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半導體爭端一年後摩擦再起,兩國關係再陷「戰後最差」?

2020-12-23 澎湃新聞

繼「疑似安倍下跪謝罪」爭議雕像事件後,韓國又對日企資產下手,一周之內兩度觸怒日本。8月4日,韓國法院對二戰中強徵勞工索賠案被告方日本制鐵公司(原新日鐵住金)下達扣押其在韓資產命令,當天生效。對此,日本制鐵7日正式提出上訴。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外相茂木敏充、財相麻生太郎相繼發聲,警告韓國此舉將引發嚴重後果,日方將考慮反擊。共同社稱,如果韓國變賣日企資產,日本予以反制,日韓關係將惡化至二戰後最差局面。

「戰後最差」、「史上最壞境地」、「建交以來最糟局面」,近兩年來日韓關係被頻頻冠以這樣的評價,二戰強徵勞工案的糾紛是矛盾升級的核心之一,雙方糾纏不清,恐陷入報復的惡性循環。

對此,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所副教授王簫軻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指出,日韓關係趨於惡化,但並非沒有改善的機會,如果鄰國斡旋,維持地區的經濟合作,或能促使日韓兩國緩和矛盾。另外,如果日韓繼續交惡,美國也會對韓國施壓。

日本的「緩兵之計」

一年前,日本政府對韓國採取出口管制,對外宣稱出於國家安全考慮,而韓國輿論普遍認為這是與二戰強徵勞工案相關的一次對抗措施,因為當時韓國外交部不同意按照《日韓請求權協定》設立仲裁委員會。如今,兩國又因勞工案「拔刀」相向。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支院根據被強徵勞工及遺屬的請求,4日對日本制鐵在韓公司所持的81075股股票下達扣押令,股票價值約35.6萬美元。如果日本制鐵7天內不上訴,韓國將著手變賣資產的相關手續,最早今年年底才能變現。

日本制鐵強調,1965年的《日韓請求權協定》已經完全地、最終地解決這一問題,因此選擇上訴。強徵勞工案的原告代理律師林宰成接受韓國媒體MBC Radio採訪時批評日本制鐵,指責對方沒有正當理由提起上訴,只是為了拖延時間。韓國政府希望日方尊重判決結果,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

日本政府表明,將堅決應對,但並沒有明確對抗措施。據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外務省4日向韓國施壓:「資產變現措施將對日韓關係的終結起決定性作用。」這是一周之內,日方第二次對韓發表類似言論。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7月29日就疑似的「安倍謝罪」雕像評論「將對日韓關係造成決定性影響」。

日本京都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中西寬對澎湃新聞表示,日本對韓國扣押日企資產早有預料,可以採取的反制措施有很多,但並沒有立即行動,仍停留在施壓階段。因為日本政府很清楚,強勢對抗無法直接解決二戰勞工案問題,也不能促使韓國改變方針。而且,當下的回應方式能得到民眾的廣泛支持。但是鑑於兩國立場強硬,可以預料將面臨曠日持久的矛盾,而日方希望能夠放緩矛盾激化的過程,在韓國2022年大選換屆之前儘量不要發生實質性的衝突。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已在5日記者會上表明:「將把所有選項納入視野範圍。」《韓國日報》報導稱,日本針對二戰強徵勞工案的相關裁定已經進行過兩輪報復,一是對韓實施出口管制,二是將韓國從貿易優待白名單中移除,現在應該已準備好報復的B計劃。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內部正在商議可以採取的對應措施,包括限制向韓國人發放籤證、召回日本駐韓大使、對韓國商品加徵關稅、扣押在日的韓企資產。政府相關人士認為,疫情期間日本原本就已限制韓國人入境,停發籤證的效果不大。召回大使具有政治意義,但是不能對事態發展發揮作用。而經濟層面的措施應該慎重考慮,否則將招致韓國強烈抗議。

日本去年7月對韓實施出口管制,對韓國支柱產業半導體造成巨大打擊,韓國民眾發起「抵制日貨」運動,從啤酒到汽車銷量銳減,日企損失慘重。據韓國《中央日報》6月報導,日產汽車、日本光學與成像公司奧林巴斯、優衣庫姐妹品牌GU均已撤出韓國市場。中西寬指出,「若日本採取經濟措施,可能導致兩敗俱傷的後果。」

日韓交惡牽扯美國利益

為應對可能遭遇的報復,韓國外交部發言人金仁澈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韓國政府隨時可以終止《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一年前,韓國就曾通過終止GSOMIA來威懾日本,但遭美國施壓後推遲終止該協議。

