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2020-12-22 體育娛樂飯

校園霸凌一直是世界性難題,是不少國家中小學教育中的頑疾。由校園霸凌引發的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事件在世界上也並不罕見。

在我國,每年都有聲音呼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但考慮到當今刑法上的刑事責任年齡是經過大量科學調研和論證才最終確定下來的,任何修改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不能輕易改變。這是基於現實的無奈,健全完善法律法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時間的等待。

更何況,未成年人中出現惡性「犯罪」的現象,其實也是最近幾年才逐漸顯現的,符合中等收入陷阱現象原理。對於修改刑事責任年齡,有關部門還是非常謹慎的。

但我們決不能因此忽視校園霸凌現象。所謂求人不如求己,與其說寄希望於「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倒不如自身行動起來。

法律可以等待完善,但孩子們的成長等不及。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事情,由不得家長草率。

小編認為,學生一旦遭遇校園霸凌,必須學會保護自己。任何對惡勢力的忍讓都是一種縱容,尤其是未成年施暴者從不會主動認為霸凌弱小是一種惡,甚至以此為樂(欺負弱小會上癮);施暴者也永遠不會主動體會受害者的痛苦,自我反思。

學生受到霸凌,會對幼小心靈產生足以持續一生的負面影響,成為一生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備受折磨。但很多學生受到霸凌後,因各種原因不願意與家長訴說;家長忙於生計,也很難關心這類事情。這不單單是學生的問題,也是家長的問題。

所以,家長在關心學生考試成績的同時,也更應該關心學生的生活環境安全問題。本來家長就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應該知道校園霸凌的惡劣和危害。可能一些家長認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鍛鍊,但這種鍛鍊的風險過於巨大,可能會犧牲孩子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認同感。

一些開明的家長,會為孩子選擇武術作為周末的選修科目,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小編的一個朋友在小學初中時代一直遭受校園霸凌,差點兒被壞孩子弄瘋掉,成績一路下滑,幾乎輟學;後來他學會散打,在眾目睽睽之下擊敗惡霸,從此無人敢惹,福澤高中。有了安全保障,才能心無旁騖學習,最終考上名校。小編並非鼓吹以暴制暴,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讓孩子學習武術,至少面對生命危險時,能多一些活下來的機會。

當然,並非所有學生都非要學習武術。對於女孩子來說,如果遭遇霸凌,完全可以直接報警。報警不會損害自己的名聲,反而會讓施暴者名聲受損,投鼠忌器。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其實就是狐假虎威慣了,以為有社會無業人員撐腰,當警察來了,瞬間變成最乖的孩子,變成最守法的人。也許當警察離開後,施暴者會短期內變本加厲,試圖找回面子,其實這更多是一種心虛的表現,因為施暴者害怕了;再兇悍的惡霸也受不了警察三天兩頭的調查詢問,只要站在正義的一面,勝利最終一定屬於正義。

所以,一定要相信警察,相信自古邪不壓正。

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從心理學上講,很多校園霸凌的施暴者都是早熟類型的,心智遠高於其年齡。他們並非一直靠武力,更多是拿捏住了受害者的心理弱點,通過恫嚇、威脅等手段進行欺凌,他們最喜歡欺負那種「老實人」,因為「老實人」不容易反抗,只要把握好一定的「度」,就可以不斷從中受益。這是人性的弱點所決定的,人類有種心理疾病叫「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其實就是馴服,因為人也是動物。

所有的暴力行為,如校園霸凌、家暴等,無非是施暴者拿捏到了其中的好處,並不把對方當人看,而是當成騾馬牲畜一樣馴化,達成控制的目的。可一旦遇到硬骨頭,而且是那種「寧死不屈」類型的,施暴者一般會選擇「趨吉避禍」,除非與施暴者發生嚴重的利益衝突,否則施暴者一般不會跟這類人花費太多精力。

欺軟怕硬之輩,古往今來皆如此行事,他們會考慮其中的性價比,如果從弱者身上攫取的利益與付出嚴重不成比例,他們就會「知難而退」。當然,也可能有校園霸凌施暴者為「立威」而不顧以上「原則」,但這個時候受害者更不能成為「立威」的對象,這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施暴者就像聞到味兒的蒼蠅一樣絡繹不絕,沒完沒了;甚至一些旁觀者也會轉型為施暴者,落井下石(小編的那個朋友被惡霸當成「立威」的對象,結果「立威」失敗,成為一時笑柄)。

所以,只要弱者敢於說「不」,校園霸凌施暴者很難完成他那一套控制把戲。

很多學生以為這些施暴者有所謂的社會上的「大哥」照拂,不敢招惹,其實這些社會無業青年更害怕惹麻煩,被警察重點關注。

這些「大哥」口頭支持,永遠要大於行動。校園霸凌的施暴者最喜歡強調社會上的關係,其實也是為自己打氣壯膽,真實情況他其實最清楚不過,無非是酒肉朋友,一旦出事就樹倒猢猻散那種。

