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農場七成耕地種大豆

2020-12-23 東北網

黑龍江日報7月19日訊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海倫農場有限公司,大豆正值開花期,長勢喜人,豐收在望。

在素有「優質大豆之鄉」美譽的海倫農場,擁有17.1萬畝的大豆種植面積,佔全場耕地總面積71.6%;大豆蛋白質平均含量41%以上,百粒重22克以上;通過了中國農產品安全認證體系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3項認證……海倫農場做強寒地黑土、優質高蛋白、非轉基因「品牌優勢」,走出了獨特的大豆發展之路。

記者現場看到的這片大豆地是海倫農場北河管理區第一作業站1號地,種植面積504畝,品種是東升17,前茬玉米,秋起110公分大壟,栽培方式為「大壟密」,公頃保苗36萬株,播前播後鎮壓。目前已完成深松一次、中耕兩次、化學除草兩遍,現在即將進入生育期健身防病階段。海倫農場40餘名管理區、作業站主任、站長、技術人員開展了農業大檢查,他們深入田間地號,走一走,比一比,看看「誰家」的莊稼種得好、長得好。像這樣「拉練式」的檢查評比活動農場每年都要通過備耕、春播、夏管、三秋等階段工作完成情況,逐項考核打分和評定,以此推廣大豆種植新技術,提高大豆品質和產量,確保農業生產科學化、標準化。

海倫農場把目光瞄向了種、管、銷等關鍵環節,全面實施「雙控一服務」,節本增效;進一步強化農業生產經營標準化、規模化、集中化水平,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引種高蛋白新品種東升17,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積極探索高質效、生態農業新路徑。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海倫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農場場長吳俊學說:「海倫農場位於松嫩平原寒地黑土、富硒帶核心區,具有寒地黑土、天然富硒、優質高蛋白、綠色非轉基因等獨特優勢。國產大豆主要用於食品大豆,蛋白含量遠高於美國、南美洲國家,堅持種植非轉基因大豆,堅持走高產高油、高蛋白質大豆發展之路,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不僅「種得好」還要「賣得好」。在營銷環節,農場也下足了功夫。

近年來,國產大豆種植成本高、產量低、收益低,制約著國內大豆產業發展。「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海倫農場用工業化思維「激活」大豆產業鏈的每一個關鍵環節,不斷提升大豆附加值,加速駛入大豆振興、產業發展「快車道」。

「在加工市場上一提海倫大豆,大家都知道,那是高品質的大豆。大豆油、豆粕等產品都成了搶手貨。」海倫農場工貿科科長尹成亮說起海倫優質大豆的知名度,充滿了自信。

龍頭牽引,培育高端產業鏈。綏化農墾乾晟糧食貿易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7200噸,原料可提供豆奶、豆製品、腐竹、豆豉、醬油等加工企業。下設大豆專業種植合作社,種植基地16000~20000公頃(因輪作而異),實行訂單種植。今年,乾晟與種植戶籤訂了7.2萬畝大豆種植合同,其中引種高蛋白品種東升17種植面積達到5.2萬畝。

大豆收購不愁,調動了種植戶的積極性。楊樹海是海倫農場六井管理區種植戶,年種植700多畝耕地,他與乾晟籤約種植,每公斤多賣0.1元以上,增收近2萬元。高品質變現成為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許多農戶轉變了種植觀念。由於是專品種種植,大豆回收價格每公斤高於市場價0.04元,僅此一項,海倫農場籤約種植戶可增收30餘萬元。大豆銷售後還可延遲變現,每延長1個月,種植戶收益每公斤可增加0.02元。2020年,該公司計劃收購大豆1.5萬噸,產業拉動效應凸顯。

龍頭企業不僅帶動大豆種植品質躍升,也增強了市場拓展的動能。海天調味食品股份、豆黃金食品、蘇州金記食品等,紛紛成為海倫農場優質大豆指定供應商,龍頭企業帶動大豆振興、產業發展的成效,正在以乘數效應釋放出來。

