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有一種滿身帶刺的野果,對於河源人來說絕對不陌生,成熟時它的味道真的真好甜的,中草藥學名金櫻子,河源有人叫它「糖盎子」(不同地方叫法不太一樣)。金櫻子別名:糖罐子、刺頭、倒掛金鉤、黃茶瓶等。四月開白花。夏秋結實,亦有刺,黃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可採。摘下金櫻子帶刺,刮去它的刺,看上去就像一個小小的罈子。剝開果實,薄薄的果皮裡面一層絨毛,裹著約二三十顆左右的米粒籽。剜掉這些米粒籽,就可以吃了,吃起來味道甜甜的。長輩們說,這種果實小孩子吃了可以不尿床。金櫻子風味獨特,有蜂蜜味和幽香,其營養極豐富,含豐富的糖類(果糖、蔗糖)和檸檬酸、蘋果酸、鞣質、維生素C等成分。根、葉、花、果均供藥用。根有活血散瘀、祛風除溼、解毒收斂及殺蟲等功效;葉外用治瘡癤、燒燙傷;果能止腹瀉並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因此,金櫻子果實入藥,具有利尿、補腎作用,還有止咳平喘,抗痙攣,降血脂等作用。客家人一般將金櫻子採來泡酒或者熬製金櫻膏,能長期保存食用。泡金櫻酒過程簡單但等候時間長。挑選成熟的、金黃色的金櫻子倒在大盆中加水,用棍子和「罩簍」把金櫻子的刺弄掉後洗淨。然後將金櫻子放在鍋裡隔水蒸5~10分鐘,蒸後倒出來涼透後倒進玻璃瓶子裡(不要倒太滿,七八成滿就行了),最後倒滿50度以上的白米酒並把蓋子蓋緊(頭一兩個月最好經常搖動一下酒瓶子)。一年後酒呈金黃色、紅色,雖然可以喝了,但味道還不夠醇,(可以加點蜂蜜)再放上半年至一年之後,這時酒顏色呈黑色,喝起來醇香順口,若能夠放上兩三年風味更佳,是難得的養生補酒。而熬製金櫻膏,是將金櫻子洗淨後煮出糖水,濾去殘渣,再慢慢熬至膏狀而成,前後需耗時一天一夜,熬製過程無添加,是純天然保健食品,熬出來的膏呈黑色。腎虛、月經不調、胃痛、風溼關節炎及腰腿酸痛患者服之,有明顯好轉。配以骨肉或客家娘酒熬湯食用,補益效果更為顯見,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客家美食。許多外出的客家人,總會帶上一瓶。金櫻子味甜、營養價值高,食用方式多樣,即可泡酒熬膏,也可泡茶製作糕點。這麼好的東西,上山採集可不是容易的一件事,特別是金櫻子的刺,一不小心就會把手刺得肉破血流,即便帶手套,一場採摘下來常常也是全身都沾滿刺!回憶起小時候上山摘金櫻子,因採摘扎手,一般人都不願摘,於是有人用金櫻子粘在別人頭髮上、衣服上取樂···
來源:羅浮圈子
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回復關鍵字,看更多精彩
ETC | 求職招聘 | 跑腿速送 | 一惹啊 | 配音秀 | 庫區行 | 環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