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回應韓國立「安倍下跪謝罪雕像」:將對兩國關係產生決定性影響

2021-01-10 閩南網

  【日方回應韓國立安倍下跪謝罪雕像:將對兩國關係產生決定性影響】據韓聯社最新報導,韓國外交部28日就韓國自生植物園內設立的「安倍謝罪像」作出表態稱,需遵循禮遇外國領導人的外交慣例。

  韓國外交部發言人金仁澈當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世界各國應遵循國際禮讓(internationalcomity)原則,對外國領導人講究國際禮儀。國際禮讓原則不屬於國際法,旨在呼籲世界各國禮遇外國領導人,鞏固各國友好關係。

  報導還說,有觀點表示,韓國政府針對民間人士在私有土地設置的雕像談及外交慣例未免有些過界。而就政府是否有權處置私有土地上雕像的提問,金仁澈表示,需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研究能夠對私有土地上的物品採取哪些措施。

  近日,韓國自生植物園立起一座「安倍下跪謝罪」雕像引發爭議。據日媒報導,這座雕像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原型,描繪了安倍在慰安婦像前下跪的姿態:雕像顯示,一名身高一米八左右的男性正低著頭,雙手觸地,虔誠下跪。一名象徵著慰安婦問題的「少女像」則坐在他的前方。報導表示,這座下跪的男性雕像以安倍晉三為原型,被命名為「永遠的贖罪」,別名是「安倍謝罪像」。而該植物園原計劃於8月11日為該雕像舉行揭幕儀式。但由於韓國保守黨不斷對此提出批評,該儀式目前已中止。

  就此雕像,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2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極大不滿:「這種事在國際禮儀上是不能被允許的。假如報導屬實,將對日韓關係產生決定性影響。」他還強調稱:「我們將繼續強烈要求韓方切實實施日韓協議,該協議確認了慰安婦問題的最終且不可逆轉的解決方案。」【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