《夏洛特煩惱》裡陳凱那種人,早晚要被法律收拾;即便這樣,面對武術高手王老師,陳凱之流也是大氣都不敢出。如果夏洛有王老師一半的功力,也不會有之後的事情了。

總之,千萬不要懼怕校園霸凌的施暴者,「刑事責任年齡」不僅僅只是施暴者一人的護身符。如果在別人的陰影下戰戰兢兢地活著,恐怕一生都會抬不起頭來。

相關焦點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
    近年來校園霸凌這個詞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耳邊,甚至因為校園霸凌導致的悲劇也屢有報導,讓人也十分惋惜。那麼,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辦?如何正確應對校園霸凌呢?前幾天,看到一篇新聞報導,報導裡一名15歲的孩子被6名教職生打死,並被掩埋在當地的一處農田裡,當人們發現時,這名15歲的孩子已經死亡。
  • 當你的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如何教孩子應對?
    當你的孩子遭遇校園霸凌,如何教孩子應對?中國的家庭教育是與眾不同的,我們擁有五千年的文化與歷史,文化底蘊如此豐厚所以出現了很多著名歷史典故例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百裡負米等,這些歷史典故的發生與他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那麼校園暴力與家庭教育有什麼關係呢?文豪泰戈爾曾說過:「當人是獸時,他比獸還壞」,為什麼要引用這句話?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荷蘭各界攜手應對,共建和諧校園
    這一數據背後恰恰反映出校園霸凌問題已經十分嚴峻,不容忽視。 報告顯示,每3個11-15歲的學生中就有1個遭遇霸凌,而在所有遭遇霸凌的11-15歲的孩子中,有13%的學生無法正常畢業。 荷蘭校園霸凌問題不容小覷 在荷蘭,校園霸凌現象也不容樂觀。
  • 對校園霸凌說不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校園霸凌事件高達61.2萬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減少校園霸凌,日本學校採取了各種措施以抵制校園霸凌現象。 如今的校園霸凌現狀如何?日本的校園霸凌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各國如何避免和應對校園霸凌現象?
  • 校園霸凌or普通衝突?家長該如何分辨?
    「校園霸凌」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難題,困擾著無數的家庭和學校。為什麼說它是「教育難題」,主要原因有幾點: 對如何判定某種行為,是孩子之間的一般衝突還是「校園霸凌」?
  • 打擊「校園霸凌」迫在眉睫,對容易被欺負的學生,父母老師應關愛
    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委屈,然而校園霸凌往往在不同的學校、地點和時間上演著,相比於成年人,習慣霸凌的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往往會給其他人帶來更大的傷害。 而在這所學校,這樣的事情並不是第一次了,有很多同校學生的家長也反映,孩子遭到過恐嚇和欺凌,有很多孩子因此冒出了退學的念頭。 因此更好地防止和制止校園霸凌現象,可以說迫在眉睫,需要家長和學校乃至整個社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 怎樣應對網絡霸凌
    18歲澳大利亞「網紅」女孩聲稱放棄萬千粉絲追捧退出虛擬世界;儒家文化圈青少年網絡霸凌現象有何特徵……在最近出版的《網絡效應與青少年教育》一書中,臺灣政治大學教授周祝瑛對這些問題做出了響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霸凌現象越來越嚴重,已經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與成長。近日,我們就如何應對網絡霸凌採訪了周祝瑛教授。
  • 關於校園霸凌
    被同學知道了鐵定會因為害怕被施暴者盯上而選擇視而不見吧,沒準還會一起嘲笑你,孤立你……滿腦子的問題與設想的後果讓你杵在抉擇的路口上停滯不前,最後你默默擦掉了身上的腳印,遮住了傷口,在路邊小轎車的車鏡上確認臉上的拳印消了,整理好儀容,提前想好如何應對父母對傷口的詢問,佯裝若無其事的回家。
  • 如何應對地獄般的校園霸凌?中西方家庭應對方式,誰更值得
    《少年的你》火了,受到大家一致的好評和熱議,原來青春不只有唯美,還有痛苦和無奈,周冬雨和四字弟弟帶我們走進了校園霸凌,將青春路上不為人知的一面揭露出來。
  • 校園霸凌,好學生很少被欺負,老師點明其中的原因
    文/三分鐘聊教育(歡迎評論 轉載)教師應該善於挖掘孩子的潛能,培養他們包括學習能力在內的多方面能力近些年來,校園霸凌事件頻繁發生,而且屢禁不止,校園霸凌事件已經成為了社會重點關注的熱點話題,每次出現,都會引起巨大的討論,這也成為教育行業的一個突出問題,如何解決是當前迫切的問題。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被暴打致傷,家長如何才能真正保護孩子
