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院士分享經驗:血脂高,莫慌張,謹記3句話,少往醫院跑

2020-12-16 袁醫生課堂

導語:

黃克智院士在血管養護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它今年93歲高齡,血管保養得非常好,整個人看起來也非常的精神,被人稱為長壽專家。

黃院士自己本人曾堵塞過三根血管,經過自己6年的調理,堵塞的血管已經恢復如初。

隨著年齡的增長,黃院士也受到衰老的影響,血管出現了血脂高、血管瘤、血栓的現象。

不過黃院士始終堅持不做手術,堅信自己,並採用保健手段,經過6年時間,血管終於恢復到了健康。

黃院士曾做過一次演講,主要是關於血管養護,以及養生的"秘訣",並分享給大家。

牢記第一句:提前預防、早發現至關重要

血栓的形成之後,我們早期很難發現一些較為明顯的症狀,只有血管發生堵塞後,我們人體才會有一些較為明顯的症狀表現出來,不過等發現的時候,血栓或許已經形成較多了。

晚上的時候是血管類疾病的高發期,因為夜間我們血液循環,會變得非常緩慢,處於一個"高凝"的狀態,此時更易導致血管堵塞。

不過這種情況,有利也有弊,夜間是我們檢查血管是否有異常的最佳時間,你若在晚上察覺自己身體有以下幾種異常,勸你趁早做下檢查。

睡覺時出現4種異常,很有可能是血管中存在血栓

異常1:胸痛

晚上睡覺的時候若察覺自己有胸痛的症狀,很有可能是血液中出現了血栓,人體心臟存在血栓以後,會導致胸口處感覺到放射性疼痛,嚴重的時候還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

異常2:單側麻木

人在睡覺的時候,若感覺自己經常有單側麻木的症狀,需要注意,可能是你的血管中血脂含量過高,並存在血栓。

血脂含量增多後,血液循環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肢體部分出現供血不足的現象,肢體部位得不到血液滋養,就會出現單側麻木。

異常3:腳部冰涼

晚上睡覺的時候,腳部若經常出現冰涼的症狀,或是血脂含量已經超標。

腳部本身屬於人體較為遠端的器官,血液循環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血脂含量過高后,對腳部的血液供應會出現異常,最終腳部就會出現冰涼的症狀。

異常4:睡覺經常流口水

睡覺的時候流口水本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症狀,不過睡覺的時候經常流口水就屬於異常現象了。

血脂含量超標後,腦部血液循環會出現障礙,隨之會影響我們的舌下功能,引起吞咽功能障礙,出現睡覺經常流口水的症狀。

牢記第二句:血管衰老實屬正常,做手術需謹慎

血管會隨著年齡增長出現老化的情況,這種現象實屬正常。

黃院士想告訴大家的是,接受器官老化的現實,保持良好的心態,這點非常重要,其次,年齡增長後身體的防禦能力會逐漸下降,這個時候若冒險做手術,風險非常大,並且對心臟的考驗也很大。

牢記第三句話:保護血管,日常要保持良好習慣

黃院士自己的血管堵塞過三根,在他的精心調理下,幾乎沒有去過醫院,這是因為黃院士日常有著良好的習慣。

首先,堅持鍛鍊

黃院士每天堅持鍛鍊1個小時,多少年如一日。

生命不息,運動不止,堅持鍛鍊身體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減少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堵塞。

建議每天可以跑步、遊泳、騎自行車等,堅持下去,血液流通會逐漸通暢。

其次,多喝水

多飲水對血管益處頗多。

在喝的水杯中,可以泡點雲臺冰菊,它屬於懷菊亞種,含有胺基酸、菊甙、硒元素等。

臨床證明:

胺基酸:能抑制血管早衰,幫助提升血管彈性,抑制血管內壁上堆積大量脂肪;

硒元素:對脂肪有很好的溶解能力,可減少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保護血管健康;

菊甙:有助於修復受損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毒素、垃圾堆積。

溫水泡服,容易被人體吸收。

小知識:

