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七星關區:綠水青山蘊福祉 齊心創衛美家園

2020-12-22 澎湃新聞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柴睿 通訊員 李金苗)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是一項民生工程,堅持為民創衛,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創衛的成果,是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初心。

2010年,畢節市七星關區獲得「貴州省省級衛生城市」稱號;2017年,畢節市七星關區吹響了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號角,全區人民上下齊心、攻堅克難,通過了病媒生物防制、省級暗訪、國家級暗訪等多項重點工作,「創衛」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如今,城市環境衛生水平逐步改善,群眾參與環境衛生治理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全民「創衛」蔚然成風。

農貿市場事關千家萬戶,一頭連著市民的菜籃子,一頭繫著城市文明。

畢節老桂花市場建於1988年,面積約6000多平米,30年的時光裡,它滿載著一代又一代畢節人的生活記憶。

隨著時代變遷,桂花市場合理布局、硬體設施、環境衛生、日常監管等方面漸漸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搬遷勢在必行。

2017年,七星關區對老桂花市場進行了拆除和搬遷。總投資2.35億元、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的新桂花市場投入使用後,讓曾經混亂不堪、汙水肆流的露天菜市攤,有了商場一般的敞亮門面;昔日肩挑流動在街頭巷尾的小攤販,有了固定攤位和遮風擋雨的落腳點。

農貿市場改造後

農貿市場的變遷,見證著城市的智慧發展。如今,布局合理、設施完善、通道順暢、畜禽銷售標準、汙水處理規範的各大農貿市場順勢而起,垃圾成堆、車輛亂停亂放、佔道經營等老舊面貌難覓蹤跡。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規範農貿市場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為改善農貿市場衛生環境,近年來,七星關區按照國家衛生城市標準,下大力氣對城區老舊農貿市場進行提檔升級改造,通過「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規範一批、關停一批」的途徑,完成7個老舊農貿市場拆除工作,新建或改擴建3個農貿市場,致力提升城市形象和群眾生活質量。

為有力促進文明新風融入農貿市場,進一步營造文明創建氛圍,七星關區對照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標準,重點解決亮證經營、場容場貌、衛生秩序等難點重點問題,提高市場業主、市場管理者、市場內經營戶參與創建的積極性,紮實推進農貿市場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同時,七星關區還實行「統一藥物、統一時間、統一行動」的毒餌投放,市場內衛生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

山賦予一個城市智慧,水則賦予一個城市靈性。

在七星關高處俯瞰,倒天河河水碧波蕩漾,猶如一條蜿蜒的玉帶,穿城而過。

作為七星關人民的大水缸,奔騰不息的倒天河,孕育了一代代兒女,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七星關文化。然而,蜿蜒千裡的「母親河」母親河在為群眾輸送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受到嚴重汙染。

近年來,七星關區實施了倒天河水庫飲用水源地全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壯士斷腕、攻城拔寨、雷霆治汙,全面打響了倒天河保護與治理的攻堅戰和持久戰,誓還倒天河千裡碧水。

為了還市民一片清澈的河水,七星關區以「五城同創」為抓手,通過控制種植汙染、取締養殖汙染、推進庫區住戶搬遷、完善環保基礎設施等措施,確保倒天河水源水質達標率持續穩定在100%。同時,明確河道長效保潔「三定」模式(即定人員、定河段、定時間),全面加強城區河道常態打撈工作。並在水庫周邊栽種畝斑竹、香樟、火棘等植物,提高水庫水源涵養和水體自淨能力,布設起水源地保護的「綠水閘門」。

如今,倒天河逐步褪去沉痾,水質全面好轉,「母親河」煥發勃勃生機。

倒天河的蝶變,得益於七星關區從未間斷過的「創衛」工作。為了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七星關區投資近40億元實施了「19456」工程,整治了倒天河,提升了9條城市道路的景觀,改造了4個高速公路出口,靚化了5個門戶節點、美化了6個片區環境,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群眾的滿意度大幅度提升。

