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層封裝技術

2021-03-01 半導體封裝工程師之家

共讀好書

劉靜 潘開林 朱瑋濤 任國濤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

轉自《封裝 、檢測與設備》

 

摘要 :

 

首先介紹疊層封裝技術的發展現狀及最新發展趨勢 , 然後採用最傳統的兩層疊層封裝結構進行分析 , 包括描述兩層疊層封裝的基本結構和細化兩層疊層封裝技術的 SMT組裝工藝流程。最後重點介紹了目前國際上存在並投入使用的六類主要的疊層封裝方式範例 , 同時進一步分析了疊層封裝中出現的翹曲現象以及溫度對翹曲現象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 :由於材料屬性不同會引起正負兩種翹曲現象;從室溫升高到 150 ℃左右的時候易發生正變形的翹曲現象, 在 150 ℃升高至 260 ℃的回流焊溫度過程中多發生負變形的翹曲現象。

 

0 引言

 

隨著半導體製造技術以及立體封裝技術的不斷發展 , 電子器件和電子產品對多功能化和微型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小型化趨勢的推動下 , 要求晶片的封裝尺寸不斷減小。根據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 (ITRS), 三維疊層封裝技術能更好的實現封裝的微型化 。三維疊層封裝具有如下特點 :封裝體積更小 , 封裝立體空間更大, 引線距離縮短從而使信號傳輸更快, 產品開發周期短投放市場速度快等。疊層封裝主要應用在移動手機、 手提電腦、數位相機等手持設備和數碼產品中。三維疊層封裝主要分為三種形式:載體疊層 、 裸晶片疊層和晶圓疊層。3D裸晶片疊層封裝技術主要有多晶片封裝 (multi-chippackaging, MCP)、內置封裝技術(package-in-package,PiP)和 疊 層 封 裝 技 術(package-on-package, PoP)。本文主要介紹疊層封裝。PoP就是在一個處於底部的封裝件上再疊加另一個與其相匹配的封裝件 , 組成一個新的封裝整體。PoP的各封裝件之間相對比較獨立 , 同時能對底部和頂部的封裝器件進行單獨測試, 以保證其滿足預先設定的參數和良好的性能, 這樣更能滿足KGD (knowngooddie)的要求 , 有較高的器件封裝良品率。由於 PoP封裝的獨立性表現在保證各封裝體測試過關的前提下可以將不同廠商的封裝器件堆疊匹配封裝在一起, 所以器件的選擇也具有更大的自由靈活性 , 這是 PoP工藝的最大優勢。同時在PoP封裝中即使出現了問題 , 也可以拆開來單獨檢修、測試 , 因而堆疊封裝技術 PoP成為主要的 3D封裝技術 。最簡單的 PoP封裝包含兩個疊層裸晶片, 具體實例有日本的堆疊式內存 , 這種堆疊式內存結構由含有一個快閃記憶體和一個 SRAMM內存的雙裸片組 成的;目前, 疊層 密 度最 高 的實 例 是Samsung公司應用於 3G手機的 6層疊層存儲晶片;同時作為引線鍵和疊層方式的擴展 , ASE公司在疊層封裝中使用了引線鍵合和倒裝鍵合相結合的混合鍵合的封裝方式。

 

1 PoP組裝工藝流程

 

疊層封裝技術經過近十年的時間, 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疊層封裝器件分為兩類 :一類是存儲器與存儲器堆疊在一起;另一類是底層為邏輯器件而頂層為存儲器件。最典型的疊層封裝技術 PoP的封裝模型由圖 1所示。

 

最簡單的 PoP模型是兩層堆疊模型 , 除此之外還有多層堆疊模型。一般簡單的兩層堆疊模型組成結構是分為上下兩部分 , 即底部和頂部 , 而且底部和頂部的封裝器件功能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底部的封裝件是一個高集成度的邏輯器件, 頂部的封裝件是一大容量的存儲器或存儲器件組合。多層堆疊封裝體的結構與簡單疊層封裝體結構相比, 不同之處在於其頂部可以是多個具有存儲功能的存儲器封裝器件。由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疊層封裝技術 PoP的出現已經模糊了封裝與組裝的界線。本文以最簡單的兩層疊層封裝技術為例介紹其 SMT封裝流程 ,其封裝流程圖如圖 2所示 。在進行 PoP的 SMT封裝之前首先要對非 PoP面元件進行組裝, 其中的工藝流程包括傳統的絲網印刷、 貼片、回流和檢測 。然後再進行 PoP面元件的組裝。疊層封裝技術 PoP的 SMT工藝流程如圖 2所示。

 