「在網際網路+時代,產品追溯機制使海倫農場大豆贏得回頭客,節本增效、質效型綠色生態等優勢,也讓大家看到了點豆成『金』、產業振興的希望。」副場長曹金庫說。

相關焦點

  • 海倫集中發力大豆產業
    推進特有品種培育、標準農田建設、大豆產品生產的標準化,把全國大豆綠色高質高效生產基地建設成為優質大豆原料供應基地和第一車間。整合農機、農技等多方力量,重點打造高水平的大豆科技示範基地,帶動全市建設大豆萬畝富硒科技示範園區12處,引領大豆規模種植,把大豆優良品種保護、東生系列品種培育和技術創新作為提升大豆產業市場競爭力的戰略措施,依託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科研力量,推進東生系列蛋白種豆的繁育、認證和保護。
  • 老照片 1951年黑龍江國營農場 堆積如山的大豆
    黑龍江沃野千裡,有不少的國營農場,國營九三機械農場就是其中的一個。 國營九三機械農場成立於1949年4月,為紀念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而得名「九三」,五十年代初就已經成為我國用機器生產大豆的大規模農場之一。
  • 《商路論道》204期:富錦市宿氏大豆家庭種植農場 創始人 宿存輝
    由於富含蛋白質、油脂,大豆成為了人們攝取蛋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豆腐、豆漿、豆芽、豆油等等我們日常吃的,豆粕面膜等美容用的,都是由大豆加工而成的。今天我們要認識的這位嘉賓就在幾年前投身到了大豆種植業中,面對質疑他義無反顧,他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分享呢,先讓我們一起認識他。
  • 耕地面積佔全國縣級第一位,被譽為「中國大豆之鄉」的魅力嫩江
    黑龍江省現在有22個縣級市,其中2019年新撤縣設市的一座城市,被譽為「中國大豆之鄉」---嫩江市。嫩江市,古稱墨爾根 。位於松嫩平原與小興安嶺過渡帶,嫩江流域上遊。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一條母親河,千裡奔流,縱貫全境,撫育萬物,恩澤子民,以江為名,飲水思源。
  • 種大田出動無人機,山東這家家庭農場代管千畝地忙春耕
    2月28日上午,穿過翠綠的麥地,記者來到蘭陵縣景亮家庭農場。十幾分鐘後,一輛簇新的皮卡載著幾袋大豆駛來,57歲的農場主蔡文芝走出車門,「去外面買了點大豆來做豆餅,給甜瓜施肥,一會兒給麥子噴完除蟲劑就去種甜瓜,快得很。」
  • 種大豆還是玉米?謹防「爭地」現象發生
    在我國,耕地面積總量少,在東北、華北黃淮等地區,玉米、大豆、水稻又同屬秋糧作物,品種之間存在明顯的爭地關係。由此一來,在種植選擇上農民當然以收益較好的品種作為第一選擇。比如調減東北鐮刀灣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同時加大對大豆的價格補貼,使得部分地區的玉米改種大豆,因為從價格及需求等情況來看,種大豆比種玉米來得更加划算。後期由於中美貿易爭端,我國緊接提出大豆振興計劃,通過提高落實種植者補貼擴大大豆播種面積。從而,出現了大豆播種面積由降反升的上漲趨勢,6年來大豆播種面積,在最低點682.74公頃上增加了303.93萬公頃,相當於2015年的近二分之一。
  • 大豆最早起源於中國,為何中國還要大量進口
    2019年中國的大豆產量只有1810萬噸,也就是說中國83%的大豆都是依靠進口,換種說法就是中國進口的大豆佔進口糧食總量的83%,由此可見大豆在中國糧食中佔領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那你知道嗎大豆其實最早起源於中國,為什麼現在80%靠進口呢?進口量這麼大會不會受制於人呢?那有沒有相關的替代品來減少大豆的進口嗎?
  • 投資兩千萬在俄建糧食烘乾塔|「域外農場」明年將開墾10萬畝
    投資兩千萬在俄建糧食烘乾塔|「域外農場」明年將開墾10萬畝 2020-03-26 0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擴種大豆,如何破解低產低效
    連日來,記者深入到永城市、原陽縣、臨潁縣等大豆集中種植縣,實地走訪種植戶,了解大豆擴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種植戶多了,種植面積擴大了10月初,在臨潁縣杜集鎮朱集村,一眼望去,田地裡全部種的是大豆,幾乎看不到玉米的蹤影。該縣農業局局長朱慶甫說,今年,臨潁縣大豆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比去年增加10萬畝,而玉米正好比去年減少10萬畝。
  • 大豆毛糧2.7元到來,3元不是夢?期貨直指5600,11月29日大豆價格
    玉米「瘋狂」,大豆也不甘示弱隨著社會的進步,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農民兄弟手裡的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了解糧食的市場行情,甚至有農民開始關注期貨,昨天一農戶談好大豆價格出售,就在馬上要裝車的時候,看了一眼大豆期貨——漲價,不賣了。這也讓糧商深感意外,到嘴的肉沒了。
  • 緊盯市場抓熱點 穀子大豆唱「主角」
    「這幾天,農場裡一直在搶收小麥,準備到了6月20日前後直接播種穀子。」6月12日,在藁城區國奇農興家庭農場,負責人李國奇的電話一個接一個,忙著聯繫調配小麥收割機收穫小麥。他笑著告訴記者說,去年他們的「張雜谷」效益十分不錯,要比種玉米收入高上兩倍,今年計劃還要種植穀子800畝,大豆100畝,以及少量玉米,現在穀子、大豆已經成了田裡的絕對「主角」。