韓日軍情協定是在美國力促下達成的,推動美日韓三國合作。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領導層去年11月曾提交一份議案稱,GSOMIA的終止將直接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韓東國際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樸遠建接受《韓國日報》採訪時分析,如果韓國決定終止GSOMIA,美國的反對態度將比去年更加強烈,華盛頓希望通過美日韓同盟來與中國對抗,中美關係愈發緊張之際,此協定保障下的同盟顯得更加重要。

「日韓明明是同盟國,卻將美國逼入艱難立場。」美國總統川普去年8月就日韓貿易爭端表態,要求兩國改善關係。時隔一年,「戰火」燒到世貿組織(WTO),WTO爭端解決機構(DSB)在7月29日的會議上同意設立專家組來調查日韓出口管制爭端。這意味著兩國不能通過對話解決該問題,使得爭端長期化,美國不得不再一次出面介入。

在WTO爭端解決小組召開的第一次會議上,美方代表稱,只有日本自己才能夠判定需要採取什麼必要措施來保護其國家安全,安全領域的爭端不應由WTO來裁決。時事通信社稱,美國此言顯示其站在日本這一邊,在韓引發不滿。隨後,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否認美國「選邊站」的說法。

據美國雜誌《國家利益》報導,美國將美韓同盟定義為「和平與繁榮的關鍵」,而美日同盟是「和平與安全的基石」。不過,川普政府近年來實際上正在削弱美日韓同盟,不斷施壓迫使兩個亞洲盟友在經貿和防務開支方面向美國讓步,破壞了同盟間最基礎的信任。

「命運之月」

今年8月,日韓關係將迎來多重考驗,日媒也將本月稱為日韓的「命運之月」。8月14日,韓國將迎來慰安婦紀念日,是否再次要求日本道歉將成為焦點。緊接著8月24日是日韓軍情協定續籤的最後期限。8月底,安倍和文在寅都將赴美參與G7峰會,雙方會面情況備受關注。另外,世貿組織總幹事遴選進入關鍵階段,韓國希望日本能夠支持韓方競選人。日韓分析人士認為,雙方關係走向不樂觀。

「我們正在和日本分道揚鑣。」文在寅在7月的一次演講中說道,這被日媒稱為「和日本的訣別宣言」。

自1965年日韓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50多年,且都是美國在亞太同盟體系內的盟友。但是自2019年年初以來,日韓齟齬不斷,尤其是在「慰安婦」和「二戰強徵勞工」問題上的分歧加劇。韓國總統文在寅去年1月就日韓關係表示:「面對歷史問題,日本政府應該採取更加謙虛的態度」。

王簫軻認為,文在寅之所以對日強硬,一方面是因為擁有穩固的民意基礎,韓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急劇下降,對韓日關係的看法也從側重於歷史問題的轉變為涵蓋經濟、安全等多種問題,韓國社會的反日情緒對政府決策形成了巨大壓力。另一方面,文在寅想要履行選舉承諾,以塑造共同民主黨「革新」政黨言出必行的形象,進一步為其堅定推行的政治經濟改革創造氛圍。同時,維持對日強硬形象,有助於穩固共同民主黨支持者的基本盤,以為下一屆總統大選做準備。

