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國加入WTO之前,保險業成為中國入世的敲門磚。
外資險企踴躍雲集,據稱有17個國家和地區的113個保險公司,在中國大陸設立了200個代表處,只求一紙牌照。最終,1999年底,4家外資險企獲準在華成立合資壽險公司,英國保誠集團便是其中之一。2000年10月13日,中英合資人壽保險公司信誠人壽落戶廣州。
英國保誠集團是新中國建政後,最早進入中國大陸建立合資險企的外資之一。
信誠人壽是由英國保誠集團和中國中信集團強強聯手而成,雙方各持信誠人壽50%的股份。2017年,信誠人壽更名為中信保誠人壽。(下文統一公司名稱為中信保誠人壽)
中信集團是1979年由鄧小平催生,由昔日紅色資本家榮毅仁擔綱建立的改開先鋒。榮後出任中國國家副主席。40年後,中信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家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金融、資源能源、製造、工程承包、房地產和其他領域,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中信集團連續第12年上榜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位居第126位,品牌影響力強勁。
英國保誠集團成立於1848年,1890年成為英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至今仍是全球最大的上市人壽保險公司。1920年代,英國保誠集團業務擴展到亞洲、歐洲、加拿大、紐西蘭及澳洲等地,服務網絡遍布全球。1990年代,保誠先後收購美國傑信人壽和蘇格蘭相互保險公司。據悉,保誠集團在20多個國家聘用近3萬名受過專業訓練的當地員工,通過員工當地化,去貫徹用心聆聽的服務宗旨,了解當地需求。
至今日,中信保誠人壽整整20年。
1
-Insurance Today-
股東自帶光環 外資壽險企業嬌子
中信保誠人壽啟航,最先瞄準了最富裕、競爭最激烈、也是最挑剔的客戶群的地區——珠三角。
此地經濟發達,消費者保險觀念相對開放,契合中信保誠人壽的的理念。在這片土地上取得成功,意味著得到了主流消費人群的認可,為向內地擴展打牢根基。
中信保誠人壽快跑,很快於2003年在北京開設了分公司,這也是合外資壽險公司首次進入京城市場,接著將分號遍布東南沿海,業績更是強勁,連續多年位列合資、外資險企前茅。
接著,挺進內地。
借著2005年中國保險業在地域上向外資全面解禁,中信保誠人壽亦發力突進,湖北和河北分公司先後成立,邁出了挺入內陸保險市場的第一步,繼而成為全國性的壽險公司。
在經歷了10年的快速發展後,中信保誠人壽也一度遭遇了2年的調整期,業務有所下滑。但隨著新的管理層的到位,中信保誠人壽重新奮起。
自2013年起,新管理層在管理機制、激勵機制、資源配置機制、評價機制、人力使用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的改革創新,以實際增長文化代替計劃達成文化,突出關鍵指標,簡化經營考核指標,增獎降罰,獎罰分明,有效地推動了經營業績增長。
在渠道發展上,中信保誠人壽在營銷、銀保、團險、電子商務等多元渠道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期間,傳統主力渠道營銷業務渠道持續保持市場競爭力,始終位居合外資保險公司前列;另一主力渠道,銀保渠道厚積薄發也先後與包括中信銀行(601998,股吧)、渣打銀行、民生銀行(600016,股吧)、工商銀行(601398,股吧)、農業銀行(601288,股吧)、建設銀行(601939,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在內的50餘家銀行建立合作關係,實現做大做強,新單標保、期繳業務連續多年在合外資壽險公司保持領先地位;優勢渠道,團險渠道覆蓋銀行、證券、信託、製造、海外建設、能源、製藥、服務業等多個領域,規模保費在合外資保險公司中排列前茅;新興網銷渠道逐漸成型,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和創新產品。
中信保誠人壽疾速前行,得益於其不斷增強的資本金實力。
2000年10月中信保誠人壽在廣州開業時,註冊資本為2億元。2年後,2002年10月,中信保誠人壽首次增資擴股,將註冊資本金增加至5億元。
2005年,中信保誠人壽相繼進入佛山、東莞、上海、中山、南京、深圳、武漢等7個城市。9月,中信保誠人壽註冊資本由5億增加至7億。2006年4月又增至11億元。
2007年6月,中信保誠人壽再次增資至14.5億元。2009年12月,中信保誠人壽的註冊資本已達21.15億元。兩年後的2011年11月,中信保誠人壽註冊資本金再度增加,至23.6億元。
歷次增資中,中信和保誠雙方股比都維持不變。
中英股東一直合作默契。中信集團旗下有眾多子公司,各方資源豐厚,而保誠集團有百年管理經驗,熟悉國際市場。雙方相得益彰。
2
-Insurance Today-
在變革創新中渠道轉型突圍 業務板塊日趨多元