圖 2中 : (a)圖為首先利用表面貼裝技術在封裝基板上貼裝元件如電阻、電容等; (b)圖為然後拾取 PoP底部封裝器件; (c)圖為將底部封裝器件放置在基板上, 進行貼裝 ; (d)圖為在頂部基板上塗覆助焊劑; (e)圖為將頂部封裝器件放置在底部封裝器件上;(f)圖為對整體封裝器件進行回流焊接; (g)圖為對 PoP封裝體進行底部填充; (h)圖為對 PoP封裝體的底部填充進行固化 , 從而完成 PoP的 SMT封裝。

 

2 PoP發展現狀與可靠性分析

 

由於 PoP封裝技術能更好地實現封裝的微型化 , 並且具有如下特點:封裝體積更小, 封裝立體空間更大, 引線距離縮短從而使信號傳輸更快 , 產品開發周期短投放市場速度快等, 所以被廣泛地應用在移動手機、手提電腦 、數位相機等手持設備和數碼產品中 。國際上關於 PoP封裝技術的專利有幾十種, 主要分為以下七類 :常規疊層式封裝、帶中空式轉接板的層疊式封裝 、帶覆蓋式轉接板的層疊式封裝 、空腔基板型層疊式封裝、 模封陣列型層疊式封裝、 模料穿孔型層疊式封裝和扇入型層疊式封裝。各類封裝範例如圖 3所示。

 

PoP封裝面臨的最嚴重的可靠性問題是翹曲現象。習慣上將翹曲現象根據形狀定義如下:若翹曲形狀為向上凸則稱之為正變形, 若翹曲形狀為向下凹就稱之為負變形 , 如圖 4所示。

 

影響翹曲因素主要是封裝基板和晶片的材料屬性 , 包括熱膨脹係數 CTE和彈性模量。在室溫和回流焊溫度下材料屬性對疊層封裝翹曲現象的影響是不同的, 如圖 5所示。

 

由圖 5可以看到在室溫下條件下隨著彈性模量和熱膨脹係數的變化 , 翹曲數值都基本為正, 表現為向上凸的正變形;而在回流焊高溫條件下隨著彈性模量和熱膨脹係數的變化, 翹曲數值都為負數 ,表現為向下凹的負變形。目前改善疊層封裝PoP翹曲現象的研究主要包括結構優化、材料選擇和工藝優化三個方面。封裝結構一般包括矽晶片 、 塑封材料和基板三部分, 其中矽晶片和基板之間的熱膨脹係數不匹配是引起翹曲現象的主要原因。在由室溫升高到回流焊溫度又由高溫逐漸冷卻到室溫的溫度變化過程中 , 會產生化學收縮和熱收縮現象 , 由此而導致翹曲現象。塑封料作為中間介質可以起到補償作用 。塑封料中一般都含有超過80%的填充材料, 填充材料比例越大化學收縮值就會越小。而熱收縮值由下面的等式決定

式中:α表示熱膨脹係數 ;tg 表示玻璃轉換溫度。由公式 (1)可知 , 減小α可以減小熱收縮值 。所以在封裝工藝中經常採用減小熱膨脹係數的方法來降低翹曲現象。

 

另外還可以通過減小晶片尺寸大小和減薄晶片厚度來增大塑封料的比例 , 進而降低翹曲現象。常採用的晶片減薄方法有研磨、 深反應離子刻蝕法(DRIE)和化學機械拋光法 (CMP)等工藝, 通常減薄至 50 μm左右 , 目前減薄技術可將圓片減薄 10至 15 μm, 為確保電路的性能和晶片的可靠性, 圓片減薄的極限為 20 μm左右, 否則會影響存儲器的性能。直接減薄晶片厚度, 產生的殘餘應力會影響存儲器的性能。此時可以利用晶圓拋光技術來釋放應力, 增強晶片的健壯性。

 

3 結論

 

在滿足電子產品更快數位訊號處理、 更大存儲容量、成本更低 、體積更小的要求, 尤其在堆疊複雜邏輯器件和存儲器器件方面, PoP是一種上市時間短、 成本低的疊層封裝解決方案。除了綜上所述的可靠性問題, 疊層封裝方案還存在著一些缺陷, 例如由於晶片尺寸不匹配而導致的線鍵合過程中的引線過長 , 就會增加引線鍵合工藝的難度和成本, 還可能會由於後道塑封工序的工藝問題出現金線衝彎、短路 、脫球等現象 , 從而導致封裝產品的失效 ;由於引線鍵合過程中的布線密度比較高, 極易出現引線短路, 導致引線鍵合工藝失敗;若相鄰晶片的間距過小而無法進行引線鍵合, 則可能導致封裝失敗。這些工藝缺陷都是疊層封裝面臨的挑戰 , 亟待解決。

 