    這些年,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我們不禁要問校園暴力何時休?01恃強凌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學校和老師並不能及時制止校園暴力的發生。學校也是個小社會,自然就分出各個小團體和等級。而這等級是如何定的呢?根據調查表明,每年全球有2.43億的學生,遭受過校園霸凌,大約佔學生總數的32.5%,然而30%的學生都選擇了沉默。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不走入被欺凌的深淵呢?03學會憤怒《開講了》節目曾邀請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做演講。
  • 為什麼校園霸凌中,好學生很少會成為「目標」?聽聽老師怎麼說
    雖然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不希望學校霸凌事件的發生,但是它卻經常發生在我們的身邊。相信大家也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校園霸凌事件,甚至很多家長的孩子就是霸凌事件中被霸凌的孩子。筆者也經常聽到身邊教師朋友的抱怨,哪個孩子經常欺負別人了,哪個孩子經常罵別人了等等。每一起校園霸凌事件幾乎都是多人霸凌一人,也就意味著每一起霸凌事件會影響多個家庭平靜的生活。
  • 《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看看歐美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這不得不歸功於郭敬明在導演請就位中的唇槍舌劍,為自己的中國第一部校園霸凌題材電影《悲傷逆流成河》正名。反倒是人們忘記了悲傷逆流成河,記住了校園霸凌。 電影中有一句經典臺詞:「沒有一堂課會告訴我們如何做大人」。年幼時期受到的傷害並不會隨著進入成年期,隨著人成年了,就突然消失了,克服了。人的心智也並非一定能隨著年齡的遞增,就變得成熟和堅強,意識和經歷才塑造人的心智。 解決「校園霸凌」這個問題,絕不能只依賴於學校一方之力,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美好和睦的校園環境,需要學校和家長的雙方努力,才可能實現。
  • 從祿豐縣毆打女生事件,看校園霸凌的危害及如何規避
    校園霸凌司空見慣了?校園霸凌事件已是塵埃已久的話題了,據相關調查顯示,87%的青少年都曾不同程度的遭受霸凌行為,受到過辱罵、毆打甚至脫衣、拍照等令人髮指的對待。自《少年的我》火爆後,校園霸凌事件頻頻呈現。該如何杜絕校園霸凌?
  •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
    校園霸凌,為什麼欺負少年的你?這起校園霸凌案件激起廣大網友的激烈討論。校園霸凌實際上是指孩子們之間不平等的欺凌與壓迫,可能包括肢體或言語的攻擊、人際互動中的抗拒及排擠,甚至可能是對別人過度的嘲諷、評論或譏笑。中、小學生出於各種原因,覺得霸凌「好玩」「很酷」,結果導致了最不文明的強凌弱、眾暴寡,一種沒有正義感、更沒有同理心的校園環境,這不僅讓人揪心,還可能導致可怕的後果。
  • 親愛的寶貝,我該如何保護你?校園霸凌何時能停止!
    近年來,校園暴力亦或是校園霸凌是一個熱點的社會話題,有的人或許會覺得,校園暴力/霸凌是近些年來才發生的事情,有的人天真的認為只要同學之間和睦相處就能避免,有的家長簡單地認為只要孩子聽話就可以不發生,但是事實警示我們,校園暴力/霸凌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不論學習好與壞,不論性別,它一直存在。
  • 住手,校園霸凌!
    前段時間,電影《少年的你》在全國熱映,故事的主人公是境遇不同但同樣命運無奈的兩個少年,而校園霸凌話題更是引發了社會的熱議。
  • 傅首爾兒子、施柏宇都遭遇過校園霸凌,旁人卻對校園霸凌看法不一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講的是校園霸凌,很多人講真正經歷過校園霸凌的人,看電影時會犯噁心。 可是帥氣如施柏宇,口才好又幽默的傅首爾兒子,居然都遭遇過校園霸凌,可想而知,被校園霸凌的基數有多龐大。 根據調查顯示,校園霸凌的學生群體以初中生最多,高中生其次。我以前由於工作關係,每天要和大量學生打交道,我就親眼見過很多被「欺負」的同學。
  • 日本2019年校園霸凌61.2萬件 學生叫綽號是霸凌嗎?
    在日本,學生叫綽號是霸凌嗎?網友看法不一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校園霸凌事件高達61.2萬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減少校園霸凌,學校採取了各種措施,但是效果不佳。據日本Limo網站4日報導,在贊同這一規定的人中,大多數是從自身經歷出發,認為被人起過分的綽號也算是一種霸凌,禁止叫綽號算是一種解決辦法。還有網友認為,規定使用敬稱能讓人冷靜下來,有效減少與人發生口角的概率。反對者則質疑該規定治標不治本,毫無意義。還有人表示,很憧憬與別人互稱綽號,聽到該規定感到很失落。
  • 陝西初二學生被圍毆致死,遇到校園霸凌怎麼辦?父母懦弱怎麼辦?
    陝西鹹陽興平市金城實驗中學,初二學生袁嘯天被以梁斌為首的4名中職學生(興平市職業教育中心)和兩名社會混混毆打後埋入土坑,等警方趕到將袁嘯天挖出時他已沒了呼吸,6名嫌疑人已被逮捕,這場悲劇一開始本可以避免的。