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天才,成人更重要,一部引發教育理念思索的高分電影

2020-12-14 娛樂哈吧鏡

《天才少女》影片雖然頂著一個和《天才搶手》相似的名字,但故事的主題和軸心卻不同於《天才搶手》當中關於天才少女本身如何排除萬難,勵志成才的故事。《天才少女》中真正的故事軸心其實和電影《死亡詩社》有些類似,是有關教育理念衝突的問題。而矛盾的爆發點則有點像《克萊默夫婦》,圍繞的是人物之間關係從緊張到諒解的過程。在這部電影中爭奪的焦點在於一個具有天賦的小女孩瑪麗,而爭奪雙方是小女孩瑪麗的舅舅弗蘭克和外婆伊芙琳。

影片開始,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美國中下層生活的場景。一個平凡的佛羅裡達州小鎮上,一戶不太起眼的房子裡,滿臉絡腮鬍子的弗蘭克、頭髮凌亂睡眼惺忪地在狹小的廚房裡做著早餐。快做好的時候,走到臥房門口敲門催促,說瑪麗你要快點,上學要遲到了哦。一會兒一個約摸六七歲、身著可愛的紅色連衣裙的小姑娘打開房門,一臉無奈地歪著頭問,弗蘭克,非要穿成這樣嗎?

弗蘭克說,我覺得挺好看的呀。趕緊過來吃我特別為你準備的早餐。

這個早餐有什麼特別的?不就是甜甜圈泡牛奶嗎?

是這上面說的。弗蘭克拿著一個盒子指給小姑娘看。

這便是電影的開頭。毫不起眼的房子,毫不起眼的男主,一個單親家庭和一段非常日常的「父女」晨間對話。對於有哄孩子上學經驗的家長們一定不陌生。唯一的特別是小姑娘對父親說話的口氣和態度。不但直呼其名,而且言語間帶著點尖刻毒舌,仿佛在進行一個同齡人之間的對話,儼然一個小大人。不過對於一個單親家庭來說,孩子早熟有些偏激也屬正常。但這一切令人感到正常的情況,卻在小姑娘瑪麗被不情不願地送去學校上學開始。

好萊塢最善於將英雄和天才成功的隱藏在平凡人中,然後讓英雄和天才最終超越凡人。當一切塵埃落定,天才和英雄出離了我們的日常認知時,觀眾覺得原來他們本來就比我們高。不管是漫威塑造的救世英雄《蜘蛛俠》《超人》,還是《肖申克的救贖》中那麼最終越獄成功的安迪,皆是如此開頭,如此結尾。這部影片也不例外。

鏡頭轉到小學一年級的教室。一年級的孩子嘛,自然是從1+1等於幾開始教起。當所有其他小朋友都熱烈地舉手搶答老師的提問時,只有瑪麗百無聊賴地歪頭趴在書桌上在本子上隨便寫寫畫畫。當老師問道,3+3等於幾時,瑪麗在所有人都不做聲時,突然說,不是吧!學校就這麼無聊嗎?顯然是在挑釁老師的權威。老師文森特於是開始加碼問題的難度,想讓小瑪麗知難而退,為自己的狂傲自大認錯。但沒想到,小瑪麗毫不示弱,從3+3,9+8,15+17一直打到57+135等於幾,中間都不帶喘氣的。而老師也從開始的諧謔,轉為驚訝,轉為難堪。最後老師憋出一個大招,問瑪麗,57乘以135等於幾。直接從普通的加法跳到了乘法,而且一上來就是兩位數乘三位數的大數相乘。這下小瑪麗愣了下神。老師以為就此制住了小瑪麗,自己也有了臺階下。正準備轉移話題,小瑪麗卻答出了正確答案。這下該老師慌張了,因為她自己都沒有如此快的心算能力,還需要藉助計算器才能驗證答案的正確性。這一下是徹底讓老師瞠目結舌了。這便是瑪麗天才的初露鋒芒。

