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禾致源項目組:第一個中國前列腺癌隊列的基因組及表觀組圖譜

2020-12-22 騰訊網

2020年3月25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IF 43.07)在線發表了由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泌尿科孫穎浩教、高旭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王艇教授團隊聯合諾禾致源研究與合作中心癌症研究部,共同完成的關於中國前列腺癌人群特有多組學分子特徵的最新研究成果(A genomic andepigenomic atlas of prostate cancer in Asian populations)。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男性第二常見的癌症。伴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對前列腺癌展開了多項深入研究,確定了前列腺癌的基因組圖譜特徵,鑑別出了許多潛在的驅動事件。但目前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是基於西方人群。考慮到東西方人群在前列腺癌上潛在的差異,研究團隊從多組學層面揭示了中國人群前列腺癌特有的分子特徵,為中國前列腺癌人群個性化治療提供數據支撐和理論依據。該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前列腺癌隊列研究。

鄭琪:多組學研究揭示中國前列腺癌的全景特徵

多組學、多平臺、全方位的探究生命的根本,依靠強大、全面的技術平臺,提供領先的基因組學解決方案,協助科學家迎接複雜挑戰,一直是諾禾致源發展的理念。鄭琪介紹道。

本次研究涵蓋了208例原發性前列腺癌的癌組織和癌旁樣本的全基因組、全基因組甲基化和全轉錄組的多組學數據,首次發布了中國前列腺癌的基因組和表觀組圖譜;通過與2554例西方人前列腺癌的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發現了不同於西方人群的基因組特徵,比如關鍵靶標41%的FOXA1突變、18%的ZNF292和CHD1缺失,並發現腫瘤的進展與全基因組低甲基化程度的緊密相關性,非編碼區在腫瘤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整個研究展示出對於個體突變的致癌機制以及易感因素研究的必要性,對於精準醫療時代的靶向治療和預防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前列腺癌隊列突變全景

李曉云:科學嚴謹的研究設計及生信分析是發現中國前列腺癌分子特徵的基礎

一篇頂級文章的發表離不開嚴謹的實驗設計。該研究的主旨是研究前列腺癌的人種差異,通過比較基因組學探尋中國前列腺癌人群特有的分子特徵。在本次實驗之前,孫穎浩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中國人群的前列腺癌的研究,在2017年的《European》上即發表過中國人群前列腺癌的分子分型的初探結果。本次擴大樣本隊列後,研究團隊從多個組學層面深入挖掘並確定了中國前列腺癌特有的分子特徵。

生信分析的嚴謹細緻是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基礎。李曉雲表示,從原始數據到基本變異的檢出,就經過了四五輪的重複推敲與調整。研究團隊整合了PCAWG(Pan-Cancer Analysis of Whole Genomes)的分析方法,結合多軟體共同檢測的方式,以最嚴謹的態度確定並搭建了分析流程。利用該流程進行2554例TCGA數據分析,分析結果與發表的TCGA結果高度一致,極大地推動了項目進程。前面走的踏實後面就順當很多,只有夯實基礎才能離真理更近,李曉雲如是說。

中國前列腺癌隊列的甲基化與分子分型

張肖肖:高效合作、強有力的資源配置是前列腺癌研究的強力支撐

張肖肖介紹,首先嚴謹細緻確實是在該研究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在與諾禾致源正式合作之前,孫穎浩教授團隊就通過標準品的比較、統計分析質量回饋對生產環節進行了嚴格的把控。在後續項目執行過程中更是將這一理念貫穿始終,包括文章的寫作、數據的保存傳輸都非常嚴格的按照人遺條例進行,定點、定人、保密拷貝傳輸,有著非常嚴謹細緻的規劃。

其次,高效的團隊合作是項目成功的關鍵所在。項目組主要負責人李晶副研究員聯合諾禾致源的生信分析團隊及強大的實驗平臺,共同打造了前列腺癌研究的中國速度及中國質量。整個項目200多例病人的樣本、四個組學的數據,僅上機數據量就200多個T。該項目從啟動到獲得全部數據僅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在分析過程中更是配置了上百個節點以及近千T的存儲,為項目的數據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此外,項目運營團隊採用專項運營模式也保證了項目的運行效率。諾禾致源組建了專門的大項目團隊,配置了專項負責人、運營經理、銷售經理、技術支持、各個組學的生信負責人及技術總監等,大家各司其職、高效配合,保證了項目的高效運轉。張肖肖表示:「在這裡想點讚一下本文的第一作者、我們的合作夥伴李晶老師。李老師科研思維縝密、科研要求高標準、科研工作高效率,是一位有匠心的科學家。」

