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南京與名校聯手,發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2020-12-14 南報網

南京與南大、東大分別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分別發布重大原創科技成果;

南京與重慶大學籤署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框架協議,不僅培養專業人才,還致力搭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

12月8日上午,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在寧舉行。這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聚焦校地合作、深化校地融合、助推校地發展,全面加快創新名城建設的又一務實舉措。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致辭,市長韓立明,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出席。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現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毛慶 攝

校地合作,融合共贏。

紫君(紫金山觀察微信號:njzjsgc)梳理發現,在南京創新名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中,一大批高校積極參與、深度融入,包括組建新型研發機構等一批校地融合項目在南京落地開花,現場發布的一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更是體現了優勢學科、創新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

而此次與重慶大學共建研究(生)院的合作模式,更是在聯合培養人才、轉化科技成果等方面校地融合創新模式的又一探索實踐。

01

南大東大深度融入南京創新名城

近年來,南京聚力推動創新名城建設,在頂層設計、轉化渠道、創新生態、市場主體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時間追溯到3年多前。

2017年9月底,南京啟動「兩落地一融合」(科技成果項目落地、新型研發機構落地,校地融合發展)工程,作為建設創新名城的具體抓手,由此拉開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大幕。

「兩落地一融合」工程。資料圖片

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目前擁有普通高校53所(不含軍事院校)、其中有「雙一流」建設學科高校1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所),獨立科研機構136家、其中中科院系統獨立科研院所6家。

在「「兩落地一融合」中,高校是絕對的主角。

以新型研發機構為例,南京鼓勵科技人員依託高校院所優勢學科資源,人才團隊持大股組建市場化、社會化的新型研發機構,有效轉化科技成果、持續孵化科技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科技創業深度融合。劍橋大橋、中科院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深度參與,成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中的中堅力量。

南京大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這群融入南京創新名城的高校中,南大和東大表現搶眼。

此次與市政府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的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是南京校地融合的老朋友,在重大平臺建設、新研機構發展、人才培養、科技體制改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除了高質量組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外,南京市與南京大學籤署共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範區協議,首批重點事項合作計劃已經正式啟動,南大落地組建的新型研發機構也位於各高校首位。

而「江寧區環東南大學知識創新圈」「東南大學玄武設計產業園」「東南大學江北新區創新研究院」等「一圈一園一院」正穩步推進,為南京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續後勁和動力。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表示,南大、東大一直積極參與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此次推進會的召開,標誌著南京與南大、東大的深入合作又開啟了新的篇章。

接下來,南大和東大將繼續集成優質資源力量,共建重大創新平臺,加強名城、名校、名師的聯合攻關,持續探索科技創新、組織創新,努力打造成國際領先的研發基地,為南京創新名城建設貢獻力量。

東南大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推進會上,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副主任尤肖虎教授發布東南大學與紫金山實驗室聯合創新重大成果:5G/B5G基帶電路自動生成軟體系統。

5G移動通信系統具備「大帶寬、大連接、高可靠與低時延」等技術能力,正與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垂直行業應用深度融合,具備向各行各業深度滲透的巨大潛力,已成為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的核心組成部分。

尤肖虎介紹

科研人員在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的微波暗室內工作。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 攝

東南大學與紫金山實驗室聯合團隊,依託前期5G無線傳輸技術及AI技術等方面的長期積累,開創性地研製出「5G/B5G基帶電路自動生成軟體系統」,為5G垂直行業應用定製化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自主可控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

該軟體系統可根據5G客戶在技術指標、成本和功耗等方面的關鍵需求,自動生成客戶所需的5G基帶電路,從而使客戶能夠快速、敏捷地完成5G基站或終端基帶處理晶片的定製化研發。

該成果為移動通信領域EDA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的技術途徑,是我國在EDA基礎技術的重要突破。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副主任李愛民發布南京大學與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聯合創新重大成果。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中心供圖

其中,微界面強化反應技術,利用微米級高能氣、液渦流能量轉換將大規模多相工業反應器內毫-釐米尺度的傳質界面高效調控為微米尺度,實現反應壓力減半、排放減半、投資減半、成本減半和效率倍增,推動綠色化學製造。