但,這還不是最神奇的。

最讓老師文森特驚奇的是她見到瑪麗的「父親」弗蘭克之後。瑪麗由於在課堂上對校長出言不遜,被勒令請家長。這基本是學校教育的一貫態度。看來美國的學校在這一點上也不必國內好到哪裡去。孩子一旦在學校有出格表現,自然要請家長到老師辦公室走一趟。電影主題,關於教育觀念的衝突也從此刻開始顯露。

當弗蘭克從學校接走小瑪麗時,女老師的一個同事認出了弗蘭克是在酒吧工作的酒保。女老師趕忙追出去,向弗蘭克說,小瑪麗極其有天賦,不應該被埋沒了,要重點培養下他的潛力。顯然,她可能覺得,從弗蘭克的職業看,估計是沒能力意識到瑪麗的這份天賦。可弗蘭克卻一臉輕鬆地反問她,何以見得。於是她把在課堂上發生的那一幕給弗蘭克說了。沒想到,弗蘭克不屑一顧地一笑,說這有什麼,那是特拉亨伯格速算方法,我也是8歲就會了,只是現在有計算器都沒什麼人用了而已。難道我也是天才?

這下老師徹底傻眼了。一個酒吧酒保,竟說了一個她都沒聽說過的名詞,還說得這樣風輕雲淡,理所當然,反倒自己露怯了。回去趕緊Google了下,惡補了下知識。說實話,這個速算方法,像小編這樣的數學學渣,也從來沒聽說過。還專門用百度搜了下,發現還確實有這麼一個速算方法。據說是一個猶太裔的俄羅斯數學家在納粹集中營裡琢磨出的玩意兒。不得不服,猶太人的腦迴路果然不一般。影片在這裡用這樣一個名詞已充分地吊起了觀眾的胃口。看來這個酒保不簡單啊!

當女老師查完關於特拉亨伯格速算方法相關信息後,不禁疑惑,這麼聰明的小孩,這麼深藏不露的父親,他到底是何方神聖?肯定有來頭,否則為什麼會有這麼有天賦的孩子?其實說到底,美國電影中的英雄和天才還是貫穿了美國主流的精英思想——精英的習慣會像基因一樣在一個家族中世代傳習,就像歐洲的藍血貴族一樣。如果小孩是個天才,那麼她的天才必然來自父親或母親一方的基因傳承。於是女老師又用Google查了下弗蘭克,卻沒想到卻關聯到了天才女數學家戴安·阿德勒自殺的新聞。而在新聞中,提到這個數學家有個弟弟叫弗蘭克,也就是說瑪麗所謂的父親,其實是她的舅舅。

既然有如此優秀有名的天才母親,這樣的普通學校當然不配繼續教育小瑪麗。於是校長和女老師專門找到弗蘭克,勸他將瑪麗送到專門接受精英學生的天才橡樹學校去讀書。沒想到,這個建議遭到了弗蘭克的強烈反對。他說,他痛恨那個學校,和那個學校有梁子。總之從言語間,再一次向我們傳遞出信息,這個看似潦倒不羈的弗蘭克曾是那個精英學校的一份子,身份很不一般。可為什麼他現在淪落於此,卻成了一個疑團。

不過既然和一個人的過往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自然過往就會找上門來。這次找上門的是弗蘭克的母親伊芙琳——一個一身精英打扮,嚴厲刻板的老婦人。母子之間出現了第一次有關生活態度和教育理念的爭論。

伊芙琳給瑪麗的見面禮是一個最新款的蘋果筆記本電腦。然後略帶試探地說,聽說你喜歡數學,我在電腦裡裝了一本查爾斯·齊默的絕版書《高等代數的演變》,不知你是否喜歡。沒想到,小姑娘卻笑著說,我喜歡那本書。這讓伊芙琳頓時眼睛一亮,驚奇而欣喜地問,你已經讀過了?小姑娘以便漫不經心地拆著電腦,一邊說,我現在已經開始研究微積分了。這讓外祖母顯然高興壞了,不僅大步向瑪麗走去,像是要餓虎撲食一樣,告訴瑪麗,電腦裡還有好多其他隊的書。但在一旁的弗蘭克卻像一個忠實的騎士一樣,始終關注著媽媽的舉動。當看到媽媽向小瑪麗撲去時,挺身攔在了母親面前,仿佛怕母親把小瑪麗就這樣抓走一樣。

