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賢親王和他的福晉們

2021-02-23 吧啦吧啦變
最近國博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展叫「妙合神形」,它展出了五十餘件(套)國博珍藏的明清肖像畫,今天我們從三件非常有意思的展品開始,說一說和晚清關係重大的一個家庭,先上圖片。

醇賢親王,圖片來源:實拍圖

嫡福晉婉貞,圖片來源:實拍圖

二側福晉劉佳氏,圖片來源:實拍圖圖片中的男主人公叫醇賢親王奕譞(xuān),道光帝的第七個兒子。您可能會說不就是一個皇子嘛,然而他絕不僅僅是一個皇子,因為他的嫡福晉也非常的不一般。他的嫡福晉不是別人,正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婉貞。所以他不僅僅是一個皇子,他還是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溥儀的親生爺爺。

一個人他的父親、哥哥、兒子、孫子都是皇帝,這樣的人不要說在有清一代是獨一份,就是放到整個歷史長河中也是沒有幾個吧?!今天我們就說說醇賢親王奕譞一家的悲歡離合。奕譞生於1840年,死於1891年。應該說他人生的前十九年平淡無奇,直到他到了娶妻年齡。鹹豐九年(1859)三月,慈禧做主將自己的妹妹婉貞嫁給奕譞做了嫡福晉。從此隨著慈禧走向權力巔峰,醇王一家的生活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鹹豐十一年(1861),奕譞與恭親王奕訢配合慈禧太后完成辛酉政變。作為有功之臣,他的人生慢慢向上爬行。按理說他應該膨脹了吧?只是面對如此強勢的妻姐,從此以後他更加謹小慎微、兢兢業業。 

奕譞一生共有四位福晉,其中嫡福晉就是剛才提到的葉赫那拉·婉貞。婉貞生於1841年,死於1896年。她一生共育有四子一女,從出生時間來看他們分別生於1861、1865、1871、1875、1880年,時間跨度將近20年。所以我想不管是因為少年夫妻老來伴的情誼,還是迫於慈禧的壓力,奕譞待婉貞應該是不錯的。不過對於一個大家庭的女主人,老公對你好很重要,不過更為重要的還有子女。說來奇怪,除了光緒以外,婉貞的其他子女最大年齡只活到了六歲。身邊的活不下來,活下來的又見不著,生活的煎熬莫過如此。

這是婉貞生前留下的唯一照片,用照片和前面的畫像比,肖像畫還是很寫實的。除了嫡福晉,奕譞還有三位側福晉,其中大側福晉是顏扎氏。1879年,慈禧太后將顏扎氏賜於奕譞作姬。這位顏扎氏只短短陪伴了奕譞兩年就去世了,死的時候十八歲。她既沒有留下照片、畫像,也沒有留下孩子,可以說是個短命的人。奕譞的二側福晉為劉佳氏,她生於1867年,死於1925年,她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親祖母。劉佳氏從哪一年開始嫁給奕譞,我沒有查到。不過從她生子的年齡來算,大概在1882年。雖然劉佳氏與奕譞相伴時間並不長,只有八年,但是她是醇王生育力量中的主力軍。劉佳氏一生共育有三子一女,除了女兒早夭以外,其它三個兒子都健康的長到了成年。看上去是不是很圓滿,只是人生啊,往往沒有這樣的苦,就有別樣的苦在等著。奕譞去世時,劉佳氏只有24歲。作為最樸實善良的傳統婦女,她想和兒子們相依為命。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她想踏踏實實過自己的小日子,也得看看他們家那位強勢的親戚允不允許。1897年,她的幼子奉慈禧懿旨出嗣,也就是過繼給其它無子的皇室做兒子。聽到消息,她哭得死去活來,從此精神開始不太正常。您看看,可憐不可憐。