該技術已申請專利500餘件,達國際領先水平。技術已在煉油、石化、製藥、環境治理等多個領域推廣應用50餘項,合同額超億元。在長江沿線和全國全面推廣應用,將會直接帶動萬億GDP增長與安全環保水平大幅上升。

eDNA精準生物監測技術,打破傳統以生物個體為主的監測模式,通過監測生物釋放在環境中的基因信息,僅需一杯水等少量環境介質,即可準確、快速識別環境中生物多樣性,實現監測數位化、智能化和自動化。較傳統生物監測技術,準確性提高50%,工作量下降90%,效率提高3倍,現已推廣應用於長江、太湖、淮河等中外30多個重大應用場景。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展廳。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02

重慶大學與南京探索跨區域校地融合

這次推進會上,南京市人民政府與重慶大學籤署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框架協議。與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相比,重慶大學是個新面孔。

紫君(紫金山觀察微信號:njzjsgc)梳理發現,南京和重大已有多項合作,而且推進力度非常快。重大與50多家在寧企業開展了科研項目合作,組建了南京可信機器人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系」新研機構,在創新名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10月22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會見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一行。雙方圍繞深化跨區域校地融合、共同推動創新成果轉化進行深入交流。距離此次框架協議籤訂僅一個半月時間。

重慶大學A校區第一教學樓。圖片來源:重慶大學

與以往校地合作項目不同,此次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項目是雙方共同探索的跨區域校地融合創新實踐。

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說,重慶大學長期堅持產學研合作辦學道路,這一項目是重慶大學與南京協同創新、共謀發展的重要舉措,這也是重慶大學首個異地研究(生)院,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下一步學校將以此籤約為新起點,主動加強與南京市浦口區的溝通配合,鎖定時間表、掛出作戰圖、吹響集結號,充分整合重點師資資源,全力推動項目建設。

重慶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長朱才朝介紹,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選址位於南京市浦口區南京高新區(浦口園)範圍內,將重點建設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重慶大學南京研究院,培養一批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團隊,搭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形成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共性技術成果,規劃用地約145畝。

研究生院建成後將以研究生教育為主,培養培訓各類國際化適用型人才為輔,5年期內逐步達到1000人研究生培養規模。除了教書育人,南京和重慶大學還將以研究生院為載體,共同探索跨區域校地融合創新實踐,包括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人才培養四個方面,構建具有戰略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創新型校企(地)合作模式。 

03

下一步

校地合作推動重大創新平臺

儘快取得更多實質性成果

推進會上,張敬華深度分析校地融合創新面臨的重大機遇、擔負的重大使命。

他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建立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跨區域通力合作的體制機制,加緊布局一批重大創新平臺。

「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正是落實總書記重大講話精神的務實成果。面向未來發展,創新是唯一出路,也是制勝一招,我們要把校地融合作為創新的一項核心工作抓緊抓實。

要共同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的機遇意識建立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跨區域通力合作的體制機制,加緊布局一批重大創新平臺。

要共同強化科技自立自強的責任擔當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展需求、民生需求,緊緊依靠創新驅動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經濟社會發展核心支撐力量。

要共同強化科技體制改革的路徑探索

校地雙方要通過共建重大創新平臺,探索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鍊有效銜接的新模式,在科技體制改革上探新路。

藍天白雲下的南京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紫君(紫金山觀察微信號:njzjsgc)獲悉,下一步加強校地合作,我市將著眼高質量、對照高標準、實現高水平,堅持「三個導向」、做到「四個共同」。

工作思路上,要堅持「三個導向」。

堅持目標導向,提升發展追求

◆紫金山實驗室要瞄準國家實驗室定位,在攻關前沿技術方面取得更多突破;

◆揚子江中心要緊盯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略需求,加快打造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生態文明實踐中心和美麗中國展示中心;