即使在市場整體不利的情況下,中信保誠人壽依舊憑藉股東優勢和「變革與創新」的經營理念,實現渠道的轉型與突圍。
在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新時代,中信保誠人壽營銷渠道圍繞「變革與創新」的理念,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內涵價值成長為核心,實施人才領先戰略,圍繞隊伍的「選」「用」「育」「留」等關鍵環節,推進渠道工作,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度高、自主經營能力強、市場口碑佳的營銷隊伍,以專業化的服務品質創造更大的客戶價值,成為公司最主要的價值來源和業務貢獻渠道。
在選拔人才方面,中信保誠人壽借鑑英國保誠先進經驗,引進「職業發展潛能測試工具POP」,從性格特徵、溝通風格、認知態度等多個維度衡量個人的職業發展潛能,幫助新人更科學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徵和職業優勢,從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為渠道實施人才領先戰略,推進隊伍優增優育奠定基礎。
在人才培訓方面,中信保誠人壽商學院CITIC-PRU Business Academy(簡稱CPBA)是國內首家通過
ISO9001:2000(2007年)ISO9001:2008(2010年)ISO9001:2015(2018年)
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保險培訓機構。該學院致力於培養具有高素質、高產能、高收入的營銷隊伍,並為此打造了CPBA 五大學科,為營銷業務隊伍行銷及組織發展提供了知識、態度、技巧和習慣等方面強有力的支持。
與此同時,中信保誠人壽還格外關注高端人才的打造,其中卓越經理人項目最具代表性。2000年,中信保誠人壽卓越經理人項目在廣州創立,由亞洲保誠富有保險經驗的顧問團隊親手打造。目前中信保誠人壽50%以上的團隊主管及績優高手皆畢業於卓越經理人班,該項目已經成為公司業務平臺的重要支撐。2019年,營銷渠道月均入星人力平臺接近6000人,較2018年有明顯提升,保費貢獻度超過80%。
而對於發展迅速的銀保渠道,2008年可謂銀保渠道發展元年,藉助兩大股東資源支持,中信保誠人壽當年在中信銀行、渣打銀行分別完成新單年繳化保費6954萬元人民幣、4331萬元人民幣,在公司內業務貢獻佔比倍增。隨後,銀保渠道繼續保持突飛猛進的發展,歷年新單年繳化保費收入始終保持合資壽險公司前列。即使在因結構調整而出現保費增速下滑的年份中,中信保誠人壽保費規模亦可憑藉銀保渠道上的卓越表現,逆勢而上。
該公司是行業內較早提出銀保高價值期繳業務轉型的公司之一。2014年後,銀保渠道堅持保險姓保、以客為尊、價值為先、專業經營的理念。在強調客戶導向的全產品線經營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期繳保障型業務的發展,在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的同時,堅定地走上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在業務轉型的第一個完整經營年度,銀保渠道取得保障型期繳保費同比90%以上正增長的可喜成果。與此同時,銀保渠道持續打造「人才引擎」推動轉型發展,圍繞銀行經營及客戶服務的10餘個關鍵場景鍛造內功,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質、高技能、堪當轉型發展重任的人才隊伍。自轉型以來,銀保渠道期繳保障型業務的人均產能始終位列行業前茅。
近年來,銀保渠道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積極創新營銷模式,將科技能力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隊伍專業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首創網際網路+產品、營運的雲助理平臺,累計為7萬餘人次提供7*24小時客戶服務和智能保險顧問服務18萬次;FinCRAB小程序面向銀行理財經理,在微信端實現產品查詢、建議書製作、需求分析挖掘等功能。銀保渠道可持續穩健發展的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增強。
在團險渠道,中信保誠人壽配合企業人力資源福利管理政策,為員工提供彈性福利計劃,滿足多層次的保障需求。2019年,團險渠道共為2.4萬家企業,7.3萬個家庭,近177萬員工及家庭客戶提供保障,規模保費在合外資保險公司中名列前茅。
網絡營銷渠道實現了客戶在線投保和支付,將電子化營銷平臺擴展至PC、移動和微信等多個埠,為客戶提供了更加友好便利的網上銷售、自助查詢以及保全服務體驗。
隨著轉型的成功,中信保誠人壽的業務板塊也愈加多元。
