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 I 諾禾致源項目組:第一個中國前列腺癌隊列的基因組及...

2020-12-22 騰訊網

來源:健康界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伴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對前列腺癌展開了多項深入研究,確定了前列腺癌的基因組圖譜特徵,鑑別出了許多潛在的驅動事件。但目前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是基於西方人群進行的,考慮到東西方人群在前列腺癌上潛在的差異,開展大規模的中國人群隊列研究,進一步揭示中西方不同人種基因組特徵顯得尤為重要。

2020年3月25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IF 43.07)在線發表了由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泌尿科孫穎浩教授、高旭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王艇教授團隊聯合諾禾致源研究與合作中心癌症研究部共同完成的關於中國前列腺癌人群特有多組學分子特徵的最新研究成果(A genomic and epigenomic atlas of prostate cancer in Asian populations),此次研究是迄今為止較大規模的中國人群前列腺癌隊列研究,從多組學層面揭示中國人群前列腺癌特有的分子特徵,為中國前列腺癌人群個性化治療提供了數據支撐和理論依據。

圖1. 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期刊

第一個中國前列腺癌基因組

和表觀基因組全景圖譜(CPGEA)

本次研究涵蓋了208例原發性前列腺癌的癌組織和癌旁樣本,基於WGS、WGBS及RNAseq的數據,分別從編碼區SNV/Indel、非編碼區SNV/Indel、CAN、SV、融合基因、甲基化修飾及突變特徵多個水平,全面展現了中國前列腺癌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圖譜(CPGEA)。

研究者發現,與西方人群相比FOXA1突變顯著富集在中國人群中(41% vs 4%),並且大多數FOXA1突變都是導致癌症發生的主克隆事件。FOXA1突變都增強了FOXA1與AR結合區的結合能力。同時,不同FOXA1突變類型中,FOXA1影響下遊的基因也是具有顯著差異的。因此,FOXA1突變類型可能成為ADT治療的潛在標記。

圖2. 中國隊列CPGEA突變全景

利用WGBS測序獲取全基因組甲基化數據,研究分析發現在前列腺癌中,與癌旁相比,整體甲基化水平較低,基因組上的編碼區、內含子及重複區域甲基化水平較低,而5』UTRs和CpG島區域甲基化水平較高。差異甲基化分析發現在腫瘤中共檢測到9.6萬個低DMRs,1.7萬個高DMRs,其中高頻DMRs分別為1.2% 和25%。整體上,研究者發現共有289個高甲基化CpG島,其與PMD甲基化水平呈負相關。通常CIMP陽性腫瘤具有更短的復發期。研究者進一步在中國人群中證實了腫瘤的基因組突變和表觀組突變的一致性。

中國特有前列腺癌多組學分子亞型

(Subtype A)

研究者發現TCGA的7個亞型都存在於中國隊列中,只是佔比不同。基於CNV、轉錄組數據和基因組甲基化數據多組學分子分型後,將中國前列腺癌隊列分為A-D四個亞型,其中B-D亞型在與西方人群中都有對應關係,而A亞型只存在於中國前列腺癌隊列,是中國前列腺癌特有亞型。A亞型主要包含大量的CNV突變,包括RB1、HDAC2和ZNF292基因,也顯示出AR相關通路基因的高表達,並且具有特異的ZNF365突變基因。雖然FOXA1突變基因沒有顯著富集於A亞型,但是60%樣本發生FOXA1突變。

圖3. 中國人前列腺癌甲基化圖譜與分子分型

致癌通路的趨同性

眾所周知,即使基因突變的頻率不同,基因組改變通常也是集中在一些常見的癌症通路上。因此,研究者選定了12個重要的前列腺癌相關通路,來比較中西方隊列通路水平的差異性。結果表明,在中西方原發瘤中,通路水平上的突變負荷基本相似,但是相較於原發瘤,轉移瘤具有更高的突變負荷。明顯差異的是,在中國前列腺癌隊列中,雖然AR沒有發生突變,但是61%的人群發生了AR相關基因突變,而在西方隊列中,84%的人群主要是AR自身發生突變。研究者也發現了這些通路上的高頻非編碼突變以及表觀遺傳學變化。總的來講,中西方隊列具有相同的關鍵信號通路。

儘管上述12個重要信號通路可以囊括85.4%的CPGEA患者,但是研究者在中西方人群中並沒有發現1/2A級的潛在治療選擇,僅有5.3%的患者存在更低級別的潛在治療選擇。因此,前列腺癌的治療仍存在巨大的挑戰。