◆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要努力打造跨區域合作創新實踐的樣板項目。

堅持協同導向,促進優勢互補

擴大創新名城和「雙一流」高校建設的交融點,通過科研人員「雙聘制」、專業技術職稱代評、科技設備資源共享等舉措,放大資源疊加效應,打造創新共同體。

◆南京將為高校和平臺營造更優創新生態和產業化環境;◆高校要把人才集聚培養、優勢學科建設的力量向平臺集中;◆平臺要提升整合應用的能力,聚集資源為我所用。

堅持改革導向,增強機制活力

在任務凝練、人才培養、運行模式、評價考核、開放合作等方面拿出更多走在前列的探索舉措,搶佔國家重大科技布局調整的先發優勢。

紫金山實驗室。實驗室供圖

運行機制上,要做到「四個共同」。

日常運作要共同協商建立常態化會商機制,加強高校、實驗室、理事成員的互動交流。當前,要做好加強「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銜接。

政策資源要共同爭取校地雙方要立足各自條線,積極主動向上匯報溝通,爭取承接更多國家級的重大任務和龍頭項目。

支持舉措要共同保障

市科技、財政、人社等部門和相關板塊要在平臺建設、人才安居、教育醫療等方面全力支持。

希望高校充分發揮學科人才資源和科技管理服務等方面優勢,加快形成科研要素雙向流動、良性互動格局。

收益成果要共同享有完善智慧財產權和科研成果確權和收益分配機制,在科技獎勵、學術論文、專利著作等成果共享方面探索拿出更多制度性辦法。

相關焦點

  • 南京與名校聯手發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南京與南大、東大分別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分別發布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南京與重慶大學籤署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框架協議,不僅培養專業人才,還致力搭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
  • 牽手名校做強創新引擎 南京發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中國江蘇網12月9日訊 12月8日上午,「共建重大創新平臺 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會在南京舉行。會上,南京市政府與東南大學籤署「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並發布創新重大成果——5G/B5G基帶電路自動生成軟體系統。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副主任尤肖虎表示,該成果將為企業應用5G減少成本,也為5G商業化「再提速」。
  • 2019年南京重大原創成果
    2019年南京重大原創成果發布。本報記者 崔曉 馮芃攝    2019年南京重大原創成果    2020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上,全市2019年重大原創成果集中發布:    集成光量子晶片的研發與應用    (南京大學 祝世寧院士團隊)    可應用於柔性電子領域的仿生螺旋藤蔓微導線
  • 同一天,南京「牽手」三所一流大學
    高校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重要力量。比如,南大、東大在重大平臺建設、新研機構發展、人才培養、科技體制改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重慶大學雖與南京相隔千裡,但擁有著同飲一江水的深厚情感,與50多家在寧企業開展科研合作、取得豐富成果。名城、名校「牽手」籤訂4大共建協議面向未來發展,創新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制勝一招。校地融合創新面臨重大機遇,擔負重大使命。
  • 獨家發布!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系列:重大成果排名
    國家科技獎勵和教育部研究成果獎勵是鼓勵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高校科研高度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從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提取了重大成果維度,進行排名。排名方法在已發布的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重大成果維度屬於重大項目與成果模塊,包含6項指標。
  • 科技強企、創新發展!中交集團發布重大科技成果
    中交集團積極實施「科技強企、創新發展」戰略,堅持面向科技發展前沿、面向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穩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支撐了國內外一批重大工程建設,形成了中交集團獨特的核心技術競爭力,使得「中國路」、「中國橋」
  • 最新技術成果看這裡!2020世界、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重磅發布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 盧河燕)智能製造最新技術成果在哪裡?11月26日,2020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現代快報記者從開幕式上獲悉,2020世界、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簡稱「雙十」發布),以及2020國內智能製造標杆企業當天重磅發布,這些都展示了工業軟體、智能製造平臺與系統集成、機器人等方面的最新技術成果。
  • 南京最新學區劃分出爐!一批新辦學校納入名校!
    近日,建鄴區、鼓樓區、雨花臺區、棲霞區、浦口區、秦淮區、玄武區、六合區,相繼發布2020年義務教育招生最新政策,以及最新的學區劃分。 最受大家關注的是,南京各區新建的一批學校,在今年開始招生,全部高起點辦學!最新學區劃分範圍也已經敲定。
  • 聯手!科技金融研究期待新成果
