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浙江省中醫院的病房裡,23 歲的姑娘餘悅琴靜靜地躺在那裡,47 歲的媽媽李阿姨坐在邊上和她聊著天,眼神中充滿了驕傲和心疼。
為給 700 公裡外的陌生人捐骨髓
餘悅琴剛入職半年就請假 15 天
愛美的她半個月增肥近 10 斤
1998 年出生的餘悅琴,出落得漂漂亮亮,去年夏天剛剛大學畢業,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工作。
去年 10 月,餘悅琴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她的造血幹細胞與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11 月,餘悅琴的初配信息轉到了杭州市西湖區紅十字會。
造血幹細胞捐獻工作有三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配型成功、捐獻者強烈的意願、親屬的支持。
前兩個環節已經通過,目前只剩下最後一個環節——親屬的支持。
為了讓媽媽放心,小餘就對家人做了一番科普,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造幹捐獻是一個安全並且對自身沒有傷害的事情,還能救人,我要去做。"
媽媽好像有點聽懂了,問她,"捐獻這個東西是不是就像兩塊地上的韭菜?患者那邊有問題了,就需要你撥給別人一點,然後你們倆又慢慢都長出了。"
小餘被媽媽逗笑了,她知道猶豫擔心的媽媽是同意了。
年底是小餘單位裡最忙的時候,每天要忙著辦會議,多的時候一天要六七場。眼下的情況,讓小餘也犯了難:後面還接著好多會議,正是辦公室人手緊缺時,自己剛剛工作半年,現在要捐獻造幹請 15 天的假,是不是有點誇張?
她向分管主任提起,主任的回覆讓她徹底安了心:"你不要擔心。這是你們當下年輕人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會堂的正能量。我給你批假,你放心去做。"
生活裡的小餘愛美得緊,美美的自拍、甜甜的笑容,可在得知捐獻造幹時最好要達到符合捐獻的體重標準,體重 96 斤的她又開始"瘋狂增肥"——飯量增了,還要吃夜宵,半個月裡漲了近 10 斤。
"我都不敢承認我這麼能吃吃吃 ...... "她難為情地說,"放心,我後面肯定還會瘦回來的!"
5 天連打 14 針
拔牙都要哄的女兒一夜長大了
從 1 月 8 日入院到 12 日上午採集,小餘打了 9 針動員劑,以促進幹細胞到達外周血,"腰酸脹酸脹的,但能忍受。"她輕描淡寫地帶過了這個過程。
實際上,前一天晚上她難受得一宿沒睡好,第二天一早 7 點就到了病房。
長達 7 小時的採集,李阿姨一直陪在女兒身邊,那個在她眼裡連拔牙都要哄的小女孩好像一下長大了。
此時,小餘兩隻手臂都扎著牙籤般粗的針頭,鮮紅的血液從左手臂流出,通過採集器的運作,一點點分離出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剩餘的血液通過另一根軟管回輸到她的體內。
"做檢查啊採集啊,這 5 天打了 14 針,她一點都沒和我說過疼。其實我看她前一天這麼晚沒睡著,我也一夜沒合眼 ...... "李阿姨臉上是顯而易見的疲憊,卻一刻也坐不下來,一會兒給女兒剝水果,一會兒又餵點水,一會又給她按摩按摩手掌,採集器每個循環後發出的"嘟嘟"聲都讓她緊張不已。
小餘自然看得出媽媽的擔心,她輕聲跟媽媽聊著單位裡的事、以前的事,話頭裡分明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女兒的樣子。
"我同事前兩天每天給我發消息,要我多吃多吃。他們把我手上的活接手去做了,叫我別操心。大家對我關心著呢。"
"我這兩天想起以前讀書時候去湘西支教,那裡的小孩真的跟我想像中太不一樣。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暑假裡還要到田裡幹活。我現在都老是想,我其實是社會發展的受益者,還有很多人在偏遠的地方,並不像我們一樣生活幸福沒有顧慮,對吧媽媽?所以我想用自己的一點點力量,也幫助下社會。"
她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寫道
" 2020 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疫情之後,我覺得沒什麼比一個人健康活著更重要。茫茫人海中,我只是短暫的付出就可以讓一個人健康地活下去,讓一個家庭回歸安寧,讓他們繼續做父母的兒女、孩子的父母、朋友的朋友、工作的搭檔,我願意,去做呀!"
12 日下午 4 點,240 毫升的造幹混懸液從小餘血液中分離出來,像一顆蓄滿蓬勃生命力的種子,被護送員小心翼翼的放進保溫盒,開始一次新的接力。700 公裡之外,一個血液病患者正在病床上滿懷希望地等待新生。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