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之間相互鼓勵。新華網發 受訪者供圖
準備投入戰鬥的冷秋菊。新華網發 受訪者供圖
作者: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員、主管護師 冷秋菊
時 間:2020年2月18日
地 點:泰康同濟醫院宿營地
醫療隊接收泰康同濟醫院後,我被抽組到方艙醫院。方艙醫院現在已經收治了140多名患者,核酸檢測均為陽性,輕、重症患者都有,輕症患者佔多數。
為了讓夜班戰友按時下班休息,我們要提前一個小時接班。方艙醫院離泰康同濟醫院很遠,坐車就要一個小時。我早上五點起床,然後洗漱、補充能量,六點前登車,七點前趕到科室,更換防護服奔赴「戰位」。
戰鬥在方艙醫院,我們時時收穫著感動,這些感動來自患者、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戰友,也來自我們自己!
新冠肺炎患者主要症狀是呼吸困難,主要表現為疲憊、乏力和睏倦,多說一句話都會感覺很累。然而,當我們給他們送飯食、發放口服藥時,精神好一點的患者會真誠地說一聲「謝謝」,而那些說話都困難的患者會向我們豎起大拇指。患者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勵我們奮勇戰「疫」的動力。
為了避免工作中頻繁上廁所,我一直不敢多喝水多進食。還記得2月17日那天,到了上午9點左右,胃很不給力,頭昏眼花,噁心想吐。信念支撐我不能倒下,還有患者等著我,我默默給自己鼓勁。
到10點時,我還是沒能挺住。飢腸轆轆的胃給了我反戈一擊。那一刻,想吐、胸悶、頭脹痛,我覺得我可能要暈倒了。 「用鼻子深呼吸……」「快來個人陪她出艙……」「快告訴她原單位的同事……」我被一起戰鬥的戰友發現,她馬上把我扶到凳子上坐下,我周圍立即圍攏了互不相識的戰友。我只能費勁地看看她們是誰,並在心裡記下防護服上寫下的名字:彭茹,劉娟……以及更多的名字。
是的,我們是各單位抽組到這裡的、由素不相識的人組成的一個戰鬥集體。戰「疫」把我們凝聚在一起,我們通過護目鏡後面的眼神交流,達成默契,完成使命。我被戰友強行扶到換衣間時,同樣是幾名不認識的戰友幫我換了防護服,並從口袋裡掏出「隔離了」的士力架等食品,讓我到清潔區補充能量。因為大家心照不宣,此刻身體不適,十有八九是飢餓引起的。
隨後,我原單位的同事方玉強、劉漁凱、白雪等下夜班休息。聽到消息後,他們立馬帶著零食趕到方艙醫院。一見面,他們以為我昏倒了,馬上檢查我的額頭、鼻子、頸部有沒有受傷。
我被濃濃的戰友情包圍,恐懼和後怕蕩然無存,也激起了我戰鬥不止的決心。我在感動的同時,也為自己差點昏倒在戰位,浪費了一套防護服而懊惱。
此時,我腦海裡浮現出了我丈夫愛唱的一首歌「戰友,戰友,親如兄弟……」我丈夫是一名轉業軍人,過去我聽他唱得最多的就是這首歌。那時,我不懂其中的含義,只把它當成一首歌。戰「疫」的經歷,讓我真正理解了這首歌——戰友之間,在戰鬥中結下的是賽過任何感情的深厚情誼。
相識、不相識的戰友,以及我們要救治的患者,我們都是戰「疫」中的戰友,我們不但親如兄弟,我們還有一致的目標——直至戰「疫」全勝,否則,決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