中國前列腺癌研究未來還要繼續

為中國腫瘤研究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及技術支撐是諾禾致源一直以來的願景。多組學、多平臺、全方位探究生命的根本,依靠強大、全面的技術平臺,提供領先的基因組學解決方案,協助科學家迎接複雜挑戰,一直是諾禾致源發展的理念。諾禾致源將會定期舉辦針對Nature解讀的系列公開課,期待和腫瘤研究領域的各位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分享文章背後的故事,探討癌症的奧秘,為國人的癌症精準醫學研究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諾禾致源項目組:第一個中國前列腺癌隊列的基因組及表觀組圖譜
    2020年3月25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IF 43.07)在線發表了由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泌尿科孫穎浩教授、高旭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王艇教授團隊聯合諾禾致源研究與合作中心癌症研究部,共同完成的關於中國前列腺癌人群特有多組學分子特徵的最新研究成果
  • 多元業務協同,諾禾致源市場競爭優勢凸顯
    多元業務協同,諾禾致源市場競爭優勢凸顯 來源:財訊網 • 2020-12-23 09:39:57 在第二代測序技術的推動下
  • 【國科快資訊】好事多磨,諾禾致源科創板上市成功!
    縱覽農業發展,請關注國科農研院從一波三折到塵埃落定,諾禾致源科創板上市成功!近日,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對外發布《2020年第101次審議會議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據《公告》顯示,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定於11月10日上午9時召開2020年第101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屆時將審議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禾致源」)首發事項。
  • 諾禾致源IPO按下「暫停鍵」
    來源:中國經營報諾禾致源IPO按下「暫停鍵」本報記者/晏國文/曹學平/北京報導自華大基因(300676.SZ)和貝瑞基因(000710.SZ)成功上市後,又一家基因檢測服務公司準備登陸資本市場。這對諾禾致源IPO(首次公開募股)上市意味著什麼?12月5日,諾禾致源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回復稱,「公司目前尚未收到證監會對相關事項的落實函,對於相關事項也正在等待通知。」以科研服務為主從產業鏈的角度,基因測序產業上遊為基因測序儀器、設備和試劑供應商,中遊為基因檢測服務機構,下遊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業及個人用戶等。從業務來看,諾禾致源屬於中遊的基因檢測服務機構。
  • 「行勝於言」諾禾致源致力於成為智能化轉型的堅定賦能者
    可以說,中國企業升級和轉型的成敗,直接關係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也關係著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以諾禾致源為例,我們進行分析:  2011年諾禾致源以科技服務切入基因測序行業,在科技服務領域擁有豐富的項目經驗和數據積累,因此也深知基因行業的關鍵要素是「數據」,數據採集、數據生產、數據解讀,傳統的NGS測序方式幾乎完全依靠人工或半人工操作,既無法避免人工誤差和汙染對數據產出質量的影響,又無法解決人效帶來的數據生產限制,那麼如何能夠消滅人工誤差和汙染,保障數據精準和安全
  • 諾禾致源:築高技術「城牆」 鑄就行業標杆
    南京諾禾致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林志偉告訴記者,醫藥生物領域中基因測序技術被稱為未來十大改變人類的科技之一,前景十分廣闊,而諾禾致源作為這片「藍海」中的佼佼者,多年來始終以「基因科技守護生命健康」為使命,不斷探索更多的行業應用場景。世間事往往行勝於言。
  • 前沿生物基因技術+10億營收加持,諾禾致源IPO緣何失敗?
    而在知名論壇「知乎」上,一些有關諾禾致源大規模裁員的話題也悄然出現。「老員工、新員工哪一個不心寒?不,有的人應該是解脫。」在知乎上,在諾禾致源裁員的一個帖子中這麼寫道。諾禾致源創始人李瑞強曾在華大基因有過近十年的工作經歷,在創立諾禾致源之前,還曾擔任華大基因副總裁。此外,從哥本哈根大學生物學博士、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研究員再到香港大學計算機系榮譽助理教授,李瑞強個人過往金光閃閃的履歷的確也為諾禾致源加分不少。
  • 靠解讀「基因密碼」年賺15億,諾禾致源第三次IPO能成功嗎?
    近日,諾禾致源向上交所提交了招股書,開始衝擊科創板。首席科創官注意到,這並不是諾禾致源第一次闖關資本市場,在此之前,諾禾致源已經兩次衝擊創業板,但均沒有成功。 且諾禾致源此次向科創板發起衝擊距離其第二次衝擊創業板的結束,僅僅過去了3個月。