當弗蘭克把母親強行推走時,母親將他現在的生活從頭到腳地批判了一遍,然後表示你自甘墮落我不管,但小瑪麗的天才不能被這麼埋沒了。但弗蘭克卻當仁不讓地說,這是姐姐的意願,她希望小瑪麗活得像個正常孩子。話語間是對母親滿滿的怨恨。這便引起了下面的問題。為什麼弗蘭克那麼怨恨自己的母親?為什麼弗蘭克要帶著小瑪麗隱居在這凡塵中?

接下來,通過一次對簿公堂的過程,揭開了掩蓋在弗蘭克和伊芙琳這對母子身上的神秘面紗。

原來伊芙琳本來也是一個極具數學天賦的女科學家,在她的老家英格蘭曾前途無量。卻因年輕時的一時激情,選擇走進婚姻,遠嫁美國,就此埋沒在鍋碗瓢盆之間,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儘管自己並未放棄對數學的熱愛,但由於家庭的牽絆,也未能取得自己曾想擁有的夢想。對此她耿耿於懷,深以為恨,因而將自己的數學夢想寄托在了一雙兒女身上。特別是對女兒,從小就對其嚴格訓導,儼然一個虎媽的形象,目的就是像把女兒培養成她未能成為的數學家。看上去,這樣望子成龍的心情跟我們國內大多數家長一樣。總是自己最遺憾什麼,就想從自己孩子身上找補回來。把自己的夢想當成是孩子的夢想,逼著孩子去實現。說是出於愛,但無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那份欲望。

在母親的虎媽教育下,戴安不堪忍受,出現了嚴重的精神障礙和逆反心理。在一次自戕式的激情行為後,意外懷孕生下了瑪麗。母親對其徹底失望,與她斷絕了關係。而弗蘭克則是用放棄數學,選擇哲學的方式,反抗了母親的橫加幹涉。在自殺前,她除了將瑪麗託付給弟弟弗蘭克照顧,而且還給將自己解出的千禧難題論證過程交給他,要他在母親去世之後再發表。可見她對母親的怨恨有多深。她明知道母親最在意的就是這個數學難題的解決。

可以說法庭對質的環節,其爭論點與其說是在爭奪小瑪麗的撫養權,不如說是在就什麼才是對於小瑪麗最好的教育這一問題進行爭論。母親伊芙琳堅持認為,她的那種嚴格管束是將女兒的天才發揮到極致的最佳方式,而弗蘭克認為一種更貼近真實與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儘管瑪麗具有超越常人的天賦,但她同時也是個小孩,也需要有朋友,有自己的小情趣,正常地去愛。這段爭論可以說是整個影片中最值得我們去深思和回味之處。我們面對孩子,應該給他們一個怎樣的教育,怎樣的未來?

此外,通過法庭辯論。弗蘭克的真實身份也得以揭曉。原來,這個放浪不羈的修船工、酒保,曾是波士頓大學的哲學教授。也難怪他更強調瑪麗對於真實生活的體驗,重視人性和感性對孩子的重要性。其實弗蘭克的身份在之前已經做了伏筆。那是第一次伊芙琳造訪小瑪麗之後。瑪麗被外婆給的數學專著吸引不肯出屋子。小孩這麼愛學習,這要是國內的家長肯定高興壞了。但弗蘭克卻感到十分不妙,強行收了瑪麗面前一本本大部頭,然後直接把她扛了出去。在巨大的落日下,舅舅和侄女展開了一番哲學意味的對話。上帝存在嗎?我不知道。告訴我嘛!羅伯塔知道。不羅伯塔有信仰。信仰是你的思想、感覺,而不是你的知識。我對上帝有我的看法,但那僅僅是我的想法。為什麼我要用自己的想法毀了你的想法?你完全可以自己好好想想。但別害怕去相信什麼。電視裡的無神論者和羅伯塔的唯一區別,羅伯塔愛你,並希望幫助你。不管怎樣,我們最後都會在一起。

