紙上:最大可投200×400cm左右   



相關焦點

  • 北魏楷書《元懷墓誌》
    北魏《元懷墓誌》,無首題。青石質,志高81釐米,寬80.5釐米,厚19釐米。共16行,滿行20字。志石完好,字跡清晰。蓋已佚。1925年3月河南省洛陽城北張羊村出土。    志主元懷為北魏宗室,為孝文帝五王之一。魏孝文帝共有七子。林皇后生廢太子恂。文昭皇后生宣武帝恪、廣平文穆王懷。袁貴人生京兆王愉。羅夫人生清河文獻王懌、汝南文宣王悅。鄭充華生皇子恌,未封,早夭。《魏書·元懷傳》:「廣平王懷。有魏諸王。召入華林別館,禁其出入,令四門博士董徵,授以經傳。世宗崩,乃得歸。」傳載極為簡略,既無出生年月,亦無歷官,葬年。而墓誌所載,正可釋疑。
  • 北魏墓誌10種,藏起來慢慢品讀!
    ,圖文很長,但每個都是北魏墓誌精品,是魏碑愛好者難得的好資料。北魏《孟敬訓墓誌》《孟敬訓墓誌》全稱《魏代揚州長史南梁郡太守宜陽子司馬景和妻墓志銘》,又稱《司馬暺廾暇囪的怪久貳1蔽貉硬(514)正月刻,楷書,20行,行21字。原石已佚。清乾隆二十年河南孟縣八裡葛村出土。
  • 端勁挺秀:北魏楷書朱拓《程暐墓誌》書法欣賞
    《北魏程暐墓誌》高五十八點七釐米,寬五十九點八釐米, 志文刻十八行,滿行十八字。共三百零九字 此志從書法風格來講,與北魏《元懷墓誌》相似,端勁挺秀,骨氣通達。加上該墓誌出土較晚,故保存完好,碑文未經風化,鐫刻細節清晰可見。
  • 歷代碑帖 |北魏《元暉墓誌》
    《元暉墓誌》,全稱《魏故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空公領雍州刺史文憲元公墓志銘》石為正方形,每邊長75釐米,厚15釐米,刊於北魏神龜二年(519),原石現藏西安碑林。此墓誌於1924年由于右任先生從洛陽購得,1935年冬天由楊虎城將軍為于右任運至西安。元暉字景襲,魏昭成帝六世孫,《魏書》有傳。此志為北魏墓誌中的精品,書寫極為嫻熟自如,清雅超脫,因此志書刻是北魏晚期,已基本擺脫了劍拔弩張的弊病,充滿了平和之氣。
  • 北魏楷書:《元昉墓誌》(高清版)
    北魏書法石刻《元昉墓誌》又名《光州刺史懿公元昉墓誌》刻於建義元年七月卅日(528),志高53.3釐米,寬54.5釐米,十八行,行二十字。1928年,《元昉墓誌》於洛陽城北安駕溝村出土,現歸河南省博物館。
  • 北魏《元欽墓誌》
    附:北魏元欽墓誌初探李志賢《北魏元欽墓誌》全稱「大魏故侍中特進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司州牧司空公、鉅平縣開國侯元君之神銘」。志記墓主元欽至永安元年(公元五二八年)十一月遷葬於西陵。墓誌之書刻當於此時。
  • 書法┃北魏楷書《魏崔敬邕墓誌》
    魏故持節龍驤將軍督營州諸軍事營州刺史徵虜將軍太中大夫臨青男崔公墓志銘 《崔敬邕墓誌》北魏熙平二年
  • 一件北魏墓誌在河北出土,埋藏1500多年,被譽為「魏碑之冠」
    而在書法史上,漢魏時期的書法最為質樸、古拙,藝術風格最為高深,是晉、唐、宋、元、明、清書法文化的根源。馬嘯曾說過:追溯書法歷史,漢朝非常重要;不了解漢魏,就無法了解王羲之的魏晉時代。《崔敬邕墓誌》都說楷書是書法學習的基礎,而對於楷書,大家了解最多的莫過於唐楷,唐楷中歐楷、顏楷、柳楷又是最熱門的楷書,其實唐楷只是楷書種類中的一種,書法上楷書的類別有3種,魏楷、晉楷
  • 疏密有致,空靈生動北魏名碑——《李璧墓誌》
    《李璧墓誌》,刻於五二○年,是北魏『魏碑體』大發展時期的作品。北魏是隸書向楷書過渡的主要時期,這時期形成了一種風格獨特的楷書——『魏碑體』。這類風格的作品主要流行在北魏、東魏和西魏,它的書法風格是側倚的筆勢、雄強的筆畫等。