飲食搭配要合理

飲食對血管的影響非常大,不健康的飲食會損傷血管內壁,加快血管動脈硬化提前到來,健康的飲食能減少脂肪含量,促進血液循環。

生活中建議多吃一些清淡的蔬菜食物,不要經常吃過於油膩、高脂、高鹽食物。

另外,用餐的時候,做到細嚼慢咽,不要暴飲暴食,堅持下去,能降低血管病變機率。

相關焦點

  • 93歲院士研究骨病60年:骨疏鬆莫慌張,謹記3句話,少往病房跑
    93歲的高院士,對於骨骼維護有著自己獨到且專業的理解,憑藉60年的從醫經驗,高院士曾治癒了無數的骨疏鬆病症患者。不僅被患者稱頌不已,在業內同行中,也有著極高的聲望和地位。殊不知高院士本人也曾是一位骨質疏鬆的患者,在一次骨病測量中被查出骨骼密度僅為-3.4,經過半年多的調理,骨骼狀況才恢復如初。如今的高院士身體狀況並不亞於一些中老年人,而且這麼多年來從未出現過骨折狀況,全賴骨骼保養得當。根據高院士本人所說,若想防範骨質疏鬆病情出現,首先就要找到骨疏鬆的原因,然後對號入座,謹慎避免,才能更好改善骨骼狀況、降低骨病發作機率。
  • 85歲院士經驗分享:轉氨酶升高,莫慌張!記好3句話,少往醫院跑
    在我國肝病領域中,有這樣一位院士,他從事肝病研究50多年,現任「世界肝炎聯盟公共衛生學專家」。雖然今年已經85歲高齡,但他仍堅持在肝病研究「一線」,很多人稱他為「醫學界的傳奇」,他就是莊輝院士。莊輝院士曾在採訪中向大家分享了預防肝病的方法,總結為3句話,希望能幫到你。轉氨酶升高,莫慌張!
  • 88歲院士經驗分享:血管堵了,莫慌張!謹記3句話,少往醫院跑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88歲院士的從醫經驗,這位「傳奇」人物數年來的研究成果,為眾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帶來的「一片曙光」,別看他已經88歲高齡,走起路來還是虎虎生風。這個人就是——朱曉東院士,我國科學院院士,他曾經就有三根血管出現堵塞現象,卻在自己六年的調理下,恢復如初。
  • 93歲院士的經驗分享:血管堵了,不要慌!牢記3句話,少往醫院跑
    有這樣一個人物被稱作為是"醫學界的傳奇",是清華大學和俄羅斯學院的一名院士,今年雖已經有93歲的高齡,但是依舊精神煥發、神採飛揚,許多人也稱他為是"長壽專家"。他之前身體中有三根血管被堵,經過長達六年時間的自我調理,身體恢復健康,可以說是無數病人心中的模範人物。
  • 八旬院士分享經驗:轉氨酶升高,莫慌張!牢記3句話,少往醫院跑
    這是一位被稱為「醫學界傳奇」的院士,他1961年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第一醫學院,現任衛生部肝炎防治領導小組成員,至今已經研究肝病50餘年。雖然至今已85歲高齡,但仍然紅光滿面、鶴髮童顏,堅守在研究肝病的最「前線」,對我國防治肝病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莊輝院士轉氨酶對肝臟代謝功能具有催化作用,它通常存在於肝細胞內,是測試肝功能的重要指標,血液中轉氨酶含量升高,通常意味著肝病來臨。
  • 93歲院士分享經驗:血管堵了先別慌,記住4句話,或讓你少跑醫院
    93歲院士分享經驗,血管堵了先別慌,記住4句話讓你少跑醫院黃克智院士現在已經93歲高齡,就遇到過讓人棘手的血管問題,不過經過自己的調理,血管也變得通暢了,因此他在這一方面十分有經驗,現在他是清華大學唯一一位兼俄羅斯科學院的院士,那麼我們一起看一下他所分享出的經驗吧。
  • 93歲院士分享經驗:染上HPV,不要怕!記住3句話,醫院能少跑
    孫院士今年雖然已經93歲高齡了,但她卻一直以來都活躍在婦科疾病領域的前線,對於宮頸疾病頗有研究。然而,孫院士曾經也是一名曾被宮頸疾病深深困擾過的病患。她的宮頸曾查出了幾種高危亞型的HPV病毒,確診時,李院士已經是65歲的花甲之年,然而,對於這種情況,她也沒有過多的畏懼情緒。
  • 90歲孫燕院士的忠告:肝不好,先別慌!牢記2句話,少往醫院跑
    孫燕院士可謂是我國腫瘤圈的"頂梁柱",今年90歲高齡的他,依然堅持守在腫瘤研究的一線。這位老院士,從30歲起便致力於研究癌症,在一次講座中孫燕院士,談到了肝癌,我國被稱為"肝癌大國",每年新發肝癌患者高達百萬。
  • 91歲孫燕院士,研究血脂60年,提醒:3種食物升血脂太強,要少吃
    孫燕院士,今年91歲,從30歲時便開始研究心血管疾病,至今已有60餘年。平時十分注重對於高血脂的研究,包括但不限於高血脂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雖然孫燕院士今年已經91雖高齡,可是若不說,根本看不出來他的年齡,走路帶風,精神抖擻,精神狀態好極了。
  • 「3次閻羅王差點叫我去」,96歲院士分享了五條長壽經驗
    來源:健康時報12月8日,作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現年96歲的王振義院士現身上海開放大學直播「上海市民健康素養第一課」。
  • 「3次閻羅王差點叫我去」,96歲院士分享了五條長壽經驗!值得看看
