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政府-歷史沿革

2020-12-14 烏海市政府

  漢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擊敗匈奴樓煩王、白羊王,收復河南地(轄境今巴彥淖爾盟烏加河以南、鄂爾多斯高原),將原有九原郡改為五原郡,又增設朔方郡,郡治在三封縣(今巴盟磴口縣哈騰套海蘇木的陶升井,又稱麻彌圖庫廟古城)。朔方郡下設10縣,在今海勃灣地區設置沃野縣。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築沃野縣城(今海勃灣區北新地古城)。
  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南匈奴渾邪王附漢後,烏達地區為武威郡之北境地。
  東漢末年到三國、晉、十六國時期,活動在北方草原的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號稱「五胡」,大多進入長城以南,移居黃河流域。他們互相爭戰或者與中原王朝較量,形成長時間戰亂局面。魏晉時,今烏達地區為西部鮮卑所據,南北朝時為前涼、後涼、北涼所割據。
  東晉大(太)興二年(公元319年),羯族石勒強盛起來,盡得黃河流域中、下遊廣闊地區,建立後趙國。今海勃灣地區屬後趙之朔州朔方郡。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後被前秦、前燕所取代,河水以西歸前秦,為氐族苻堅所統治。海勃灣地區屬前秦朔方郡。後秦皇初二年(公元395年),羌族姚興部興起,奪得前秦西部地區,稱為後秦。姚興在北部廣闊地區設朔方郡,轄今海勃灣地區。
  東晉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魏王拓跋魏攻打朔方郡(轄今巴盟南部和伊盟北部)的鐵弗部劉衛辰。衛辰被打敗後部眾四散,轄地盡失,變成魏的統治地域。
  東晉義熙三年(公元407年),匈奴族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強盛,在今伊克昭盟、陝西北部地區建立夏國,建都於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北,俗稱白城子),轄地曾北達黃河,置幽州於大城(今伊盟杭錦旗東南),佔有今巴盟南部、鄂爾多斯高原。夏勝光四年(公元431年),夏國被北魏拓跋鮮卑族所滅,轄境歸北魏。
  隋時,海勃灣地區屬突厥汗庭之西境,為東突厥遊牧地。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為十道,綏、銀、豐、勝等州屬關內道。關內道的靈州是隋朝靈武郡管轄地區,是黃河由南向北的東岸狹長地帶,包括今鄂託克旗西部、鄂託克前旗西部及海勃灣地區。
  烏達地區,隋屬甘州,治所在永平(隋改名張掖,今甘肅張掖)。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屬肅州,治所在福祿(今甘肅酒泉)。公元八世紀安史之亂後期至九世紀中葉曾屬吐蕃。
  宋、遼時期要,西北地區興起的党項族趁宋、遼連年交戰之際,據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宋太祖趙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給党項羌李彝興以太尉稱號,李彝興向宋貢馬三百匹,以示歸順。從此,今伊盟地區的絕大部分(轄今海勃灣地區)遂入宋朝版圖,但仍為党項李所有,宋寶元元年(1038年),党項族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今海勃灣地區為西夏靈州之地,烏達地區為西夏賀蘭山防區。
  十三世紀初,遊牧在北方草原的蒙古部落日趨強盛,鐵木真登上汗位,尊稱成吉思汗,於1227年滅西夏,版圖統歸元朝。元朝在全國設置一個中書省,十個行省,省下設路、府、州、縣。當時,烏海地區為寧夏行省中興路管轄。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中興路為寧夏路,治所在今銀川市。
  明時,烏達地區為甘州、肅州二衛的邊外地。明洪武九年(1376年),立寧夏衛,後升為鎮,轄今海勃灣地區,隸屬於陝西都司,歸中央右軍都督府管理。明建文四年(1402年),蒙古韃靼、瓦剌各部強盛起來,構成對明朝北方邊境的嚴重威脅。明天順六年(1462年)蒙古韃靼酋長阿勒淖爾與毛裡孩進駐伊克昭盟地區。明嘉靖中(1552-1566年)達延汗之孫袞弼裡克墨爾根承襲濟農爵位,名其部落為鄂爾多斯,清天聰九年(1635年),該部首領額瞵臣歸附清朝,統領鄂爾多斯地區。
  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將鄂爾多斯地區劃為6旗,實行盟旗制,海勃灣地區為鄂爾多斯右翼中旗(鄂託克旗)之西北境。清康熙二十六年(1697年),始設阿拉善和碩特旗。今烏達地區屬阿拉善旗管轄。
  民國時,寧夏擴軍使兼轄阿拉善和碩特旗,後直屬中央行政院蒙臧委員會。民國3年(1914年),鄂託克旗歸綏遠省管轄。民國18年(1929年)1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成立後,在磴口正式設縣。隨後又擅自將沿黃河南到石嘴山、北至河套,長約200公裡的狹長地帶劃入磴口縣(包括烏海地區)。民國19年(1930年),綏遠省政府在黃河以東鄂託克旗地區設立野沃設置局,後改為沃野縣,轄今海勃灣地區。民國26年(193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馬鴻逵佔領沃野縣,劃歸寧夏,改名陶樂縣。
