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支付行業似乎一直不太消停,先是禁止一機多商戶的POS機,又是關於代還軟體的關停事件,第二個還只是江湖傳聞,主要是因為客戶涉嫌資金二清等違規操作,所以這一類軟體將會從6月30日開始逐漸被清理。
其實截止到上一年年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的發卡數量共計為6.86億張,比2017年要上漲了16%之多,也就是人均為0.49張,經過在2008年爆發式的增速之後,我們國家的信用卡在用卡數量上整體都進入了比較平緩的階段。
但是在2015年網際網路的金融消費發展勢頭再次猛烈襲來之後,用戶的透支方式再次增多,很多像螞蟻金服、京東等支付巨頭都開始加入花唄和白條等信用借貸產品,這也是當年信用卡的發卡數量出現負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除了這一年,之後的發卡量已經連續多年都在保持著增長的態勢。
其實和發卡數量相比,銀行卡的授信總額度增速更為明顯,截止到2018年年末,我們國家的銀行卡的授信總額度已經達到15.4萬億元,並且隨著我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消費觀念逐漸開始轉變,預計在未來幾年,授信總額度將會進一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到2018年年末,還有一項數據也在不斷的上漲,也就是銀行卡的應償信用總額,為6.85億元,所以他們欠銀行的錢也在逐年增加,就在今年一月份,央行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截止到上年年末,金融機構的各項貸款餘額為136.3萬億元,綜合下來,信用卡所佔到的信用貸款餘額只有5%左右。
雖然在所有信用貸款餘額中佔比不高,但還是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信用卡發展規模依舊保持了多年的持續增長,和歐美市場相比的話,我們國家的信用卡市場依舊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畢竟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依舊在不斷前行,相對應的消費方式也會越來越多樣化。
其實信用卡市場的繁榮,在促進了我們消費水平的同時,也催生了很多的相關行業,比如說信用卡代還業務等,這個相關產業,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代還公司或者是個人,還有一種是線上的軟體,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這樣的機構存在,對於手頭拮据的持卡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所以一路走紅之後,甚至還有很多信用卡貸還的小貸工具,通常都會先給持卡人申請一筆小額貸款,再用這些貸款去償還信用卡,這一類還不屬於線上代還軟體的範疇,不過還是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
就在這樣的行為,在市場上多次發生之後,在上一年四月份,中國銀聯就發布了相關風險通知,指出這樣的無卡支付類或者代還軟體正在市場上不斷滋生,可能會引發很大的風險,一方面,這樣的套現使得市場上開始出現以無卡支付類軟體為載體,以帳單分期或者代還、養卡等為賣點的新型線上套現行為大量出現,另一方面就是這麼多的無證支付類軟體,大多都是採用一種類似於傳銷的運營模式,對于于市場的有序發展會產生不良影響。
一旦我們放任這樣的行為在市場上泛濫,這些軟體可能就會淪為線上養卡套現的又一個工具,從而發生連鎖性的信用風險,本質上這樣的無卡套現軟體,存在被整治的必要。
如果全面關停這樣的軟體,將可能會帶來一些貸款不良率的上升,不過我們並沒有可靠的數據證明現在這些軟體的市場規模,所以也不好估算他會帶來的影響有多大,關於不良率,其實在2009年以前,我們國家的信用卡產業中,各項數據的增速就已經要比現階段高出很多,與之對應的就是不良率的上升,結合其他成熟的信用卡市場來看,未來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一般都會催生更多的不良貸款發生。
考慮到我們國家現在的信用卡市場的增速還算比較穩健,和歷史相比,仍處於較低的水平,距離5%的國際警戒線還有一些距離,所以在現階段,即便會帶來不良率的上漲,我們的風險還是在可控範圍之內的,所以小編覺得在發展還不算太快的時候,能關就關吧,畢竟市場需要健康的發展,避免一些亂七八糟的公司不斷的薅羊毛,最終形成更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