  • 北魏《元珽妻穆玉容墓誌》等
    北魏《元珽妻穆玉容墓誌》釋文:魏輕車將軍太尉中兵參軍元珽妻穆夫人墓誌銘。夫人諱玉容,河南洛陽人。曾祖堤,寧南將軍相州刺史。
  • 【精品】北魏 司馬顯姿墓誌
    世宗第一貴嬪夫人司馬顯姿墓誌:正光二年歲次辛丑二月己亥朔二十二日庚申(521年),志高67.2釐米,廣67.2釐米,二十一行,行二十二字。
  • 《元乂墓誌》:端正嚴謹,圓潤秀媚,是北朝魏碑體的晚期風格
    《元乂墓誌》,又稱《元叉墓誌》,全稱《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江陽王元公之墓志銘》。《元乂墓誌》與蓋,分別於1925年和1935年出土於洛陽前還資村(今向陽村)東南一大冢內,現均存於開封市博物館。
  • 【專題】鮮卑漢化與北魏書法之變 | 劉濤
    《暉福寺碑》(局部)北魏遷都洛陽,進入王朝後期。當時碑版、墓誌、造像記所見書體,皆是楷書當道。洛陽時期「斜劃緊結」的楷書,以《牛橛造像記》(495)年代為早,《元楨墓誌》(496)最典型,《始平公造像記》(498)最著名,筆畫皆方峻。當時,皇族王孫、元氏嬪妃、貴族官僚的墓誌、碑刻以及造像記,普遍採用這種楷體,「寫經體」也是此種楷書,而且流布北魏境內其他地區。
  • 【經典】北魏《元暉墓志銘》
  • ​北魏《元略墓誌》
    《元略墓誌》,全稱《魏故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徐州刺史太保東平王元君志銘》。志文正書,共三十四行,行三十三字。北魏建義元年(五二八年)刻,一九一九年在河南洛陽安駕溝出土。此志曾歸固始許氏、武進陶氏,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 唐代「不著名」書法大家元豫書《元大謙墓誌》考
    《元大謙墓誌》,又稱《大唐故朝議郎行絳州龍門縣令上護軍元府君墓志銘》,志石長寬為55X56釐米,行楷書30行,滿行30字,共744字,四周裝飾花草紋。志蓋56X56釐米,楷書:大唐故元府君之墓誌9字,四周裝飾花草吉瑞獸,出土時志蓋被盜墓者翻至一側。
  • 段銳超:北魏《於神恩墓誌》考釋
    該志圖版與錄文最早刊見於王河松、王國毓於2002年編印的《北魏墓誌二十四品——洛陽民間收藏北魏墓誌集粹》,後分別收於趙君平編《邙洛碑誌三百種》(1)(2004 年)、李永強、餘扶危主編《洛陽出土少數民族墓誌彙編》(2)(2011年)等書。王連龍《新見北朝墓誌集釋》(3)(2013年)收錄了該志圖版,並作了錄文和簡要考釋。但其研究尚有拓展和加深的餘地,尚有觀點值得商榷。
  • 北魏書法的來龍去脈
    北魏輕車將軍《封君夫人長孫氏墓志銘》並蓋.孝昌元年(520年)11月,志文正書22行,行22字。志蓋篆書鐫「長孫氏墓誌」2行共五字。
  • 北魏《元徽墓誌》
    北魏《元徽墓誌》釋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太保大司馬錄尚書事司州牧城陽王墓誌銘王諱徽,字顯順,河南洛陽人也。
  • 從《多寶塔碑》到《羅婉順墓誌》:顏真卿的楷書風格
    另一方面,大部分讀者對於顏真卿楷書的印象多半停留在顏氏早年的《多寶塔碑》或晚歲的《顏勤禮碑》上,這些作品與新出的《羅婉順墓誌》以及晚近出土的《王琳墓誌》等確實有一定的風格出入。有鑑於此,本文重點擬就顏真卿傳世的幾種楷書碑刻,順著其書法作品的發展脈絡,從其點畫形態、用筆方法和結字規律等幾方面來談談顏氏的楷書風格,並對這種風格的呈現做些許疏淺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