    聯手!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劉捷、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袁冰、川發展(控股)總經理張宜剛、四川金控及四川銀行董事長林罡、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教授、川大副校長姚樂野教授、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尹慶雙教授等單位領導和專家應邀出席會議。編後語《四川省科技金融發展白皮書(2019)》為我省首次發布!
  • 軟科發布高校重大成果排名!這些學校出乎意料,起來看看吧
    有些人可能要說了,可以從格校友會排名usnews排名進行一個參考比對,雖然他們的評比都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確實不夠直觀,只有一個排名,很多人甚至對這個排名都有著很大的意見,就比如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人民大學居然被排到了第49名,校友會排名則更是有些離奇,今天我們所要聊聊的就是更加直觀的一些排名,那就是高校重大成果排名!主要是談各高校在去年一年中所做出的學術方面突出的重大研究成果!
  • 一批合作項目落地 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落幕
    中國江蘇網·新江蘇訊(通訊員 王彤 錢鈺玲 記者 丁小玲)12月11日下午,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落下帷幕。南京市江北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出席閉幕式並發布大會成果。本屆大會線下參會人數超過5000名,通過雲上大會在線直播瀏覽量超100萬,一批合作項目集中發布、落地。
  • 將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弘揚光大」
    中科微至即「中科微至智能製造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開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以來,又一衝上科創板的「弘光專項」項目,在中科微至之前,還有寒武紀、中科星圖、仕佳光子。  「『弘光專項』,寓意就是將重大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弘揚光大。」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系列:重大成果排名
    軟科排名54個國家科技獎勵和教育部研究成果獎勵是鼓勵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高校科研高度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從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提取了重大成果維度,進行排名。排名方法在已發布的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重大成果維度屬於重大項目與成果模塊,包含6項指標。
  • 南京林業大學新校區落戶南京農高區
    昨天的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南京農高區收穫滿滿——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管理委員會(籌)正式揭牌,17名院士專家被聘為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南京林業大學新校區和農業科技創新港落戶,中糧華潤新消費產業基金項目等8個重大項目正式籤約,一系列重大動作標誌著南京農高區建設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
  • 期中成績放榜,又一批南京學校分數曝光!
    上周南京各校期中考試已經基本結束,家長們關心的成績通告也相繼出爐,其中,一批新學校在本次考試中嶄露頭角,學校官微紛紛發出喜報: 燕子磯名校力壓仙外,總均分排名棲霞第一 9月首次招生的江北名校分校,總均分排名區公辦第二
  • 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成果豐碩
    11日下午,由南京市江北新區管委會、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行業協會、《藥學進展》編委會聯合主辦的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落下帷幕
  • 將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弘揚光大」—新聞—科學網
    11月26日,「中科微至科創板IPO(首次公開募股)獲受理,擬募資13.39億元」的消息不脛而走。
  • 2020年中國重大成果100強大學排行榜:西安交通大學居第六名
    2020年中國重大成果100強大學 2020年中國高校重大成果排名前十位的高校依次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
  • 華設全球創意中心等一批重大發展項目,正式落戶南京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會上,華設全球創意中心和江蘇省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發展項目落地南京。其間,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費高雲、江蘇省綜合交通運輸學會理事長史和平為華設設計集團揭牌。江蘇省交通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副廳長顧小平,中共南京市秦淮區委書記林濤,南京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史國君,江蘇省交建局局長蔣振雄分别致辭。
  • 南京又一所公辦名校馬上建成!|浦口區|建築面積|學區|...
    南京又一所名校即將完工!喜大普奔!剛剛南京市浦口高新區官宣,位於五橋板塊的「遊府西街小學浦口分校」建成時間定了!項目主體已建成,預計將於2020年6月30日全部完工!江北再添一名校!遊小浦口分校的建成對於五橋板塊來說意義重大,項目預計今年建成後就會投入使用(具體以官方發布為準),區域教育配套升級,周邊一批業主直接受益。今天我實探了這所學校,發現項目主體基本完工,正在做內部裝修,部分地面正在平整和貼地磚,操場也顯現雛形。1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