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人因為糖尿病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它的發病機制目前已經清楚,是由於胰島素抵抗,導致的血糖水平升高。對於糖尿病,從剛開始發現,再變得很嚴重,期間有很長一段時間,如果能夠採取有效的辦法控制,就不會使血糖水平一路飆升。那麼,怎樣才能夠知道自己的血糖有沒有升高?除了每天監測血糖之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觀察,身體有沒有糖尿病,看腳就知道,若腳上有這4種異常變化,說明有糖尿病,需要趕緊治療,若沒有這4種異常,說明還比較健康。
1.腳發麻
如果經常覺得腳後跟或者腳掌心發麻,時不時有遊走的麻木感,則說明腳部的神經有問題。對於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升高,會導致周圍神經病變,從而使得正常的神經信號不能夠正常傳導,所以會有麻木感,而且越是到了後期,這種麻木感會表現得越來越明顯,最終會發展成為腳部的缺血和壞死。
2.腳部皮膚發黑
導致腳部皮膚發黑的原因,跟血管有關,因為血管是給全身提供營養和氧氣的重要通道,同時身體各個部位的代謝廢物,也需要通過血管運送出去。如果血管不通,那麼血液就無法到達指定的部位,這些部位就會缺血、缺氧,並且還會有代謝廢物堆積,時間久了就會表現出皮膚發黑,甚至還會有壞疽等現象發生。對於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升高,會對血管造成破壞,腳部的血管屬於末梢血管,一旦出現了皮膚發黑,也應該警惕糖尿病。
3.腳部有瘙癢感
出現腳部的皮膚瘙癢,需注意排查是否有腳氣,如果不是因為真菌感染導致的,而是整個腳部都有瘙癢不適,則說明腳部的氣血不暢,因為氣血不能正常行走,會導致氣血瘀滯,從而使局部發生炎症反應,瘙癢就是局部異常的一個外在標誌,對於這種異常的瘙癢,也應該警惕糖尿病問題。
4.腳伴有間歇性跛行
如果不對糖尿病進行幹預,那麼越是到了後期,就越容易出現腳部的血管神經病變,甚至壞死,這會導致行走困難,所以到了終末階段會有間歇性的跛行。對於這種表現,基本上可以確定是糖尿病無疑了。
【本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慕秋,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