最後張肖肖還說到,為中國腫瘤研究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及技術支撐是諾禾致源一直以來的願景。後續公司將舉辦針對Nature解讀的系列公開課,和腫瘤研究領域的各位專家面對面的交流,分享文章背後的故事,探討癌症的奧秘,為國人的癌症精準醫學研究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Nature重磅 I 諾禾致源項目組:第一個中國前列腺癌隊列的基因組及...
    2020年3月25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IF 43.07)在線發表了由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泌尿科孫穎浩教授、高旭教授,美國華盛頓大學王艇教授團隊聯合諾禾致源研究與合作中心癌症研究部共同完成的關於中國前列腺癌人群特有多組學分子特徵的最新研究成果(A genomic and epigenomic atlas of prostate cancer in Asian
  • 多元業務協同,諾禾致源市場競爭優勢凸顯
    多元業務協同,諾禾致源市場競爭優勢凸顯 來源:財訊網 • 2020-12-23 09:39:57 在第二代測序技術的推動下
  • 【國科快資訊】好事多磨,諾禾致源科創板上市成功!
    縱覽農業發展,請關注國科農研院從一波三折到塵埃落定,諾禾致源科創板上市成功!近日,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對外發布《2020年第101次審議會議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據《公告》顯示,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定於11月10日上午9時召開2020年第101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屆時將審議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禾致源」)首發事項。
  • 諾禾致源IPO按下「暫停鍵」
    來源:中國經營報諾禾致源IPO按下「暫停鍵」本報記者/晏國文/曹學平/北京報導自華大基因(300676.SZ)和貝瑞基因(000710.SZ)成功上市後,又一家基因檢測服務公司準備登陸資本市場。這對諾禾致源IPO(首次公開募股)上市意味著什麼?12月5日,諾禾致源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回復稱,「公司目前尚未收到證監會對相關事項的落實函,對於相關事項也正在等待通知。」以科研服務為主從產業鏈的角度,基因測序產業上遊為基因測序儀器、設備和試劑供應商,中遊為基因檢測服務機構,下遊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業及個人用戶等。從業務來看,諾禾致源屬於中遊的基因檢測服務機構。
  • 「行勝於言」諾禾致源致力於成為智能化轉型的堅定賦能者
    可以說,中國企業升級和轉型的成敗,直接關係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也關係著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以諾禾致源為例,我們進行分析:  2011年諾禾致源以科技服務切入基因測序行業,在科技服務領域擁有豐富的項目經驗和數據積累,因此也深知基因行業的關鍵要素是「數據」,數據採集、數據生產、數據解讀,傳統的NGS測序方式幾乎完全依靠人工或半人工操作,既無法避免人工誤差和汙染對數據產出質量的影響,又無法解決人效帶來的數據生產限制,那麼如何能夠消滅人工誤差和汙染,保障數據精準和安全
  • 諾禾致源:築高技術「城牆」 鑄就行業標杆
    南京諾禾致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林志偉告訴記者,醫藥生物領域中基因測序技術被稱為未來十大改變人類的科技之一,前景十分廣闊,而諾禾致源作為這片「藍海」中的佼佼者,多年來始終以「基因科技守護生命健康」為使命,不斷探索更多的行業應用場景。世間事往往行勝於言。
  • 諾禾致源曹志生:基因測序行業,暫不會迎來「井噴」
    從一個智能平臺說起2011年3月,諾禾致源成立,成立之初的定位是「service provider」(基因測序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業務覆蓋科技服務、腫瘤基因檢測及遺傳檢測三大領域,其中科技服務業務是諾禾致源的最大優勢。2012年,曹志生加入諾禾致源,現在,他是諾禾致源副總裁、醫療器械企業負責人兼技術負責人,與團隊一起推動諾禾致源的數位化創新升級。
  • 前沿生物基因技術+10億營收加持,諾禾致源IPO緣何失敗?
    而在知名論壇「知乎」上,一些有關諾禾致源大規模裁員的話題也悄然出現。「老員工、新員工哪一個不心寒?不,有的人應該是解脫。」在知乎上,在諾禾致源裁員的一個帖子中這麼寫道。諾禾致源創始人李瑞強曾在華大基因有過近十年的工作經歷,在創立諾禾致源之前,還曾擔任華大基因副總裁。此外,從哥本哈根大學生物學博士、北大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研究員再到香港大學計算機系榮譽助理教授,李瑞強個人過往金光閃閃的履歷的確也為諾禾致源加分不少。
  • 靠解讀「基因密碼」年賺15億,諾禾致源第三次IPO能成功嗎?
    近日,諾禾致源向上交所提交了招股書,開始衝擊科創板。首席科創官注意到,這並不是諾禾致源第一次闖關資本市場,在此之前,諾禾致源已經兩次衝擊創業板,但均沒有成功。 且諾禾致源此次向科創板發起衝擊距離其第二次衝擊創業板的結束,僅僅過去了3個月。
  • 萬名中國癌症患者的血漿游離DNA檢測揭示中國癌症患者特異基因組特徵
