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主辦的「文化巨匠的人生歷程」——《季羨林全傳》新書分享會在北京舉行。國家檔案局正局級公務員、《中國檔案報》原正局級副總編輯、原中央辦公廳歷史編寫組正局級副組長(主筆)潘振同,北京印刷學院教授葉新,新華社參考消息總編室前主任、研究員詹得雄,國家信息中心綜合部原副主任、高級經濟師林江東,中央檔案館國家檔案局原司長、《季羨林全傳》作者梁志剛,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張雙鼓,季羨林讀書會會長、《季羨林全傳》特邀編輯王佩芬等出席本次分享會。
在活動中,季羨林親炙弟子、《季羨林全傳》作者梁志剛回憶了與季羨林先生的點滴過往,並介紹了《季羨林全傳》的成書過程。梁志剛說:「從季老53歲到98歲,45年的時間,我們不斷受到季老的指導和幫助。」 他和本書另一作者胡光利,遵循季羨林先生「既不誇大,也不縮小,實事求是」的要求,歷時12年,廣泛搜集資料,包括相關文章、檔案、日記、當事人回憶等,認真校核,糾正了一些記憶差錯,數改其稿,終成此書。
季羨林先生是文化巨匠、學術泰鬥。對於季羨林先生本人和《季羨林全傳》這本書,嘉賓們從各自的領域出發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討與分享。
潘振同認為,《季羨林全傳》全景式地展示了真實的季羨林先生。為此,他奉上佳作《望海潮》以賀,其詞曰:「人中麟鳳,松節梅品,學壇博雅四方。駕鶴西去,遺珠誰繼,布道何人擔綱?嘉木砥滄桑——曾西東南北,鐵筆鋼槍;冰心玉壺,黃鐘大呂,濟洪荒……」
葉新從季學研究的角度高度評價了《季羨林全傳》這本書,他認為,本書既有全景式描寫,又有史實的考證和精義的敘述,對於了解和研究季羨林很有幫助。林江東認為《季羨林全傳》主要有三個特點,分別是全面、準確、構思精巧。詹得雄則主要闡述了季羨林先生的論斷——「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張雙鼓是季羨林先生的學生,同時與季老共事二十餘年,作為《季羨林全傳》中描述的諸多事情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認為這本《季羨林全傳》是名副其實的「全傳」。
《季羨林全傳》由季羨林的弟子胡光利、梁志剛撰寫,他們述而不論,以時間為序將季羨林的一生的主要經歷進行了客觀全面的介紹,同時深入淺出地敘述了季羨林的主要學術成就和學術觀點。全書圖文並茂,以豐富的第一手檔案、日記、當事人回憶以及310餘幅珍貴的照片,還原季羨林先生的為學、為師、為人之道,展現出更加立體、豐富、飽滿的師者與學者形象。(商務君)
[ 責編:王春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