  • 諾禾致源敗走IPO後又陷裁員風波:大批一線員工待崗,「3月後兩周,上...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基因檢測行業的頭部公司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禾致源」)近期陷入裁員風波。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諾禾致源年前已經開始裁員,年後情況則更為嚴重。同時有大批一線員工待崗。「確實裁人了。
  • 諾禾致源曹志生:基因測序行業,暫不會迎來「井噴」
    從一個智能平臺說起2011年3月,諾禾致源成立,成立之初的定位是「service provider」(基因測序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業務覆蓋科技服務、腫瘤基因檢測及遺傳檢測三大領域,其中科技服務業務是諾禾致源的最大優勢。2012年,曹志生加入諾禾致源,現在,他是諾禾致源副總裁、醫療器械企業負責人兼技術負責人,與團隊一起推動諾禾致源的數位化創新升級。
  • 萬名中國癌症患者的血漿游離DNA檢測揭示中國癌症患者特異基因組特徵
    包括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和MSK-IMPACT臨床測序隊列(MSKCC)在內的多個國際聯盟已經對多種腫瘤類型進行了全面的基因組分析。這些努力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對癌症基因組的理解,並為世界範圍內的癌症研究提供了開放獲取的資源。
  • 中國前列腺癌新藥!安斯泰來安可坦®(Xtandi®)獲批,治療非...
    2020年11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藥企安斯泰來(Astellas)近日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安可坦®(英文商品名:Xtandi®,通用名:恩扎盧胺軟膠囊,enzalutamide soft capsules),用於具有高轉移風險的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成年患者的治療。
  • 諾禾:「軟硬」雙舉 構築發展支撐
    然而,作為基因科技行業的先鋒企業,諾禾致源卻不這麼認為。諾禾始終認為,企業價值觀是公司的靈魂,一個公司的企業價值觀往往會決定公司未來的成長方向,企業要想實現長足發展,需注重企業軟實力和硬實力的同步提升。諾禾致源作為基因科技行業的優秀企業,一直將基因科技守護生命健康作為企業使命,在發展企業硬實力時,不忘發展企業軟實力。
  • 走進地球的「活化石」——姥鯊的基因組
    >>>>鯊魚基因組特徵下面我們以姥鯊作為鯊的一種代表,從基因組學角度解析鯊的生物學特性。,以海鰻為外群,發現姥鯊的分子進化速率要遠低於其他脊椎類動物;相比之下,硬骨魚中的棘魚和斑馬魚的進化速度最快(603個基因獲得,103個基因丟失);除此之外,姥鯊的基因組中還表現出內含子突變率低以及染色體重組率低等特點。
  • 安斯泰來前列腺癌新藥Xtandi療效顯著優於比卡魯胺
    在美國,前列腺癌是導致男性死亡的第二大主要病因,有七分之一的男性在其一生中會確診前列腺癌。該病通常發生在老年人群中,前列腺癌常由男性激素(包括睪酮,即雄激素)過量引發。因此,該病的常規治療是降低患者體內的雄激素水平,臨床上可通過外科手術去勢和/或雄激素剝奪療法(ADT)達到這一目的。
  • BMJ子刊:我國學者發現,多喝咖啡降低男性前列腺癌風險,每天多喝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最新預測數據,2020年全球男性前列腺癌新增141萬人,已成為世界範圍內男性發病率第二高的惡性腫瘤(僅次於肺癌的144萬)。四分之三的前列腺癌病例發生在歐美發達國家,但自1970年代以來,前列腺癌的新病例在包括日本、新加坡和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急劇上升。
  • 一文盤點:前列腺癌領域熱點研究新進展
    本次會議期間,在前列腺癌治療領域有哪些重磅研究值得關注呢?醫脈通將入選口頭報告和摘要速遞專場的部分重磅研究整理如下,詳情如下。 8年隨訪結果更新:60Gy / 20f可作為局限性前列腺癌標準治療方案! CHHiP是一項非劣效性研究,旨在明確大分割放療對局限性前列腺癌(PCa)的療效和安全性。
  • 輝瑞/安斯泰來Xtandi(安可坦)治療非轉移去勢抵抗前列腺癌(nmCRPC...
    2020年05月31日訊 /生物谷BIOON/ --輝瑞(Pfizer)與合作夥伴安斯泰來(Astellas)近日聯合公布了靶向抗癌藥Xtandi(中文商品名:安可坦,通用名:恩扎盧胺,enzalutamide)治療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關鍵III期PROSPER研究總生存期(OS)分析的最終結果。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綜述:前列腺癌中先鋒轉錄因子FOXA1的...
    對中國前列腺癌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圖譜隊列的分析顯示,在41%的原發前列腺腫瘤中存在FOXA1突變,且這一比例顯著高於西方人群。儘管在整個FOXA1編碼序列中都可能發生突變,但其中有50%以上映射到編碼Forkhead DNA結合域的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