看上去已經很慘了吧,只是人生的打擊才剛剛開始。1903年,她的次子也奉旨出嗣,她再次深受打擊,精神狀態更差了。不過命運的蹂躪還沒停止,她人生的最後一次打擊又來了,這次來自她的親孫子溥儀。溥儀從一生下來就留在劉佳氏身邊撫養,劉佳氏也視溥儀為命根子。每天夜裡她都會起來一兩遍,看看孫子睡得是不是安穩。因為怕自己穿的鞋子會吵醒孩子,她連鞋都不穿,就這麼赤腳過來,這樣一直將溥儀帶到三歲。1909年,溥儀被抱入宮中撫養。眼看著自己生命中珍視的親人一個個走遠而無能為力,劉佳氏再也沒能振作起來,從此她的病時好時壞直到去世。奕譞的三側福晉為李佳氏,她生於1869年,死於1929年。她大約於1886年嫁給奕譞,只有一個女兒。也不是李佳氏不能生,實在是她嫁入王府太晚,奕譞已人近暮年。李佳氏的女兒平安長到了成年出嫁,不過她還是在李佳氏去世之前就已經離世。現存李佳氏的照片有兩張,我們來看其中的一張。

中間是劉佳氏和李佳氏,站立兩邊的是溥儀的父母,看上去一家人還是挺美滿的。

關於醇賢親王和他的福晉們的記載差不多就這麼多,整理完這些資料,有兩件事讓我非常感慨。

首先,清朝宗室中孩子的死亡率太高了。以劉佳氏為例,她有三個長到成年的兒子,本來可以安安穩穩度過一生。然而由於其它宗室無子,她的兒子、孫子先後出嗣,這不能不說是她一生悲劇的重大誘因。實際上,自從1858年鹹豐皇帝的次子憫郡王出生後到1924年溥儀搬出故宮的將近七十年裡,這裡沒有傳出過一聲嬰兒的啼哭聲。中國人常常說多子多福多長壽,多子真的多福嗎?我不知道,不過發生在這裡的無子無後,撲面而來的絕不僅僅是悲涼...其次,醇王和慈禧親上加親,是她最為倚重的宗親。從各方面的記載來看,醇王待慈禧不可謂不恭。然而這樣的恭謹並沒有換來他們一家的平安富貴,煎熬他們的反而是數十年等待靴子落地的如履薄冰。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縱觀歷史長河,每個家族出一個牛人不容易,一人得道往往雞犬升天。然而誰又想過,有時候一人得道伴隨的反而是雞犬不寧的鬧騰呢?好了,今天的醇賢親王和他的福晉們到這裡就結束了,您有什麼想法呢,歡迎一起來分享鴨~

分享、贊、在看,選一個可好?