相關焦點

  • EDA365:先進IC封裝,你需要知道的幾大技術
    先進集成電路封裝技術是「超越摩爾定律」上突出的技術亮點。在每個節點上,晶片微縮將變得越來越困難,越來越昂貴,工程師們正在把多個晶片放入先進的封裝中,作為晶片縮放的替代方案。 然而,雖然先進的集成電路封裝正在迅速發展,設計工程師和工程管理人員必須跟上這一關鍵技術的步伐。
  • 晶片設計從工藝到封裝技術的巨變
    其封裝過程包括將單個晶片安裝在稱為重分布層(RDL)的中間層基板上,該層提供晶片之間的互連以及與I/O焊盤的連接,所有這些晶片都封裝在一個模壓成型中。   所謂扇出封裝,是將連接件扇出到晶片表面,以便實現更多外部I/O,使用環氧模壓化合物完全嵌入片芯(die),因此不需要晶圓植球、熔劑、倒裝晶片組裝、清洗、底填料注入和固化等工藝流程。這反過來又消除了中間層,並使異構集成的實現更加簡單。
  • 超級CSP封裝技術(一)
    作者:楊建生1 引言富士通公司已開發的商標為超級CSP的晶片尺寸封裝,提供了優於傳統封裝的很多優點。超級CSP採用傳遞模塑技術工藝,把晶圓片表面完全密封在密封劑中,然而,該封裝工藝允許工程師裝配晶片上任意部位暴露的電極。超級CSP封裝技術,實現了具有與那些封裝晶片實質上同樣的外部尺寸的CSP封裝裝配技術。
  • 先進的晶片尺寸封裝(CSP)技術
    微小模塑型CSP的製作工藝:首先在LSI晶片上製作連接焊區和外引腳的金屬布線圖形,制出Pb-Sn焊料浸潤性良好的底層金屬,制出聚醯亞胺緩衝層,在聚醯亞胺開口區域採用蒸發光刻方法形成Pb-Sn層;然後,將上述經過再布線的晶片到裝焊在易於移植金凸點的框架上,使之於晶片焊區一一對應,加熱加壓,Pb-Sn熔化後就使框架上的金屬凸點(一般為Cu)移植到晶片上;最後,模塑封裝,脫模去除毛刺,形成外電極焊球
  • TSOP Vs BGA:快閃記憶體兩種封裝形態的異同
    240GB版本的東芝TR200 內使用了 8 顆TSOP封裝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每個顆粒內含一個256Gb容量的東芝BiCS快閃記憶體晶粒。新版TR200 480G內只用了兩顆BGA封裝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每個顆粒內含 4 個512Gb容量的東芝BiCS3 快閃記憶體晶粒,在容量翻倍的同時,使用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數量也下降到原有的四分之一。這就是高容快閃記憶體和疊Die封裝的優勢。
  • BGA封裝技術有什麼特點?三大BGA封裝工藝及流程介紹
    BGA封裝技術有什麼特點?三大BGA封裝工藝及流程介紹 易水寒 發表於 2018-09-15 11:49:55 隨著市場對晶片集成度要求的提高,I/O引腳數急劇增加,功耗也隨之增大,對集成電路封裝更加嚴格。
  • 一文讀懂BGA封裝技術的特點和工藝
    隨著市場對晶片集成度要求的提高,I/O引腳數急劇增加,功耗也隨之增大,對集成電路封裝更加嚴格。為了滿足發展的需要,BGA封裝開始被應用於生產。BGA也叫球狀引腳柵格陣列封裝技術,它是一種高密度表面裝配封裝技術。
  • 【UDE 2019】MiniLED背光 & 疊屏,LCD史上最強防守戰!
    當許多人還沒來得及弄清楚「疊屏」的技術原理,它又出現在了UDE 2019的展臺上,以媲美OLED的畫質幫LCD陣營扳平一局。 接下來,我們從博覽會現場切入,一覽MiniLED 背光和疊屏的風採! COB & COG,國星展示兩種MiniLED背光方案 在博覽會上,國星光電RGB事業部展示了兩種MiniLED背光封裝解決方案,分別為COB(Chip on Board)和COG(Chip on Glass)。兩種封裝技術路線並行,可以為大尺寸4K、8K顯示屏提供「超薄」背光解決方案。
  • WLCSP/扇入封裝技術和市場動態(2020年版)
    WLCSP / 扇入封裝應用及市場在先進封裝技術中,晶圓級封裝能夠提供最小、最薄的形狀因子以及合理的可靠性,越來越受市場歡迎。晶圓級扇出和WLCSP/扇入仍然是兩個強大的晶圓級封裝家族。不同於晶圓級扇出,WLCSP工藝流程簡單,封裝特徵以輕薄小巧著稱。WLCSP還提供背面保護(BSP),同時確保封裝面積與晶片區域一致。
  • 3D晶片堆疊技術
    在傳統的集成電路技術中,作為互連層的多層金屬位於2D有源電路上方,互連的基本挑戰是全局互連的延遲,特別隨著等比例縮小的持續進行,器件密度不斷增加,延遲問題就更為突出。為了避免這種延遲,同時也為了滿足性能、頻寬和功耗的要求,設計人員開發出在垂直方向上將晶片疊層的新技術,也就是三維堆疊封裝技術,該技術可以穿過有源電路直接實現高效互連。
