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高質量核桃基因組圖譜繪製成功

2021-01-10 科學網

 

核桃基因組圖譜   裴東供圖

本報訊 核桃是世界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珍貴用材樹種,核桃堅果位居世界「四大堅果」之首。我國是核桃資源大國,核桃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近日,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聯合上海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西藏農牧科學院開展了核桃基因組深入研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植物生物技術雜誌》(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論文通訊作者、林科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員裴東告訴《中國科學報》,他們利用二代和三代測序技術,結合Hi-C、遺傳圖譜和物理圖譜等手段,獲得了高質量、染色體水平的核桃基因組序列,該基因組大小為540 Mb,Contig N50為3.34 Mb,注釋了39432個基因。

基於高質量基因組圖譜,研究人員還得到了黑核桃、野核桃和核桃楸等5個種的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序列。共線性分析發現,核桃的兩個亞基因組共同保留將近一萬個旁系同源基因,對全基因組複製時間的估計(大約兩千多萬年前)發現,編碼基因每百萬年丟失的頻率為0.56%至1.62%,在進化過程中亞基因組間同源區域中基因出現系統性的丟失或移除現象。

「高質量的核桃基因組序列將為核桃遺傳改良、核桃科植物的比較基因組學及演化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礎。」裴東說。(李晨)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pbi.13350

