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會治理創新路徑 南京玄武與南大共建實踐基地

2020-12-18 新華網江蘇頻道

  10月30日下午,中共玄武區委政法委與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合作共建的社會治理(應急管理)綜合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南京玄武正式啟動。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鄒亞軍,南京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曹謙榮,南京玄武區委書記閔一峰,區委副書記、區長錢維,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楊冬梅,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孔繁斌等出席儀式。

  會上,玄武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許愷與孔繁斌籤訂並互換了戰略合作協議書,鄒亞軍、曹謙榮、閔一峰、錢維、楊冬梅見證;曹謙榮、錢維為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青年教師(研究員)楊黎婧、黃杰、張桐、林雪、於萌頒發了「中共玄武區委政法委社會治理工作專家顧問」聘書,鄒亞軍、閔一峰為社會治理一體化(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區級實踐基地揭牌。

  會上,南京東大智能化系統有限公司、鎖金村街道、新街口街道長江路社區分別就玄武區創新應用「網格+」質效評估指數系統打造全周期社會治理工作機制、智慧引領幸福鎖金、黨建引領微治理作了匯報交流。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系主任王海洲、勞動人事與社會保障系主任嚴新明、行政管理系副主任張乾友分別就玄武區社會治理創新工作作了點評。

  鄒亞軍首先感謝玄武區委區政府長期以來對南京大學各項工作的支持,充分肯定了玄武區社會治理、應急管理工作成果,鼓勵南大師生要珍惜鍛鍊機會,腳踏實地,志存高遠,從小做起,以小見大,在服務「玄武之治」中增長才幹,為實現「中國之治」貢獻力量,要圍繞黨建、教學、科研,邁出深入合作的第一步。鄒校長祝願,通過此次合作,玄武區與南京大學合作關係更加密切,取得更加豐富的合作成果,共同努力,為推動社會治理、應急管理政策實踐和學科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玄武區圍繞一體化改革,創樹了一批獨具特色的示範品牌,建立了一個智慧高效的綜合平臺,織牢了一張精準科學的治理網格,形成了一套系統完備的運行機制,打造了基層治理的善治樣本。」閔一峰強調,要聚焦現代化方向,認真落實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工作部署,堅持創建帶動、積極創新實踐,強化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科技賦能、網格管理、風險防控,著力探索具有玄武特色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社會治理新路徑。要突出融合化導向,與南京大學共同攜手,以智庫建設為載體,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資源共享為紐帶,打造理論研究、教育實訓、宣傳推介的平臺,形成創新型高校與創新型城區協同共進的良好局面。

  「微」治理與「雲」治理加持,讓治理的針腳更加精細,織出百姓幸福感。下一步,玄武區將以「全周期管理」為鑰,引入高校智力資源,培育社會治理智囊團,推動治理工作由「單兵作戰」轉變為「聯動協同」,持續為南京市社會治理能力與體系的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樣本示範效應。(玄軒)

  