  • 高速光耦封裝技術的突破使工業通信網絡設計更加精簡!-先進光半導體
    使用高速光耦合器如安華高(Avago)的ACSL-7210,可以滿足現今工業系統高規格的隔離與保護需求,與競爭方案比較,這個解決方案擁有67%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並提供50%更高的隔離能力以及極薄的封裝厚度。
  • BGA和CSP的封裝技術
    中國領先歐美的41項硬核科技【建議收藏】一文了解半導體的歷史、應用、未來倒裝晶片器件封裝技術乾貨丨先進封裝技術全球半導體封裝材料供應商匯總最全的晶片封裝類型匯總中科同志江蘇公司首臺(套)高端封裝設備下線集成電路前沿每日為大家奉上最新的集成電路行業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 兩個逆天封裝技術──InFO跟CoWoS,讓臺積電連拿三代蘋果
    當時,張忠謀毫無預兆的擲出一個震撼彈─臺積電要進軍封裝領域。第一個產品,叫做「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意思是將邏輯晶片和DRAM放在矽中介層(interposer)上面,然後封裝在基板上。他提到,「靠著這個技術,我們的商業模式將是提供全套服務,我們打算做整顆晶片!」這消息馬上轟傳全球半導體業。
  • BGA封裝技術與傳統SMT/SMD的比較
    打開APP BGA封裝技術與傳統SMT/SMD的比較 發表於 2019-08-02 10:55:32 SMT(表面貼裝技術)相對於傳統的
  • 對先進封裝的一些思考
    這些技術之一是晶圓級封裝(Wafer Level Packaging),即多個裸片在晶圓上同時被封裝。由於整個晶圓現在是一次性封裝,因此該解決方案比傳統封裝方案成本更低。此外,所得封裝後晶片尺寸更小,更薄,這是智慧型手機等尺寸敏感設備非常看重的。在現今的智慧型手機上,大概5/7的晶片是晶圓級封裝的,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 COB/CSP封裝簡介
    ,封裝簡單,在高端攝像頭sensor封裝方面應用廣泛;LED的COB封裝示意圖:它是透明的封裝膠CSP封裝最新一代的內存晶片封裝技術,其技術性能又有了新的提升,CSP封裝是指晶片尺寸封裝,其封裝尺寸和晶片核心尺寸基本相同,所以稱為CSP,其內核面積與封裝面積的比例約為1:1.1,凡是符合這一標準的封裝都可以稱之為CSP可,最新一代的內存晶片封裝技術,可以讓晶片面積與封裝面積之比超過1:1.14,已經相當接近1:1的理想情況,絕對尺寸也僅有32平方毫米,約為普通的BGA的1/3,僅僅相當於TSOP內存晶片面積的1/6。
  • 為什麼會有BGA封裝的晶片?
    20世紀90年代隨著技術的進步,晶片集成度不斷提高,I/O引腳數急劇增加,功耗也隨之增大,對集成電路封裝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 最全的晶片封裝技術詳細介紹(珍藏版)
    板上晶片封裝,是裸晶片貼裝技術之一,半導體晶片交接貼裝在印刷線路板上,晶片與基板的電氣連接用引線縫合方法實現,並用樹脂覆蓋以確保可靠性。 雖然COB 是最簡單的裸晶片貼裝技術,但它的封裝密度遠不如TAB和倒片焊技術。
  • 福斯特周光大:雙面技術的應用 將驅動POE封裝材料快速發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基於雙面技術的應用,與EVA的搭配使用是目前的行業趨勢,POE在封裝材料裡面的佔比會隨著技術成熟、成本下降更多的進入光伏行業。」杭州福斯特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周光大在第十二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上的發言。專題直播:第十二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
  • 晶片巨頭們都在爭相研發的3D封裝關鍵技術究竟有多難?
    代工廠、設備供應商、研發機構等都在研發一種稱之為銅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工藝,這項技術正在推動下一代2.5D和3D封裝技術。與現有的堆疊和鍵合方法相比,混合鍵合可以提供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功耗,但混合鍵合技術也更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