  民國38年(1949年)8月23日,鄂託克旗和平解放。9月7日,鄂託克旗人民政府成立。當時,海勃灣地區屬鄂託克旗第三區(阿爾巴斯)。是年,9月23日,阿拉善和碩特旗和平解放。當時,烏達地區為該旗宗別立巴嘎的一部分。
  1950年3月31日,成立阿拉善和碩特旗自治區人民政府,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1954年4月25日,成立寧夏省蒙古自治區,轄阿拉善旗、磴口縣。是年9月,寧夏省制撤銷,自治區改歸甘肅省管轄,後又改為甘肅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1956年4月13日,將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改為巴彥淖爾盟,烏達地區仍歸巴盟阿拉善旗所轄。
  1955年2月,海勃灣地區建立伊克昭盟桌子山礦區辦事處,隸屬伊盟。1958年11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立阿拉善旗烏達鎮。1959年4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批准,撤銷桌子山礦區辦事處,建立礦區人民委員會,隸屬伊克昭盟。1961年7月9日,國務院第111次全體會議通過,批准建立烏達市和海勃灣市。10月1日,正式成立烏達市和海勃灣市,分別隸屬巴彥淖爾盟和伊克昭盟。
  1975年8月30日,國務院批准建立烏海市。豎年1月10日,烏達市和海勃灣市正式合併成立烏海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市。市人民政府設在海勃灣。下轄烏達、海勃灣、拉僧廟3個縣級辦事處。1979年12月,將3個辦事處改設為區,同時,將拉僧廟辦事處更名為海南區。

相關焦點

  • 烏海市政府-葡萄之鄉
    1976年,烏海市百業待興。年初,市委副書記楊力生代表烏海市委向全市人民提出大面積種植葡萄的口號,並從吐魯番購進優質苗木,60畝無核白葡萄園在原烏達礦務局園藝場建成。   1985年8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史繼法帶隊從甘肅蘭州、敦煌到新疆繕善、吐魯番,一路考察,當年11月,我市作出了《關於加速發展葡萄種植業建立葡萄商品生產基地若干問題的決定》。
  • 【信息站】烏海市引進各類人才968名
    烏海市委、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戰略資源」的理念,堅持人才優先發展,制定了《烏海市人才引進工作辦法(試行)》《烏海市教育人才引進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烏海市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等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同時配套出臺了引進人才使用事業編制
  • 退休半年後,烏海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郝健君被查(圖|簡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烏海10月23日綜合報導 據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消息: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主任郝健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郝健君簡歷
  • 豐潤區建置沿革
    (光緒本縣誌一卷沿革四頁,以下簡稱縣誌)「約公元前2033年至前1989年,禹定九州,……所謂『芒芒禹跡,畫為九州』(按九州之名,未有定說《尚書·禹貢》作冀、兗、青、徐、楊、荊、豫、梁、雍,還有他說)。是時或已有行政區劃」。(《中國歷史大事編年》夏朝37頁)十二州:「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舜又從冀州分出幽州、并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共十二州」。
  • 上海臨時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立信會計高專)歷史沿革
    19 來源: 步步回眸 舉報   上海臨時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歷史沿革
  • 齊魯理工學院(山東杏林科技職院)--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歷史沿革
    齊魯理工學院(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歷史沿革 齊魯理工學院(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歷史沿革1992年濟南杏林醫學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創建2000年濟南杏林醫學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升格為山東杏林專修學院2004年山東杏林專修學院升格為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
  • 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煤礦汙染何時休?
