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走出影院,激動的心情尚未平靜,好似又回到了39年前,那個激動人心的夜晚——1981年11月16日晚,日本大阪第145場國際排球比賽,中國女排以3:2戰勝日本隊,獲得世界冠軍。
我清楚的記得,39年前,就坐在12寸黑白電視機前的小板凳上,聚精會神地觀看排球比賽,扣球,雙人攔網,救球,我的心跟隨著宋世雄的精彩解說,好似被人用手抓著,一會兒緊的不敢喘氣,一會兒又痛快地恨不能跳出來,雙方打成11平,13平,眼睛絲毫不敢離開電視屏幕,生怕錯過了一分。終於,以15:13拿下第五局,女排姑娘們哭了,電視機前的我哭了,一向不流眼淚的父親,眼眶紅紅的,一遍一遍地重複著,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
其實,中國人都哭了,為女排奮力拼搏而首次奪得世界盃冠軍而留下激動的熱淚。中華大地沸騰了,每一個中國人無不自豪感爆棚,就為女排精神。這種精神讓沉睡的中國社會發生歷史性轉折。
39年之後的今天,電影《奪冠》再現了女排當時奪冠的場面,大大的銀幕上,我不僅看到了中日女排比賽時的緊張情景,激烈的角逐,再現中國女排精神——頑強、堅持、拼搏、信念。我還看到了當時黑白電視機所沒有看到的顏色,女排的姑娘們站在領獎臺上衣服的顏色,會場上升起來的五星紅旗的顏色,獎盃的顏色,全場鮮豔的顏色,取代了我記憶中的黑白,這是科技的進步,也是記憶的翻新,更是沉睡中的醒悟。
一個國家,需要一種精神,凝聚人心。一個民族,需要一種力量,振奮氣節。一個人,需要一種信念,自強不息。女排奪冠在中國的歷史留下了一個輝煌的業績,給中華兒女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榜樣的力量。
今天看完電影《奪冠》,我心潮澎湃。也許,我先生說的對,當年娛樂節目少,看女排比賽感覺特別刺激。以致於當年,中國女排獲得五連冠,場場比賽我都不能落眼。而到了2016年,裡約熱內盧的奧運會,觀看中國隊與巴西隊的排球比賽時,我似乎沒有那麼多熱情了。
其實不然,今天的電影《奪冠》,憑藉女排神將郎平之口,讓我明白,體育比賽,只是一項活動,意在健身強體,不僅僅為追求冠軍。人,不能總是緊繃著一根弦,要鬆弛有度;奪冠不是唯一的目的,參與並盡力表現自己,做自己最愛的事,才是人生最精彩的。
總之,我太喜歡這部電影了,不僅觸動了我的興奮神經,還振奮了我的精神。預祝這部電影獲得更多觀眾,讓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生活目標。感謝大導演陳可辛的力作,感謝大腕鞏俐(郎平)、黃渤(陳忠和)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