如果說,倒天河是七星關區人民的「大水缸」,那麼城市汙水處理系統則是城市的「海綿體」。為加快推進城市汙水處理系統建設,七星關區制定了《七星關區城鎮生活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新建汙水處理廠3座,使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97.3%。同時,大力推進城市汙水管網建設,並對原有漏損管道進行整改,有力地提高了城鎮汙水的收集率,滿足了168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不僅僅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一項重要標準,更關係著人民健康、城市形象和發展環境的一個要求。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管理先進的新建住宅小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已經成為了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相比之下一些城市老舊小區設備設施落後、功能配套不全、衛生條件差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病媒傳播的滋生地,給市民生活帶來極大困擾。

市東街道清畢社區是七星關區的老舊小區之一。自創衛工作開展以來,社區將轄區內的30個院落劃分為4個網格進行管理,並對9個院落進行改造升級,封閉老式灰道、灰孔,有效促進小區環境衛生質量的改善,讓昔日「髒、亂、差」的小區大變樣,居民們讚不絕口。

社區幹部組織志願者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趙夢楠攝

老舊小區改造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為了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提升群眾獲得感,七星關區堅持以人為本,對老舊小區實行管道清淤、雨汙分流、路面硬化、綠化、垃圾清理等工程,切實解決了老舊小區排水難、出行難、環境髒亂差等實質性問題。一批在城中村、老舊小區長期存在的「頑疾」將得到「根治」,為七星關區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臭氣燻天,蛆蠅成群,無從落腳」曾經是七星關區旱廁的真實寫照,這些旱廁存在布局不合理、設施簡陋、衛生條件差等問題,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也影響了城市文明形象。

為了預防控制好病媒生物,有效降低媒傳疾病的發生。七星關區對172個旱廁進行改造或拆除,加強了公廁的日常保潔管理力度,努力提高管理員的規範文明作業水平,確保公廁的整潔乾淨和正常開放。同時,七星關區組織開展了病媒生物孳生地整治專項行動,逐步降低了 「四害」密度。

目前,七星關區封閉灰道1286個,灰孔8919個,孳生地治理率達95%以上,防鼠設施合格率達到96.24%,防蚊蠅合格率達到95.77%,有效防止了病媒生物傳播疾病的發生流行。

創衛,涉及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需要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隨著創衛的不斷深入,七星關區一系列「大動作」劍指「創衛」難題。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佔道擾民問題,七星關區各級、各部門聯合聯動,加大執法力度,深入開展馬路市場整治及主要道路兩側市容秩序「十亂」整治,落實城區主要道路「門前三包」責任制,每周定期對城市「牛皮癬」進行清理,徹底清理有礙觀瞻市容的髒亂差現象,城市面貌得到有效提升。

城市公園扮靚城市

同時,七星關區全面開展市政道路維修年度惠民工程、雨水管道清淤疏通、市政橋梁檢測、障礙物清理等市政設施養護項目,累計完成65條市政道路(路段)的主車道整修任務、整修面積29.3萬平方米,疏通雨水管道156公裡、清淘雨水井12362座,清理各類障礙物1225處,橋梁檢測15座,市政道路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創衛」不是一個人的事,全民參與創建,才能發揮最大動能。為了讓「創衛」觀念入腦入心,七星關區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了創建宣傳教育。志願者上街入戶面對面、心貼心、零距離進行宣傳,發放「五城同創」、城市管理方面的宣傳資料;在城區天橋和沿街商鋪、單位LED電子屏滾動播放創建宣傳標語、公益類廣告語或溫馨提示等有關內容,營造了良好的創建氛圍,掀起了人人動手、清潔城市,建設健康七星關的熱潮。

如今,漫步七星關,街道乾淨整潔,公園綠意盎然,小區環境優美……「創衛」讓七星關散發出濃濃的人情味,好山好水好空氣、宜居宜業的城市魅力進一步彰顯。

下一步,七星關將強化工作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將「創衛」工作進行到底,努力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路更暢、城更靚,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一審:柴 睿 魯 禕