相關焦點

  • 畢節大方:探索方法路徑 共建共治共享
    畢節大方:探索方法路徑 共建共治共享 發布時間:2020-12-10 09:48:38      來源:畢節日報
  • 社會治理 創新治理路徑 屢獲全國殊榮
    近年來,淮安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緊緊圍繞「把社會治理創新打造成改革主品牌」定位,堅持全局化統籌、民本化取向、系統化思維、項目化推進,不斷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新路徑,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多項探索實踐開全省、全國先河,被全省、全國推廣。
  • 隨州市民政局與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籤訂社區治理創新研究實訓...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加強和創新社區治理的工作要求,探索具有隨州特色的社區治理創新模式路徑,隨州市民政局與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聯合建立「社區治理創新研究實訓基地」。12月31日上午,在隨州市民政局舉行「社區治理創新研究實訓基地」合作備忘錄籤署暨揭牌儀式。
  • 剛剛,南京與名校聯手,發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紫君(紫金山觀察微信號:njzjsgc)梳理發現,在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中,一大批高校積極參與、深度融入,包括組建新型研發機構等一批校地融合項目在南京落地開花,現場發布的一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更是體現了優勢學科、創新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而此次與重慶大學共建研究(生)院的合作模式,更是在聯合培養人才、轉化科技成果等方面校地融合創新模式的又一探索實踐。
  • 南京與名校聯手發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而此次與重慶大學共建研究(生)院的合作模式,更是在聯合培養人才、轉化科技成果等方面校地融合創新模式的又一探索實踐。而「江寧區環東南大學知識創新圈」「東南大學玄武設計產業園」「東南大學江北新區創新研究院」等「一圈一園一院」正穩步推進,為南京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後勁和動力。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表示,南大、東大一直積極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此次推進會的召開,標誌著南京與南大、東大的深入合作又開啟了新的篇章。
  • ...為建設「第一個南大」而接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南京大學第...
    五年來,它已經成為流淌在南大人血液中、搏動在南大人心跳中、融入在南大人奮鬥中,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美好追求和不倦實踐。全校上下在建設「第一個南大」的探索過程中,形成了建設「第一個南大」的第一前提是明晰方向、第一追求是世界一流、第一使命是立德樹人、第一品牌是最好本科、第一資源是人才強校、第一動力是改革創新、第一效率是優化管理、第一姿態是真抓實幹、第一保證是黨的領導等共識。
  • 「觀點」曾紅穎:技術創新為社會治理創新提供3條新路徑
    本文回顧了技術創新對社會治理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分析了大數據等技術支撐社會治理創新的典型實踐案例,提出了技術創新優化社會治理的3條路徑和未來發展空間。本文作者系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老齡社會30人論壇成員、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社會治理室主任曾紅穎,文章來源於《科技導報》。
  • 望城區丁字灣街道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十美」創建惠民生,魅力丁字綻新顏 ——望城區丁字灣街道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望城區正加速構建「一江兩岸比翼齊飛、河東河西聯動協調」的城市發展格局,被納入濱水新城核心區域的丁字灣街道,連續三年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在前兩年開展「實在丁字」、「廉在丁字」系列活動的基礎上,今年又創造性開展「美在丁字·魅力新城」黨建主題活動,並作為街道今年基層黨建「書記工程」。
  • 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合川區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獲...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總結社會治理創新做法和先進經驗,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構建自治、法治、德治和文化力量相結合的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今年4月,由人民網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部聯合主辦2020年全國「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徵集活動啟動,得到各級相關單位踴躍參與。
  •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理論闡釋與地方實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這一重要的理論課題和實踐命題。為推動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和探索實踐,9月26日,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的第五屆地方治理青年論壇在杭州順利召開。
  • 社會治理現代化「濠江實踐」的變與不變
    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汕頭積極探索具有汕頭特色、時代特徵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社會治理水平在艱難探索中邁上新臺階,並成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期試點城市。在這一背景下,濠江區以其極富特色的「濠江實踐」,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汕頭探索提供了有效樣板。縱觀近幾年來濠江區在社會治理上的點滴,不難看出,「濠江實踐」的特點不僅在於因地制宜破難題,也在於先行先試敢探索,更在於共建共治激活力。
  • 南京玄武「社會穩定指數」體系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
    12月10日,由國家發改委體制改革綜合司「地方改革典型案例研究課題組」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誌社共同發起的「中國改革2020年度案例徵集」活動發布50個典型案例名單,玄武區「社會穩定指數」打造全周期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經過專家評議組多輪評議、順利入選,成為江蘇省在社會治理領域唯一獲此榮譽的案例。
  • 園區社區治理法治實訓基地共建籤約
    > 5月21日,蘇州工業園區社會事業局、法院舉行共建籤約,並掛牌啟用蘇州工業園區社區治理法治實訓基地。
  • 南山區南山街道第二屆社會治理創新大賽決賽舉行
    12月11日下午,南山街道「黨群共融·大南山畔」第二屆社會治理創新大賽決賽暨表彰大會順利舉行。南山街道黨工委在南山區委區政府的指導支持下,堅持發揮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核心作用,不斷探索多元主體共建新路徑,並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持續構建全民參與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激發社區活力,激活居民自治,營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氛圍,打造「民生幸福樣板城區」。
  • 南京首批10所中小學創新教育實驗基地學校授牌
    中國江蘇網訊 在12月10日上午舉行的南京市青少年創新教育學術研討活動暨首批南京市中小學創新教育實驗基地學校授牌活動上,首批10所南京市中小學創新教育實驗基地學校正式授牌,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淳生為全市60多所學校負責創新教育的老師作主旨演講。
  • 新時代中國社會治理的理論、制度和實踐創新
    這些理論、制度和實踐創新彰顯出中國之治的鮮明特色和顯著優勢,呈現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壯麗前景。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社會治理領域發生了一系列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
  • 徐州金山橋街道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 「匯治理」開啟群眾「幸福...
    中國江蘇網訊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山橋街道加快探索以黨建為統領、以德治為先導、以自治為基礎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無論是黨政部門還是群團組織、社區居民,紛紛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實施『黨建+』工程,讓老街道煥發新氣象、樹立新品牌、形成高顏值,建設『幸福金山橋』。」
  • 姜曉萍:社會治理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從主體、路徑、目標三個維度體現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內在邏輯和要素構成,對於實現社會治理理念科學化、結構合理化、方式精細化,彰顯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南京工業大學攜手飛燕遙感共建實踐教育基地 解鎖校企合作新模式
    南京工業大學攜手飛燕遙感共建實踐教育基地 解鎖校企合作新模式 2020年11月27日,南京工業大學測繪學院一行來到飛燕航空遙感技術有限公司,與飛燕遙感骨幹團隊就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校企合作相關事宜進行交流,並舉行實踐教育基地的籤約儀式和揭牌儀式。
  • 南京農業大學將與江蘇東海縣合作共建南京農業大學東海校區!
    陳利根表示,共建東海校區,有利於學校瞄準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服務沿海發展、鄉村振興、「一帶一路」、「農業走出去」等過程中,發揮大作用、作出大貢獻,將東海校區建成立足東海、輻射淮海、面向全國的科技教育「橋頭堡」。南京農業大學將依託東海校區這一重要戰略基地,加快推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構建新時代「大學」服務「大地」、服務地方發展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