    近日,媒體接到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當地群眾投訴,稱礦區內多家露天煤礦粉塵、煙塵肆意排放,汙染及其嚴重,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2020年10月25日,媒體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前往烏海市海勃灣區礦區進行了實地調查。經過持續幾天的走訪了解,發現礦區內多家煤礦在生產施工過程中的確沒按環保要求採取噴淋降塵等防塵措施,存在隨意排放粉塵、煙塵現象。而且自燃現象也十分嚴重,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
  • 加納歷史沿革 加納發展歷史
    加納(Republic of Ghana)是非洲西部的一個國家,位於非洲西部,關於加納這個國家相信大家不是十分地了解,那麼大家想要知道一下加納的歷史信息嗎
  • 烏海市總工會等單位舉辦廣播體操比賽
    中工網訊 近日,內蒙古烏海市文體旅遊廣電局、中共烏海市委員會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烏海市總工會、烏海市體育總會共同舉辦「亮麗北疆 健康內蒙古 活力烏海 健康你我」2020年烏海市廣播體操比賽。由烏海市總工會選送的6支代表隊中,烏海市海南區第三幼兒園代表隊獲得二等獎,烏海市日報社代表隊獲得三等獎,海南區稅務局、烏海市交通運輸局、烏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代表隊獲得優秀組織獎。比賽結束後,職工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比賽,提高了相互間的默契,對於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大的促進,並表示今後要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不斷豐富業餘文化生活。
  • 雞西歷史沿革
    第一節 明代以前的歷史沿革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今雞西市境內隸屬燕國遼東郡。    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國擊破東胡,獲地千餘裡,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等郡,東北部地區為肅慎族人生息之地,雞西地區屬遼東郡管轄。
  • 烏海市美協會員郭海榮主創畫作入藏軍博
    烏海市美協會員郭海榮主創畫作入藏軍博 2020-12-16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烏海市黃河文化保護與傳承研討會|康熙第三次親徵噶爾丹途徑烏海...
    包頭醫學院 歷史學教授、博士 劉忠和2020年10月,烏海市召開黃河文化保護與傳承研討會。會上,包頭市醫學院歷史學教授劉忠和就烏海歷史交通狀況和康熙皇帝第三次親徵噶爾丹途徑烏海情況進行了主旨發言。劉忠和教授指出:烏海背依蒼茫賀蘭,夾黃河兩岸,因河而興。
  • 烏海市六大名人:第一位是語言模仿專家、第三位是著名畫家
    烏海市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三山環抱,一水中流,民風淳厚。烏海市境內資源富集,素以「烏金之海」著稱。烏海市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適合葡萄種植,有「葡萄之鄉」的美稱。當然烏海市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第一位:楊利生楊利生,男,1967年6月出生於「中國書法名城」內蒙古烏海市。
  • 烏海市中院開展支部書記講黨課活動
    烏海市中院開展支部書記講黨課活動 2020-12-18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探索綠色轉型 烏海市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名片
    烏海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地處黃河上遊,是黃河由寧夏進入內蒙古的第一城。隨著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烏海市積極探索,發揮烏海在黃河流域的獨特優勢,不斷加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力度,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擦亮了烏海特色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
  • 徵詢:"犍為"這個地名的來歷、含義和歷史沿革,你知道嗎?
    根據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要求,須把「犍為」這個地名的來歷、含義及歷史沿革準確錄入地名普查資料庫,犍為縣民政局特向社會廣泛徵集意見,對以下「犍為」的來歷、含義和歷史沿革的內容作修改完善。 (一)地名的來歷犍為的得名,有三種說法:1、因郡得名,認為今犍為縣是沿用犍為郡的名稱。2、因山得名,傳說縣北有犍為山。
  • 美國副總統職位和權力的歷史沿革
    關於美國副總統一職的地位沿革還須從美國建國說起。美國當初建國之時,總統之職由個人名義參選,副總統不一定是總統候選人的夥伴,而是大選中得票第二的那位。  美國立國最初幾天,副總統一度曾是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人。1789年4月21號,約翰·亞當斯在紐約宣誓成為美國第一任副總統時,當選總統喬治·華盛頓還在趕往臨時首都紐約的路上。
  • 盤點 | 內蒙古地名沿革!看看這些盟旗曾經叫啥?
    地名的沿革反映了一座城市在各個時代的發展脈絡小編整理了內蒙古各旗縣區的地名沿革↓↓↓1.呼和浩特市1575年建成,名為呼和浩特,1575年明朝曾賜名「歸化城」,清政府於1735年在歸化城東北5裡處,新建綏遠城,1913年將規劃與綏遠二城合併為
  • 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昌吉市的歷史沿革
    昌吉的歷史沿革  昌吉城:寧邊城的修建、命名與盛衰  昌吉城的開始修建是在昌吉建縣之前12年的1761年(清乾 隆二十六年),於第二年(1762年)竣工,當時為昌吉巡檢所在地
  • 關於做好烏海市2020年統一鑑定工作的通知
    》(內職鑑字〔2020〕4號)要求,為做好烏海市烏海職業技術學院培訓處(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地址:烏海市濱河區學府路     聯繫人:薩日娜   電話:烏海市威遠保安培訓有限責任公司(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地址:海勃灣區千裡山東街威信大樓8樓聯繫人:毛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