《中國科學報》 (2020-02-04 第3版 農業科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新聞—科學網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   研究人員採用第二代高通量測序、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和Hi-C輔助基因組組裝技術,對家養雉雞進行了從頭測序、組裝和注釋,獲得了染色體層級高質量雉雞參考基因組。所得雉雞基因組大小為0.99 Gb,Contig N50達1.33 Mb,Scaffold N50達59.46 Mb,擁有23058個蛋白編碼基因。
  • 中國破譯深紋核桃全基因組
    ,繪製出核桃基因組圖譜,這也是世界上首例胡桃科植物基因組圖譜。標誌著我國核桃產業基礎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為大力發展木本油料和雲南低緯度高原特色產業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我國現有核桃屬植物8種,雲南的深紋核桃,也叫雲南核桃,是我國西南特有的物種。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世界首個深紋核桃基因組測序成功—新聞—科學網
    我國核桃栽培面積世界第一,雲南的核桃栽培面積全國第一。這項研究標誌著我國核桃產業的基礎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為雲南低緯度高原特色產業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我國現有核桃屬植物8種,北方廣泛種植的是普通核桃(J. regia L.),雲南種植的是深紋核桃(J. sigillata D.),也叫做雲南核桃,是我國西南特有的物種,是一種綜合利用經濟價值極高的木本油料樹種。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大口黑鱸染色體水平基因組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完成了大口黑鱸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精細圖譜的繪製和遺傳解析,研究論文正式發表於國際重要學術期刊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圖1)。
  • 斜紋夜蛾精細基因圖譜繪出
    、日本、美國等多國研究機構,在全球首次繪製出斜紋夜蛾精細基因圖譜,並於25日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生態學與進化》上。該研究成果揭示了斜紋夜蛾的高質量基因組精細圖譜,以及群體變異圖譜和基因表達圖譜,可為其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據論文第一作者、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程廷才副教授介紹,斜紋夜蛾又稱東方夜蛾,是一種多食性和暴食性的農業害蟲,危害近100科的300餘種植物,主要分布於亞洲和大洋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華大海洋聯合發表匙吻鱘基因組染色體圖譜
    近日,華大海洋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次成功破譯了鱘形目、匙吻鱘科、現存唯一物種匙吻鱘(Polyodon spathula)的全基因組序列,構建了首個匙吻鱘高質量染色體圖譜,揭示了鱘魚特有的全基因組複製事件、早期脊椎動物的染色體進化和骨骼礦化機制
  • 港中大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
    據新華社香港3月7日電 香港中文大學7日宣布,該校醫學院研究人員成功破解鼻咽癌的全基因組圖譜,這一突破性發現有助評估鼻咽癌病人的預後情況,並向鼻咽癌的個人化治療邁出一大步。 鼻咽癌是華南地區常見的癌症,也是一種極具侵略性的頭頸癌。據介紹,鼻咽癌大多與感染EB病毒相關。由於缺乏早期病徵,60%至70%患者於確診時已屆晚期,治療效果較差。
  • 科學家繪製人類胸腺細胞圖譜
    科學家繪製人類胸腺細胞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2 10:55:25 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Sarah A.Teichmann、Muzlifah Haniffa和比利時根特大學Tom Taghon課題組合作提出人類胸腺發育的細胞圖譜定義T細胞庫的形成。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上。研究團隊綜合利用PacBio和Illumina測序及Hi-C技術,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參考基因組序列。組裝後的中國李基因組大小約284.2 Mb,其中274.4Mb的序列被錨定在8條染色體上,scaffold N50 為32.3Mb,contig N50為1.8Mb,BUSCO分析結果為95.70%。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在小白菜基因組及其重要形態性狀進化分子基礎...
    該研究發布了不結球白菜(小白菜)的高質量基因組,首次揭示了基因組結構變異在白菜類蔬菜重要性狀進化和選擇中的重要作用。  白菜類蔬菜包括結球白菜(大白菜)、小白菜、菜心、蕪菁和油用白菜等,其中大白菜和小白菜是我國傳統的重要蔬菜作物,約佔蔬菜種植面積的15%,是名副其實的「當家菜」。
  • 科學家繪製首張小鼠各器官全分子圖譜:器官20%-70%成分取決於微生物
    今天,Nature 雜誌發表了一項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研究人員的重磅成果,他們繪製了有史以來第一張小鼠每個器官中所有分子的圖譜,揭示了不同器官被微生物深刻影響的程度和方式。他們總共分析了4 只無菌小鼠和 4 只正常微生物小鼠 29 個不同器官 96 個部位的 768 個樣本,最終繪製出一張含有微生物的正常小鼠體內所有分子的圖譜,和一張沒有微生物的小鼠體內所有分子的圖譜。對比圖譜發現,帶有腸道微生物的小鼠中多達 70%的小鼠腸道化學成分是由其腸道微生物組決定的。
  • Cell Stem Cell:人類基因組3D圖譜的大作用
    圖片來源:www.msu.edu2015年1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於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懷特黑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DNA環的圖譜
  • 諾禾致源項目組:第一個中國前列腺癌隊列的基因組及表觀組圖譜
    伴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對前列腺癌展開了多項深入研究,確定了前列腺癌的基因組圖譜特徵,鑑別出了許多潛在的驅動事件。但目前幾乎所有的研究都是基於西方人群。考慮到東西方人群在前列腺癌上潛在的差異,研究團隊從多組學層面揭示了中國人群前列腺癌特有的分子特徵,為中國前列腺癌人群個性化治療提供數據支撐和理論依據。該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前列腺癌隊列研究。
  • NC丨密西根大學與喬治亞大學等單位合作發表特用作物-苔麩高質量基因組
    該研究報告了一個苔麩品種Dabbi的高質量基因組組裝及亞基因組演化動力學模式,這項工作將有利於加快苔麩的遺傳育種進程,有利於加深對多倍體基因組進化的了解。此前,苔麩品種Tsedey(DZ-Cr-37)的基因組草圖已有報導,但其應用受到基因組組裝序列碎片化及不完整性的影響。
  • 科學家提出全基因組上位效應檢驗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近日,國際期刊《生物信息學》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勤團隊開發的快速高效全基因組上位效應檢驗新方法。
  • 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在我國啟動,將在三年內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
    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聯合西藏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共同發起。這一計劃將在3年內,繪製萬種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組圖譜,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生生物遺傳資源資料庫。
  • 研究繪製乳腺癌的單細胞病理學圖譜
    研究繪製乳腺癌的單細胞病理學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5 10:34:30 瑞士蘇黎世大學Bernd Bodenmiller研究小組繪製了乳腺癌的單細胞病理學圖譜。
  • Nat Comm|何川組構建基因組5hmC修飾的人體組織圖譜
    責編 | 酶美基因組DNA上的Cytosine甲基化(5mC)在抑制基因表達、抑制沉默基因組的重複序列元件以及基因組印記等生物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9種人體組織的5hmC修飾圖譜,並發現相較於其他多種表觀修飾,5hmC更加富集在組織特異的基因和增強子上,為基於5hmC的液體活檢技術提供了理論支持。
  • 苦蕎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苦蕎如何傳向世界
    近日,記者從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獲悉,該所特色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創新團隊,牽頭聯合國內外10餘家科研單位,對來自14個國家的510份苦蕎核心資源的全基因組進行重測序,構建了苦蕎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了苦蕎的起源和傳播馴化路徑,明確了我國西南地區作為全世界苦蕎多樣性中心和栽培苦蕎起源馴化中心的獨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