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甜點 京味兒奶餑餑

2021-02-17 樂玩北京城

  奶餑餑屬於蒙古族小吃、乳製品。滿清入關時,奶餑餑隨八旗蒙古族人傳入關內。

  餑餑是滿族人對主食點心的一個統稱,比如煮水餃也叫「煮餑餑」。奶餑餑是精緻的乳製品小吃。清初滿族人入關時,同來的有大量八旗蒙古族人,他們喜歡喝奶茶,吃奶餑餑,因此街市上出現了不少專為滿蒙旗人而設的奶茶鋪。奶餑餑狀如一隻普通月餅,表面印有寓意福祿壽全的各式吉祥圖案,深得達官貴人喜愛。

  「奶餑餑」可不是一般的「餑餑」!它是北京傳統奶制風味小吃。奶餑餑營養豐富,質地柔軟細潤,味道香甜可口。早年北京奶製品很多,除奶酪,還有奶卷,奶餑餑,酪幹,水烏他等。奶卷是純奶油蒸去水份,器皿定型成奶皮,包甜餡,即成奶卷或奶餑餑。

  將芝麻仁碎末與白糖、糖桂花、牛奶一起拌成白糖餡,將碎奶皮放在碗中,用筷子攪成稠糊狀;取約三錢重的奶糊,在油紙上攤成二寸見方的奶皮;將攤好的奶皮墊著油紙放在案板上,再蓋上一張油紙,輕輕摁平,揭去上面的油紙;取四錢白糖餡放在奶皮中間,用下面墊著的油紙將奶皮四周兜起,把餡包嚴呈球形,收口朝下,隔著油紙按扁即成奶餑餑。

  相傳民國十來年,東安市場開了一家叫豐盛公的奶酪店,主顧主要是東北城的王公府第。店裡也賣奶卷和奶餑餑,客人到這裡喝奶酪,只要夥計把奶餑餑、奶卷往上一端,沒有人不想拈兩塊來嘗嘗的。可惜的是,隨著舊東安市場的拆除,豐盛公也就不復存在了。