原標題:韓國外交部就「安倍謝罪像」表態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焦點

  • 日方回應韓國立安倍下跪謝罪雕像 日韓兩國網友激烈討論
    綜合路透社與日媒的報導,7月28日,日本政府對韓國一座雕像做出了憤怒反應。該雕像為一尊象徵著「慰安婦」的女孩和一名跪拜的男子。有韓媒指出,這個跪拜的人像象徵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如果有關「韓國自生植物園」展出的這尊雕像的報導屬實,這將是對國際協議的「不可原諒」的違反。
  • 安倍謝罪跪像驚現韓國,日本政府警告:對日韓關係起「決定性」因素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近日,韓國自生植物園立起一座"安倍下跪謝罪"雕像引發爭議。這座雕像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原型,呈現出在慰安婦像前下跪的姿態,被命名為"永遠的贖罪"。植物園園長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表示,該雕像由自己出資打造,並不針對安倍,而是"象徵處於謝罪立場的所有男性。"他解釋,"(立雕像)不存在政治意圖。只是想給世人一個可以進行反思的機會。"該植物園原計劃於8月11日為該雕像舉行揭幕儀式。但由於韓國保守黨不斷對此提出批評,該儀式目前已中止。
  • 韓國立"安倍下跪謝罪"雕像 日網友怒了:制裁韓國!
    【環球網報導】近日,韓國自生植物園立起一座「安倍下跪謝罪」雕像引發爭議。據日媒報導,這座雕像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原型,描繪了安倍在慰安婦像前下跪的姿態。報導稱,植物園原計劃於8月11日為該雕像舉行揭幕儀式。但由於韓國保守黨不斷對此提出批評,該儀式目前已中止。
  • 韓國植物園立「安倍下跪謝罪」雕像 遭日本政府強烈反對
    韓國かんこくの安倍
  • 韓國立了座雕像,日本怒了
    近日,韓國自生植物園立起一座「安倍下跪謝罪」雕像引發爭議。「這種事在國際禮儀上是不能被允許的。假如報導屬實,將對日韓關係產生決定性影響。」當地時間28日,日本相關人員做出了回應。
  • 韓國造安倍下跪謝罪雕像,日本朝野震怒,日網友咆哮:要制裁韓國
    在亞太地區,韓國和日本是美國最為倚重的兩個軍事盟友,華盛頓方面一直希望能夠拉攏韓國和日本之間的關係。然而日韓兩國在許多歷史和現實問題上,都存在難以調和的分歧,其中慰安婦問題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日本韓國就慰安婦問題的爭議從來沒有停止,這個問題也就演變成了日韓關係中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地雷。
  • 日韓半導體爭端一年後摩擦再起,兩國關係再陷「戰後最差」?
    繼「疑似安倍下跪謝罪」爭議雕像事件後,韓國又對日企資產下手,一周之內兩度觸怒日本。8月4日,韓國法院對二戰中強徵勞工索賠案被告方日本制鐵公司(原新日鐵住金)下達扣押其在韓資產命令,當天生效。對此,日本制鐵7日正式提出上訴。
  • 為振興民族精神,韓國建安倍下跪雕像,引日本舉國暴怒要制裁韓國
    日韓矛盾積累已久,自去年發生貿易爭端後,兩國關係更是低至冰點。原本在這個關鍵時刻,外界都指望著他們的老大哥美國能出面解決,但美國似乎從來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基本置之不理,可能美國也認為兩國的矛盾至今已經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了。
  • 韓國建「安培下跪像」!日本網友怒了,火藥味升級兩國人民「開戰」!
    最近,除了美國一直在國際上爭惹是非之外,日韓兩國最近也是不太安寧。這不,在前兩天日本就還專門召開了一起新聞發布會,用來控訴韓國的行為。日本一方公然喊話韓國,稱若是該事件情況屬實,那麼日韓兩國關係就受到嚴重的影響。更是有不少日本網友在網上劇烈的聲討韓國,呼籲政府對其進行制裁。
  • 安倍胞弟為日本新任防衛大臣,與臺灣關係親密?外交部回應
    會上彭博社記者問:菅義偉已任命安倍胞弟岸信夫為日本新任防衛大臣,眾所周知,岸信夫與臺灣關係親密,上月剛剛訪臺,外交部對他的任命有何評論?汪文斌 資料圖汪文斌:我們對岸信夫先生就任日本防衛大臣表示祝賀。希望兩國防務部門加強對話交流,持續增進安全互信,推動構建建設性的雙邊安全關係,共同維護國際和地區的和平穩定。
  • 韓國新建男子向慰安婦道歉雕像,日本網友怒了:不可原諒,立即制裁
    近日,韓國新建了一座男子向慰安婦下跪致歉的雕塑,其中男子的外形酷似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此舉引發了日本社會強烈不滿。據《日本時報》27日消息,近日,韓國平昌一家私營植物園在園區內新建了一座名為「永恆贖罪」的雕像。
  • 日韓關係再度惡化!這次是因為一座雕像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近期,日韓關係再度惡化!這次是因為一座雕像。事情的起因是韓國一位植物園的園長,在自家的植物園內放置了一對雕像。一個雕像是一位西裝革履梳著大油頭的中年男性雙膝跪地,而另一個則是一位代表慰安婦的女性雕像。這件事情被報導出來後,引起了日本和韓國兩國國內的廣泛討論和激烈爭辯。韓國慰安婦雕像引日本不滿在日本國內,很多民眾都對此雕像表示嚴重不滿。許多日韓媒體認為,雙膝跪在地上的男性雕像代表的形象就是如今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 就安倍表態欲打開對話窗口,外交部回應:希望日方以實際行動做出努力
    就安倍表態欲打開對話窗口,外交部回應:希望日方以實際行動做出努力 本報記者   梁淋淋許棟誠     新華社北京1月28日電(記者 梁淋淋 許棟誠)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8日回答關於日本首相希望與中方打開對話窗口的提問時表示,希望日方與中方相向而行
  • 後安倍時代的日本外交政策及中日關係走向
    安倍外交理念註定會影響「菅內閣」的對外關係日本政壇突如其來的首相更替,讓國際社會對「後安倍時代」日本內政外交產生諸多猜測。在政治同僚中,不乏標新立異、謀求出任首相之人,但安倍為何對官房長官菅義偉「情有獨鍾」,顯然是覺得將內政外交大權交予自己的「大內總管」更為放心。
  • 中日關係突然出現重大轉折,安倍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一)曾幾何時,中日關係劍拔弩張,甚至在釣魚島問題上,雙方幾乎一度就要兵戎相見。但最近,兩國關係正在悄悄發生重大的變化。一個重大的轉折,就是最近日本外相河野太郎的訪華。非常不同尋常,指向意義明顯。以前不來,現在才來,也說明了中日關係已經有所改善。2、安倍也主動出擊。在河野到訪中國前幾天,安倍在國會表示,「將與中國合作,應對不斷擴大的亞洲基礎設施需求」,即對中國「一帶一路」表示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中方顯然捕捉到了這一變化。王毅在會見河野時就說,中方重視日方近期的積極表態,特別是注意到安倍的這些積極言論。3、雙方於是趁熱打鐵。
  • 安倍以最快速度向近鄰靠攏,美日軍事同盟關係漸行漸遠
    而在中日關係因為疫情的發展而急劇升溫之際,日本與俄羅斯關係也隨著不斷升溫。據環球網最新消息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基本決定出訪俄羅斯,並出席5月9日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慶典。同時,日方還在協調當月8日或10日兩國首腦會談。若能實現,這將是過去9個月來日俄首腦的再次會面。
  • 「地價門」重擊安倍政府,或影響修憲和對華政策
    森友學園與安倍夫人昭惠女士向來關係不淺,因此當媒體於2017年初將學園以1億多日元的價格購得近10億日元的國有土地之事曝光後,在野力量旋即質疑此事背後有安倍家族的力量染指其中,並在國會就此事向安倍火力全開。但在時任財務省理財局局長佐川宣壽的保駕護航下,安倍卻得以有驚無險地渡過難關。
  • 韓慰安婦受害者索賠案宣判,日方「絕不接受」背後的兩國恩怨
    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官房長官加藤勝信在8日的記者會上說,日方不會服從韓國法院的判決,根據1965年的日韓請求權協定,包括「慰安婦」問題在內的賠償請求權問題已經得到完全解決,「對於判決深表遺憾」。在過往的一系列韓國慰安婦索賠案中,日方基本都以上述說法回應,從未應訴,而此次態度更為強勢。日本外務省8日召見韓國駐日大使南官杓,提出抗議。
  • 菅義偉拒絕訪韓,對韓國執政黨施壓 日媒:日韓關係可能將繼續惡化
    繼日本表明立場後,韓國沒有任何回應。日本對韓國執政黨繼續施加壓力,強硬表態如果韓國政府不採取日方能接受的措施解決二戰勞工問題,日本拒絕訪問韓國。據日本媒體稱,今年由韓國擔任主席國的韓中日首腦會議將很難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