而日本政府對韓強硬的姿態也愈發明顯,安倍內閣認為文在寅政府在歷史問題上出爾反爾,曾多次敦促韓方「遵守承諾」。去年安倍內閣改組,多名閣僚政治保守色彩濃重,韓國廣播公司評論這是一屆「對韓強硬內閣」,之後日韓對立將會加劇,兩國均有聲音期待下屆政府能夠帶來轉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韓凍結日企資產 兩國再陷紛爭 日韓關係降至戰後「冰點」
    目前,日韓雙方已採取相互反制措施。分析認為,二戰強徵勞工案令日韓關係遭遇二戰後「最低點」。關係持續惡化據韓聯社報導,韓國大邱地方法院浦項分院根據被強徵勞工及遺屬的請求,對日本制鐵在韓公司所持的81075股股票下達扣押令,股票價值約35.6萬美元。如果日本制鐵7天內不上訴,韓國將著手變賣資產相關手續,最早今年年底變現。
  • 日韓貿易摩擦指望第三方斡旋,拜登將如何避免站隊
    這三種半導體原料(氟化聚醯亞胺、光刻膠、氟化氫),主要用於智慧型手機面板以及電視液晶屏,同時光刻膠也是半導體產品的核心材質。韓方數據顯示,半導體產業出口平均佔韓國出口總額的25%,而日本在這三種材料上佔全球比例分別為90%、87%和60%。因此,日本此舉被視為「掐住」了韓國經濟的咽喉。隨後,這場日韓間的出口管制爭端迅速蔓延至經濟、貿易、文化等多個領域,日韓間的緊張態勢驟然升級。
  • 新年伊始 日韓關係再臨冰點
    新年伊始,日韓以海上兩方船隻劍拔弩張的對峙,勾勒出本已相看兩厭的雙方關係再陷冰點的現狀。日韓「相看兩厭」的不止上述事件。1月8日,韓國法院對韓籍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對日本政府提起的索賠訴訟,一審宣決判處日本政府向12名慰安婦受害人賠償每人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這一裁決是繼去年底日本企業被判賠償戰時被徵勞工訴訟之後,韓方作出反駁日本政府主張的又一司法決定。
  • 日韓貿易戰恐失控,美國派博爾頓赴兩國「進行對話」
    約翰博爾頓據韓聯社報導,在兩國圍繞戰時強制勞工問題而引發的日韓貿易爭端日益加劇之際,一名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已於美國當地時間20日啟程前往日本,開啟了對日本和韓國的訪問。報導指出,在博爾頓啟程訪日韓的前一天,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如果有必要,他願意幫助解決韓國和日本之間不斷升級的緊張關係。此前,日本政府收緊了對韓國出口半導體和顯示器關鍵高科技材料的控制,報導稱這顯然是對去年韓國法院對日本企業做出需對戰時強制勞工進行賠償一系列裁決的報復。韓國抨擊日本此舉是將貿易武器化。
  • 解讀|韓國被日本踢出「白名單」,日韓陷入貿易戰風險再加劇
    移出「白名單」,石油化學製品也將遭受打擊自日本於7月初限制對韓國的半導體製造材料出口以來,日韓兩國關係急劇惡化,爭端也向更廣泛領域蔓延。8月1日,在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與韓國外長康京和舉行的會談上,要求解決原被徵勞工問題的日本和要求撤銷出口管制的韓國始終激烈交鋒。韓方很快嗅到了日本決心已定。
  • G7「擴群」給日韓關係火上澆油
    美國向韓國伸出的橄欖枝,再次引燃日韓兩國矛盾,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擴群」凸顯G7裂痕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今年6月舉行的G7峰會再度推遲。
  • 日韓關係急轉直下,局座揭秘癥結所在
    村山富市(圖源:日本時報)韓國金泳三政府也給出了積極回應,提出兩國要「真正地建立一個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互補性的夥伴關係」。金大中執政後,日韓關係迎來蜜月期。2002年,日韓聯合舉辦了世界盃足球賽。這也是世界盃首次來到亞洲。20世紀最後20年,是兩國關係最好的時候。進入新世紀後,由於在局部問題上的反覆,兩國關係進入搖擺狀態。盧武鉉時期,兩國首腦仍有互訪,但也出現了日本教科書問題、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等一系列事件。
  • 地球局|韓國主動開展對日外交,韓日關係能破鏡重圓嗎?
    10日,菅義偉在首相官邸會見了樸智元,這是他就任日本首相後首次回見韓國高官。樸智元向菅義偉轉達了文在寅希望改善韓日關係的意願。菅義偉要求韓方為恢復健全的兩國關係創造契機,樸智元則提議兩國制定繼1998年《日韓共同宣言》之後的新宣言,但未獲積極回應。
  • 高喬:G7「擴群」給日韓關係火上澆油
    1997年俄羅斯加入G7,推動G7轉變為G8,但2014年烏克蘭危機暴發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急劇惡化,原G7成員國拒絕以G8形式舉行會議,並重新舉辦G7峰會。「G7自成立至今,一直保持較為穩定的結構。7國在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安全利益、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有較強的相似性,也因此具有較強的凝聚力。」