相關焦點

  • 醇親王的嫡福晉、末代皇帝溥儀的生母,為什麼吞鴉片自盡?
    1921年9月30日,位於北京城北的醇親王府裡突然亂作一團,哭喊聲打破王府應有的莊重和寧靜。原來,醇親王載灃年僅37歲的嫡福晉,吞食鴉片自殺身亡。 雖然大清已經滅亡,但是這位親王夫婦仍然備受矚目,不僅因為他們的出身,更因為他們的兒子做了末代皇帝,至今還盤踞在紫禁城中。
  • 敦親王福晉當著甄嬛面喝了口茶,為何皇上就要除掉敦親王?甄嬛的眼神說明一切
    敦親王是先帝的第十子,九王奪嫡時他是站在八爺黨那邊的。雍正繼位後,和他敵對的皇子不是關押宗人府就是圈禁起來了,只有十爺還好好的當著他的敦親王。這其中最主要是因為他的生母是先帝孝昭仁皇后的親妹妹溫僖貴妃,所以他的身份就貴重一些,也因為如此,他飛揚跋扈,桀驁不馴,居功自傲。
  • 清朝的福晉、側福晉、庶福晉與侍妾,同樣都是女人,差距可太大了
    清朝的后妃制度最初並不完善,努爾哈赤共有16個妻妾,都被冠以「福晉」的名號。順治十七年才完成制度化,規定清朝皇太子、親王、親王世子、郡王的正室夫人都封嫡福晉,簡稱福晉,妾室則稱側福晉。福晉與側福晉都是由禮部冊封,有朝廷定製的冠服,並在宗人府登記造冊。至於福晉、側福晉的數量,則各不相同。
  • 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格格,清朝王爺的妻妾為何也等級森嚴
    清代王爺和嫡福晉福晉,即「夫人二字之音」,乃係滿文翻譯漢文所成的名詞。福晉,在清朝專指皇太子、親王、郡王和世子這等皇室成員妻妾的稱謂。可福晉又有著嫡福晉(正妻)、側福晉(側室)、庶福晉(婢妾)三等之分;而在福晉之下,還有著「使女格格」這一底層妾室稱謂。也就是說,清代皇室成員的妻妾大致可分為四等: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和使女格格。
  • 側福晉、侍妾、庶福晉有多大區別?
    福晉是清朝特有的屬於皇室貴族婦女的一種稱謂,福晉本身也有很多種,比如大福晉、嫡福晉、繼福晉、側福晉、庶福晉,而因為滿人特有的婚姻制度,嫡福晉和庶福晉之間的關係並不能簡單歸結於我們所熟知的妻和妾的關係,總之,福晉這一稱謂在清朝時期是比較複雜的,尤其是尚未形成規制的清初時期,皇帝的后妃也用福晉來稱呼。
  • 她入宮參加選秀,本應該是宮中的妃子,最後卻成為親王的福晉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女子,她好不容易進宮參加選秀,卻沒想到皇帝突然駕崩,只好改嫁親王,她就是赫舍裡氏。在清軍入關之前,皇室中的各種規矩、禮儀還沒有完善。後來,清朝就制定了一套非常完善的選妃制度。在當時,只要年紀在13、14歲的女子就要參加宮中的選秀。被選中就可以入宮為妃,而那些沒有中選的女子有的會成為宮女,則可以自行婚嫁。
  • 晚清老照片:皇族的福晉、格格,衣著華麗但表情呆板木訥
    肅親王善耆的福晉。根據《大清會典》的規定,皇族親王、世子、郡王的正妻稱為福晉,妾室稱為側福晉。貝勒、貝子、鎮國公及以下世爵的正妻只能稱夫人,妾室稱為側夫人。這些都是經過朝廷正式冊封的稱號,等級秩序森嚴,不能亂用。
  • 清代親王嫡福晉和皇帝的妃、嬪、貴人比較,誰的地位更高
    根據《大清會典事例》的記載,清代對於後宮妃嬪和皇族命婦的服飾穿戴有著明確要求,並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款式數量:皇太后以下,至「嬪」的朝服分為冬朝服三種、夏朝服兩種;而自皇子福晉一下的親王福晉、親王世子福晉等則自擁有冬朝服一種、夏朝服一種。
  • 道光的三個兒子,鹹豐、恭親王、醇親王誰是最大的贏家
    在奕譞出生前,紫禁城已經八年沒有皇子的啼哭聲了,在奕譞之前是1832年出生的奕,沒錯這位皇六子就是之後的恭親王。道光在選擇後世之君時,當時在老四奕詝和老六奕之間猶豫不決,老七奕譞由於當時還年齡小不在道光的考慮範圍之內。道光最後選擇了老四,就是後來的鹹豐。
  • 甄嬛傳:難怪果郡王要許諾甄嬛「嫡福晉」的名分,看他啥企圖?
    說實在的,給王爺做福晉只能算是「雞頭」給皇帝做寵妃,即便位份不高也是「鳳尾」。 王爺雖同為皇家血脈,但卻是人臣,他尊貴不尊貴,甚至沒有「性命」去尊貴,還得皇帝說了算。 甄嬛不是不知道,皇帝為了能夠勝出,屠殺了多少個手足兄弟。
  • 甄嬛傳:甄嬛為何要獻計懲治敦親王?只因甄嬛曾承受過令人難以啟齒的羞辱
    此刻的安陵容正忙著練習聲樂,想方設法討皇上歡心,哪還有精力和心思來看望這個已經完全受冷的昔日好姐妹呢?倒是那敦親王福晉,還曾來看望甄嬛,並且給甄嬛帶來了人參,補養身體。甄嬛當時也曾說過:「錦上添花不足信,倒是這『雪中送炭』最難得。」既然明知敦親王福晉對自己友好,那甄嬛為何還在日後幫皇帝出謀劃策、坑害敦親王的一對子女呢?甄嬛讓皇帝把敦親王的女兒封為公主,養在太后的膝下。
