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林哈娜 歡尋記
因為疫情關係《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被延期。蟄伏了一個年節的展蟲開始蠢蠢欲動,三天提前預約之後,便有了上博這次與滄海之虹為主題的畫展相遇的機會。
資源來源自網絡
預約早上9點,展覽免費但不許拍照,展區位於上海博物館二樓第二展廳。這個展應該會在下周結束,個人認為若在上海又對水墨山水、日本繪畫以及佛教相關歷史有興趣的不應該錯過。
1. 東山魁夷隔扇畫展
此展特別之處在於,不僅將東山魁夷先生的原作帶到了上博還在於他將唐招提寺御影堂陳列原作的環境1:1還原了出來,仿佛有種身臨其境的錯覺。
東山魁夷 濤聲(部分) 1975年 唐招提寺藏
圖片來源自網絡
唐招提寺(Tōshōdai Temple)
唐招提寺位於日本奈良由中國唐代高僧鑑真和尚親手興建主持的寺院。於公元759年開始建造,公元770年建成,與東大寺的戒壇院並為傳布和研究律學的兩大道場。
圖片來源自網絡
御影堂
御影堂位於唐招提寺北側,東山魁夷在宸殿和上座房分別以《山》和《海》為主題概觀了日本列島景色。而在供奉鑑真和尚像的正房以及兩側廂房中則以中國名勝為主題用水墨筆調繪製了煙雨朦朧的山湖樹影。抬眼望去真的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而這一次,不用遠去日本便可以在這裡親眼所見。
御影堂內部 東山魁夷《山雲》圖片來源自網絡
東山魁夷
東山魁夷既是畫家又是散文家。熱愛中國文化,六十三歲那年應唐招提寺之請,為御影堂中六十八面隔扇及鑑真和尚像坐龕內部繪製圖畫。而那一次是他第一次用嘗試用水墨畫筆調作畫。
東山魁夷 濤聲(部分)1975年 唐招提寺藏
圖片來源自網絡
東山魁夷 山雲(部分)1975年 唐招提寺藏
圖片來源自網絡
展覽的上半部分《山雲》、《濤聲》充滿了日本傳統繪畫的風格。而下半部分《揚州薰風》、《桂林月宵》以及《黃山曉雲》則是中國傳統水墨的風格,頗為有趣。
TIPS:
對於攝影愛好者而言,絕對是可以吸氧的好地方。
2. 趙樸初先生書法展
展廳第二部分不大,展示了佛教領袖及書法家趙樸初先生的幾幅書法作品。趙樸初先生早年間的推動和組織鑑真坐像回國巡展。
圖片來源自網絡
3. 唐招提寺鑑真文物
第三部分為唐招提寺鑑真文物的展示。比較著名的三件文物分別是唐招提寺的敕額、金龜舍利塔和東徵傳繪卷。
敕額,8世紀,木製設色,唐招提寺藏 圖片來源自網絡
《東徵傳繪卷》卷五 第一段:副使進京天皇 圖片來源自網絡
公元742年,五十五歲的鑑真和尚應日本朝廷之邀,決意東渡日本弘揚佛法。而後二十年年間歷經磨難五次東渡失敗。終於在公元753年年末經鹿兒島來到日本。但此時的鑑真和尚已經雙目失明。
《東徵傳繪卷》卷五 第四段:鑑真東大寺授戒
圖片來源自網絡
唐招提寺便是鑑真遠赴日本後興建與主持的寺廟。而金龜舍利塔中供奉的則是鑑真帶去日本的佛舍利。
金龜舍利塔 圖片來源自網絡
最後一件東徵傳繪卷則是呈現了鑑真東渡日本後,為聖武太上皇和孝謙天皇等日本貴族受戒以及被尊為「大和上」的一系列傳記故事。繪卷色彩豔麗華美,一氣呵成。明顯可以看出繪卷受到了當時我國古代上水畫作的影響。此次展示兩卷分別為卷二和卷五。
《東徵傳繪卷》卷五 第五段:唐招提寺的建造
圖片來源自網絡
《東徵傳繪卷》卷五 第六段:鑑真領大和上號
圖片來源自網絡
整體展覽並不大,一個小時不到便可盡數看完。對於日本繪畫有興趣者不應錯過,對於鑑真及那段歷史有興趣者自然也不應錯過。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也是如此。若恰巧在上海,那真的不妨一去。
TIPS:
記得公眾號預約、帶好身份證以及隨申碼
圖文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使用
原標題:《上博展記 遇見滄海之虹》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