  • 時事觀察:日韓關係再遇坎兒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畢振山新年伊始,冷淡已久的日韓關係再遇「寒潮」。韓國法院判處日本政府向「慰安婦」受害者進行賠償,日本政府強烈反對。在分析人士看來,儘管韓國政府近期表現出希望改善日韓關係的跡象,但韓日矛盾錯綜複雜,兩國政府又都為未來選舉考慮,想要重歸於好恐怕並不容易。1月8日,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就12名「慰安婦」向日本政府索賠一案進行判決,要求日方向原告每人支付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9萬元)的賠償。
  • 日韓貿易戰
    爭端背景:1950年代開始,美國為了構建以日韓為基地的東亞冷戰格局,一直在日韓之間斡旋,希望兩國關係正常化,但由於日韓之間舊仇太深,談了十幾年也沒有進展。一直到1965年,經過13年的談判, 日韓兩國終於達成協議:日本通過向韓國提供無償、有償的經濟合作資金解決財產請求權問題。
  • 韓國宣布增加3000億韓元預算 應對日本半導體材料出口限制
    與此同時,韓國就目前日韓之間日漸激烈的貿易摩擦局勢,與美國方面進行了一次通話,對日本限制半導體原材料出口至韓國的措施表示擔憂,意圖尋求美國幫助,以緩解該限制給韓國高科技公司帶來的損害。一、韓國:擔憂韓、美、日三邊關係自日本在7月1日宣布對韓國的出口限制措施以來,日韓之間的貿易糾紛愈演愈烈。
  • 沙巴州主權歸屬再起爭端,菲律賓與馬來西亞兩國外長推特交鋒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近日,菲律賓外交部長洛欽表示菲律賓對馬來西亞領土沙巴州擁有主權,此話一出,立刻引起馬來西亞方面的強烈反擊,使得兩國間多年懸而未決的領土問題再次引發關注。據卡達半島電視臺30日消息,洛欽(Teodoro Locsin Jr)27日在推特上就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將沙巴州歸為馬來西亞領土一事指出:「假使你想和菲律賓保持良好關係的話,那麼就必須承認沙巴州並不屬於馬來西亞。」
  • 日本新華僑報評論:韓國半導體產業在日本制裁後絕地逢生
    在韓國,半導體產業是國家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日本自認為這種做法是「打蛇打在七寸上」,他們預測會發生三件事情:第一,韓國的支柱產業會因此遭到滅頂之災;第二,韓國的經濟因此會遭到重大損失;第三,韓國政壇會因此發生政爭、黨爭,導致對日強硬的文在寅總統下臺,讓韓國「城頭更換大王旗」。現在,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情況有什麼變化呢?
  • 日韓「慰安婦」訴訟矛盾再起:韓方宣判要求賠償,日方拒不道歉強烈...
    雙方媒體認為,這可能導致因戰時強徵勞工賠償等爭議陷入歷史低谷的兩國關係進一步受損。日韓就「慰安婦」引起諸多糾紛此次庭審的原告為已故裴春姬等12名受害「慰安婦」,12名原告如今僅5人在世。她們認為日本政府在殖民統治韓國時期誘騙或強迫她們充當"慰安婦",因此她們曾於2013年8月提出調解申請,要求賠償1億韓元的經濟損失。
  • 中國做東,日韓24日要在成都握手言和?安倍文在寅煩心事都不少
    而此次會議除了對中日韓合作歷史進行經驗總結和友誼深化之外,日本和韓國最高領導人能否在友好的氛圍之中擱置兩國在今年年初至今的一系列經貿糾紛,繼續攜手合作成為了公眾所關注的焦點。2019年年初以來,日韓雙方由於「慰安婦」等一系列歷史問題導致的緊張關係拓展到經貿領域,使得目前雙方由於貿易摩擦、領土糾紛問題使得一系列原定的合作框架陷入停擺。
  • 菅義偉拒絕訪韓,對韓國執政黨施壓 日媒:日韓關係可能將繼續惡化
    繼日本表明立場後,韓國沒有任何回應。日本對韓國執政黨繼續施加壓力,強硬表態如果韓國政府不採取日方能接受的措施解決二戰勞工問題,日本拒絕訪問韓國。據日本媒體稱,今年由韓國擔任主席國的韓中日首腦會議將很難舉行。
  • 誰謀殺了日本半導體?
    在美國從日本那裡照貓畫虎,成立了Sematech(半導體製造技術戰略聯盟)之後,美國半導體在1993年成功反超了日本。 言下之意,日本半導體產業之衰敗,是因為美國施壓,日本的產業政策無法施展。 但因為日美貿易摩擦而籤署的日美半導體協議,早在1996年即失效。
  • 舊恨未消又添新仇,東海突現驚險一幕:日韓海警船對峙10多個小時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舉動或導致冷淡已久的日韓關係再遇"寒潮"。太驚險!日韓對峙10多個小時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11日凌晨,一艘日本測量船在女島以西140公裡的海域中,突然遭到韓國警察船的無線電警告。韓方聲稱,如果要在韓國海域進行調查,需要得到韓國政府的批准,敦促日本觀察船立即停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