  • 如懿傳:晞月進府當日就被福晉算計,卻傻傻不知
    晞月和如懿同一日進入寶親王的府邸,如懿是被屬意的側福晉,她是選秀當日被調侃的格格(東方未晞,月色風霜,賜黃金百兩)!她是何其的無辜,不知她當時是否萌生了退意,轉而尋求一份平常的幸福,但她是被賜婚,不得不嫁入。
  • 真正的永琪:福晉是爾泰孫女,25歲病重而死,死後子女命運悽慘
    但是由於永琪去世較早,所以算不上歷史上有名的大人物,知道他的人也不多。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的言情電視劇《還珠格格》的熱播,卻讓大江南北的觀眾們都知道了他。 自從《還珠格格》播放後,五阿哥永琪人氣驟升,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叫永琰(嘉慶皇帝),但是一定知道他的第五子叫永琪。
  • 她是安親王的外孫女,與八皇子門當戶對,卻早早結束了自己一生
    在我國清朝290多年的歷史中,康熙皇帝曾在歷史上創下多次之最,他的妃子和後代數量在大清都排在首位。因此,挑選自己的繼承人成為了康熙最大的一個難題。當時皇四子和皇八子之間的爭奪十分激烈。八福晉郭絡羅氏是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她的身份十分高貴,而在她兩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就因病逝世了,隨後就被外公安親王帶回家中撫養,當時安親王已年過半百,但還是非常疼愛自己這位外孫女,將她視為自己的長孫掌上明珠也。而且自己的舅舅也對她百般呵護,不敢讓她受到絲毫的委屈。
  • 末代皇帝溥儀家族舊照:圖一是他親生父母,婉容長相堪比絕世佳人
    【溥儀的親生父母愛新覺羅·載灃和蘇完瓜爾佳·幼蘭】蘇完瓜爾佳·幼蘭是軍機大臣榮祿的女兒,當年鹹豐帝病逝,辛酉政變發生,慈禧逐漸掌權,其拉攏了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訢,認奕訢長女榮壽固倫公主為養女,政變後,榮祿入慈禧陣營,官至總管內務府大臣,慈禧也就認了榮祿之女幼蘭為養女。
  • 末代皇帝溥儀家族舊照:圖1是他親生父母,婉容長相堪比絕世佳人
    1902年,慈禧西逃至保定,將幼蘭指婚給了光緒帝的弟弟載灃為嫡福晉,彼時載灃已訂好了一門親事,可慈禧位高權重,載灃家不敢違背,載灃的親生母親劉佳氏得知消息後氣得發瘋,但也只敢背地裡咒罵慈禧。上圖便是劉佳氏和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三側福晉李佳氏的照片,這一年秋,載灃與幼蘭因慈禧的政治緣故結為夫妻,1908年,載灃與幼蘭之子溥儀被帶去了皇宮,劉佳氏聽到這消息後便暈厥過去了。
  • 《甄嬛傳》中的果親王,竟當成歷史上果郡王
    他善書畫丹青,著有《春和堂》《靜遠齋》諸集。三年戊午二月初二日醜刻卒,年四十有二,諡毅。雍正元年(1723年)受封果郡王,1728年晉果親王,主管理藩院、工部、戶部事,辦理苗疆事務。清世宗評其「實心為國,操守清廉」,並詔命輔政。清高宗即位,允禮總理事務,並著有《春和堂集》、《古文約選》等。受賜雙俸。
  • 為什麼光緒帝、恭親王、醇親王、翁同龢、李鴻章那些人那麼怕慈禧太后?
    肅老六當年能耐多大呀,他倒是不怕她,結果呢,以他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全玩兒完。大清十二帝,入關前有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入關後有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慈禧雖然不在其列,但我覺得她是個兼職皇帝,本來想兼三朝來著,最後只兼了同治、光緒兩朝,但是若跟那十二個較高下,排座位,我覺得十三人中,可以選出前六強: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慈禧。
  • 說說清朝的「貝勒爺」們
    很多學者和清史愛好者都將崇德前貝勒頭銜等於了貝勒爵位,其實這是不對的,這只是一種稱謂,並沒有「爵」本意之皇帝冊封時頒發印章等特權,也不屬於宗室封爵。綜上所述,「貝勒」成為爵位之前,按照等級排位大致為:大貝勒、和碩貝勒、固山貝勒、一般貝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