    精彩生活·快樂健康 近日,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終身教授, 現年96歲的王振義院士現身上海開放大學
  • 首次公開:97歲院士,從血脂黏稠到血液清澈,只因常做2件事
    97歲的魏院士前些年是身體最硬朗的,馬上100歲了都能獨立生活,思想也很順暢,但是就在去年突然感覺頭暈乏力,身體大不如前,自覺不妙就去醫院檢查了一圈,結果顯示血脂高了,沒想到自己研究血脂研究了半輩子自己最終也換上了此病,於是調整了生活習慣,隔三差五還要出去運動,1年後複查血脂就降下來了,同事都說他研究到了精髓,他笑笑,實際上降血脂很簡單
  • 短短兩年,從心梗到血脂正常!76歲內科專家,分享治療經驗之談
    我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中顯示,我國血脂異常的人數已經高達40.1%。相當於每5個人中,就至少有2個人血脂處於「亞健康」水平。血脂高,逐漸成為困擾不少人的首要心血管問題。如果血脂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抑制,可能就會滋生血栓,增加心肌梗塞、腦卒中、心絞痛等風險。
  • 93歲院士3根血管堵,沒放支架好轉了,醫生:年紀大別輕易手術
    93歲的黃克智是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教授、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曾在清華大學做過「健康是成功之本」的演講,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 從血脂黏稠到血管清如水,58歲師傅做了一事,分享經驗:多食1物
    李師傅,58歲,是個工程師,已經工作30年了。他愛吃油膩的麵條,還愛喝白酒。自工作以來,體重每年都在增加。十多年前,他發現血脂有點高。為自己和親人一樣患上腦梗塞、偏癱,他去醫院檢查,發現甘油三酯超標,頸動脈、冠狀動脈輕度阻塞。但是,慢慢地,李師傅發現了一樣東西,幫助他很好地降下了高血脂。
  • 47歲女子,3個月甘油三酯6.3降到2.3,分享經驗:常吃一酸
    今年九月份的時候,公司組織全體員工進行體檢,張女士就查出血脂偏高,尤其是甘油三酯的水平已經高達了6.3,正常來說,甘油三酯的水平必須要控制在1.7以內才算正常,而張女士已經高達了6.3,這個時候就必須要進行血脂調理了,醫生告訴張女士,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一旦血脂高到一定的程度,就很容易誘發腦梗、心梗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到那個時候再治起來就非常困難了
  • 蘿蔔配一寶,少往醫院跑,每天喝點排毒不上火,排宿便不便秘
    蘿蔔配一寶,少往醫院跑,每天喝點排毒不上火,排宿便不便秘北方的秋天到了,秋風起已經有點涼了,天氣也變得乾燥起來,皮膚都緊繃。每到秋天,這秋燥會讓很多人不舒服。把破壁機清洗乾淨,擰緊杯體,把蘿蔔和梨子塊倒入破壁機中,倒入適量的清水,我一般會把水加到最大,最大可以打400毫升,足夠3個人每人一杯了。今天是選擇的果汁鍵,2分鐘輕鬆搞定,快捷而細膩。打好以後會自動鳴叫,自動停止,很省心,也特別的簡單。
  • 內科醫生建議:不想血脂升高,請謹記這3點
    很多人都認為雞蛋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對於高血脂患者和血脂偏高的人群來說是很不利的,否則就會導致血脂升高,那到底能不能吃呢?高血脂不能吃雞蛋?內科醫生建議:不想血脂升高,請謹記這3點一、高血脂和飲食的聯繫如果我們經常吃一些油膩食物,攝入的熱量過剩,身體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引起肥胖、血脂升高。在平時飲食中偏食嚴重,愛吃油膩肉類,蔬菜水果攝入量不足,維生素礦物質這些必需營養素的缺乏,也會導致血脂高。
  • 科學養生 ▏中科院院士、心腦血管專家醫師的10句話,對中老年人太...
    中科院院士、心腦血管專家醫師的10句話對中老年人太有用了!國醫大師陳可冀教授,是中科院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著名心腦血管科專家、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會長,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 68歲老人,甘油三酯從5.6降到1.7,經驗是常吃一酸,不升血脂
    隔壁村的沈大娘,今年68歲,兒女們如今都成家立業搬到了城裡去住,好幾次都讓沈大娘過去一起住方便照顧,每次都是住上幾天沈大娘自己就坐車偷偷回來,說在城裡住不慣,自己在老房子裡,有著街坊鄰居還能常常拉拉呱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