2018年,中信保誠人壽成為第一批取得稅延養老保險經營資質的保險公司。2020年,中信保誠人壽成立了中信保誠資管公司,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隨著財富管理、養老、資產管理三個板塊的先後拓展,中信保誠人壽進一步完善了以客戶全生命周期為主體的產業鏈布局。
2019年,中信保誠人壽實現營業收入249億元,同比增長42%;實現原保費收入213億元,同比增長39%,增速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位居合外資前列;盈利方面,中信保誠人壽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8億元,同比增長63%;同時歸母淨資產收益率上升4.2個百分點至24.5%,業務創造價值的效率穩步提升;資產規模方面,中信保誠人壽2019年末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元,達到1,041億元,同比增長39%。
2020年上半年,中信保誠人壽依舊保持增長勢頭,取得保費收入和淨利潤的雙增長,實現保費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淨利潤7.8億元,同比增長67%。至2020年6月,公司的總資產規模已達到1236億元,共設立21家分公司,在全國97座城市設立了超過240家分支機構,成為全國開設分支機構最多的合資壽險公司之一。
2013年至2019年,公司總資產增長3.6倍,原保費收入增長了4.9倍,歸母淨利潤增長了5倍。
中信保誠人壽先後獲得「2019年度穩健經營保險公司」「中國價值成長十佳保險公司」「最佳合資保險公司」等重要獎項。
20年來,中信保誠人壽已累計為超過929萬人提供保障,承保金額累計超過9.7萬億元,理賠金額累計77.6億元。
中信保誠人壽已成為外資壽險企業嬌子。
3
-Insurance Today-
傳承百年審慎本源 連續18次獲風險綜合評級「A」
中信保誠人壽何以成為嬌子?
兩大股東,兩個字,「信」,「誠」。英國保誠集團成立於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公司名稱「prudential」,意味「審慎」。
審慎,穩健,「保險姓保」,這已成為中信保誠人壽的文化基因和價值取向,在中英雙方股東的支持下,中信保誠人壽始終以風險戰略為導向,實現對風險的主動選擇、積極安排與有效管理。
償付能力充足率,是衡量保險企業防控金融風險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近年來,中信保誠人壽圍繞償二代監管要求,制定了《中信保誠人壽償二代實施暨全面風險管理戰略》,將償二代實施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緊密結合,系統規劃了風險戰略實施「整體達標」「持續提升」「全面深化」的三個階段。
在償二代下,中信保誠人壽始終保持較充足的償付能力水平。自償二代一期工程啟動以來,自2016年1季度至2020年2季度,中信保誠人壽連續18次在銀保監會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評價中被評為「A」類,這也是所有合外資保險公司中連續獲得「A」類評價最多的公司。
在2016和2017年的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SARMRA)評估中,中信保誠人壽連續以優異的成績在保險行業中名列前茅。2020年二季度末,中信保誠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35.05%,高於監管要求。
在中國壽險市場上,合資公司儘管市場規模並不算大,但多以風險管理能力較強、穩健經營、甚至保守著稱,而中信保誠人壽,確是此種類型的代表之一。
4
-Insurance Today-
「及時予」改變行業慣例 以客戶為中心和創新的再詮釋
如果說中信保誠人壽保守,看看這些動作,當為虛言。
中信保誠人壽在創業初期就意識到,保險之於客戶,不僅是一紙合同,更應該是從購買到服務的全鏈條體驗。
2001年,剛剛建立的中信保誠人壽便推出「寰宇卡」服務,為客戶提供全球旅遊諮詢和海外緊急救援,並於次年將緊急救援服務範圍擴展至全球。
如今,以「寰宇卡」為代表的尊貴服務,已成為中信保誠人壽代表性的增值服務之一。
不同於發達國家的成熟保險市場,剛進入21世紀的中國,人們的保險理念、知識普及仍顯不足。
對此,中信保誠人壽基於彼時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和自身「以客戶為中心」的堅持,迅疾破題:
2002年
中信保誠人壽在國內首家發行多媒體《客戶權益手冊》,幫助客戶了解自己的權益;
2004年
中信保誠人壽成為中國通俗化保單的倡導者,是第一家進行保單條款通俗化的試點公司,也是首家獲得批准實施通俗條款的保險公司,讓以往的「天書保單」成為客戶「看得明白,買得放心」的新保單;
2007年