二審:陳嘉新

三審:白 熒 譚 莉

相關焦點

  • 貴州七星關區:全面推行河長制 水清岸綠惠民生
    近年來,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將河長制工作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解決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域岸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河湖編織起一道道保護網。赤水河是七星關區境內的主要河流之一,從林口鎮雞鳴三省村流入團結鄉、生機鎮、清水鋪鎮等7個多鎮,河段總長89.2公裡。
  • 七星關區:文明新風惠萬家
    通過精神文明建設,七星關區連續3屆蟬聯省級文明城市,連續5年在「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省級考核中位列全省88個縣區前10名。文明的新風,在「三省紅都」的大地吹拂。  今年七星關區4人獲得全省「道德模範」,4人獲得全市「道德模範 」,9人入圍「貴州好人榜」,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
  • 【中國的脫貧智慧】貴州畢節七星關區:烏蒙山下奏響致富最強音
    三省交界,烏蒙腹地,漫漫群山遮住的不僅是視線,也擋住了畢節七星關區的致富路。巨變,發生在這5年。2020年,再看七星關區,烏蒙山上已開滿刺梨花,山腳下農業大棚鱗次櫛比。再遠一些,移民安置點歡聲笑語,企業產區熱火朝天 ……新家:安置點的幸福生活從畢節城區乘坐公交車,半個小時就能到達七星關區柏楊林易地搬遷安置點。
  • 畢節市七星關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 崔英魁葛傳彥等...
    會議現場6月9日,畢節市七星關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區行政辦公中心大禮堂開幕。崔英魁、胡敬斌、周延、葛傳彥、趙德文、敖祥、袁媛、張媛、胡家敬、肖世華、胡衛國、呂藝華、葉榮在主席臺前排就座。胡敬斌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七星關區人民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對畢節試驗區工作的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七星關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 七星關區:發展林下經濟 打造綠色銀行
    七星關區:發展林下經濟 打造綠色銀行 發布時間:2020-12-16 09:53:29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林業局指導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
  • 線上線下發力 打通消費扶貧路 七星關區消費扶貧助力農特產「風行...
    「茂源人家」的雞蛋走俏粵港澳市場,是七星關區深化消費扶貧的生動實踐之一。為了助力本地農特產走出深山,七星關區充分利用廣州、深圳對口幫扶資源,搶抓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建設機遇,發揮廣州、重慶、長沙、北京、河口五大聯盟渠道優勢,全力拓展市外五大目標市場,助力貴州農產品「風行天下」。
  • 七星關區:放假不放鬆 時刻繃緊地災防災安全弦
    時下正值「五一」小長假,記者來到七星關區自然資源局,發現這裡的工作節奏和往常並沒有什麼區別,裝有監控系統的電腦前,工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每一項數據的變化,值班電話也不時會響起,既有上級部門打來的地災防治指示,也有對各鄉鎮地災監測點的工作調度。七星關區有關部門測量裂縫變化情況「任何時段都是重點時段,我們的值班值守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不分上班期間和節假日期間。」
  • 咬緊牙關再發力 堅決奪取最後勝利——七星關區堅決高質量打贏脫貧...
    今年79歲的趙連全是七星關區清水鋪鎮橙滿園社區最早一批種植橙子的農戶,如今他家種植的橙子遠銷浙江、上海、山東等地,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還修起了小洋樓。趙連全所在的橙滿園社區是七星關區最為偏遠的幾個鄉村之一,與四川接壤,轄區內山高坡陡、土地貧瘠。上個世紀還是望天吃飯、食不果腹的極貧鄉村。
  • 貴州七星關區:熊家兩張彩照的幸福夢想
    熊祥富今年61歲,20歲就入黨了,家住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壩鎮蘇嘎村。記者走到村口打算前往熊祥富時,一位漢族婦女熱心指路並且感慨「現在苗族村民生活非常好,他們打工賺了不少錢」 。     果然,熊祥富家兩層水泥洋房,外面貼著潔白的瓷磚。
  • 七星關區阿市鄉:100餘名農民工坐上「專車」去挑工作
    近日,七星關區阿市鄉組織165名務工人員,乘坐「專車」前往七星關區經濟開發區選崗就業。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行駛,車隊停靠在七星關區經濟開發區附近。165名務工人員有序進入經開區,實地參觀考察了華耀服裝廠、可雅內衣廠、陸海龍騰鞋業等公司。