這番如此充滿哲理和玄機的對話絕非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分子能有的。當最後弗蘭克的身份謎底揭曉時,我們回憶起這段對話會發現,果然只有作為頗有造詣的哈弗哲學教授這一身份才最符合弗蘭克。

本來,在古希臘數學也是哲學的一部分。既然有一個數學天賦的母親和姐姐,按照好萊塢電影的邏輯,弗蘭克就絕對不會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失敗者。他的落魄,他的潦倒,其實恰是他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唯有哲學家和藝術家才會這樣通透泰然。

另外,也正是因為弗蘭克選擇修習哲學,才能讓他能夠反思,正確的認識自己,才能從母親的陰影中走出,沒有上演姐姐的悲劇。可能正是這份通透和自在,讓姐姐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選擇將小瑪麗交給弗蘭克而不是給母親伊芙琳撫養。她希望自己的女兒有個更豐富,更人性,更自主的生活。弗蘭克是唯一能做到這一點的人。

相關焦點

  • 電影《天才少女》,一場教育引發的衝突,天才該如何培養
    成為天才,可能是很多普通人的夢想,但是天才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想法和掙扎,很少有人知道。很多人覺得天才是天生的,其實不然,天才是教育和培養出來的,是優質教育下的一個碩果。這部《天才少女》會讓觀眾對教育有一個新的認知。
  • 迷人色調、蒸汽朋克、天才少年,一部成人童話美劇!
    清新絢麗的色彩、充滿童真的語言、神奇的天才少年少女和邪惡怪癖的壞人,處在城市邊緣的神秘古堡……如果你偏愛《哈利波特》《神奇動物在哪裡》這類超越現實,充滿童真,完全構建出一個全新的世界觀的電影的話。那麼這部《雷蒙斯尼奇的不幸歷險》一定非常適合你。當然了,這樣一部兒童向的電視劇也不僅僅只有畫面、美工、特效值得我們用眼睛欣賞。
  • 《天才少女》美國隊長搭戲天才小蘿莉,來看看他怎麼養孩子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是——《天才少女》這部劇情片,於2017年在美國上映。講述了一個天才小女孩在被發現數學天賦後,舅舅和外祖母圍繞孩子的教育撫養問題產生分歧的故事。「帥哥+蘿莉」的角色搭配,口碑非常不俗。瑪麗身邊有很多對她幫助很大、很積極正面的成人模範,包括弗蘭克的鄰居羅伯塔,還有她的老師邦妮。瑪麗也是個數學天才,擁有萬裡挑一的聰明大腦。舅舅希望瑪麗能像普通人一樣,回歸平凡的生活,他相信這麼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瑪麗媽媽的遺願。而外婆伊芙麗是社會精英,她認為弗蘭克的教育方式在阻礙瑪麗的發展。
  • 《天才捕手》一點也不「天才」
    恢弘文學史,被改得殘缺不全評分:☆☆☆李嚴首先,《天才捕手》是又一部可以歸入到中文片名翻譯不準確的電影行列,其原文只是一個Genius(天才)。再看香港、臺灣分別將片名翻譯「筆羈天才」「天才柏金斯」,你就會發現,翻譯「天才」還真是各有理解。好吧,大概內地的引進片商選擇這個帶著奇幻電影色彩的片名,也有吸引更多的路人觀眾的用意吧。一來,這部電影引進太晚,比北美晚了大半年;二來,電影是偏小眾的傳記片,傳主不為普通觀眾熟悉,講述的又是相對冷門的文學史上著名作家與著名編劇交往的一段故事,營銷格外不佔優勢。
  • 電影《天才少女》: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天才,該怎麼教育她
    如果你的孩子是個天才,該怎麼教育她?這真的是個難題,更何況真實生活往往還要更複雜。電影《天才少女》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如何培養這個天才少女瑪麗?弗蘭克與伊芙琳的兩種教育觀念碰撞。伊芙琳的教育觀是:瑪麗是和她的母親黛爾一樣的數學天才,她應該守住自己的天賦,不該浪費時光去被無謂的娛樂消耗。瑪麗的絲毫懈怠和浪費,都是對整個人類的犯罪。
  • 《天才少女》VS《傷仲永》:同樣是神童,教育結果卻為何不同?