    包括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和MSK-IMPACT臨床測序隊列(MSKCC)在內的多個國際聯盟已經對多種腫瘤類型進行了全面的基因組分析。這些努力極大地增強了我們對癌症基因組的理解,並為世界範圍內的癌症研究提供了開放獲取的資源。
  • 諾禾致源敗走IPO後又陷裁員風波:大批一線員工待崗,「3月後兩周,上...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基因檢測行業的頭部公司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禾致源」)近期陷入裁員風波。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諾禾致源年前已經開始裁員,年後情況則更為嚴重。同時有大批一線員工待崗。「確實裁人了。
  • 科學網—高質量核桃基因組圖譜繪製成功
    核桃基因組圖譜   裴東供圖 本報訊 核桃是世界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珍貴用材樹種,核桃堅果位居世界「四大堅果」之首。 近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聯合上海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西藏農牧科學院開展了核桃基因組深入研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植物生物技術雜誌》(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 諾禾:「軟硬」雙舉 構築發展支撐
    然而,作為基因科技行業的先鋒企業,諾禾致源卻不這麼認為。諾禾始終認為,企業價值觀是公司的靈魂,一個公司的企業價值觀往往會決定公司未來的成長方向,企業要想實現長足發展,需注重企業軟實力和硬實力的同步提升。諾禾致源作為基因科技行業的優秀企業,一直將基因科技守護生命健康作為企業使命,在發展企業硬實力時,不忘發展企業軟實力。
  • 走進地球的「活化石」——姥鯊的基因組
    >>>>鯊魚基因組特徵下面我們以姥鯊作為鯊的一種代表,從基因組學角度解析鯊的生物學特性。,以海鰻為外群,發現姥鯊的分子進化速率要遠低於其他脊椎類動物;相比之下,硬骨魚中的棘魚和斑馬魚的進化速度最快(603個基因獲得,103個基因丟失);除此之外,姥鯊的基因組中還表現出內含子突變率低以及染色體重組率低等特點。
  • 港中大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據新華社香港3月7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7日宣布,該校醫學院研究人員成功破解鼻咽癌的全基因組圖譜,這一突破性發現有助評估鼻咽癌病人的預後情況,並向鼻咽癌的個人化治療邁出一大步。 鼻咽癌是華南地區常見的癌症,也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頭頸癌。據介紹,鼻咽癌大多與感染EB病毒相關。由於缺乏早期病徵,60%至70%患者於確診時已屆晚期,治療效果較差。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新聞—科學網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同時,雉雞基因組數據也在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上公開。   雉雞也稱環頸雉,俗名野雞或山雞。雉雞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狩獵用鳥,也是中國農業農村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中養殖量最高的特種珍禽。雉雞屬於性二態鳥類,常作為性選擇研究的重要模型。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綜述:前列腺癌中先鋒轉錄因子FOXA1的...
    對中國前列腺癌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圖譜隊列的分析顯示,在41%的原發前列腺腫瘤中存在FOXA1突變,且這一比例顯著高於西方人群。儘管在整個FOXA1編碼序列中都可能發生突變,但其中有50%以上映射到編碼Forkhead DNA結合域的核苷酸。
  • 斜紋夜蛾精細基因圖譜繪出
    該研究成果揭示了斜紋夜蛾的高質量基因組精細圖譜,以及群體變異圖譜和基因表達圖譜,可為其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據論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廷才副教授介紹,斜紋夜蛾又稱東方夜蛾,是一種多食性和暴食性的農業害蟲,危害近100科的300餘種植物,主要分布於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中國破譯深紋核桃全基因組
    本文轉自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科技日報雲南楚雄2月2日電 (記者馬波)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任李唯奇博士2日在雲南楚雄摩爾農莊生物科技開發公司向媒體發布:由他帶領的聯合研究團隊,與廣州基迪奧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完成了我國首個深紋核桃全基因組測序,繪製出核桃基因組圖譜,這也是世界上首例胡桃科植物基因組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