  • 七星關區「一清一建一引...
    近日,七星關區長春堡鎮扶貧車間裡全是一番熱火朝天加急復工的景象。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七星關區長春堡鎮採取「一清一建一引」(3個1模式),促進本地勞動力返崗就業或轉移就業,認真有序做好疫情期間復產復工統籌工作,引導務工人員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搶抓機遇和時機,實現務工人員就地就近就業和在家門口就業,確保群眾不因疫情致貧和返貧,保障群眾穩定持續增收致富。
  • 央視《海峽兩岸》報導「2017臺灣美食文化嘉年華-走進七星關區」活動
    4月11日20:30,中央電視臺4頻道《海峽兩岸》欄目播出了「2017臺灣美食文化嘉年華-走進七星關區」活動,時長2分28秒,報導了該活動開幕式和七星關區大南山苗族文化。    為加強對畢節市、七星關區的宣傳推介,經國臺辦九洲文化傳播中心、畢節市臺辦、七星關區委統戰部、七星關臺辦邀請,4月6日至8日,中央電視臺4頻道《海峽兩岸》欄目製片人高輝、攝像記者李軍、文字記者鄭宇燕一行3人赴畢節市採訪拍攝。
  • 七星關區部分鄉鎮將開通到畢節高鐵站班車
    為切實做好通過高鐵進出七星關區旅客的道路客運保障工作,近日,筆者從七星關區公路運輸管理所了解到,畢節市結合畢節東、西客站和汽車北站客運班線運營情況和七星關轄區內客車運力現狀,調整客運班線到畢節梨樹高鐵客運樞紐始發或配客
  • 張集智到七星關區和金海湖新區開展 服務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活動
    在貴州貴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調研11月18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集智到七星關區和金海湖新區開展服務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活動。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強化技術創新,做精核心產品,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貢獻力量。
  • 七星關區自然資源局:開展「黨課開講啦」專題黨課活動
    8月14日,七星關區自然資源局開展「黨課開講啦」專題黨課活動,進一步深化全國兩會精神及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市委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區委二屆十次全會精神的宣講學習,鞏固拓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 把大醫院搬到家門口——七星關區「醫共體」建設工作小記
    在七星關區德溪街道衛生院,67歲的患者周雨衝正躺在床上接受針灸治療。 「醫共體」建設試點開始後,七星關區中醫院安排全科醫生下沉德溪街道衛生院,一方面提升該院的診療技術,一方面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區中醫院給我們派了6名醫生,在他們的帶領下,我們的團隊日益壯大變強。」
  • 每日事故案例 | 畢節市七星關區天河廣場項目「7•2」塔吊倒塌較大事故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出資人:七星關區人民政府。登記住所: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百裡杜鵑大道水廠下側。註冊資本:貳億陸仟萬圓整。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5205231435029XX。法定代表人:張華。成立日期:2014年9月15日,經營範圍:市政工程、房屋建築工程、鋼結構工程、防水工程等。
  • 七星關區第四實驗學校舉行2020年冬季趣味運動會
    為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弘揚學生們不怕苦、不怕累、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近日,七星關區第四實驗學校舉行2020冬季趣味運動會。讓學生們喜歡體育、愛上體育,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通訊員丁芹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馮相清編輯顧野靈
  • 面對「夏秋決戰」,七星關區抱定戰則必勝的信心、下定破釜沉舟的...
    「脫貧攻堅」,簡單的4個字,但放到七星關區,就變成了減貧3.6萬人、實現所有貧困村出列、實現所有脫貧指標達到國家驗收標準的事實。——任重道遠,七星關不可不弘毅。當七星關遇到脫貧,攻堅節奏變得更快、更準、更強。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⑤|七星關區雞鳴三省旅遊景區:打造紅色文化...
    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