    對於他們的教育,我們又該怎麼做呢?最近,我在豆瓣的推薦下,看了一部關於神童教育故事的電影《天才少女》。看了這部電影後,我又想起了初中時學過的一篇也是類似神童教育方面的古文《傷仲永》。同樣是對神童方面的教育,一部電影、一篇古文,三個家長不同的教育觀,結果卻並不一樣。
  • 天才約翰納什:不瘋魔不成活,窮盡一生與命運博弈的天才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加繆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電影《美麗心靈》的主角約翰納什無疑是萬眾挑一的數學天才。我們定義天才,除了異於常人的超高智商,天才似乎還總是攜帶怪癖。內向孤僻,不合群是天才常有的特徵,長期遭受校園暴力的圖靈,自詡太陽的尼採,25歲就自殺的海子。納什同樣也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幸運的是他有一位愛他始終不離不棄的妻子。
  • 《天才槍手》一部幫同學作弊的電影,把作弊拍成諜戰片
    之前老白就聽說過這部來自泰國的高分電影《天才槍手》,今天老白就給大家講講這部片子,一個美女學霸為了金錢竟然幫同學作弊?這其中必有隱情。這部電影由泰國導演電影的女主角小林,天生就是一位天才美女學霸,可是家庭並不幸運,父母早年離婚,父親為了女兒的學業。不顧家庭負擔把小林送進當地最好的學校,日常考第一,給傻白甜閨蜜補課組成了日常生活。然而卻因為一次日常考試徹底的改變原本生活,小林發現考試題目竟然與閨蜜在補課班補習的內容一樣,原來是老師收了錢後偷偷給補課的同學透題。
  • 《三傻大鬧寶萊塢》:你的價值不能綁架我的人生,關於教育的思索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2011年的時候,由印度電影藝術家推向我們國內市場的一部影視作品,是由印度的有名演員阿米爾汗指導的。我們在腦海當中搜索這部印度電影的時候,關於這部電影的絕對是一個關於高等教育問題的思索,也引起了中國觀眾們的共鳴。這部電影曾經獲得多次大獎,深受到觀眾朋友們的喜愛。
  • 十部講述天才的電影,領略天才不平凡的一生
    今天為大家帶來十部講述天才的電影,看看那些人不平凡的一生!1《美麗心靈》影片講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的故事。影片《美麗心靈》是一部以納什的生平經歷為基礎而創作的人物傳記片。該片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幾乎包攬了2002年電影類的全球最高獎項。影片主人公原型納什因此而成為熱門的公眾人物。《美麗心靈》就像一所好學校,足以開闊你的人生視野。
  • 梅西是天才還是毒瘤?瓜穆理念暗戰 巨星的兩面
    看好梅西的一方,看重的是用他的強項壓倒對方的前景;不看好梅西的一方,擔心的則是他的弱環會被對手針對。前者主張主動制敵,後者看重不給敵人可乘之機。  換言之,前者更希望用團隊的保障突出天才的超卓實力,後者則更關心天才是否會有太影響球隊整體架構的短板。這就像分析一支球隊的陣容,有人更愛突出強點,有人更愛找弱點。
  • 天才之擊丨所有網球迷都不應該錯過的一部紀錄片
    閱讀原本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一個人讀不讀書、讀什麼書與周圍人其實都毫無關係。對於我自己來說,因為我對讀書和網球都感興趣,所以我才選擇去讀阿加西的自傳。而對於廣大閱讀者來說,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口味,別人推薦的書未必就適合自己,就算它的體裁風格適合自己,也未必就是他想看的,更不代表他一定會接受了。相比於低迷的書刊市場,現如今的電影倒是十分的火爆。
  • 瘋子在左,天才在右。一起來看下那些電影裡開掛的天才人生
    每個人都曾想過自己會是一個智商超群,卓爾不凡的天才。但往往現實會告訴我們,我們僅僅是那芸芸眾生中普通的一員。但是著並不妨礙著我們對於天才的嚮往。我們都很好奇天才的生活會是什麼樣的。他們是否有著我們普通人的這些煩惱。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4部關於天才的電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關於天才的苦與樂。
  • 「圓號天才」曾韻: 勤奮和目標更重要
