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說文解字》「辵」部的一個漢字:遣,遣是現代漢語高頻漢字,其詳情如下:
遣。讀音有兩個:
(一)qiǎ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遣,縱也。從辵,(遣字去掉「辶」)之聲。形聲字,本義是釋放。桂馥的《說文義證》:「縱,舍也。」
遣字在甲骨文時期已經出現。其字形發展如圖: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輒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平反錯案,釋放囚犯,除掉王莽時的苛政,恢復漢室官名。近現代漢語也用本義,比如鄒容《革命軍》:「即或幸而不死,則遣以歸農。」
遣字在本義之外,用法還有很多,比如:
(1)派遣。《玉篇·辵部》:「遣,送也。」《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貢之齊,因南郭惠子,以見田常。」於是派子貢到齊國,通過南郭惠子見到田常。又比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雲中,何以遣馮唐!」
也指遣送,打發。《玉篇·辵部》:「遣,去也。」《增韻·獮韻》:「遣,發也。」比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姜曰:『何也!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杜預注稱:「遣,發也。」姜氏說:「走吧!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實在會有損前途。」公子不肯。姜氏和子犯商量,灌醉了公子,然後打發他走。
到清代的時候,遣又特指因罪發配(到遠地為奴或移墾為民)。《清會典事例·刑部·刑律》:「凡實犯大逆之子孫緣坐發遣為奴者,雖系職官及舉貢生監,應與強盜免死減等發遣為奴人犯,俱不準出戶。倘逢恩赦,亦不得與尋常為奴遣犯一體辦理。」
(2)放逐;貶謫。《增韻·獮韻》:「遣,逐也。」比如《漢書·孔光傳》:「太后從弟子傅遷在左右尤傾邪,上免官遣歸故郡。」傅太后堂弟的兒子傅遷在左右尤為歪邪不正,皇上免去他的官送回故郡。又比如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劉禹錫也在(跟柳宗元是一批)貶謫之中(「二王八司馬」)。
(3)古時指丈夫休棄妻子。比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孔雀東南飛》):「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把(劉蘭芝)快休棄,把她休棄,千萬不要讓她再停留!
(4)排除,抒發。《增韻·獮韻》:「遣,袪也。」比如《紅樓夢》第五回《紅樓夢引子》:「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抒發情懷的意思。
(5)使,讓。比如《齊發要術·雜說》:「禾秋收了,先耕蕎麥地,次耕餘地,務遣深細,不得趁多。」耕得深,耕得細。
(6)運用;使用。《世說新語·賞譽下》:「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致。」康伯年輕時就自視甚高,顯然是超群出眾的人才。當他發表意見時,他的辭藻運用處處都有情趣。又比如成語「遣詞造句」,用的也是這個意義,即運用詞語組織句子。
(7)白天雨止放晴。《農政全書·農事·佔候》:「凡久雨至午少止,謂之遣晝。在正午遣,或可晴;午前遣,則午後雨不可勝。」這是古時的天氣預報:長時間下雨,到了午時雨止,叫遣晝。正午的時候遣,午後或許可以放晴;如果是午前遣,那麼,午後就會大雨不止。
(二)qiàn。這個讀音出自《廣韻》。用法有兩個:
(1)古時候的送葬之物。《儀禮·既夕禮》:「讀遣,卒,命哭,滅燭出。」鄭玄注稱:「遣者,入壙之物。君使史來讀之,成其得禮之正以終也。」所謂的遣,類似於隨葬物品清單,這句話的大意是:(公史)宣讀陪葬物品清單,完畢後,命哭,滅掉火燭之後,公史出去。
(2)祭奠的一種。《集韻·線韻》:「遣,祖奠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遣,祖奠也。將葬而祭曰遣奠。」即將安葬時的祭奠稱為遣。
遣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之256,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