保險行業協會新重疾的行業標準甫一頒布,中信保誠人壽「及時予」長期疾病保險立即上線,成為首家推出符合新健康險標準的壽險公司,中信保誠人壽再一次走在了行業前列——立即推出全新的、符合行業標準的新型健康險「及時予」,對10種常見重疾進行早期理賠,改變了「不到嚴重不理賠」的行業慣例,隨後又根據原保監會當年頒布的《精算規定》,升級「運籌慧選」系列產品,為客戶提供更為周全的綜合保障計劃;
2008年
保險業回歸保障潮起,以投資型產品為主的險企受到強烈衝擊,中信保誠人壽根據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現實需求,連續推出「未來有數」「至佳搭檔」「金色年華」「安心倚」等多款新產品,進一步完善了公司的保障型產品種類;
2009年
全球經濟遭遇金融風暴席捲,中信保誠人壽預判養老險產品將成為市場熱點,推出全新養老產品「安享未來」養老年金計劃,此產品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養老計劃,而是定位於退休規劃,此亦成為其最大賣點;
2009年下半年A股回暖,創業板放行,中信保誠人壽的兩個新投資帳戶「打新立穩投資帳戶」和「季季長紅利投資帳戶」得到原保監會批覆。這進一步豐富了中信保誠人壽的產品帳戶種類;
2012年
中信保誠人壽創行業先河推出家庭保單服務,首次將保險服務從保單個人拓展至家庭成員,全面關懷家庭保障需求;
2013年
契合微信應用普及化,中信保誠人壽全面整合業務流程創建官方微信服務平臺,逐步豐富完善微信在線業務功能。截至目前已可支持包括保單查詢、保全變更、理賠申請、在線客服等數十項微信自助服務,官微客戶綁定率已超過70%,切實提升了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
2014年
中信保誠人壽推出旗下高淨值客戶專屬高端子品牌「傳家」,彌補了國內高淨值人群專屬保險品牌的空缺;
近年來,中信保誠人壽通過科技賦能提升客戶體驗,從早期持續推進多渠道電子化服務,到運用VR等新技術創造線上展業新模式,針對客戶痛點持續優化服務流程;
2018年
在中國保險市場率先引入並推出「第二投保人」服務,更符合客戶保單資產管理需要,讓保險的愛一直延續;
2019年
積極引入智能科技,推出智能醫療核保、理賠直付、理賠快賠等服務,藉助智能化系統審核提升保單核保承保及賠付效率;
2020年
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為了保證客戶和營銷員安全,中信保誠人壽推出實時在線虛擬洽談平臺VR會客廳,讓客戶從銷售到服務環節享受到保險科技帶來的安全、可靠和便捷……
每一次創新,每一款新產品出世,都提升了中信保誠人壽的競爭力,提升了客戶的信賴度。
5
-Insurance Today-
首先企業要立得住 才能反哺社會以溫度
成立20年來,中信保誠人壽一直致力於做一家有溫度的保險企業。
2017年11月,中信保誠人壽向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捐贈1000萬元,成為首家加入「護航計劃」愛心編隊的企業。
教育扶貧同樣是中信保誠人壽公益實踐的焦點。2019年至2020年,中信保誠人壽發起「聆聽夢想」公益計劃,先後在陝西省隴縣和山西省垣曲縣援建兩所中信保誠人壽希望小學。
在關注教育事業的同時,中信保誠人壽亦努力扶危濟困。如在2003年非典和2005年援助南亞海嘯災難中積極捐款,特別在2008年冰雪災害和汶川震災中,開展了捐款捐物、義務獻血等一系列抗災救災行動,向四川和甘肅隴南地區捐贈了500套「空中課堂」設備。在2010年中信保誠人壽發起「點亮酥油燈,我們在一起」活動,援建了玉樹「酥油燈兒童之家」項目,以及「同舟共濟」捐款活動救助受災的舟曲和在抗擊西南大旱中為廣西僻遠山區學校援建水窖。
至2020年6月30日,中信保誠人壽積極參與賑災、教育、關懷弱勢群體和文化事業等公益事業,累計捐款近3330萬元,發起公益項目258個,派出志願者7095名,總服務時長近3萬小時。
截至目前,中信保誠人壽在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精準扶貧、供給側改革、棚戶區改造、「健康中國」等方面的投資規模已近169億元。
2020年疫情爆發之初,中信保誠人壽向中華慈善總會捐贈1000萬元。截至2020年10月8日,中信保誠人壽累計為219名罹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客戶進行理賠,賠付總金額超過155萬元。
此外,在疫情期間,中信保誠人壽21家分公司及其下屬機構通過各種形式為抗疫捐款捐物,參與捐贈的員工人數近1500人。截至2020年3月底,公司各級分支機構累計為社會捐贈近15萬元的現金以及價值15萬元的物資。
當許多合資險企蹉跎發展時,中信保誠人壽一直保持了戰略定力,合規穩健,不冒進,不求虛大,把握住經濟周期,多元渠道、網際網路、投資風控都平穩到位。
首先企業要立得住,才能給社會以溫度。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今日保。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