    讓更多的青年音樂家在古典音樂舞臺上綻放光彩,不僅展現了古典音樂薪火相傳的力量,更體現了整個行業的未來和希望。而這也是我們此番巡訪古典音樂界青年新星的初衷所在。古典音樂界的新新人類2019年,不滿20歲的曾韻拿下了有著古典音樂界「奧林匹克」之稱的全球最權威賽事之一 ——柴可夫斯基比賽的銅管組金獎,引發世界矚目。在這之前,從未有中國人在世界圓號演奏領域取得如此高的成績。
  • 問題青年和天才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心靈捕手》的教育啟示
    《心靈捕手》由美國導演格斯範桑特執導,在美國首映,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電影。作為一部優秀的電影劇本,《心靈捕手》在故事中融入了情感追求、過去記憶和對主流價值觀的牴觸,無疑在多個層面上給觀眾以啟迪。你到底想要什麼?
  • 天才女孩被發現有數學天賦,她的叔叔和奶奶在孩子的教育產生分歧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天才小女孩被發現有數學天賦,她的叔叔和奶奶在孩子的教育和撫養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在佛羅裡達州中部的一個小鎮上,7歲的瑪麗(麥肯納·格雷斯飾)和叔叔弗蘭克(克裡斯·埃文斯飾)住在一起,弗蘭克是一名做零工的船工。
  • 書影 | 早期教育與天才,掀起日本的早教風暴
    關於作者木村久一,日本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1883年生於日本山形縣,191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曾在旱稻田大學、明治院、青山女子學院等教授心理學、偷學和英語,又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關於本書木村久一著作頗豐,其《早期教育與天才》是他最有影響力的經典著作,曾在日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早教風暴。這本書也是最早、最完全、最詳盡的早期教育理論集大成之書,近一個世紀以來,被教育學界奉為家庭教育「聖經」,一代又一代的人從中受益。至今,它仍極具實效性,是父母們的教育子女的首選著作。
  • 《天才槍手》創泰片紀錄 「考神天團」將來華
    10月13日,令內地影迷翹首以盼的電影《天才槍手》全國公映。上映首日,該片便輕鬆創下泰片在中國的票房新紀錄,並以壓倒性好評完美開局。今日,該片發布了一款「中國好搶手」口碑特輯,以別出心裁的形式記錄了這部話題奇作所向披靡的號召力。
  • 《天才少女》,是放縱還是隱藏,深思教育方法!
    《天才少女》,是放縱還是隱藏,深思教育方法!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猶記得小編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傷仲永的文言文。裡面描述的是一個神童因為父親過於勢利將神童仲永當作賺錢機器,不繼續給仲永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最終天才兒童仲永最終淪為普通人的結局的悲傷故事。
  • 天才之擊丨所有網球迷都不應該錯過的一部紀錄片(續)
    第一個問題是,《天才之擊》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昨天,我從藝術性的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今天,我從故事性和人物塑造兩方面來回答第二個問題,與球友們聊一聊這部電影到底述說了什麼樣的故事?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偉大對手的故事。一個人的曲高和寡,不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對於費德勒和納達爾來說,如果沒有對方,另一個將一騎絕塵,拿到更多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