(*內容整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閒話老北京的「餑餑」!
    「餑餑」這是老北京話,有人說餑餑是滿語,是滿族人對麵食的統稱,實際上蒙古族也這麼叫,早在元朝,北京城就有」餑餑「這個詞兒,因為元朝是蒙古族統治,元世祖忽必烈改金中都為元大都,北京市面上就出現了以「蒙古餑餑」為主的點心,到了清朝,滿族皇帝入關,又有了「滿洲餑餑」,當時的老百姓私下裡統稱為韃子餑餑
  • 天津人耐吃的「餑餑」,可海了去了!
    大部分的麵食,從最常見的饅頭、蒸餅,到排隊好久才能買到的點心,都可以統稱餑餑。都可以被稱為「餑餑」。比如,上過《舌尖3》的祥禾餑餑鋪,就是賣點心噠~**貼餑餑**小編家日常熬魚、燉肉,一定就著玉米面餑餑才行。解膩的粗糧與下飯的大魚大肉,才是絕配啊!
  • 為何老北京管點心叫餑餑或糕點,就是不提「點心」二字?
    從元代開始北京的糕點包括餃子、包子、饅頭之類的麵食都可以統稱"餑餑",過去北京人忌諱管糕點叫點心。這是為何呢?這個詞源於東晉,表示百姓以糕餅犒勞士兵,而到了明朝,面對凌遲處死的酷刑,家屬都會買私下通劊子手,通常就是一個裝著酒菜和銀子的提盒,祈求掌刑者"關照關照、點心點心"。
  • 《幸福裡的故事》裡的京味兒,還是欠點火候
    今年播出的兩部老北京味兒電視劇《什剎海》《幸福裡的故事》,仍然延續了這個故事套路。 今年的兩部京味兒電視劇,全靠老戲骨撐著:《什剎海》中劉佩琦把皇城根下老北京有牌有面有脾氣的莊大爺演得趣味橫生,曹翠芬飾演他的老伴金顏,她身份金貴,是前貝勒府格格,曹翠芬的氣質、形象、表演都深入人心。 正在播出的《幸福裡的故事》中,熟悉的老戲骨們味道十足,秦焰、劉莉莉扮演的金大爺、金大媽,幾個場景就勾勒出老北京味兒。
  • 萬維設計|和平菓局,京味兒主題街區設計,打造場景沉浸式體驗
    從去年火爆全中國的」京味兒「主題街區」和平菓局「的設計,也許能找到一些思路。項目背景2019年1月,北京市東城區政府正式對外公布了王府井步行街改造計劃,和平菓局項目是繁榮商業街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和平菓局也是百貨大樓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
  • 逛一逛低調文藝的楊梅竹斜街,給你想要的京味兒,找回老北京記憶
    城中共有三家分店,衝著可以感受老北京生活氣息的二樓露臺和大窗口,就很值得來一趟楊梅竹斜街的這家分店。楊梅竹斜街,最接地氣的胡同。這條街上保留了一些明清時的建築,有著濃厚的胡同生活氣息,以及還藏著一些低調文藝。
  • 劉一達推京味兒新作:話說、畫說北京城裡的「人五人六」
    我認為,這是文學中純粹的京味兒語言。」著名作家劉一達近日推出新作《人五人六》,作為一位人們印象中典型的京味兒作家,他這樣形容「文學中的京味兒語言」。劉一達推京味兒新作《人五人六》 小新 攝  劉一達,北京讀書形象大使,京味兒作家的代表人物。
  • 深夜市集裡品京味兒
    記者 武亦彬 攝深夜來臨,當城市進入夢鄉,王府井步行街也越來越冷清,但北京市百貨大樓地下二層的老北京沉浸式體驗館和平菓局卻熱鬧起來,擺滿各種小攤兒的深夜市集吸引人們前來淘貨。記者了解到,從上周起,百貨大樓將大柳樹夜市搬到了商場裡,每周五晚8點到凌晨2點營業,讓人們體驗煙火味十足的老北京城夜生活。
  • 穿越四九城,品味老北京
    這個名字飽含了人們對老北京文化和情懷的惦念。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重要古都,老北京特有的飲食文化也有著很多說道。北京的吃食可以說是集天下之大成,考慮到地理位置因素,北京風味主要是建立在北方飲食習慣的基礎上,但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則又融合了全國各地的特色風味。
  • 老北京的小吃--炸灌腸
    現如今,北京許多號稱老北京風味兒的餐廳,還有那廟會售賣的炸灌腸之所以吃著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兒,主要還是製作工藝的問題。就說灌腸的片兒,早先不是拿刀切出來的,而是用刀旋切,切出來的片兒有薄有厚,只有這旋切法才有效果,炸出來的灌腸薄的地方酥脆,厚的地方嫩軟。吃炸灌腸必須沾著蒜汁兒,才能吃出灌腸的肉香味兒。蒜汁兒做起來也挺講究,不能切或者拍碎。
  • 遊客都點讚的老北京小吃鋪,終於滿足了南北兩方人的胃!
    在北京護國寺新天地一層的門臉上,就貼了這麼一副對聯:「御膳傳承滿漢餑餑,爐食茶食南北細點。」圖片來源大眾點評@melen-xiong這宮廷裡傳承下來的老北京小吃,可沒想得那麼簡單。富華齋·京城滿漢餑餑鋪在過去的老北京,點心和糕點人家都叫「餑餑」,這還是源於滿人文化。北京最著名的稻香村,大順齋,桂香村,其實也都是當時的餑餑鋪子。老舍曾經回憶過去的北平,說老北京人一到各種時節都會吃時令餑餑。
  • 大柳樹夜市開進王府井 深夜市集裡品京味兒
    深夜來臨,當城市進入夢鄉,王府井步行街也越來越冷清,但北京市百貨大樓地下二層的老北京沉浸式體驗館和平果局卻熱鬧起來,擺滿各種小攤兒的深夜市集吸引人們前來淘貨。記者了解到,從上周起,百貨大樓將大柳樹夜市搬到了商場裡,每周五晚8點到凌晨2點營業,讓人們體驗煙火味十足的老北京城夜生活。
  • 老北京火鍋店推薦 最地道的7家老北京銅火鍋店
    102元  電話: 010-83545602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11:00-22:00  地址: 牛街西裡商業1號樓5-2號(清真超市旁)  2、滿恆  這也是一家銅鍋涮肉,來吃老北京涮羊肉必須點清湯鍋蘸麻醬才地道
  • 鬆軟綿潤的墩餑餑!
    可口夜宵硬面餑餑舊時北京夜深人靜時,胡同中往往傳來老人悠長的叫賣聲:「硬面——餑餑。」這便是深夜未眠人的夜宵了,舊時北京,一到深夜,胡同中往往傳來老人悠長的叫賣聲:「硬面——餑餑。」這便是深夜未眠人的夜宵了。硬面餑餑用半發麵烤制。
  • 48Hrs回顧|一次吃遍20種地道老北京美食是一種什麼體驗?
    老北京食主兒食大人帶大家一次品嘗了20多種地道老北京美食,以下是大家逛吃逛吃的體驗!第1站 天橋茶湯李「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覓食第一站跟食大人去百年老店天橋茶湯李,像老北京人一樣吃一碗茶湯做早餐。
  • 老北京打滷面,真正上得了席面的是它,而不是炸醬麵!
    由於地方有限,所以大多是流水席,不管席面如何,到最後主食基本都是麵條兒,謂之「喜面」,包括新人入洞房之前,也要吃「子孫餑餑長壽麵」。老北京講究小碗兒幹炸,真要是講究起來仨人吃麵得炸三碗醬,而且要小火慢熬,很費時間的,這要是幾百人的流水席,一碗一碗的炸醬還做不做別的了?再說廚子不得累死?
  • 到和平菓局逛深夜市集感受煙火氣十足的老北京
    深夜來臨,王府井步行街人流逐漸稀少,位於王府井百貨大樓地下二層的老北京沉浸式體驗館和平菓局卻熱鬧起來,售賣各種老物件的深夜市集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來淘貨。從12月11日起,和平菓局每周五晚8點至次日凌晨2點舉辦深夜市集,讓人們體驗煙火味十足的老北京城夜生活。
  • 「京味兒」劇到底是個啥味兒?丨深鮮企劃 ·「風味國劇」
    「京味兒」文化的融合性和深厚的歷史底蘊,給了影視從業者極大的創作空間。城裡的大人物、小人物,皆有情趣,皆有故事,也註定了「京味兒」作品雅俗共賞的特質,而這恰好成就了「京味兒」劇火爆全國的內因。如果說《編輯部的故事》為「京味兒」劇打出了喜劇風格,那麼1993年的《我愛我家》則是該風格的巔峰之作。導演英達將美國情景喜劇的形式搬到了國內,並進行了「京味兒」改革。
  • ...京味兒文化戲劇節開幕:戲劇是京味兒文化的重要載體 - 新京報...
    京味兒文化凝聚了北京文化的獨特屬性,以及北京人心理和人文素質的塑造,最能彰顯北京歷史時代特色。而作為京味兒文化的重要載體——京味兒戲劇,以其生動的表現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一直深深地根植於北京文化精神之中,也以這個城市的物象載體和隱喻符號的形式建構著對北京城的文化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