  • 大豆市場如此低迷,豆農們還該不該種大豆?
    其實,種植大豆相比其他糧食作物來說,是很難賺錢的。除非是大面積集中種植區域,總的來說,大豆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現在種植的人越來越少,但價格卻一直不高,及時有補貼,也有很多人不願意種植。來看看今日的大豆行情吧。
  • 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大得多,為何產量遠不如中國?
    看兩組數據:美國9.6億公頃的地皮中,有1.9億公頃都是可耕地,此中,開闢出來的耕地有1.5億公頃。而我國的耕大地積大概是1.2億公頃,並且後備耕大地積要小得多。為甚麼美國耕地比中國大得多,食糧產量卻遠不如中國。緣故生怕好似下三點:美國製造食糧的要緊指標是甚麼?純真就美邦本國而言,3億人需求的口糧,生怕每人500公斤,有1.5億噸充足全美國人吃了。因此,美國的大片麵食糧,現實上是緊張多餘的。在美國食糧不是計謀資源,而是一種一般的商品。
  • 河北切實防止耕地「非糧化」 穩定糧食生產
    工作方案要求,要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科學管控、激勵引導,分類施策、穩妥處置,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係,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把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切實防止耕地「非糧化」。
  • 大豆都去哪了?!央視調查:豐收之年神秘資本囤積大豆
    當地的一位種植戶張海龍,今年種了20垧大豆,也就是300畝,其中13垧地由農場統一種植銷售,7垧地歸自己經營,他告訴記者,10月初大豆收穫的時候,豆價高而且每天都在漲,很糾結要不要賣,想起去年賣得早,之後也是一直漲價,所以就先放著,一直到了11月下旬,價格超過了每斤2.6元,他出手了。
  • 大豆都去哪了?!神秘資本囤積大豆,他們在賭什麼?
    在黑龍江紅五月農場的一個曬場,堆放著至少50噸、今年十月初收穫的大豆,記者了解到,這些大豆的收購價已經達到了每斤2.7元,是十幾年來的最高價 當地的一位種植戶張海龍,今年種了20垧大豆,也就是300畝,其中13垧地由農場統一種植銷售,7垧地歸自己經營,他告訴記者,10月初大豆收穫的時候,豆價高而且每天都在漲,很糾結要不要賣
  • 讓「耕地中的大熊貓」歇歇氣加加油——東北黑土地「保衛戰」
    ▲5月8日,黑龍江墾區友誼農場,一臺大馬力農機正在進行玉米播種。徐宏宇攝為了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2015年國家開始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2018年,國家將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擴大到32縣(市、區、旗、農場)。▲6月9日,黑龍江省海倫市自新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付正武抓起一把黑土攥成了團,鬆開後黑土又散開落地。本報記者王建攝不久前,記者走進黑龍江省海倫市自新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豆田。合作社理事長付正武抓起一把黑土攥成了團,鬆開後黑土又散開落地。
  • 【平行世界】中國大豆保衛戰
    換算成耕地面積,約佔中國耕地面積的40%。進口大豆主要為轉基因品種,而國產大豆主要為非轉基因產品。按照最新的價格,國內大豆價格比進口價格高40%。 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大豆進口成為了中美貿易爭端的一個焦點。如何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增強國產大豆的國際競爭力?
  • 關於國產大豆的重磅信息!
    東北大豆產區、黃淮海產區和長江流域產區是我國大豆傳統種植區域。根據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的《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今年我國將擴大東北、黃淮海和西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2019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力爭到2020年大豆面積達到1.4億畝,大豆自給水平提高1個百分點,2022年達到1.5億畝。在大豆振興計劃等政策支持下,預計今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將連續4年增加。
  • 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即是底線思維,更是戰略安排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確保糧食安全的根本就是要種好地。種地種地,一個是種、一個是地,其根本自然就是種和地。種子問題主要涉及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實現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